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56高一历史必修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古代农业•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①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②汉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主要的耕作方式;•③隋唐时期,曲辕犁,耕田工具的定型;•2、基本模式——小农经济•①形成时间:春秋战国•②形成原因:a、铁犁牛耕的出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根本)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③特点:a、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b、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④地位:在古代中国经济中始终占主导地位;•3、土地制度•①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②奴隶社会(夏商周)——“井田制”(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度)•③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4、农业政策•(1)重农抑商(指导思想是农本商末)•①开始:战国商鞅变法•②评价a、保护农业生产,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封建统治;•b、封建社会后期,抑制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2)抑制土地兼并(保护小农经济,维护统治)•①均田制(北魏—唐)②“鱼鳞图册”(明朝,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中国古代手工业古代手工业分类特点地位成就官营手工业①由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②产品不计成本,不流通,供皇帝使用在明中期以前,在手工业中一直占主导地位冶铁:东汉的水排;南北朝的灌钢法;制瓷丝织:明清时进入鼎盛时期;民间手工业①由民间私人经营②产品供民间消费明中叶以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明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家庭手工业产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农户的副业▲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古代资本主义萌芽:•①时间: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民营手工业中;•②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③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取值”•④本质特征: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古代商业(商品经济)古代商业时期发展状况表现春秋战国商业繁荣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秦汉发展艰难开始重农抑商隋唐商业发展农村集市贸易发展;柜坊、飞钱问世;“扬一益二”;外贸港口广州两宋空前繁荣交子;商税成为主要财源;市的发展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出现商业名镇;话本、词的盛行;《清明上河图》元商业繁荣国际商业大都会:大都;天下第一大港:泉州明清城镇商业繁荣农副产品大量成为商品;长途贩运贸易;著名商帮:晋商、徽商。资芽▲海禁、闭关锁国政策•海禁政策:•①时间:明清时期•②原因:a、明初为防患倭寇;b、清初为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c、清政府认为无需同外国进行贸易;•③评价•a、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隔绝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①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②表现•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近代企业的诞生(洋务运动)c、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19c60、70d)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示意图19C70s时间发展情况19C末初步发展兴起1912-1919短暂春天一战后1927-19361937-19491956年较快发展日益萎缩萧条•③发展历程(7阶段):近代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④特点•a、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b、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c、行业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轻工业,始终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⑤阻碍因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民族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⑥启示:a、实业救国的道路行不通b、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提;阶段表现原因影响近代前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一战列强放松侵略,辛亥革命鼓舞,民国鼓励反帝爱国斗争集中于通商口岸。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兴办实业热潮,企业数量投资增加轻重工业都有所发展,其中轻工业发展迅速。民族资产阶级诞生,产生早期维新派,最早提出政治改革的要求。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维新派、革命派发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资产阶级激进派发动新文化运动,工人阶级力量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阶级基础19C6070S-兴起19C末-初步发展1912-1919黄金期民资发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经济:推动中国近代经济工业化。阶级:促进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有利于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为中国的社会变革提供了阶级基础;思想:资产阶级各派别不断提出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政治:初步发展---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短暂春天---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共诞生社会生活:推动了民主平等观念的传播。▲过渡时期(1949—1956,发展生产力与改革生产关系并举)•专题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向社会主义过度:•①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②三大改造(1953—1956)•a、内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特殊政策:赎买政策,公私合营形式。•私有制——公有制•b、意义: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正式进入社会主义;•③一五计划(1953—1957):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十年探索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956—1966)•①中共八大1956:对主要矛盾、主要任务的正确分析;•②八大二次会议1958: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左)•③大跃进1958: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④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⑤八字方针1960•a、背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引起严重的经济困难•b、内容:调整、巩固、充实、提高•c、意义: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探索与失误(1956-1966年)失误:正确:“总路线”1958中共八大1956“大跃进”1958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启示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不可片面追求高速度。启示一: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国民经济的调整1960年《论十大关系》启示三: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原因: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特点:高指标、浮夸风危害: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原因:认为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高越能促进生产发展特点:“一大二公”危害:严重损害人民利益,影响了生产积极性根本原因——“左”倾错误革改地土社公民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合作社教训:1、必须实事求是,2、合乎经济规律,3、把握住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及教训“动乱”的十年(1966--1976年)66------------71-----------73----------75----------76爆发周恩来整顿邓小平全面整顿结束归纳文革的发展过程纠正“文革”的“左”倾错误全面整顿的实质:▲改革开放时期(1978—今)•---伟大的历史性转折:•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内容,意义•2、经济体制改革•①内容:•a、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四川、安徽),乡镇企业、非农产业,三化。•b、城市:国企改革,增强企业活力1984•②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b、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②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d、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3、对外开放•a、经济特区1980——沿海开放城1984——沿海开放区1985——内地•b、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背景:建立过程:1、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2、改革开放后,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3、邓小平南方谈话,冲破了思想束缚1、十四大确立目标;2、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决定(目标、基本原则具体化);3、十五大提出关于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等内容;4、到2000年底,初步建立。▲改革开放的阶段•邓小平改革开放的“三步走”:•①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②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③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当今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的被动开放有何不同?1、前提不同。当今的对外开放是在我国主权独立完整、前提下主动进行的;旧中国的开放是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主权丧失的前提下的被动开放。2、性质不同。今天的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为了加速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旧中国的开放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政策,是帝国主义为了向中国输出商品、掠夺中国而提出的。3、结果不同。今天的开放有利于我国引进外资,发展中国的民族经济;旧中国的开放是有利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而不利于中国的民族经济发展。专题四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原因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②新中国的成立③改革开放•▲表现•①物质生活a、衣食住行b、交通、通讯工具c、大众传媒——四大媒介•②社会习俗•a、辛亥革命,改变封建陋习(如废止缠足、剪辫易服、互称同志、握手等)•b、改革开放,出现新的生活时尚(环保、讲究卫生、旅游等)进程时间推动因素开始出现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市场拓展17、18世纪早期殖民扩张初步形成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专五: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一)开辟新航路的原因和条件商品经济发展和资萌要求扩大市场欧洲“寻金热”(《马可·波罗行记》流传)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东西方商路14世纪欧洲兴起文艺复兴运动(冒险进取)传播天主教的热情葡、西统治者掠夺财富以巩固统治(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商业危机:思想根源:宗教根源:政治需求:原因(必要性)条件(可能性)客观条件:主观条件:A.西欧生产力发展,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物质条件B.天文、地理知识进步及航海、造船技术发达使远洋航海成为现实。(地圆学说、罗盘针应用等)A.葡萄牙和西班牙王室的积极支持;B.欧洲航海家的冒险精神。对欧洲(三)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加速西欧封建制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发展。1.引起“商业革命”(商业中心的转移)2.引起“价格革命”(货币贬值;社会分化)3.开始殖民扩张(殖民掠夺)对亚非美1.带来深重的灾难:政治控制、经济掠夺等2.冲击了当地落后文化和生活方式。对世界1.加强了各地间联系,逐渐结束相互孤立状态,文明发生碰撞并开始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2.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冲击了教会神学理论。影响世界市场联系之路:人类文明交流之路:殖民掠夺之路:思想震撼之路:导致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世界市场初具雏形。世界各大洲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地圆学说”,冲击了神学理论。(1)概念:指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即工业革命以前的欧洲列强在亚、非、拉美的侵略扩张活动。(2)特点:以掠夺财富为主要目的,以海外贸易、海盗式掠夺、欺诈性贸易和贩卖黑人奴隶为主要方式,是一种公开的、野蛮的强盗行径,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巨额资本。(3)原因: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需要积累资本,发展资本主义。(4)分期:工业革命以前:以积累原始资本为主工业革命以后:以争夺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为主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以对外资本输出为主二、早期殖民扩张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条件鼎盛时间扩张范围影响结合课文完成下表(一)早期殖民扩张的概况以美洲为主非洲和亚洲中央集权国家17世纪成为世界范围的殖民帝国16世纪葡萄牙垄断了从欧洲经非洲到亚洲贸易路线17世纪被称为“海上马车夫”18世纪下半叶英国确立海上霸主地位,日不落殖民帝国地理位置经济发达政治独立掠夺的金银没有在本国转化为资本,很快衰落18世纪中期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3、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打破世界相对孤立状态,使世界日益成
本文标题:56高一历史必修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932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