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危险源hazard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定义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风险评价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可容许风险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降至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险。安全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公司开展危险源辨识工作的目的•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有效手段和具体体现;•是全面挖掘系统内潜在危险因素,分析危险可能引起事故的条件、后果及影响,提出消除和控制事故的措施,为后续风险评价提供依据;•是真正实现“三不伤害”,落实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有力武器;•是杜绝各类事故隐患的有效措施;•是实现公司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简言之•危险源辨识的任务是把危险找出来,目的是针对危险源进行安全监控,并制定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逐步提高本质安全程度。•危险源辨识的实质是人们对辨识对象客观实际进行系统认识的过程。•危害辨识、风险评价是体系运行的动力,在风险管理上构成了一个PDCA循环。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审查改善改善计划或管理控制检查纠正维持管理持续改进是否可承受的风险?否是危险源辨识工作的开展开展危险源辨识工作的着手点•依靠全员开展危险源辨识工作——要教育和动员全体员工积极参加,辨识和查找身边的危险;•保证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领导支持、全员参与;•保证危险辨识工作的效果——必须抓好的几项工作;•危险源辨识不是哪一个人或部门的事;•是涉及每位员工的切身利益和自己人身安全的大事;•特别是岗位员工,每天在作业现场与设备、设施打交道,最清楚现场的不安全因素在哪里;•各类专业人员与岗位员工要密切配合,共同辨识、查找身边的危险因素;•危险源辨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哪一个部门能够独立完成的;•它需要方方面面的协调和配合,包括部门与部门间、部门与单元间、各专业技术线条人员的指导和支撑等等;•更需要领导的支持和全员的积极参与;•发挥好班组长骨干的带头作用,组织班组成员积极开展;•加强领导,充分发挥部门、单元的作用,组织评比,表扬优秀、鞭策落后;•集思广益、互帮互学、发动全员参与,提高主人翁意识,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加强危险源辨识工作结果的审查,确保工作质量;•要将危险源辨识工作与团队、员工的考核挂钩;•要将危险源与各类检查、隐患整改、岗位操作、日常办公等密切联系,达到明确危险、危害,控制风险,预防控制事故发生的目的;(不是束之高阁的)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步骤的示意图步骤1危险源辨识步骤2风险评价步骤3风险控制۞步骤: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方法→更新新工艺新物质新厂区危险源辨识新知识OHS法规变化……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步骤评审风险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必要时,制订风险控制措施判定风险是否可容许风险评价业务活动分类危险源辨识1.识别危险源的存在根源+状态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危险物质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2.确定其特性可区分的特征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的范围–常规和非常规活动;–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承包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人员行为、能力和其他人为因素;–已识别的源于工作场所外、能够对工作场所内组织控制下的人员健康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的危险源;–在工作场所附近,由组织控制下的工作相关活动产生的危险源;–工作场所的基础设施、设备和材料,无论是否由组织或外界提供;–组织及其活动、材料的变更,或计划的变更;–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改变,包括临时变化,以及对运行、过程和活动的影响;–任何与风险评价和必要控制措施的实施相关的适用法律义务;–对工作区域、过程、装置、机器/设备、操作程序和工作组织的设计,包括其对人的能力的适应性。19危害及危害识别角度•物(设施)的不安全状态包括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和危害扩大的设计缺陷、工艺缺陷、设备缺陷、保护措施和安全装置的缺陷。•人的不安全行动包括不采取安全措施、误动作、不按规定的方法操作,某些不安全行为(制造危险状态)。•可能造成职业病、中毒的劳动环境和条件包括物理的(噪音、振动、湿度、辐射),化学的(易燃易爆、有毒、危险气体、氧化物等)以及生物因素;•管理缺陷包括安全监督、检查、事故防范、应急管理、作业人员安排、防护用品缺少、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管理。序号不安全行为序号不安全行为1.操作失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4.用手代替手动操作1.1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4.1用手代替手动工具1.2开动、关停机器未给信号4.2用手清除切屑1.3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通电等4.3不用夹紧固件,手拿工件进行加工1.4忘记关闭设备5.物件存放不规范1.5忽视警告标志、警告信号6.进入危险场所1.6操作按钮、阀门、扳手等错误6.1进入吊装危险区1.7供料或送料速度过快6.2易燃易爆场所明火1.8机器超速运转6.3冒险信号1.9酒后作业7.攀、坐不安全位置1.10冲压机作业,手伸进冲压模8.在起吊物下作业或停留1.11工件固定不牢9.机器运转加油、检修、焊接、清扫等1.12用压缩空气吹扫铁屑10.有分散注意力行为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11.忽视使用防护用品2.1拆除安全装置12.防护用品不规范2.2调整错误造成安全装置失灵12.1旋转设备附近穿肥大衣服3.使用不安全设备12.2操作旋转零部件戴手套3.1临时不固定设备13.其他类型的不安全行为3.2无安全装置设备危害辨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中将人的不安全行为归纳为13大类,如下表所示。危害辨识序号不安全状态分类序号不安全状态分类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陷2.8起吊绳索不符要求1.无防护罩2.9设备带病运行1.2无安全保险装置2.10设备超负荷运转1.3无报警装置2.11设备失修1.4无安全标志2.12地面不平1.5无护栏或护栏损坏2.13设备保养不良、设备失灵1.6电气未接地3.个人防护用品等缺少或缺陷1.7绝缘不良3.1无个人防护用品、用具1.8危房内作业3.2防护用品不符安全要求1.9防护罩未在适当位置4.生产场地环境不良1.10防护装置调整不当4.1照明不足1.11电气装置带电部位裸露4.2烟尘弥漫视线不清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4.3光线过强、过弱2.1设计不当、结构不合安全要求4.4通风不良2.2制动装置缺陷4.5作业场地狭窄2.3安全距离不够4.6作业场地杂乱2.4拦网有缺陷4.7地面滑2.5工件有锋利倒棱4.8操作工序设计和配置不合理2.6绝缘强度不够4.9环境潮湿2.7机械强度不够4.10高温、低温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中将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良归纳为4大类,如下表所示。•成立工作小组,明确组成人员•选择正确的识别方法:•收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识别要充分如何进行辨识如何进行辨识班组识别部门确定公司确定部门汇总班组确定危险源辨识以预防为指导思想,可通过询问、交谈、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现场观察、流程分析等相结合方法•在辨识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产生危险源的五种因素(即能量、有害物质、失控、人员失误、环境),六种类型(即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性、行为性和其他)。•危险源辨识时还应考虑危险源的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和危险源的性质(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性、行为性、其他)。•用提问的形式,进行危险源辨识,存在什么伤害源,谁会受到伤害,伤害怎样发生。•以班组为单位,全员参加,对整个生产过程中活动进行充分辩识。•危险源辨识可根据不同情况采用直观经验法、类比法、系统的安全分析法等进行。安全检查表(SCL)----为系统地辨识和诊断某一系统的安全状况而事先拟好的问题清单----编制安全检查表的要求1)了解系统的有关资料,包括系统或同类系统发生过的事故、事故原因和后果,还要收集系统的技术文件2)收集与系统有关国家标准、法规制度及公认的安全要求,为检查表的编制提供依据3)按系统的功能、结构或因素方法,逐一列出可能影响系统安全性的因素,并列出清单4)针对危险因素清单,从安全技术文件中,逐一找出对应的安全要求及应达到的安全指标和应采取的安全措施,形成一一对应的系统检查表5)可列入有关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制度方面的检查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应用正确系统标准检查方法检查工艺过程和设备工程的意图,以评价工艺和设备的误操作或故障的潜在危险和其对整个工艺和设备的影响后果----检查方法步骤1)对生产过程给予全面描述,对每部分进行系统提问2)发现偏离设计意图的现象是如何发生的,并确定其偏离是否构成危险源特性或上升成危险源序号活动/区域(设施、设备)危险源事件/事故状态危险源性质备注正常异常紧急物理化学生物心理行为其他1人员出入/公司区域内扶梯\栏杆损坏人员摔伤√√2人员出入/公司区域内阶梯、地面管道、凹凸物湿滑、绊脚、跌入、摔跤人员摔伤√√3物料输送、接卸、装车/吴泾营运部:罐区调运组、发货一组泵、压缩机固定螺丝松动,零部件飞出物体打击伤害√√危险源辨识(举例)识别的具体步骤:•识别的具体步骤:常规活动—非常规活动—在现场—现场临近—现场之外,辨识要覆盖安全和职业健康;•应考虑活动的先后顺序,考虑活动中有关的人、设备、材料、工作环境和方法。•评价条件应考虑以下因素:考虑可能造成人员受伤或疾病等伤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例如:登高作业、存在危险介质、开车打手机、漏电等。后果:例如:火灾、触电、灼伤、高处坠落等。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方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一种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的方法计算公式:D=L*E*C“D”代表“风险值”“L”代表“发生事故的可能性”(0.1≤L≤10)“E”代表“暴露在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0.5≤E≤10)“C”代表“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1≤C≤100)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完全可以预料6相当可能3可能,但不经常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0.2极不可能0.1实际不可能暴露在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分数值频繁程度10连续暴露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2每月一次暴露1每年几次暴露0.5非常罕见地暴露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分数值后果100大灾难,许多人死亡40灾难,数人死亡15非常严重,一人死亡7严重,重伤3重大,致残1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职业健康安全要求风险等级划分(D)初级危险等级划分(D)是否重要?(Y/N)风险等级风险值危险程度V>320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YIV160-320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YIII70-160显著危险,需要整改YII20-70一般危险,需要注意NI≦20稍有危险,可以接受N策划风险控制措施的原则----完全消除危险源或风险----降低的减少风险----个人防护策划风险控制措施应考虑的因素----如果可能,完全消除危险源或风险----如果不可能消除,应努力降低和减少风险----在可能情况下,使工作适合于人作业----利用技术进步,改善控制措施----保护每个工作人员的措施----将技术管理与程序控制结合起来----要求引入计划的维护措施----在其他控制方案均已考虑过后,作为最终手段,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应急方案的需求----预防性测定指标的监测控制措施是否符合计划要求风险控制措施的评审内容----计划的控制措施是否能使风险降低到可容许的水平----在实施这些措施时是否会产生新的危险源----是否已选定了投资效果最佳的方案----受影响的人员如何评价计划的预防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计划的控制措施是否会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风险控制措施优先选用原则•停止使用该危害性物质•改使用危害性较低的物质•修改程序以减轻危害性•对人员或危害进行隔离•局限危害•工程技术控制•管理控制措施•个人防护•个人防护•降低风险•消除风险谢谢!
本文标题: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77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