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名著之旅教学设计:6.景阳冈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名著之旅6景阳冈【教材分析】《景阳冈》节选自古典小说《水许传》第二十三回《横海郡柴进留宾,景阳冈武松打虎》。在中国,这是个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精彩故事。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十八碗“三碗不过冈”,不顾店家景阳冈上有虎伤人的劝说,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吊睛白额猛虎的故事,刻画了武松豪放、神勇而又机敏的好汉形象。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在点评这一章节时言道:吾尝论世人才不才之相去,真非十里、二十里之可计。今耐庵乃以一人,一心,一手,一笔,而盈尺之幅,费墨无多,不惟写一虎,兼又写一人,不惟双写一虎一人,且又夹写许多风沙树石,而人是神人,虎是怒虎,风沙树石是真正虎林。此虽令我读之,尚犹目眩心乱,安望令我作之耶!读打虎一篇,而叹人是神人,虎是怒虎,固已妙不容说矣。乃其尤妙者,则又如读庙门榜文后,欲待转身回来一段:风过虎来时,叫声“阿呀”,翻下青石来一段;大虫第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时,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一段;寻思要拖死虎下去,原来使尽气力,手脚都苏软了,正提不动一段;青石上又坐半歇一段;天色看看黑了,惟恐再跳一只出来,且挣扎下冈子去一段……皆是写极骇人之事,却尽用极近人之笔,遂与后来沂岭杀虎一篇,更无一笔相犯也。妙哉施耐庵!妙哉金圣叹!作者的生花妙笔、匠心独运正是学习本文时应重点关注的地方。如先写酒之醇醲、武松豪饮为打虎做铺垫;极写虎威衬托武松之神威;写景虽寥寥几笔,但却极好烘托了打虎的紧张气氛;棒不离身却最需要时折断的波澜……皆引人入胜之笔,真可谓无一处不妙,需细细揣摩,品味。部编版教材选用片段基本保留了名著原貌,让学生能更直接感受名著魅力,但客观上给学生阅读带来了一定困难,因此在本课学习中,朗读指导上教师应花更多心思。【教学目标】1.认识“倚、箸、碟、俺、绰、杖、擒、勿、肋、踉、跄、呵、胯、霹、雳、咆、哮、锤、泊”等19个生字,会写“冈、饥、碟、俺、榜、杖、申、兼、勿、拖、悉、肋、坠、膛、截”等15个生字。2.讲述武松打虎的故事,感受武松人物形象。3.揣摩作者生花妙笔,感受古典名著魅力。【教学重难点】揣摩作者生花妙笔,感受古典名著魅力。【教学准备】制作简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经典名著欣赏课《景阳冈》,节选自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课文的背景资料。PPT示相关材料:《水浒传》是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描写北宋末年宋江等一百零八条好汉在梁山泊聚义的故事。武松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施耐庵,江苏人,元末期初小说家。2.课文是古白话文,语言和现在有些不同,请大家结合下面的词语解释,联系上下文,这样能帮助大家读懂课文。PPT示词语解释:梢棒:行路防身用的棍棒。箸:筷子。筛酒:斟酒、倒酒。恁地:如此、这样。醇醲:亦作“醇浓”。酒味浓厚甘美。榜文:公告。榜上的名文,或告示。吊睛白额大虫:眼睛上翘,额头上有白色花纹的猛虎。巳、午、未三个时辰:指中午时分。未末申初:指傍晚时分。厌厌:读yānyān,指微弱、精神不振。杖限:即杖限文书。旧时官府要下属限期完成某事、逾期则予以杖罚的公文。霹雳:响声巨大的迅雷。踉踉跄跄:走路不稳,跌跌撞撞的样子。疏软:软弱无力。【设计意图:开课明旨。介绍作品、作者相关背景材料以及解释难以理解的词语,为学生读课文扫清障碍,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二、有声有色读课文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借助课文下面注解或者请教老师。2.生自由读文。3.指生朗读,师相机指导。4.本文要想读好,就要读出说书的感觉。大家来听一听评书艺术家单田芳先生说的这段书,看有没有帮助。5.播放单田芳评书《水浒全传》第64回。6.请大家学着这个感觉再试试。7.生展示。8.师相机小结:同学们很了不起,这样的古白话文同学们也已经读得很好了。【设计意图:熟读课文,是学生走进文本的第一步,因本文课文为古白话文的特殊性,读起来会有困难,所以借助听评书的方式,帮助读好课文,让学生快速走进文本、亲近文本,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三、有模有样说故事1.武松打虎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我国著名连环画家刘继卣先生根据这个故事创作了一组优秀的连环画。请大家给每幅画面配上两句文字作为脚本。(脚本就是连环画上介绍故事情节的简要文字。)PPT示连环画组图:2.生观察思考。3.师生交流。(1)指生汇报。(2)师相机指导:重点抓住人物动作、神情将连环画表现的场景讲述清楚。注意语言要简洁、通顺。(3)继续汇报。4.小结:通过给连环画加脚本,大家已经把这个故事完整地讲述出来了。【设计意图:通过连环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以独特的视角审视文本,在完成脚本的同时,已经可以复述这个故事。】四、有条有理说人物(一)“喝酒”看武松1.武松是家喻户晓的打虎英雄,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文本认识他。按照故事情节,我们可以将课文分成两个部分:1、2自然段写喝酒;3-8自然段写打虎。请同学们先默读“喝酒”的部分,说说:这“三碗不过冈”是什么样的酒?武松又是怎样的人?2.生读文。3.师生交流。(1)指生发言:这酒是怎样的酒?(2)相机PPT示:“三碗不过冈”、“透瓶香”、“出门倒”;“这酒好生有气力”“好酒”、“醇醲好吃”、“这酒端的要醉倒人”……(3)小结:这酒不一般:醇醲、醉人。(4)继续交流:武松有事怎样的人?(5)相机PPT示:“主人家,快把酒来吃。”“主人家,怎的不来筛酒?”“我也要酒,也再切些肉来”“再筛三碗来我吃。”“主人家……只顾筛来。”“只将酒来筛。”“你尽数筛将来。”……(6)句句不离酒,且先唤酒,次及肉,前后共饮十八碗。表现武松好酒、豪爽。这两个段落还表现了武松什么样的性格特征?(7)相机PPT示:“你休说这话来吓我!便有大虫,我也不怕。”“便真个有虎,老爷也不怕。”(8)这人也不一般。不仅好酒,兼且艺高人胆大!(9)大家看这一句,起什么作用?PPT示:酒家道:“你这条长汉,倘或醉倒了时,怎扶得你住?”(10)小结:不是这样的人,怎饮的了这许多酒,怎打得了这样的虎,这就是武松自己口中所说的——好汉形象!4.这一部分是通过描写武松的什么来刻画人物形象的?5.小结:典型语言让人物形象更生动。(二)“打虎”看武松1.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打虎”部分。听老师读课文第6自然段,思考:这是什么样的虎?这又是怎样的武松?2.师朗读,生边听边思考。3.师生交流。(1)指生回答:这是什么样的虎?(2)师小结:这是正面描写了这只吊睛白额大虫的威猛。文中还有什么地方也是在描写这只虎?(3)相机PPT示:“有只吊睛白额大虫,晚了出来伤人,坏了三二十条大汉性命。”“近因景阳冈大虫伤人……请勿自误。”“为这景阳冈上新有一只大虫,近来伤害人命。”(4)同学们,这不仅是一只猛虎,更是一只凶虎、恶虎。(5)喝醉酒的武松,遭遇了这样的大虫,当时是,我们又看到了怎样的武松?(6)继续交流。(7)相机小结:展现武松胸中武艺,赤手空拳打虎的神威,这就是我们心目中的——好汉形象!4.这一部分是通过描写武松的什么来刻画人物形象的?5.小结:动作细节让人物形象更突出。6.PPT示:咏武松都头武二郎,醉上景阳冈。斗酒生神力,空拳把虎降。【设计意图:这一板块的学习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出发,了解武松性情豪爽、武艺高强,神威凛凛的性格特征,深入认识武松打虎英雄的人物形象。】五、有滋有味赏手法1.景阳冈这个故事之所以有这么大的魅力,和施耐庵对故事情节的巧妙设计以及细节的精心安排是密不可分的。请大家试着分析文中:榜文、红日、梢棒的作用。2.生思考、小组交流。3.指生汇报。4.师相机出示PPT:榜文:榜文是伏笔。没有榜文,遇到老虎就是偶遇,有了官府榜文,武松就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表现武松的艺高人胆大。红日:骇人之景。点名时间,点出环境,烘托危急气氛。同样表现武松艺高人胆大。梢棒:文中十七处写梢棒,层层铺垫,就为写其最紧要关头“折断”,让故事横生波澜、更加惊心动魄。让武松必须赤手空拳打死老虎,表现武松神威。5.白璧微瑕,老师觉得施耐庵有一处写的不好。这里和武松的人物形象不符。你怎么看?PPT示:武松再寻思道:“我就地拖得这死大虫下冈子去。”就血泊里双手来提时,那里提得动?原来使尽了气力,手脚都疏软了。武松……寻思道:“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我却怎地斗得他过?”……一步步挨下冈子来。6.生发言。7.让故事更真实,让人物更有血有肉。有此一折,便越显出武松方才打虎神威。8.小结:巧妙安排让人物形象更丰满。【设计意图:通过品析榜文、红日、梢棒的作用,感受作者在刻画人物方面的匠心独运,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六、课堂小结1.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点评武松的时候这样写道:《水浒》之人,固独人人未若武松之绝伦超群。武松,天人也。武松天人者,固有鲁达之阔,林冲之毒,杨志之正,柴进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以吴用之捷,花荣之雅,卢俊义之大,石秀之警者也,断曰第一人,不亦宜乎?2.武松在《水浒传》中第一次亮相,就拳打猛虎,后面还有哪些精彩故事呢?预知后文如何,书中自由分解!请同学们到《水浒传》中寻找答案吧!下课!【设计意图:由课内到课外,引领学生走进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大门,领略作家笔下不同人物的风采。】【板书设计】6景阳冈好汉武松饮酒显豪气猛虎显神威
本文标题: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名著之旅教学设计:6.景阳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669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