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上)
浙教版科学八上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第一节水在哪里1.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2.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儿童身上4/5是水分5.水的循环: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l)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下渗(地下径流)(2)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a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b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6、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第二节水的组成1.水的电解电极气体的量检验方法及现象结论正极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气体能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气体体积是正极极的2倍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2.、水的重要性质颜色无色沸点100℃气味无味凝固点0℃状态常温常压下液态水的异常现象4℃时密度最大,结冰后体积膨胀,冰浮在水面上第三节.水的密度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l)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2)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2、密度的公式:m=ρ/v(公式变形:m=ρvv=m/ρ)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表示体积(单位:米3或厘米3)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米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米3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3千克,3、密度的单位:(1)密度的单位:千克/米3或克/厘米3,(2)两者的关系: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1kg/m3=1×10-3g/cm3(3)水的密度:1×103千克/米3或1克/厘米3(4)单位转化::1毫升=1cm3=1×10-6m31吨=1000千克=1×106克1毫升=1×10-3升1升=10-3m34、密度的测量(1)测量原理:ρ=m/v(2)测量步骤: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③计算5、密度知识的应用:(1)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2)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第四节水的压强1、压力的定义:是垂直作用物体表面的力。2、压力的方向:总是与受力物体的表面垂直,3、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4、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一般在科学上用压强来表示;5、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6、压强的计算公式:P=F/S(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7、压强的单位:帕(Pa)(1帕=1牛/米2,常用的压强单位:百帕,千帕,兆帕)8、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强的方法:A、压力不变时,减小受力面积;B、受力面积不变时,增大压力(2)减小压强的方法:A、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B、受力面积不变时,减少压力9、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液体内部都存在压强;(2)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3)同一深度,各个方向上的压强大小相等;(4)不同液体深度相同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式P=ρgh)推导过程——P=F/S=G/S=mg/s=ρvg/s=ρshg/s=ρgh【思考】三个分别用铜、铁、铝、制成正方形,它们的质量相同,把它们放在桌面上,则对桌面产生的压强大小的关系是?——P铜P铁P铝第五节水的浮力1、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2、方向:竖直向上3、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公式:F浮=G排液=ρ排gv排注意:(1)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4)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排取千克/米3,v排取米3)2、物体的浮沉条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F浮的大小。①F浮G下沉(ρ物ρ液)②F浮G上浮(ρ物ρ液)③F浮=G悬浮此时V排=V物(ρ物=ρ液)④F浮=G漂浮此时V排V物(ρ物ρ液)注意:①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是动态过程,上浮的物体最终会浮出液面,而处于漂浮状态;下沉的物体最终则会沉到液底处于静止状态。②漂浮和悬浮时,物体都是受到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F浮=G(沉到水底时:F浮+F支持力=G)4.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①当ρ液ρ物时,上浮(最终漂浮)②当ρ液ρ物时,下沉③当ρ液=ρ物时,悬浮5.浮沉条件的应用(1)轮船①因为漂浮时,F浮=G,所以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或从河到海,其受到的浮力不变。②根据F浮=ρ排gv排,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因为F浮不变,ρ排减小,所以v排必增大,即船身稍下沉。(2)潜水艇:它的上浮和下沉是通过对水舱的排水和充水而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的。(3)密度计:因为F浮=ρ排gv排,液体密度不同,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液面所对应的位置也就不同。6.密度计刻度不均匀、上小下大(测密度时,密度计所受浮力不变——处于漂浮状态)第六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1.溶液:(1)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如水、酒精等物质)(2)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剂。(3)溶液:由溶质溶解于溶剂后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2.悬浊液、乳浊液:名称特征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形成过程固、液气溶解在液体里固体颗粒分散在液体里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稳定性稳定不稳定不稳定长期放置均一、稳定下沉上浮举例糖水、汽水、饮料等石灰水、泥水、血液等牛奶、肥皂水3.混合物:由多种(≥2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属于混合物。4.常用的溶剂:水、酒精、汽油、丙酮等。【思考1】衣服上沾上了油怎么办?――用汽油擦洗【思考2】放在干洗店的衣服为什么不能当日取回?——原理:有无可以溶解在有机溶液中,而这些有机溶液往往有毒、易挥发,因此不宜即日领回。第7节物质在水中的溶解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称为…的不饱和溶液。注意:(1)条件: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否则饱和不饱和溶液就没有确定的意义。(2)饱和溶液是对一定的溶质而言的。如某温度下的蔗糖饱和溶液是对蔗糖饱和的,不能再溶解蔗糖,若加入其他溶质如食盐,仍可溶解。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大多数物质适用)A.加溶剂B.升温饱和溶液转换方法不饱和溶液A.蒸发溶剂B.降温C.加溶质3.浓溶液和稀溶液:溶有较多溶质――浓溶液;溶有较少溶质――稀溶液注意: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4.溶解度溶解度公式:溶解度=m溶质/m溶剂×100g溶解度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注意:(1)四个关键词:一定的温度,100克溶剂、达到饱和、溶质的质量(2)溶解度就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质量(3)溶解度单位为克(g)5.溶解度曲线:以温度为横坐标,溶解度为纵坐标形象地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1)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①影响很大,如硝酸钾,表现为曲线陡②影响不大,如氯化钠(食盐),表现为曲线平缓(2)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6.溶质的质量分数(1)计算公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m溶质/m溶液×10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S/(S+100)×100%(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3)溶液的稀释或计算时,要点:混合后溶质的质量不变(4)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A、计算(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或体积)B、称量(固体:用天平称取;液体:用量筒量取)C、溶解(后装瓶,并贴上标签)第8节物质在水中的结晶1.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的固体。不同的晶体具有不同的形状。2.结晶――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固态溶质的过程3.获得晶体的两种方法:①蒸发溶剂:一般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②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如硝酸钾4.有些晶体结合了一定数目的结晶水,称结晶水合物,如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第9节水的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水资源的分布可供使用的水资源的丰富程度和一个地区的水循环按活跃程度密切相关。(1)全球水资源分布——空间分布不均匀(2)全球水资源分布——人均水资源差异大(3)我国水资源分布——夏季丰富、冬季欠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水的净化:沉淀、过滤、蒸馏1.水资源:人类利用较多的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2.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且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时间分配也不均匀,我国有300多个城市面临缺水危机,其中包括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3.水的净化(1)沉淀法:自然沉淀法加入凝固剂,如明矾、活性碳等(作用:使水中的悬浮杂质凝聚成较大的颗粒,叫做凝聚剂)(2)过滤法―――把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开的一种方法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一侧;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3)蒸馏原理:利用液体里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蒸馏装置组成:蒸馏烧瓶、温度计、铁架台、冷凝管、接受器、锥形瓶第二章地球的外衣第一节大气层1.根据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将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对流层:A对流运动剧烈B两极薄,赤道厚C占3/4的大气质量平流层:A臭氧集中在此B气流平缓,适于飞行中间层:陨石在此燃尽。暖层:又称电离层,温度高,反射电磁波信号外层:卫星接受反射电视、电话信号温度变化规律:先小,后大,再小,最后大,大2.激烈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是形成天气的重要原因。对流运动的规律:冷空气下降,热空气上升空气的热胀冷缩3.如果没有大气层:A地球上没有生命B地球上没有声音C昼夜的温差大D受陨石袭击E受紫外线直接照射4.人类对大气层的影响:A有毒气体排放,污染大气如形成酸雨B过多的二氧化碳排放,造成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上升,海平面上升C臭氧层破坏,紫外线长驱直入,危害人类皮肤第二节天气和气温1.天气——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各天气要素的综合状况要素:气温,气压,湿度,风,降水等2.天气于气候的区别:天气:短时间如阴转多云晴空万里鹅毛大雪烈日炎炎气候:长时间如四季如春秋高气爽终年高温冬暖夏凉3.用温度计测量气温的大小,温度计一般放在百叶箱中,A保护作用,以免风吹雨打B防止太阳直接照射(门朝北)C通风,受地面辐射影响不大,能真实反映大气温度4.一天中,最高气温大致在午后两点,最低日出前后,人体最感舒适温度在22℃第三节大气的压强1.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A马德堡半球实验B杯中水不倒出的实验2.特点:A各个方向都有大气压强B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高度高,空气密度小应用:高原反应。C流速大,压强小。机翼下侧流速小于上侧,所以下侧压强大于上侧用压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关键抓住变化后形成压强差。3.大气压强的单位:帕一个标准大气压为1.01*105帕,或等于760毫米汞柱(10高水)4高压区:空气下降,天气晴朗,空气干燥低压区:空气上升(遇冷),多为阴雨天气5.气压与沸点的关系:(1)气压增大,沸点升高实验手段:往里充气,原来沸腾的水停止沸腾,温度计温度升高。应用:高压锅(2)气压降低,沸点减小
本文标题: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784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