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
一例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学习目的掌握颅内压增高病人的临床表现、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熟悉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治疗原则、健康教育了解颅内压增高病人的病因、辅助检查定义颅内压是指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所产生的压力。成人正常颅内压为0.7-2.0kpa(70-200mmH2O)儿童正常颅内压为0.5-1.0kpa(50-100mmH2O)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颅内压持续在2.0kpa(200mmH2O)以上时从而引起相应症状的临床病理综合征称为颅内压增高。病因可分两大类:(一)颅腔内容物的体积或量增加1、脑体积增加(炎症、水肿)2、脑脊液增多(分泌多、吸收少)3、脑血流量增多(CO2分压高、脑血管扩张)(二)颅内空间或颅腔容积缩小1、颅内占位性病变(血肿、脓肿、肿瘤)2、先天性畸形(狭颅症)3、大片凹陷性骨折临床表现1、颅高压三主征头痛-为阵发性剧烈头痛,清晨多发,咳嗽、喷嚏加剧呕吐-随头痛出现,为喷射状,易发生于饭后,吐后头痛可有所缓解。视神经乳头水肿(最有价值)是颅高压的重要客观体征之一2、生命体征改变(库欣反应)早期(代偿期)-呈两慢一高(脉搏缓慢有力,呼吸加深变慢血压升高)晚期(失代偿)-二快一低3、意识障碍急性增高者多为进行性意识障碍,慢性者常为神志淡漠,反应迟钝。4、其它症状和体征(复视、头晕、猝倒)5、脑疝或脑危象脑疝是颅内压增高的严重后果。常见的有:①小脑幕切迹疝-幕上的脑组织(颞叶海马回、沟回)通过小脑幕切迹向幕下移位称之--表现:剧烈头痛(进行性加重伴烦躁不安),和进食无关的频繁喷射性呕吐,可出现嗜睡,浅昏迷甚至深昏迷,生命体征紊乱,病初患侧瞳孔缩小,随病情发展瞳孔逐渐散大,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对侧肢体不全瘫痪、肌张力增加、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若脑干受压,则出现双眼固定、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四肢全瘫,以及去大脑强直,甚至死亡。②枕骨大孔疝-系幕下的小脑扁桃体和延髓经枕骨大孔向椎管移位又称小脑扁桃体疝表现:剧烈头痛、反复呕吐、生命体征紊乱、颈项强直,常突然出现呼吸停止(R中枢受压),心跳停止。辅助检查1、CT首选2、MRI(CT不能确诊的情况下行MRI检查,以利于进一步确诊)3、X线4、脑血管造影5、腰椎穿刺(测脑脊液压力增高。颅内压明显增高的病人禁做,有引起脑疝的危险)治疗原则(一)除因(最有效措施)清除血肿、引流脑脓肿和脑积水、切除肿瘤等(二)降低颅内压1、间接降压(1)过度换气排出CO2,以减少脑血流(2)人工冬眠(3)脱水、利尿(常用20%甘露醇200-250ml,15-20分钟快速静滴完)(4)皮质激素2、直接减压(1)脑室穿刺引流(见图10-4)(2)颅骨钻孔减压(三)对症处理头痛-镇痛和镇静剂癫痫发作-苯妥英钠抽搐-注小量硫喷妥钠病例分析患者:王某,男性,43岁,已婚,因颅脑外伤后头痛,频繁呕吐2d,于2000年2月2日急诊收入住院。【病史】病人于2010年2月1日因骑摩托车与机动车相撞致头部外伤后3h入医院急诊。入院时诉头痛、频繁呕吐。BP:16/10kpa,GCS评分11分;双瞳孔2㎜、等大等圆、光反应好,无眼球震颤,耳鼻无活动性出血,颈软,腹软,左侧季肋部有压痛,四肢活动可,上下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病理反射(-)。颅脑CT见颅内血肿、脑挫裂伤。经脱水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且意识障碍逐渐加重,复查CT见血肿增大,于2月2日急诊收住入院。护理诊断1、潜在的并发症(脑疝)2、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频繁呕吐,长期不能进食有关3、疼痛与颅内压增高有关4、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意识障碍有关5、组织灌注异常与颅内压增高有关6、有受伤的危险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1、体位(床头抬高15~30O,有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和脑部供2、吸氧(持续或间断)昏迷病人或呼吸不畅者,可行气管切开,可行气管切开护理,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3、饮食与补液(适当限制水、钠,防脑水肿)4、保持正常体温和防治感染5、密切观察病情6、生活护理(二)防止颅内压骤然升高的护理1、休息2、保持呼吸道通畅:(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托起下颌、防止颈部过曲、据病人情况尽早气管切开、重视基础护理)3、免剧烈咳嗽和便秘:(避免咳嗽感冒、多吃蔬菜水果、给予缓泄剂、开塞露肛用、禁忌高压灌肠)4、协助医师及时控制癫痫发作5、躁动的处理(寻找原因解除,防止强制约束以免颅压增高)(三)药物治疗的护理1、脱水治疗的护理:(输液速度快,否则加重循环系统负担。防止颅内压反跳现象,交替应用脱水药物)。2、激素治疗的护理:(观察有无因应用激素诱发应激性溃疡出血、感染等不良反应)。(四)辅助过度换气的护理过度换气的主要副作用是减少脑血流、加重脑缺氧,因此,应定时进行血气分析,维持病人Pa02于(90~100mmHg)、PaC02(25~30mmHg)水平为宜。过度换气持续时间不宜超过24小时,以免引起脑缺血。(五)冬眠低温治疗的护理:1、安置单间,室温在18~20℃为宜;2、先冬眠后降温一般降至肛温34~32℃较合适;3、冬眠中注意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变化,若BP低于70㎜Hg则应停冬眠;4、静脉滴冬眠药降温,以每小时降1OC为宜;5、输液量不宜超过1500ml/日,若采用鼻饲,温度应同体温;量不宜超过300ml,并防腹胀;6、防肺部和尿路感染,防冻伤和压伤;7、复温时宜先停物理降温,再停冬眠,并盖保温。让自然升温。(六)脑室引流的护理1、引流管的位置:无菌引流瓶(袋),妥善固定引流管及引流瓶(袋),引流管开口需高于侧脑室平面10~15cm,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搬动病人时应将引流管暂时夹闭,防止脑脊液反流。2、引流速度及量:每日引流量以不超过500ml为宜3、保持引流通畅:4、观察并记录脑脊液的颜色、量及性状:5、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每日定时更换引流瓶(袋)时,6、拔管:开颅术后脑室引流管一般放置3~4日7、脑脊液分流术后的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判断分流术效果。(七)脑疝的急救与护理(一旦发生应争分抢秒抢救)①快速静注脱水剂,并留置导尿管观察脱水效果;②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或气管插管;③发生枕骨大孔疝可行脑室引流。在无法一时除因,而脑疝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下可行姑息手术:脑室引流、颞肌下减压(小脑幕切迹疝)、枕下减压(枕骨大孔疝)或脑脊液分流术。(八)维持正常的体液容量1、作好呕吐的护理:及时清理呕吐物,防止误吸,观察并记录呕吐物的量和性质。2、脱水治疗的护理:使用脱水剂可使钠、钾等排出过多,引起电解质紊乱,应注意观察,遵医嘱适当补充。3、观察记录: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注意病人脱水症状以及血电解质水平。(九)缓解疼痛1、有效降低颅内压:作好降低颅内压的相应护理,有效控制颅内压力。2、镇痛:遵医嘱应用镇痛剂,但禁用吗啡、哌替啶,以免抑制呼吸中枢;避免加重头痛的因素,如咳嗽、打喷嚏,或弯腰、低头以及用力活动等(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1、意识状态:二种分级方法:(1)传统方法分为清醒、模糊、浅昏迷、昏迷和深昏迷五级。(2)格拉斯哥(Glasgow)昏迷分级评分:。2、瞳孔3、生命体征4、有条件者可作颅内压监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睁眼反应4-自发睁眼3-语言吩咐睁眼2-疼痛刺激睁眼1-无睁眼语言反应5–回答正确4–回答错误3–语无伦次2-只能发音1-无发音运动反应6-按吩咐动作5-对疼痛刺激定位反应4-对疼痛刺激屈曲反应3-异常屈曲(去皮层状态)2-异常伸展(去脑状态)1-无反应昏迷程度以E、V、M三者分数加总来评估,正常人的昏迷指数是满分15分,昏迷程度越重者的昏迷指数越低分。轻度昏迷:13分到14分。中度昏迷:9分到12分。重度昏迷:3分到8分。低于3分:因插管气切无法发声的重度昏迷者会有2T的评分。*将三类得分相加,即得到GCS评分。(最低3分,最高15分)。选评判时的最好反应计分。注意运动评分左侧右侧可能不同,用较高的分数进行评分。改良的GCS评分应记录最好反应/最差反应和左侧/右侧运动评分。护理评价1、病人颅内压增高症状是否得到缓解,头痛是否减轻,意识状态是否改善。2、体液是否平衡,生命体征是否平稳,尿比重是否在正常范围,有无脱水症状和体征。3、病人是否主诉头痛减轻,舒适感增强。4、病人是否出现脑疝或出现脑疝征象是否被及时发现和处理。健康教育存在有可能导致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如脑外伤、颅内炎症、脑肿瘤及高血压化,经常易头痛、恶心的病人应及时就医,祛除相关因素。告知病人和家属记录24小时出入量的目的,协助护理人员工作。嘱病人述说不适,以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本文标题: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559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