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谱写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新篇章讲稿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2009年9月8日)各位领导、同志们,下午好!按照市委宣传部的安排,今天下午我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加快推进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这个专题。我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讲,一是重点治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二是重点治理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三是重点治理的方针和措施;四是当前和今后的工作任务。下面先讲第一个方面: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首先我们说,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是减缓水资源压力的需要。大家知道,武威生存和发展最根本的问题是资源性缺水问题,最大的危机是生态危机。武威历史上是一个水草丰茂的地区,“人烟扑地桑柘稠”是其形象的描述。但从明清时期开始,水资源紧缺的问题就日益突出,上中下游用水关系的矛盾日益尖锐。清朝康熙年间,曾有过铁道台断水案例。五十年代初,有过5次协调解决武威、民勤、永昌三县水纠纷的案例。1963年,甘肃省人委形成了9份调查报告,形成了“三县用水协议”。这些事件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水资源在各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尖锐矛盾和重要地位。建国以来,由于通过改善水利设施,提高调-2-蓄能力,扩大了生产规模,提高了生产能力,但同时也打破了上、中、下游之间,经济、社会、生态之间水资源的平衡关系,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从石羊河流域自然变迁和社会发展进程来看,水资源总量非常有限而需求却在不断地增加。目前石羊河流域在我市范围内人均水资源量不足600立方米,仅仅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2,全国平均水平的1/4,每亩耕地占有的水资源量只有220立方米,这个水平只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1/2和全国平均水平的1/8。多年来,中游灌溉面积持续扩大,大中小企业迅猛发展,耗水量猛增,六河中游总耗水量由解放初期的5.67亿立方米增加到2003年时的约10亿立方米,增加了一倍,进入民勤的地表水量由上世纪50年代的5.9亿立方米减少到目前的不足1亿立方米,水资源紧缺的问题十分突出,全流域每年超采地下水量达4.32亿立方米,仅民勤盆地每年就超采地下水2.96亿立方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已严重超过其承载能力,中下游用水矛盾十分尖锐,严重威胁构建和谐社会。因此,必须立足现有资源条件,通过合理的调配,统筹上中下游供需关系,保证全流域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和动态平衡,建立以节水型社会为目标、上中下游统筹发展、工农城乡统筹安排、经济社会生态和谐发展的新模式,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第二,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是抢救民勤、抢救石羊河的需要。历史上的石羊河流域上游水源涵养区森林茂密,水资源充-3-沛,“风吹草地现牛羊”的美景到处可见;中下游绿洲区灌溉农业也很发达,从东部的长城乡到清源、金羊、金沙,直到永昌的清河、水磨关一带,长200公里的地带上泉水汩汩流淌;下游民勤盆地和金川--昌宁盆地虽然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但是在环绕绿洲区0.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散布着白厅海、青土湖以及许多苇湖,湖面碧波荡漾,青鸟游息。绿洲外围沙丘地上生长着沙枣、胡杨、红柳、梭梭等沙生乔木灌木,起着挡风固沙的作用;大片的甘草、锁阳、麻黄等沙生草科植被,像绿色的地毯一样铺在民勤的大地上。那么,今天的石羊河又是什么样呢?近二三十年来,由于气候变迁、人口增加,流域水资源过度开发,流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流域上游祁连山区由于人为砍伐森林,过度放牧,开矿挖药和开荒种植,植被破坏严重,祁连山灌木林线不断上移,灌木林向草原化、荒漠化发展,造成的结果是保水能力减弱,调节功能降低,水土流失面积增大,水源涵养能力降低,以危机到下游的用水安全。地处石羊河下游,被沙漠三面包围的民勤的生态环境更是发生了重大的演变。民勤盆地,东北被腾格里沙漠包围,西北有巴丹吉林沙漠环绕,中部是狭长、平坦的绿洲带,是我国典型的荒漠绿洲之一。20世纪初期,其尾闾青土湖(即湖区)水域面积大约120km2,芦苇丛生,碧波荡漾,环境优美。随着流域人口的增-4-长和灌溉农业的发展,青土湖水域面积逐渐萎缩。40年代末,水域面积尚有约70km2,50年代中后期,水域面积快速缩小,1959年青土湖完全干涸。70年代,国家出版的五万分之一地图上已找不到青土湖这个名字。昔日“碧波荡漾,芦苇丛生,野鸭成群,游鱼无数”的石羊河尾闾青土湖,已成了沙漠大举入侵绿洲的通途。民勤盆地生态恶化表现在那些方面呢?湖泊萎缩、干涸,天然植被枯萎、死亡,土地沙漠化、盐渍化进程加快,地下水位下降,矿化度上升。民勤盆地北部生态恶化形势最严峻,范围逐步向南延伸,速度呈加快之势。由于地下水矿化度上升(目前,民勤盆地地下水矿化度每年大约增加0.12g/L,矿化度普遍高达2~4g/L,最高地区达8g/L,)约有5万多人、11万多头牲畜饮水十分困难。在盆地北部,部分群众无法生存,只好撂荒土地,背井离乡。据统计,民勤县荒漠化面积占到土地面积的94%,荒漠边缘以每年3-4米的速度向绿洲推进,同上世纪50年代相比,民勤盆地绿洲面积减少了289平方公里,现在只有1313平方公里,大面积的天然林木和五六十年代种植的沙枣林相继衰败、枯死,削弱了防沙固沙和对绿洲的保护作用,使土壤、植被不断向沙漠化和盐渍化方向发展。盆地盐渍化面积从20世纪70年代不足20万亩,发展到目前的60多万亩,其中重盐碱化土地就达40余万亩,且还在不断向南扩展,程度也在加重。-5-那么,我们说民勤盆地生态的这种演变,原因是什么呢?一方面有历史上的人为破坏森林、无节制的采樵砍伐、毁林(牧)开荒的因素。另一方面,上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上中游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提高,进入民勤盆地的地表水量减少,加之民勤盆地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是民勤乃至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如今的民勤已经成为我国四大沙尘暴策源地之一,假如再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理,淹没在沙漠中的汉代三角城和唐代连城就是民勤的榜样。第三,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事关武威200万人民的生存和发展。石羊河是武威人民的母亲河,承载着全市88%的人口,94%的工农业增加值和95%的财政收入用水。整个流域水资源利用率高达150%以上,远远超过国际公认的40%左右的控制线。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已严重危及全市经济建设,危及人民的生存发展。(农民喊缺水,农场喊缺水,工业项目也喊缺水)第四,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是关系河西走廊安全、西北地区健康发展的长远大计。民勤的问题不是一个县、一个市的问题,而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问题,民勤绿洲像一个楔子插在巴丹吉林和腾格里沙漠约9万平方公里的原始沙漠之间,阻隔着两大沙漠合拢。如果民勤失守,估计几十年内(不到30年),武威将被沙漠侵占,河西走廊通道也将被沙漠封锁,东西部的纽带将会断裂,直接影响国家-6-生态安全、统一发展和民族的稳定。可以说,实现武威永续生存发展的战略目标,要害是水的问题,核心是转变发展方式,现实的选择是实施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否则,不仅会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产生难以估量的消极影响,而且我们自身的生存发展也会受到严重威胁,老百姓也将可能背井离乡、流离失所,整个流域完全有可能重蹈罗布泊的覆辙。我讲的第二个方面:重点治理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先回顾一下重点治理的主要目标:规划总体目标:必须在保障生活和基本生态用水、满足工业用水、调整农业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适度外调水量和生态移民的总体治理思路下,实现“决不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重点治理目标。2010水平年治理目标:平水年份,使民勤蔡旗断面下泄水量由现状的0.98亿m3增加到2.5亿m3以上,民勤盆地地下水开采量由现状的5.17亿m3减少到0.89亿m3;六河中游地表供水量由现状的9.72亿m3减少到8.82亿m3,地下水开采量由现状的7.47亿m3减少到4.18亿m3。基本实现六河水系中下游地下水采补平衡,地下水位停止下降,有效遏制生态系统恶化趋势。2020水平年治理目标:平水年份,使民勤蔡旗断面下泄水量由2010年的2.5亿m3增加到2.9亿m3以上,民勤盆地地下水开采量减少到0.86亿m3;六河中游地表供水量由2010年的8.82-7-亿m3减少到8.22亿m3,地下水开采量稳定在2010年的4.18亿m3左右。实现民勤盆地地下水位持续回升,力争北部湖区出现一定范围的旱区湿地,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修复。如果把这个实现这个目标的措施具体一下,主要有这么几点:一是农业灌溉配水面积由现状的446.11万亩减少为310.59万亩,减少130.52万亩,其中2010年钱减少与抢救民勤生态关系最为密切的西营、杂木、黄羊、环河、洪崖山、昌宁等灌区配水面积63.34万亩。2010年前建设日光温室20.52万亩,2011--2020年建设日光温室7.13万亩。二是2010年前,建成西营河向民勤蔡旗专用输水渠工程,凉州区向民勤分水1.0亿立方米;建成东大河向民勤蔡旗专用输水渠工程,每年向民勤分水0.3亿立方米;景电二期向民勤调水0.61亿立方米。三是通过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提高灌区水的利用效益,2010年前,配套田间节水工程面积达181.08万亩(其中渠灌工程109.46万亩,管罐工程19.93万亩,日光温室滴灌20.52万亩,大田滴灌31.17万亩)。另外,还有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一些管理措施、生态建设与水资源保护的措施等等。不再一一细说。我们看一下各项治理措施的落实和进展情况:(一)、产业结构调整进展情况(主要谈两个方面)-8-1、设施农业建设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规划》确定的目标是:2006-2010年建成日光温室20.52万亩。取得的成就:(1)、生产基地稳步扩大。2006年-2009年上半年,全市累计完成设施农业建设任务11.4万亩(其中项目区7.91万亩),其中日光温室6.21万亩,拱棚0.346万亩,养殖暖棚(每60平方米折算1.0亩日光温室)4.84万亩。其中2009年已开工建设4.46万亩,完成墙体建设3.73万亩。设施瓜菜年产量达到40多万吨。发展日光温室的乡镇达到84个,其中面积在千亩以上的乡镇15个。目前我市已成为全省重要的商品蔬菜生产基地和国家“西菜东运”生产基地之一。(2)、优势产区逐步形成。全市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初步形成了精细蔬菜产业带,食用菌产业带,西甜瓜产业带,人参果产业带,肉牛生产基地,肉羊生产基地,白牦牛生产基地等优势产业。“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数村一品”的生产格局逐步形成。(3)、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了以茄果类精细蔬菜为主,优、新、特、稀蔬菜为辅,西甜瓜、食用菌、花卉、果类为补充的多样化种植结构。(4)、标准化生产初见成效。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面积不断扩大。目前,无公害标准生产面积达184.14万-9-亩,标准化养殖规模达500万头只。(5)、产、供、销网络体系基本建立。全市建成了9个设施功能较齐备的蔬菜专业批发市场,352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设施产品远销新疆、四川、内蒙、陕西、青海等二十多个省区,还出口中亚等国,并在当地占有相对稳定的市场份额。(6)、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全市日光温室瓜菜平均亩产6120公斤,亩纯收入达8500元,相当于大田作物的7—20倍,大田小麦纯收入不足500元,玉米制种纯收入也不过1000元。亩用水则减少200—300m3,每亩用水仅175—188m3。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还有力地推动了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培养了一大批掌握先进农业科技的新型农民,带动了农资、运销、加工、包装、建材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存在的问题(1)、补助资金标准低。《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是2006年以前制定的。由于日光温室建设材料、农资价格大幅上涨,农户负担较重,生产收益相对下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群众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2)、发展资金短缺。农业、畜牧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龙头企业扶持、农民培训等方面的资金严重短缺,制约产业健康快速发展。(3)、技术力量薄弱,科研滞后。乡镇农技站、畜牧站人员-10-较少,尤其是富有实践经验
本文标题:谱写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新篇章讲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70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