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蛇吞大象之吉利收购沃尔沃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姓名:李汉民班级:B1026学号:21018130609手机号:15979255035QQ:819092760蛇吞大象之吉利收购沃尔沃内容摘要: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后,给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提供了巨大的向外发展的动力。收购之后,吉利在营销战略方面,必须稳定沃尔沃公司的情况,逐步扩大沃尔沃在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的市场占有率,同时推行沃尔沃的“安全”品牌,将沃尔沃的生产基地选在中国,整合沃尔沃原有的营销网络,这样才能做到收购沃尔沃时所预想的效果。一体化战略是企业重要的成长发展战略,是扩大企业规模、构建大型企业的有效途径。我国企业正处于整合发展的黄金时期,国内资本市场上股权并购活动明显的升温,而其中涉及中外资股权收购或深层次战略合作的消息又格外刺激人们的神经。2010年3月28日,吉利与福特汽车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吉利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轿车100%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吉利得到了什么?并购成功以后面临怎样的问题?并购的动因是什么?本文将作一一说明。关键词:中国企业向外发展吉利沃尔沃并购公司战略一.吉利与沃尔沃的概况:(1)吉利集团简介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汽车行业十强企业。1997年进入轿车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资产总值超过200亿元,连续七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连续五年进入中国汽车行业十强。拥有年产40万辆整车、40万台发动机、40万台变速器的生产能力。2009年吉利集团实现整车销售33万辆,同比增长48%;实现销售收入165亿元,同比增长28%;实现利税近24亿元,同比增长35%,资产总值达到230亿元,同比增长64%。2006.10.24吉利成英国锰铜最大股东2009.3.27吉利汽车成功购澳大利亚DSI自动变速器公司(2)瑞典沃尔沃汽车公司简介沃尔沃汽车公司成立于1924年,由古斯塔夫·拉尔松和阿萨尔·加布里尔松创立,是瑞典最大的工业企业集团,北欧最大的汽车企业,世界20大汽车公司之一。沃尔沃汽车以其优质和高性能在北欧享有很高的声誉,尤其在安全系统方面有很高的成就,沃尔沃汽车因此被誉为“全球最安全的汽车”。此外,沃尔沃拥有自己的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对全球的交通安全事故进行专项研究,并以之为依据研发出更加安全的汽车。沃尔沃自主交通事故研究在汽车行业领域中处于领先地位。1999年,福特汽车公司耗资64.5亿美元收购了沃尔沃。2005年,中国成为沃尔沃轿车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销售量将近5000辆,增幅达到84%。沃尔沃方面也曾经表示,中国是全球发展潜力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沃尔沃针对中国市场已经制定了积极的市场拓展战略,在未来几年中,也将继续扩大沃尔沃汽车公司在中国的销售网络及售后服务网络。但是,受2008年金融风暴的影响,沃尔沃在全球的销量急剧下滑,到2009年,沃尔沃汽车公司的销量比2008年将近萎缩了40%。在此背景下,福特汽车公司于2008年12月1日宣布考虑出售沃尔沃。次年10月28日,吉利成为沃尔沃的优先竞购方,与福特汽车公司进行谈判,并最终以18亿美元的低价购得沃尔沃100%的股权。作为与奔驰、宝马、奥迪齐名的国际豪华汽车品牌,沃尔沃的品牌价值和技术含量远远超过萨博。已有82年历史的沃尔沃,是欧洲著名的豪华汽车品牌,被誉为“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在汽车安全和节能环保方面,有许多独家研发的先进技术和专利。2009年,VOLVO轿车在全球销售约33.5万辆,同比下降10.6%,其中最畅销的XC60轿车销量为6.2万辆,与2007年45.8万辆的销售记录相比还差很远。2008年VOLVO轿车销量同比下降18.3%,并由此引发了大规模的裁员。据最新统计,到2009年第三季度VOLVO轿车仍持续亏损,亏损额约6.21亿美元。二.吉利收购沃尔沃1.收购过程07年5月28日福特欲出售沃尔沃。08年12月2日瑞典政府拒绝收购沃尔沃。08年12月8日长安洽够沃尔沃。08年12月17日传吉利有意收购沃尔沃。09年2月17传奇瑞有意收购沃尔沃。09年6月23日吉利收购DSI。09年9月8日吉利证实竞购沃尔沃。09年10月5日美皇冠财团出手争购。09年10月28日吉利成为沃尔沃首选竞购方。09年12月23日吉利宣布明年二季度完成收购。2010年3月28号,中国最大的私营汽车制造商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福特汽车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以18亿美元获得福特旗下品牌沃尔沃100%的股权及相关资产。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最终价格为18亿美元。福特汽车方面证实在签约当天,吉利已将这笔钱打入福特公司账户,其中16亿美元为现金,2亿美元为支票。但这只是一个开始,据吉利控股财务总监尹大庆透露,收购完成之后,吉利方面还要向沃尔沃提供后续云英所需的流动资金,额度大致在9亿美元左右。这样算来,为并购沃尔沃吉利至少需要融资27亿美元,约合180亿元人民币。案例分析二、宏观环境和SWOT分析(一)宏观环境分析1.政治环境:自主创新的国家战略;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小排量汽车解禁;汽车税费不合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2.经济环境:受美国次贷危机拖累,世界性的通货膨胀压力短期内难以根本缓解,我国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内地经济型轿车销量不如人意的大背景下,以之为主要产品的吉利汽车(0175.HK)首当其冲受到影响。日前,吉利汽车公布中期业绩:股东应占利润8241.6万港元,较2006年同期1.21亿港元下降31.9%;期内营业额6563.8万港元,2006年同期为6933.1万港元。吉利汽车能够迅速做到目前这样的规模,是因为顽强的吉利人找准了他们的市场新坐标:服务营销。对于国内汽车市场而言,打品牌战也好,打价格战也罢,产品有形部分的价值在消费品价值中的比重正在逐渐下降,而无形产品价值及产品无形部分的价值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吉利人明智地选择了服务营销。说其明智,是因为就服务的质量、服务的价值、服务的手段、服务的体系而言,无论是汽车的百年老店还是初出茅庐的小字辈,在服务这道坎面前,大家是平等的,是在同一起跑线上的。笨鸟先飞的启迪,龟兔赛跑的哲理,这些都可以在吉利汽车售后服务中找到注解。3.技术环境:我国汽车行业技术落后,虽然吉利集团在中国汽车行业中处于领跑地位,但在国际市场的技术竞争中,吉利仍然处于下风地位4.社会环境:我国自主品牌本土优势不明显;汽车的消费者群体将日益增长,市场潜力巨大;购车消费更加理性;公路、环保等限制了汽车的普及。吉利实行“以人为本”的人才战略,贯彻“对外凝聚吸引、对内培训提高”二条腿走路方针。吉利现任高管团队是目前中国汽车制造业中最优秀的管理团队之一,同时拥有一支优秀的员工队伍,人才结构合理,趋于年轻化、知识化。集团给每一位吉利人提供了一片自由的天空,一块发展自我的平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吉利优越的人才机制吸引了大量的精英人才加盟吉利事业。(二)SWOT分析1.优势:(吉利)本土优势,提高知名度,中国销售、供应网络,自主创新。(沃尔沃)安全性能、国际销售、供应网络、吉利资金支持。2.劣势:(吉利)资金力量、核心技术、国际网络。(沃尔沃)推新速度、中国市场经验、近年销量逐渐降低。3.机会:(吉利)技术、人才、品牌形象、知名度、市场。(沃尔沃)中国市场知名度、借吉利打开中国市场、丰田召回门、中国政府公车市场。4.威胁:(吉利)福特的条件、沃尔沃的亏损、沃尔沃工会(沃尔沃)吉利旗下品牌形象遭质疑,管理模式冲突,经济危机余波。三、行业环境分析(一)产业内竞争据专家预测,中国在未来10年汽车产量增长率将是我国GDP增长率的1.5-2倍,正在成为新时期的经济增长点。不仅如此,我国汽车产业具有较强的发展势头,2002年,我国汽车产量达到325万辆,同比增长约39%,世界排名由2001年的第8位跃为第5位,预计2003年,汽车总产量将突破400万辆,超过法国,居于世界第4位。外商直接投资,特别是在轿车工业中的直接投资,加速了汽车成为中国支柱产业的进程,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2年前10个月,仅汽车增值税和销售税金及附加两项税金就达262亿元,同比增长27.5%,大大高于全部工业税金增长11.5%的水平,汽车工业上交的税金达到新增税金的11.2%。从2000-2010年,我国汽车工业及其所带动的上游制造业的增加值累计可达6.7万亿元,每年新增汽车产量所形成的增加值占全部新增GDP的比例将达到11.6%左右,可带动当年GDP增长约0.7%。上述报告说明我国的汽车需求量越来越大,因为由于需求量越来越大,汽车行业竞争也越来越大。个品牌的产品,为了满足不同的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他们不仅从价格方面打价格战,还从质量,外形方面不断更新来以竞争相对抗。例如我们知道的。德国宝马车就以他的安全性能来吸引着消费,日本了克萨斯车以它优质的售后服务,也获得好凭。大众车大家都知道,因为这是一款大家都能接受的价位的车。因为它价格便宜。质量也不错。(二)替代品由于我们的产品基本定位在低价格,主要针对的消费时35以下的青年,他们都有一个公共的目的,就是追求时尚,而且爱面子。但是由于这类型的车实在是太多了。比如国内的产品,就有很多通用铃木大众广州本田。都是满足这类消费的需求。而且他们的价格也是非常物美价廉的。质量方面也在国内排的上顶端。在国产的产品中,这些车兜是我们的最好的替代品。所以我们必须要小心。竞争非常激烈。(三)供应商2007年5月,吉利实施战略转型,明确企业核心竞争力将从成本竞争向品质竞争和全面领先竞争转型。在这一核心思想指导下,吉利供应链体系进行了自上而下的全面变革,“一低三高”战略(高技术含量、高品质、高性能、低成本)的出台,给吉利供应链体系带来了颠覆性变革。以“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的吉利供应链竞合模式,在综合欧、美、日等先进国家和地区经验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和尝试。吉利的供应链体系转型已经进入新阶段,平台化、差异化、全球化是吉利供应链建设的挑战和机遇。目前,吉利开始实施供应商快速准入制,凡是世界九大主流企业的核心供应商,只需一周左右时间就能够完成准入。此外,元动力工程、问题文化、核心供应商体系等一系列措施的出台和实施,成功实现了吉利供应链体系的转型和突进。吉利建设5大技术平台、15大产品平台、42款车型的产品战略,因此吉利的供应商也必须与时俱进,提供整套平台解决方案。对于拥有自控的快速反应机制和能为吉利提出的要求所做出的努力的供应商才能适应像吉利这样变化成长的企业。只有将吉利对本地市场的需求优势和跨国企业技术、研发的优势相结合,才能快速满足市场需求,提升企业产品竞争力。(四)潜在进入者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到实体经济后,首先受到冲击的就是汽车行业,美国通用、福特、克莱斯勒汽车业三巨头都挣扎在破产的边缘,中国汽车市场增势也明显放缓。08年汽车企业集团总体集中度下降,但三大集团集中度上升。如果按集团排序以3个为一组,则组间差异明显。一汽、二汽、上汽三大集团的第一组表现总体较好,增速达到8.4%,第二组的长安、北汽、广汽增长4.5%,第三组的华晨、奇瑞、哈飞、江淮四大独立车企出现5.3%的负增长。前10大集团的市场份额总体达到83.2%,份额下降1.2个百分点。第四梯队是民营企业,比亚迪、长城和吉利、力帆表现最好,增速达到29.3%,份额上升1.1个百分点。其他小企业的市场份额仅有10.4%,但份额没有变化。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2008年我国汽车产销全年达到950万辆左右,比上年增长8%左右。这一速度将是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七年来最低的。在众多汽车企业普遍出现业绩倒退的情况下,吉利却交出了一份出色的成绩单: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2.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7%,其中吉利金刚、远景车型分别同比增长了65.83%、220.99%,超额完成年中目标。1至9月份,吉利汽车销售逆势而上,整车销售同比增长19.9%;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4.81%。1到10月份,实现出口近4万辆,同比增长69.6%,吉利成为2008年中国车市中难得的亮点。潜在进入者对吉利汽车造成的威胁:市场的饱和度限制了竞争者的加入汽车工业
本文标题: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蛇吞大象之吉利收购沃尔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62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