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40个)1.下列历史论文的标题中,出现明显科学性错误的一项是A.《浅议我国世袭制度的创立者——黄帝》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C.《论隋唐三省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D.《谈谈清雍正帝与军机处的设置》2.周王朝历时近八百年,“盛时的势力,南方跨过长江,东北至今辽宁省,西至今甘肃省,东到今山东省”。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西周实行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3.《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A.封号和耕牛B.土地和耕牛C.土地和人口D.人口和铁犁4.公元前782年,幽王宫涅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不能表明()A.幽王荒淫无道B.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D.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5.“你虽然有才,但毕竟是次子,认命吧。”下列漫画是对我国古代哪一制度的描绘A.分封制B.宗法制C.井田制D.郡县制6.西周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主要目的是A.防止财产大量流失B.巩固父系家长的宗族地位C.保证王权平稳过渡D.避免政治上出现分裂局面7.史载周公制礼作乐,以宗法维系封建制度的运作。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如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关封建与宗法关系的说明,何者最为适当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其小宗C.周天子是包括鲁国在内各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D.周天子为一族,鲁伯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8.柳宗元在《封建论》一文中说:“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窃令而并起。”他得出“有叛人而无叛吏”的认识,是由于A.分封制的确立B.郡县制的确立C.宗法制的确立D.三省制的确立9.图一是北京天安门东侧的一座古代建筑,是明清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称为太庙图二是民间祭祀祖宗的场所,称为祠堂这种现象源于我国早期的一项政治制度。其特点不包括图一太庙图二祠堂A.嫡长子继承制B.神权与王权的结合C.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D.“国”与“家”结合10.“陛下”本是对人的尊称,“陛”是台阶,称人“陛下”表示谦卑,意思是我不敢直接靠近你,只能站在台阶下和你说话;但秦以后,“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A.皇位世袭B.皇帝独尊C.君权神授D.家天下色彩11.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组成中央政权机构,其直接意图是A.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B.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C.建立中央集权制度D.防止大臣专权自恣12.秦统一后,并没有像西周那样分封诸侯,而是建立了新的地方行政体制,这种体制的最高机构是A.州B.行省C.郡D.县13.郡县制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下列关于郡县制的表述,正确的有①郡县制是秦朝统一全国后最早开始实施的②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③郡的最高长官称监御史④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④14.封泥是将稠泥浆贴在捆好书绳的简策的锁口处,在其尚存软性的似干非干之时,用刻好的印章在封泥上盖印(压印),从而留印迹于封泥之上。从下图秦左丞相、秦廷尉封泥印中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有①秦朝设立左右丞相制度②秦朝实行分封制③秦朝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④秦朝廷尉由丞相直接任免A.①②B.①③④C.①③D.③④15.“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这套“制度”包括①行省制度②皇帝制度③郡县制度④三公九卿制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16.根据秦朝官制,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史称“三公”。但太尉一职始终空设,在此背景下,御史大夫的实际作用是A.监察百官并掌管财政B.协助皇帝助理万机C.协助丞相管理军事D.牵制丞相,以防其专权17.史载:汉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入宫晋见,汉景帝相当亲热,得知梁孝王有五位儿子,便赐、给五人侯爵之位,并赏赐许多物品。梁孝王死后,景帝把梁孝王所遗之国分为五份,每位侯爵一份,又把他们提升为王。对这段故事理解正确的是A.兄弟情谊B.爱屋及乌C.分割实力D.分封爵位18.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A.专制皇权B.中央集权C.检察权力D.对农民的控制19.始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在全国置三十六郡,郡下设县。蓟县为无终县,属右北平郡并为郡治。根据秦制度的规定,与郡守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和诸侯一样拥有封地C.事实上是右北平郡的最高行政长官D.对下督责所属各县20.“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钱穆《国史新论》)文中“委员制”指当时的A.三公九卿制B.郡县制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21.2007年1月8日,安徽六安一个古墓的墓主被确定,墓主为西汉六安国第一代“六安王”刘庆据文献记载,西汉时六安为六安国封地,汉武帝时封胶东康王少子庆为六安王,历五代,王莽时绝根据这一材料可以断定A.两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一直以分封制为主B.汉武帝分封大批刘姓诸侯王以拱卫中央C.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后,分封制彻底退出历史舞台D.分封制是我国封建社会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22.唐朝元和年间(806—820),主管财政的宰相皇甫鎛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给事中崔祐驳回,皇帝最终采纳了崔祐的意见。崔祐所属的部门应是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参知政事23.唐太宗时,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D.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24.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汉武帝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参与军国大事,削弱相权B.唐朝由门下省起草诏令,直接交中书省执行C.宋朝设枢密院以削弱宰相的权力D.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改设内阁大学士25.隋朝创立、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改变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局面主要体现在其有利于①打破特权垄断②扩大官吏人才来源③防止中央过度集权④提高官员文化素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6.隋唐时期社会全面繁荣,具体表现在国力的强盛、经济的发达、文化的兴盛等方面史学家们在总结其原因时,曾归结为“得益于政治制度的创新、成熟与完善”,其中三省六部制的成熟与完善体现在A.既削弱了相权,巩固了皇权,又提高了行政效率B.官员责任明确,分工细密C.机构运作程序合理D.负责皇家与国家的官署和管理相互脱离而自成系统27.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一贯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A.决策权B.行政权C.军政权D.财政权28.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不断完善和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按其相同职能分组不正确的是A.御史大夫、刺史B.丞相、参知政事C.太尉、军机处D.郡县、行省29.元史载“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这里的“内”是指A.蒙古汗国初建时的斡难河源一带B.大都周围的河北、山东、山西C.女真部落活动的东北地区D.淮水以南原南宋地区30.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一个行政区,中央政府A.在西藏设立行省B.以宣政院为管理西藏地区的机构C.在西藏设置卫所D.设置驻藏大臣31.元朝在秦朝以来的郡县制度的基础上,实行行省制度。关于这个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①它是中国省制的开端②它是古代中央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③使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④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③④32.明朝后期,曾两度出任内阁首辅的叶向高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下列选项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明朝内阁阁臣只是顾问,不是宰相B.明朝内阁不能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C.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D.明朝内阁无法制约皇权33.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由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中央的权力日益向皇帝集中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34.《明太祖实录》记载: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注:即互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缓和君臣矛盾B.避免权力集中C.提高办事效率D.加强君主专制35.康熙帝统治时期,清朝中央机构出现三足鼎立状态,下列表示正确的是36.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A.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B.宋代设参知政事和枢密使C.元朝中书省的建立D.清朝设置军机处37.中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建筑体系和独特的建筑文化。以上建筑最能体现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特征的是A.天坛B.太庙C.颐和园D.太和殿38.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A.汉武帝建立“中朝”B.唐朝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C.宋代设置三衙,分割宰相的财权D.元代废除了尚书省和门下省,而将尚书省的六部移至中书省,并掌管一切政务39.能够提高办事效率的机构是A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和北宋的枢密院B.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C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和清朝的军机处D.明朝的内阁和北宋的枢密院40.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D.明初废除宰相,清初“军国政事”有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二、非选择题:41.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读图一,秦朝是怎样加强对地方的管辖的?这一管理制度有何特点?(2)读图二,西汉初年地方行政设置与秦朝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导致了什么问题?(3)读图三,元朝在地方管理上实行了什么制度?这种地方管理体制的实施有何意义?材料二以下三幅图片是中国三个朝代的中央机构示意图,读后请回答:(4)图四反映的政治制度的核心特点是什么?与图四相比,图五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重大变化?这一制度的实行有什么意义?(5)与图五相比,图六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6)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42.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它的确立、完善和不断加强反映了封建专制制度发展的基本轨迹。请结合有关史实回答:(1)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什么?其发展历程中两对基本矛盾是什么?(2)以明朝为例,说明统治者是如何解决上述两对矛盾的?(3)北宋又是如何削弱相权的?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答案1-5ABCCB6-10CCBBB11-15CCDCB16-20ACABC21-25DBBBB26-30ABCBB31-35CBADB36-40DDCCD41.(1)方法:在全国范围实行郡县制。特点:地方官员直接由
本文标题: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580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