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
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两晋南北朝魏蜀吴(220—265)(221—263)(222—280)西晋(265—316)统一(280—316)十六国东晋(304—439)(317—420)北魏建立:386统一:439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宋420齐梁陈589北朝南朝(前秦)1、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1、民族融合不断加强,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大融合,产生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民族和民族融合的概念•民族:指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和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民族融合:指民族间的自然融合,是民族间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习惯密切联系的结果。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进步和经常的现象,是多民族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必然趋势。1、民族融合不断加强,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大融合,产生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2、出现过局部统一的局面,如:三国、前秦、北魏、北周、东晋南朝各政权。3、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为实现全国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1.江南经济迅速开发中原发展相对缓慢2.士族庄园经济与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3.商品经济水平较低4.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思考:这一时期,社会经济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看书思考: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南方农业的发展有什么特点和表现?原因是什么?对中国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二、江南经济的开发二、江南经济的开发1、特点:2、表现:3、影响:江南经济得到迅速和持续的开发①经济上:使南北经济趋于平衡,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基。②政治上:为隋统一提供了条件①开发的范围扩大(长江、岭南、闽江)②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三吴最发达)③土地大量开垦,耕作技术进步,水利兴修,农作物品种增多,产量提高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一、主要表现(一)农业的发展范围扩大:技术进步:三吴地区最发达,洞庭、鄱阳湖流域、成都平原是重要产粮区1、主要表现江东长江流域岭南、闽江流域耕作技术、农田水利作物品种、单位面积产量地区分布:2、发展原因几个因素:政局;劳动力;生产技术;民族关系;统治者的政策;自然条件3、开发意义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有利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也为隋朝的统一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南北经济发展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格局怎样的变化趋势?A.江南农业的开发B.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1、主要表现①研制新农具、推广新技术(翻车、水碓、水磨、耕作方式、施肥)②兴修水利(渠堰堤塘)③开发边疆(河西走廊、辽东)2、恢复与发展的原因局部统一;生产技术的改进;少数民族内迁,使自然环境有所改善;统治者的政策3、意义为北方的统一和经济发展奠定一定基础.类别表现特点丝织业冶炼业石油开采业制瓷业造纸业曹魏—专业织造机构吴国—八辈之蚕蜀国—蜀锦百炼钢、灌钢法开采利用石油、天然气南方青瓷、北方白瓷纸张质量好、产量大造纸中心:洛阳、长安建业、扬州品种丰富产量增加技术进步(二)手工业的发展表现(三)商业的发展1、北方商业萎缩2、南方商业较活跃3、商品经济发展水平低二、社会经济的特点2、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1、江南迅速开发,中原发展相对缓慢3、商品经济水平较低4、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1、导致中国经济格局开始发生变化2、为隋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3、推动了科技文化进步4、促进了社会生活的变化三、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寺院经济: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得到统治者的支持,佛教广为传播,导致寺院经济实力增强。寺院占有许多劳动力,不在国家户籍。寺院经济过度发展,广占田宅,侵夺百姓,与官府争夺劳动力和税收,农民负担加重。寺院经济的发展,也为这一时期佛教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士族”是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的迅速发展的产物,它形成汉魏之际,巩固于西晋,鼎盛于东晋,在南朝时逐渐衰落。士族以家庭为基础,以门第为标准,在社会上形成的地主阶级中的特权阶层。士族在经济上广占良田,形成了庄园经济。士族庄园占有大量土地,拥有许多依附农民,却不向国家承担各种赋税和徭役,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和兵役杂税的来源。同时这种经济具有明显的封闭性,它是导致这一时期分裂割据的经济基础。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对社会的影响有哪些?1、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B、南方自然条件优越C、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D、北方人口南移充实了劳动力2、北方农业恢复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新农具的研制、新技术的推广B、兴修水利C、各民族共同开发D、少数民族统治者逐渐重视农业生产3.下列统治者曾对开发江南作出突出贡献的有⑴秦始皇⑵汉武帝⑶孙权⑷刘禅⑸曹操A⑴⑵⑶B⑵⑶C⑴⑷⑸D⑴⑵⑶⑷⑸4.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实质是少数民族A内迁过程B农业化过程C汉化过程D封建化过程5、六朝时期,江南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是A、三吴B、洞庭湖流域C、鄱阳湖流域D、闽江流域6.(2005江苏历史)下列表述能正确反映六朝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是A.全国经济重心南移B.寺院经济衰落C.城市中出现了柜坊D.南北经济趋向平衡7.六朝时期,江南农业得到开发。其中,成为产粮区的是①洞庭湖流域②鄱阳湖流域③成都平原④闽江流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8下列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农业的恢复和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马钧发明翻车B.兴修了水利工程C.农耕规模扩大D.开发了边疆地区9、(多选)有人认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济长期破坏,政局动荡不安,长期分裂割据,人心涣散,实是我国历史上的黑暗时代,应当完全否定。”这种观点否定和违背了A、民族融合的作用B、江南经济的发展C、人民群众的向心作用D、科学文化的进步(A、B、C、D)10.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手工业技术有所进步,下列各项能反映这一特点的是①吴培育出八辈之蚕,蜀盛产蜀锦②发明和推广低温炼钢技术③我国已经开始利用石油、天然气④纸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1.与以前相比,南北朝时期我国人民的食品结构中地位逐步上升的粮食作物有A.水稻、甘薯B.小麦、水稻C.甘薯、小麦D.水稻、粟1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造纸中心包括①洛阳②长安③扬州④成都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观察:图1北朝方格兽纹锦;图2南朝青瓷;图3《纸绘生活图(吐鲁番出土)》从上面的三幅图片中,你能读出哪些历史信息?①图1表明当时北方的纺织业特别是织锦业比较发达,其图案也体现了鲜明的北方风格。②图2形制美观,制作精良,表明当时南方的制瓷业特别是青瓷制作技术日臻成熟;以莲花装饰反映了当时佛教的盛行。③图3的纸张表面平滑,质地细薄,反映了造纸技术进步明显;其画面也反映了当时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生活情景,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请把下列冶炼技术的发明与朝代连线春秋战国西汉东汉魏晋南北朝淬火技术发明水排发明灌钢法发明百炼钢技术成熟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发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为什么说这时期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提示: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加以分析)课后作业:
本文标题: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579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