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综合治理平安创建总结
北城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平安创建工作总结北城镇地处玉溪市红塔区北大门,自古有“滇中商业码头”的美誉,也是连接省会与玉溪市政治、文化、经济、旅游的绿色大通道。距省城昆明86千米,距玉溪中心城区7千米,昆玉铁路、昆玉公路(213国道)穿境而过,全镇总面积120.5平方千米,辖13个村(居)委会,73个自然村,163个村(居)民小组。全镇总人口6万多人,其中少数民族7千多人,是一个人才济济的多民族聚集乡镇。2008年是我们国家的奥运年、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之年,今年以来,北城镇党委、政府始终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平安创建工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北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载体和重大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及中央、省、市、区关于构建和谐社会、深化平安建设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社会更加稳定、治安更加良好,民族更加和睦、群众更加安康”的总体目标,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平安创建工作,全面实施领导干部大接访大下访工作。通过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生产安全等主要指标全面下降;民间纠纷得到及时调解,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性问题明显减少;破案率逐年提高;群众对治安状况比较满意,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非正常赴省进京上访的情况。2008年,北城镇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平安创建工作主要通过抓好“一二三四”,即围绕一个目标、突出两个重点、完善三项建设、强化四条措施,使全镇发案率得到有效控制,群众安全感不断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一、围绕一个目标建设“平安北城”,是推进我镇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措施,是落实我镇加快发展战略、思路和举措的重要保障,又是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良好的治安环境、规范的法治环境和优良的服务环境的一个重要载体。北城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平安创建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关于构建和谐社会、深化平安建设的决策部署,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社会更加稳定、治安更加良好,民族更加和睦、群众更加安康”的总体目标,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稳定作为第一职责,以加快我镇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主线,以强化基层基础工作为重点,深入开展“平安北城”创建活动,维护全镇社会稳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平安、稳定、和谐社会环境。二、突出两个重点(一)加大平安创建宣传力度,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知晓率、参与率、满意率。宣传工作是平安创建工作的先行者,只有以浓厚氛围,加大力度,才能保证平安创建形成声势,健康发展;宣传工作是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法宝,广大人民群众不仅是平安建设的主体,也是平安建设的最终检验者。镇创建领导小组结合我镇“五五”普法规划,充分利用街天、节假日和人口比较集中的时间、地点,在北城集镇开展了有关创建活动的宣传活动;13个村(居)委会和163个村(居)民小组利用广播、墙报和板报等各种宣传工具和舆论阵地,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宣传其它地区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把握正确导向,弘扬社会正气,真正把上级精神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单位、落实到户,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村民居民知道怎样守法,不参与和自觉制止赌博、斗殴、打群架等违法活动。2008年,共开展了5次大规模的“平安北城”、禁毒防艾防邪教、《禁毒法》宣传活动。共发放禁毒防艾宣传单9500多份、反邪教宣传单6000多份、消防安全知识宣传单2000多份、交通安全知识宣传单1500多份、《禁毒法》宣传资料5500多份,展出禁毒展板50块、防艾展板20块、反邪教展板25块,群众观看展板8000多人,群众咨询200多人,在集镇、村委会所在地对有关部法律法规进行张贴、出黑板报,张贴宣传挂画98张、黑板报13期,悬挂8条横幅。通过广泛的宣传,使广大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到平安创建的浓厚氛围。(二)建立健全矛盾调解机制,有效整合调解资源,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严格贯彻执行云南省《关于实行维护稳定工作领导责任制的规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维护稳定工作重要情况报告制度》等文件精神,按照“属地管理、定期排查、责任明确”的要求,把此项工作纳入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轨道。在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中,北城镇把着力点放在影响社会稳定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上,重点围绕三个方面:一是围绕“三农”问题。注重对土地、山林、水域、矿山等承包和权属不明而引发的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二是围绕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重点排查调处辖区内重点工程建设、集镇建设、企业改制、下岗职工生活、个体私企劳资关系等方面产生的矛盾纠纷。三是围绕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不放松对婚姻、家庭、邻里、损害赔偿、房屋宅基地、生产经营、涉法涉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多发性、常见性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通过排查,按照“统一管理、集中疏理、归口依法办理和限期处理”的原则,整合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三大资源,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教育等手段,及时调解矛盾纠纷。做到“五不放过”:即疑点没核实的不放过,政策把握不准的不放过,定性缺乏依据的不放过,群众不满意的不放过,事情没处理清楚的不放过。2008年全镇各级调解组织共调处涉及婚姻、赡养、土地、赔偿、环保等各类矛盾纠纷651起,成功595起,调处率为100%,成功率达91%,有效遏制了一批民转刑案件的发生,切实维护了“平安北城”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在调解工作中,北城法庭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和“司法为民”的工作宗旨,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按照“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要求开展诉讼调解工作,尽可能将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让当事人“化干戈为玉帛”。2008年北城法庭调解52件,调解率达91.2%。三、完善三项建设(一)完善组织机构建设。为加强领导,确保北城的社会稳定,北城镇进一步调整充实了领导机构,由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人大主席、副书记、副镇长为副组长,党政办、农业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社会事务中心、财政所、土管所、派出所、法庭、司法所、团委、妇联、交警中队、工商所、卫生院和13个村(居)委会书记为成员的创建“平安北城”工作领导小组,并抽调人员组成办公室负责此项工作。13个村(居)委会也相继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负责创建“平安村(居)”工作。将深化平安建设的任务措施分解落实到部门和具体责任人身上。同时,在今年5月又成立了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稳定委员会,建立健全了综治维稳办三级联动机构,并完善了具体的工作职责。在综治及平安创建责任书中,明确地把创安工作作为考核内容之一,层层签订责任状,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下联动”的责任网络,把建设“平安北城”各项工作落实到单位,落实到基层,落实到责任人。通过完善领导组织机制,在全镇形成了一种“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靠前抓、其他班子成员齐心协力抓,形成齐抓共管的好局面。(二)完善基层机构建设。在工作中我镇坚持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创建活动的关键来抓,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创建工作建章立制,进行责任分解,大力加强村(居)基层维稳办、治保会、调委会建设,配齐人员落实待遇,充分发挥其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各村(居)委会全部建立了治保、调解、普法、帮教、巡逻“五位一体”的创安办,做到了人员到位、职责明确、报酬落实。每年由北城派出所组织,对辖区各内部单位和村(居)综治保卫干部275人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了他们的业务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镇党委、政府重点抓派出所、法庭、司法所的规范管理和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改善基层办公、办案条件。按照“警力下沉、充实基层”的原则,选派12名民警驻村包片开展工作,制定落实了管片民警七项职责,公开了管片民警姓名、照片和联系电话,方便了居民群众办事和日常治安管理。(三)完善防控体系建设。一是完善专业力量防范体系建设。北城派出所有效整合警力,按照实际划分片区,要求管区民警深入辖区,提高工作效率,加强与责任区群众的联系,了解掌握辖区内重点人口、剧毒、危险物品和娱乐场所的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全面提高对辖区中各种情况的熟知程度,为案件的查破准确提供有效信息。工作中,我镇切实加强对社会面的控制和防范,挖掘和整合各方面的治安力量,在集镇、交通要道、各村委会实行24小时不间断巡逻,发现可疑人员及时进行盘问、检查,把治安防范工作落到实处,减少防范空隙,压缩违法犯罪的空间。二是完善青少年防范体系建设。在学校切实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管理,积极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管理机制,北城派出所所长、北城法庭庭长今年先后5次到各中小学校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受教育学生共达2500多人次。在北城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北城派出所还进一步加强了校园的安全检查、消防检查、外来人员管理等任务的事权清晰、责任共担的校园警务模式,达到了“家长放心、学校安心、社会满意”的效果。北城中学、后所中学、北城中心小学等学校充分利用校会、班会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把交通安全、消防、禁毒、防艾、德育教育等作为学习内容,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三是完善安全生产事故防范体系建设。在企事业单位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严防各种事故的发生。北城镇经济中心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通过宣传、培训等各种形式,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环境保护法》、《矿山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多次召开厂长经理会议,讲解国家对安全生产的工作的相关要求和规定,并加大监管力度,提高了企业业主、从业人员安全、环保意识。进行定期不定期安全大检查,主要针对重点企业、易燃易爆、事故率高的采石场、冶炼、造纸、塑料制品等行业进行检查,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及时提出整改意见,有效防止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四是完善群防群治体系建设。积极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加村(居)委会推行的“十户”、“十铺”联保联防工作,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铺设最佳安全平台。在北城派出所的指导下,各村(居)委会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巡防制度,如北城居委会组建的义务巡逻队,由居委会和小组干部组成义务巡逻队,分成4个小组,轮流上岗,确定了重点地段,重点部位的巡逻,有效地配合了专门力量的工作,使各类违法犯罪分子,无机可乘。莲池村委会组建了专业巡防队伍,并配备了相应的交通工具,联防力量得到加强,有效防止了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确实保护人民群众的安全。五是完善交通安全体系建设。北城镇党委、政府积极支持北城交警中队开展交通秩序整治及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为促进北城镇辖区的繁荣稳定营造了一个安全、有序、畅通的交通环境,确保了全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有效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还对城区街道、道路内的破损交通标识进行更换,对事故隐患较大的路段增设了交通信号标识,确保交通标志、标牌、安全措施到位,预防和减少了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我镇紧紧抓住大营车队、吉安车队、古城车队、兴旺车队,要求车队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落实车辆例保例检工作,坚决取缔非法客运和货车、农用车、拖拉机等非客运车辆违章载客的严重违章行为,确保客、货运安全;北城交警中队进一步规范了北城镇各村(居)委会建立机动车车辆、驾驶员以及其他道路交通管理有关的登记台帐;积极协助交通运政部门对本辖区客运市场进行管理,整治非法客运,保持了良好的客运市场秩序。六是完善消防安全体系建设。北城镇党委、政府把农村消防工作作为“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加以研究,切实增强做好农村消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竭尽全力遏制农村火灾事故的发生,确保了我镇未发生一起特大火灾,创造了安全和谐环境,确保了全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今年坚持开展全镇消防安全大检查,按照年初所签定的目标管理责任书,共检查了镇内的40多家单位、商场、饭店等,及时整治了火灾隐患,严防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坚持开展“三堆”(柴堆、草堆、粪堆)专项治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农村“三堆”的规划治理作为农村消防工作的重点,让老百姓将房前屋后的柴堆、草堆和房前屋后的粪堆搬到就近的堆场,统一堆放,
本文标题:综合治理平安创建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64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