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李晓西金融风险,是从事金融和与金融有关的活动存在的一种经济危险。银行取不出钱,发生挤兑甚至倒闭,是最典型的金融风险。借钱还不起,债权人就出现了收回资金的风险。汇率大起大落,企业就会因此得益或受损。风险对一个人,一个企业,甚至国家,都是一种客观存在,需要当事人的警惕。金融风险有正常的和非正常的。非正常的金融风险,指在经济运行中因扰动或破坏,造成金融系统的风险甚至危机。近两年出现的著名的巴林银林危机,就是因为出现内部人违规、违法操作形成的。金融风险有局部的,也有全局的。因经济周期而出现的金融危机,就是全局性的。这时,金融风险成为经济风险的集中体现。我们经常见到的是局部性的金融风险,但这些局部风险,也可能是全局性金融风险的预兆。 存在什么样的金融风险 从一个较长的时期看,中国金融风险将比较集中地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银行风险。银行风队是典型的金融风险。中国专业银行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和自身向商业银行转轨时期,银行与国家财政、各部门、企业、居民都存在一系列的关系调整,其风险既来自其与法律和经济环境变动的不适,又来自内部机制和管理中存的先天不足和后天失误。二是外债风险。中国借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的各种贷款,已超过1500亿。近年每年还本付息超过100亿美元。外债利用,对有一些借款,使用效益不高,或者出现项目失败,就会出现还债困难,对债权人和债务人都将是一种风险。三是证券风险。墨西哥金融危机,最主要的就是证券市场上的危机。比索贬值,动摇了外商信心,大量外券尤其是证券市场上外汇集中流回美国,银行外汇不足以提供提款需要,出现危机。我国证券市场正在向外资开放,这既是方向,也存在潜在风险。四是金融衍生品风险。这是一种制度创新带来的金融风险。新的品种越多,工具越先进,风险也就越大。我国期货币市场正在整顿,在稳步谨慎地发展。外汇期贷和金融期货,虽然现在还不有开始搞,但将来总会搞的,发展的趋势是会有越来越多的金融衍生品种,越来越与国外市场形成一体化。因此,风险也是很大的。五是外汇市场风险。我国外汇市场将来应进一步开放,波动的可能性和风险性也将加大。 当前金融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金融机构,特别是国家银行的不良贷款数额较大,比例较高,虽有下降势头,但风险仍不可低估。二是企业欠息不断增加,金融机构受损。三是相当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资不抵债,有些已发生支付困难或面临破产。 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 金融风险产生有一般性原因和特殊性原因。世界各国都存在金融风险。我国则于正处于改革转轨之中,因此,有其特殊的原因。 计划经济下金融体制弊端的暴露。从计划经济的银行向市场经济下的商业银行转化,有许多方面出一了根本性的变化。比如,银行要从统一核算走向自负盈亏,要人按计划项目贷款走向按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组织贷款,其间变化是很大的。多年积累的问题,正在不断暴露。银行自有资本不足、不良资产比重大的问题,就更为明显了。 经济转轨中出现金融秩序混乱,违规现象增多,非金融机构不规范的发展。既有利用法律和政策空子的一面,也有认识难以统一、是非难以判断的一面,还有管理制度上出现双重化、双轨化带来的不良影响。 金融机构面临困难较大的经济环境。国有企业经营效益下降,不仅还本困难,利息也常欠不还,大大增大了银行经营的成本和风险。而政策性贷款使不良资产难以减少,社会上整体信用差使得金融信用存在很大危险。 金融创新也在使风险增加。现代市场经济本身是一种风险经济、当前,金融机构潜伏的风险加大,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在深入,金融制度不仅有建立、健全的过程,同时,国际金融界制度创新,也在影响我国金融制度的内容。一些金融衍生品也开始在我国试行的探索,这既是金融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标志,也意味着金融风险在加大。 金融犯罪和诈骗也在造成金融风险。近几年,这方面问题有发展的势头。不仅国内金融机构内有人以身试法,国际上也屡有骗子前来进行国际性的诈骗,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亿的金融资产被骗,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 金融全球化成为近些年发展的大趋势。这种趋势既促进了国际金融的极大发展,也加大了范围更广泛的金融风险。原因在于国际上资本数量巨大,流动更便利,使各国的证券市场和外汇市场更容易发生动荡;资本流动的条件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计算技术和电子通讯技术,以及相伴的制度创新,把各国联结在一起;国际债务在快速增加,如发展中国家欠债已超过1.8万亿美元,发达国家之间也存在巨大债务债权关系,这增加了金融动荡的可能性。金融全球化使借债更容易,韩国企业海外借款500亿,而国内外债管理机构根本不知道,因而,使出现债务危机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而国际金融组织面对如此巨大的国际资本流动,越来越显得力量不足,没法进行协调,防范国际金融危要缺乏手段。国际金融炒家的活动,更在加剧着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 如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对金融风险要认真加以防范和消除,重点是不能发生系统的、区域性的金融风波。有关主管部门正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尤其是努力防范和控制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波,避免全国性金融风险。 建立和健全金融法律和法规,实行依法管理。进一步做好金融监管的立法和执法工作。要配合有关部门抓紧完成《金融机构撤销办法》、《外资银行条例》的修改和审议工作,做好《政策性银行条例》、《反洗钱条例》、《银行卡条例》和《银行帐户管理条例》等的起草和报送工作。要加快建立与《保险法》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要维护金融债权,制定责任追究办法,发挥银行业协会在维护金融债权中的作用。要加强金融法规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信用的认知程度,积极推进社会信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要强化金融机构的内部管理。就中国金融机构情况看,当前一个重要问题是要把防范金融风险与形成金融激励机制结合起来。转轨中的国家银行,与国外商业银行有一个很大不同,后者在很大程度上是私营的,或股份的。因此,后者生存要靠存贷有效期,靠服务质量,这就要求银行必须要有存有贷,否则生存和发展都成问题,这可能是种天生的激励机制。但国有商业银行生存的危机感和发展的急迫感是天然不足的。因有商业银行管理制度的完善,不仅是一个管理者的水平和观念问题,也是制度在以管理都行业进行制约的问题。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国有专业银行的商业化改革离市场经济目标还有一定距离。在这样的基础上,当我们要求国有商业银行防范金融风险,国有商业银行自身也正在采取各种办法防范内部的风险时,会出现一种社会现象,即人们讲的“银行惜贷”。银行为什么会惜贷?原因是我们的金融风险防范与激励机制不对称造成的。我们只讲金融风险防范,不解决激励问题,就会出现有些信贷员讲的“不贷没风险,少贷小风险,多贷大风险”的心态,也会出现下级行或基层行因授权不足而不能从实际出发贷款的情况。国有银行如何解决好激励机制,是一个重要问题。 要稳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健全金融体制是达到监管目标的关键。金融机构本身组织不健全,体制不健全,加大贷款就有很大风险。金融企业没有真正成为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因此,一定要继续稳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包括金融机构自身的改造。银行风险控制根本上是要从体制上解决问题,为什么银行识别不了项目好坏,为什么可以不从项目好坏和风险决定信贷,这是制度上的问题。金融机构风险的最重要者就是制度问题,而不是具体什么地方出了什么问题。只抓具体问题,包揽各种事件的处理,会使管理部门负担越背越重。这样下去问题反而会越来越多。 要进一步推进宏观管理体制的改革。宏观管理体制本身的问题,也对银行资产质量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举个例子说,在以前的体制中,“三跑”现象引人注目,跑计委要项目,跑经贸委要破产指标,跑银行要规模。现在新“三跑”把银行要规模变成了跑证监会要上市指标,这些都反映出我们的市场经济体制带有很多计划经济遗迹的,反映出宏观管理体制中的问题。这样一来,银行信贷要随着宏观部门指出的方向努力。但在宏观部门存在“三跑”这类大量科学的人情项目的情况下,银行贷款风险就大了。类似的情况是严重的,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来解决。不有企业机制和投资体制问题材,对银行影响很大。投资主体缺位,老百姓的钱由政府用去投资,就可能出问题。如何从体制改革上根本解决银行风险问题是需要下功夫思考的。 要在市场规则基础上完善金融监管体系。首先,是明确监管的主体及权责。一是要明确金融监管主体范围。在我国,国家授权人民银行、证监会、保监会三部门为金融监管的主体。除此之外,还包括金融机构的内部稽核、同业自律性组织的监管、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管等。二是明确金融监管当局的权责。总体上讲,监管当局有市场准入审批权,监管规章制定权,监督检查权,处理处罚权等。但给金融监管当局授予权时,也要求其负起责任。不是为具体金融机构出现问题负直接责任,而是要求维护金融体涨稳定,防范并采取措施化解各种潜在或暴露的金融风险。不少人把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的改革和管理问题,与金融监管对象是所有的金融机构,既包括各类银行,也包括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重点是监管重要金融机构领导人如国有银行行长的经济行为。严格执行对各级行长经营业绩考核和审计制度。实施《商业银行考核评价办法》,从资产质量,减亏及盈利能力、流动性和资本充足率四方面,对国有银行进行评估的审查。
本文标题: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650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