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第一框法不可违
法律law【教学目标】1.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2.掌握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分类。3.知道违法无小事,学会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4.要增强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学会分辨是非。【教学重点】认清合法与非法行为,初步具有守法观念。【教学难点】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的区别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观看视频:思考薄熙来案二审维持无期徒刑判决说明了什么问题?二、学案引导自主学习请大家读教材,思考“学生用书”自主学习部分。三、聚焦主题合作探究探究一:违法无小事以下三种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吗?为什么?电影院喧哗拾到东西私留抢劫【天津检察机关依法对周永康案提起公诉】记者3日从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周永康涉嫌受贿、滥用职权、故意泄露国家秘密一案,由最高人民检察院侦查终结,经依法指定管辖,移送天津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审查起诉。4月3日,天津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向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论你功劳大小、地位高低,都必须遵守法律,只要触犯法律,必将受法律的制裁。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想一想:什么是违法行为?所谓违法行为就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情景一:五一,蒋亮亮和他的同学到博物馆参观,每看到一件文物,就发出“哇”------系列尖叫。严重影响了参观秩序,工作人员劝阻不听,无奈之下工作人员报了案,蒋亮亮等被送到派出所,不但受到严厉的批评,而且每人处以50元罚款。问题:1、参观,游览时不遵守秩序也是违法,蒋亮亮同学违反了什么法律?应受到什么处罚?2、蒋亮亮和他的同学给我们什么教训?今后我们去参观,浏览和到其他公共场所该怎么做?行政违法行为——承担行政制裁情景二:李明和王刚是某校七年级五班的学生,李明向王刚借了100元钱,说好一个月内归还,但是现在已临近期末,李明仍不归还,王刚多次催要无果,二人的关系闹得很僵。李明甚至放出风:“不就是那点钱吗?有钱也不还,看他能拿我怎么办?”问题:1、你在生活中有类似的经历吗?李明的行为违法吗?如果违法,违反了什么法律,应承担什么责任?2、如果你是李明,此时你会怎么做,为什么?民事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情景三:孙鹏对学习不感兴趣,脾气暴躁,动不动就抡拳头,在班里是小霸王,谁也不敢惹。一周前,与同学马伟发生口角,竟然拿椅子砸向马伟,结果造成马伟受重伤,右耳失聪,孙鹏因此也付出沉重的代价,尽管是未成年人,仍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连带民事责任。问题:1、孙鹏的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应承担什么后果?2、孙鹏同学的行为给我们什么警示?刑事违法行为——承担刑事处罚断一断1、乙、丙两人被公安机关以扰乱公共秩序为由各处以200元罚款。2、乙因逆向骑车被交警罚款50元。3、经保修部门检查,乙的手表受损,价值100元。4、经鉴定,乙多处受伤,脾脏破裂,右眼视网膜脱落。行政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区别和联系(1)区别: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触犯的法律不同,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2)联系:都是违法行为,都对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法律责任。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如果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陷入犯罪的泥沼。探究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违法吗?这些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要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镜头一:买卖双方签订合同之后,卖方收款却只发放一半货物。镜头二:照相馆没有经过他人同意,将其艺术照展出,以招徕顾客。镜头三:出版社未经作者同意发表其作品。合同法民法著作权法民事违法行为行为提升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违法行为的类别课堂小结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违宪行为一般违法行为---犯罪行为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违法无小事严守治安管理法律法规依法从事民事活动●总结梳理整合提高1.你还有什么疑惑?2.知识总结: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法律的规范作用,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分类,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学会分辨是非,知道合法行为与非法行为,初步具有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法律规定。22●达标检测反馈矫正见“学生用书”部分23
本文标题: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第一框法不可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953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