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①原始社会时期:刀耕火种,反映了当时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人们用石刀、石斧砍伐树木,用石犁翻土耕种;用耒耜碎土,用石锄收获。②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但在农业上很少使用。木制耒耜、石锄石犁仍是重要工具。③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出现并推广,反映了这一时期生产力水平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显著提高。④西汉时期:铁制农具普遍使用,牛耕技术推广,盛行二牛抬杠的耦犁法(赵过发明),朝一个方向翻土的犁壁出现。出现播种工具耧车;⑤东汉:耦犁已推广到珠江流域,使用一牛挽犁。铁犁牛耕在汉朝以后成为主要耕作方式。⑥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安装了可以调节犁耕深浅的犁评),标志着中国耕犁趋于完善,为后世沿用。古代耕作方式演变:“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2.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技术成就:(1)生产工具:①战国:铁犁;②西汉:赵过推广耦犁;犁壁,耧车——播种工具;③隋唐:江东地区曲辕犁(标志着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2)耕作方法:①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已经使用。②西汉时,赵过总结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推行代田法(是垄作法的发展)。③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是一种精耕细作技术。耙用于碎土,耱用于平整土地。通过耙耱,在地面上形成一层松软土层,起到保墒抗旱的作用)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魏晋以后直到今天,人们基本上都沿用这种耕作技术。(3)耕作制度:两汉一年一熟;宋朝后一年两熟(或三熟),经济重心转移到江浙地区。(4)水利工程:①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修建了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促进了四川盆地农业发展。水工郑国主持修建的郑国渠。②汉代的漕渠、白渠、龙首渠(基本在陕西境内。修建龙首渠时,其间一段高山黄土,采用井渠施工法,开隧洞竖井施工的先河;后来传至西北地区,称坎儿井;坎儿井能有效地防止地表水的渗漏和蒸发)即汉代关中人民创造的井渠。(5)灌溉工具:①三国时期:曹魏马钧发明了翻车;(翻车又叫龙骨水车,用木制成,使用人力脚踏或手摇;它既能把低处的水引上高坡进行灌溉,也可以排涝)。②唐朝:发明筒车,利用水力来灌溉农田。③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利用水力,能引水上山,将水提到六十多米高的地方;这对解决岸高水低,特别是丘陵山地的灌溉,有着重要意义)④明清时期:出现风力水车。3.土地制度的演变:(1)演变过程:①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共有,集体耕种——氏族公社所有制(公有制)。②夏、商、西周时期(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井田制。特点:a.土地属于国家,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国王交纳贡赋。b.庶民和奴隶在贵族封地上,集体耕种。③春秋时期:私田出现,土地私有制产生。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井田以外的荒地被大量开垦为私田,井田制遭到破坏。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④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这种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包括三种形式:封建土地国有制(如均田制),地主土地私有制(主体),小农土地私有制。北魏、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均田制。后因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逐渐瓦解。(2)土地兼并:①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根本原因),土地自由买卖②影响: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导致农民破产,阶级矛盾激化,是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之一。③抑制措施: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规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买卖;明朝:丈量全国土地,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编制鱼鳞图册)4.古代中国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1)形成时间和原因:春秋战国时期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2)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分散性);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③自给自足;④实行精耕细作;(3)小农经济的弱点:①分散性,小农经济属于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②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相互之间缺少交往和合作,与市场联系少;③落后性,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生产资料有限,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都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它的落后性;④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特别是王朝政策的影响。(4)评价(影响):积极作用:①在小农经济下,自耕农为维护生计,努力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成为古代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它基本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利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②小农经济的稳定也保障了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和政治稳定。消极作用:①小农经济具有很强的分散性、封闭性和落后性,其先天不足使之很难扩大再生产。在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日益发达,小农经济逐渐阻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到了近代,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抑制资本主义萌芽);②以小农经济为主要形式的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缓慢发展和延续的重要原因5.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⑴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⑵经营方式上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⑶耕作方式上:铁犁牛耕为主,实行精耕细作。(4)土地制度上: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5)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但是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本文标题: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881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