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第2章政府失灵及其治理
校训:厚德博学笃行济世校风:严谨求是勤奋进取第二章财政基本理论第三节政府干预与政府失效一、政府经济干预(一)政府干预经济的原因市场在配置资源时存在市场缺陷,为纠正和弥补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二)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1、立法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和公共提供3、财政手段(三)政府干预经济的程度财政支出(财政收入)/GDP图1OECD国家税收收入占GNP的百分比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1978-2011年财政占GNP的百分比图21978-2011年全国财政支出占GNP的百分比二、政府失效及其表现(一)政府失效政府失效也称政府失灵,指政府为弥补市场失灵而对经济、社会生活进行干预的过程中,由于政府行为自身的局限性和其他客观因素的制约而产生的新的缺陷,进而无法使社会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佳的情形。二、政府失效及其表现(二)政府失效的表现1、政府决策失效2、政府机构和公共预算的扩张3、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4、政府的寻租活动1、政府决策失效案例1:2010年初,当地政府开始在庆阳市西峰区肖金镇米王村、贺咀村、李城村、芮岭村等地征收万亩以上的耕地,由政府投资统一建设蔬菜大棚设施,然后再转租给当地农户,如此举措是欲建西北最大的蔬菜基地。不过,两年过去了,西北最大蔬菜基地并未建成,转租的这些农户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蔬菜大棚闲置,扼腕叹息。来源:中国经营网2012-12我国政府的五次机构改革1)1982年机构改革: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办事机构从100个减为61个;国务院各部门从原来的5.1万人减为3万人;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政机关人员从18万人减为12万余人。2)1988年改革:国务院部委由原有的45个减为41个,直属机构从22个减为19个,非常设机构从75个减到44个,机构改革后的国务院人员编制比原来减少了9700多人。3)1993年3月22日,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根据这一方案改革后,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41个加上直属机构、办事机构18个,共59个,比原有的86个减少27个,人员减少20%。4)1998改革:国务院组成部门由原有的40个减少到29个。截至2002年6月,经过四年半的机构改革,全国各级党政群机关共精简行政编制115万名。5)2003年改革:国务院29个组成部门经过改革调整为28个,不再保留国家经贸委和外经贸部,其职能并入新组建的商务部。6)2008年改革:国务院28个组成部门经过改革调整为28个,减少的部级部门14个。7)2013年改革:国务院27个组成部门经过改革调整为25个。2、政府机构和公共预算的扩张4、政府的寻租活动“租”(“经济租”)在经济学里的原意是指一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获得的收入中,超过这种要素的机会成本的剩余。寻租政府运用行政权力对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管制,妨碍了市场竞争的作用,从而创造了少数有特权者取得的超额收入的活动。三、政府失灵的原因(一)政府部门之间缺乏竞争(二)政府干预缺乏完全准确的信息(三)政府干预活动的时滞性(四)对政府行为缺乏合理的规则约束和有效的监督第四节财政的法制化与民主化1.公共选择理论基础2.公共选择下的财政决策机制一、公共选择理论基础(一)公共选择理论1.公共选择的涵义公共选择的主体通过集体行动和政治过程来决定资源在公共产品之间如何配置。2.公共选择理论指以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为前提,根据自由的市场交换能使双方都获利的经济学原理,来分析政治市场上主体(选民、政治家、官员和利益集团)的行为和政治市场的运行。(二)公共选择理论与市场经济分析的关系1、两者的相同点参与者的行为动机一样: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寻求某种均衡(经济市场均衡或政治市场均衡)政治均衡:指在一定的规则下,全体成员就公共产品的供给量及相应税收的分摊达成协议。2、两者的不同点项目政治市场经济市场偏好表达方式表决权与政治程序货币投票个人偏好的显示对决策结果影响影响小大偏好的表露效果隐瞒自己的偏好表露自己的偏好偏好体系狭窄宽泛强制性强制性自愿性二、公共选择下的财政决策机制●偏好显示问题:集体成员对公共产品有何评价?●偏好加总问题:不同的观点如何权衡,形成最后的决定?(一)偏好显示问题1、投票方式只能反映相当有限的信息间接民主的情形直接民主的情形2、人们未必真实反映其偏好不愿参与选举活动;隐瞒或者从低申报自己的偏好;策略性投票;偏好强度差别。(二)偏好加总问题习俗独裁投票:现代民主社会中的主要方法案例3:国家为提高其公民的健康水平和公平目标,准备施行免费医疗服务计划。对于施行该医疗服务的费用通过向公民征收税收来筹资,现在就这一计划采取全民公投,该计划通过的可能性如何?财政学试卷总分数100分项目方案1方案2方案3方案4名词解释05×35×36X3填空20×110×215×120×1单选010×110×110×1多选20×205×210×2简答05×52×54×5论述2×202×152×201×12案例4:来自你的声音三、公共选择的规则(一)一致同意规则1、一致同意规则的含义一项决议或议案须经全体投票人一致赞同或没有任何一个人反对,才能获得通过的一种投票规则。2、一致同意规则的基本假设■一人一票,同票同权■在整个投票过程中,信息成本为零3、一致同意规则的特点1)符合帕雷托最优2)参与者平等的选择3)避免搭便车行为4)交易成本高三、公共选择的规则(二)多数票规则的涵义1、简单多数票规则:一项决议或提案只要获得半数以上的赞成票就通过的投票规则。如果是两项提案或决议需要按照两两比较,且满足传递性公理,即:X>Y>Z则,X>Z(符号“>”是指前者优于后者)。2、比例多数票规则:一项决议或提案须高于半数以上相当大的比例才能通过的投票规则。3、多数同意规则的特点1)部分人利益受损2)“多数人专政”现象3)少数人不热心参与4)相对容易做出决策5)可能的多种选择结果6)无法表达个人的偏好程度7)可能存在投票交易多数票规则可能产生两种不同的投票结果:1、投票均衡:在多个备选方案中能够选出唯一的方案。2、投票悖论:在这一情形中,没有一种提案能赢得多数票,即投票均衡不存在。四、投票悖论(阿罗不可能定理)(一)投票均衡情形提案偏好顺序张三李四王五123X(公园)y(车场)Z(中心)Z(中心)y(车场)X(公园)Z(中心)X(公园)y(车场)表1:达成投票均衡的情形提案在X和Y之间进行,提案X获胜;提案在X和Z之间进行,提案Z获胜;提案在Y和Z之间进行,提案Z获胜;根据简单多数票规则,提案Z获胜中选。(二)投票悖论提案偏好顺序张三李四王五123X(公园)y(车场)Z(中心)y(车场)Z(中心)X(公园)Z(中心)X(公园)y(车场)表2:出现投票循环的情形提案在x和y之间进行,提案x获胜;提案在y和z之间进行,提案y获胜;提案在x和z之间进行,提案z获胜;结果:没有一种提案能赢得多数票,即投票均衡不存在.(三)阿罗不可能定理1、阿罗不可能定理的内容在民主社会中,一个集体决策规则应符合以下5条件:1)自由三选择条件,即在所有的选择方案中,至少对其中的三种,各社会成员可作逻辑上许可的顺序安排。2)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条件正相关:“社会福利函数能使社会排序对个人价观的改变作出正向的反应,至少反应不能是逆向的。(三)阿罗不可能定理3)彼此不相关的选择对象具有独立性:“社会从任一固定环境中所作出的选择应该与之外是否存在其他备选对象无关。”4)公民主权条件。社会选择不能强加与个人,它必须建立在个人自由偏好的基础之上,而不能脱离这一基础。5)非独裁条件。社会选择不能以某一权威人物的喜好趋向,作为整个社会的选择结果。2、阿罗不可能定理的启示阿罗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即满足以上所列条件的情况下),要从已知的个人偏好顺序中,推导出统一的社会偏好顺序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阿罗称之为一般的可能性定理。由于其结论是否定的,因此,人们通常称之为阿罗不可能定理。当至少存在三种备选方案时,任何集体决策过程都无法保证能够同时满足民主社会的合理条件。不应高估民主的公共选择过程的效率。五、单峰定理与中间投票人定理(一)单峰定理1、单峰偏好2、双(多)峰偏好3、单峰定理如果所有投票人的偏好呈现单峰形态,投票均衡就会出现,投票悖论就不会发生。XYZ李四张三王五李四备选方案效用图2-投票悖论的成因1231、中间投票人指的是在所有选民中偏好居中的那位投票人,即一半投票人对某公共产品的偏好比他强,另一半则比他弱。2、中间投票人定理在简单多数票规则下对不同的财政支出水平进行表决时,均衡结果必然是中间投票人最赞成的支出水平。(二)中间投票人定理五、政府失灵的治理(一)确立政府干预原则(二)大力推行电子政府(三)在公共机构中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垄断的非理性(四)加强政府法治、规则及监督制度建设,使政府行为法治化
本文标题:第2章政府失灵及其治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59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