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2019MPAcc考研复试:政治知识点
2019MPAcc考研复试:政治知识点凯程青青老师特意整理出MPAcc复试部分知识点,希望对考生的复习有所帮助。一、劳动价值论(一)商品经济的产生1.自然经济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商品经济以交换为目的。2.商品经济产生的两个历史条件:①社会分工的出现;②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础)。(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1.商品二因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共有的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价值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2.劳动二重性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即有用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3.商品价值量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三)价值规律及其作用1.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①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②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③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2.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自发波动。3.价值规律产生的消极后果①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进步;②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③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社会资源,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状况,造成社会资源浪费。(四)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五)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1.理论意义劳动二重性理论成为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2.科学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第一,生产性劳动应包括大部分非物质生产领域的服务性劳动。第二,脑力劳动作为更高层次的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要大大高于简单劳动。第三,科学技术本身并不创造价值。第四,价值分配首先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的。二、剩余价值论(一)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①劳动者是自由人;②“自由”得一无所有。资本家之所以能够购买工人的劳动力,把工人变成雇佣工人,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是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3.资本主义工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这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二)资本主义所有制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是基于劳动者的完全的人身自由。(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另一方面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即价值增殖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2.剩余价值在价值增殖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3.资本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它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其价值量不会大于它原有的价值量,在生产过程中只转移自己的物质形态而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不发生增殖。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是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再生产过程中,工人所创造的新价值,不仅包括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而且还包括一定量的剩余价值。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它表明,雇佣劳动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可以用剩余价值率表示:m’=m/v=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4.利润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看作全部垫付资本的产物或增加额,这时,剩余价值便取得了利润的形态。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5.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是通过提高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实现的。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四)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三、资本发展论(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1.金融垄断资本的发展金融资本是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金融寡头在经济中的统治,主要是:①通过“参与制”(金融寡头通过掌握一定数量的股票来层层控制企业的制度)来实现的;②在政治上对国家机器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亲自担任或指派代理人担任政府要职)来实现的;③金融寡头还通过建立政策咨询机构,掌握新闻科教文化等来左右和影响内政外交与社会生活。金融垄断资本的发展:实体经济的资本利润率下降,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大幅上升;制造业就业人数严重减少,金融行业就业人数逐步增加;虚拟经济越来越脱离实体经济,金融危机频繁发生。2.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经济全球化的表现:①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②贸易的全球化;③金融的全球化;④企业生产经营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会产生消极的后果:一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二是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三是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四是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产业经济调整存在对别国形成依赖的危险。(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1.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1)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2)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资本家指挥下的劳动只是形式上隶属于资本,随着机器大工业生产体系的建立,劳动对资本的隶属就成为实质上的隶属。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工人阶级反抗力量的不断壮大,资本家及其代理人开始采取一些缓和劳资关系的激励制度,这些制度主要有:职工参与决策,终身雇佣,职工持股。社会福利制度的健全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劳动者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改善了劳动者的社会状况。(3)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在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阶层、阶级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发生分离;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劳动方式发生了新变化。(4)经济调节机制和危机形态的变化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资产阶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断加强。经济危机的形态也发生了变化,表现在:经济危机的四个阶段(即危机阶段、萧条阶段、复苏阶段和高涨阶段)之间的差别有所减弱;各阶段的交替过程已不如过去那样明显;金融危机频繁发生,对整个经济危机的影响加强。(5)政治制度的变化国家行政机构的权限不断加强;公民权利有所扩大;法制建设得到重视和加强;改良主义政党在政治舞台上的影响日益扩大。2.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本文标题:2019MPAcc考研复试:政治知识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748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