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高一地理必修1复习气候;气温日较差;河流;地貌上多植被;土壤;干旱大戈壁沙漠稀少贫瘠我国西北内陆的自然特点稀少大气水土壤生物(植被)地貌地理要素间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联系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什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的交换;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三自然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物质与能量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新功能牵一发而动全身--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进行--生产功能、平衡功能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人类活动也会导致某些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发生变化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陆地自然带的概念不同不同不同植被土壤陆地自然带(宽度、呈带状分布)纬度海陆气候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极地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0º10º20º40º30º60º90º70ºNN90º70º50º35º0º10º25º热带雨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0º10º20º40º30º60º90º70ºNN90º70º50º35º0º10º25º温带草原带荒漠带温带世界气候类型世界陆地自然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0º10º20º40º30º60º90º70ºN90º70º50º35º0º10º25º冰原带温带草原带荒漠带温带N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地域分异规律影响因素形成基础分布特点表现区域热量水分水热状况太阳辐射海陆分布海拔高度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南北延伸东西更替水平延伸垂直更替全球中纬地区明显低纬高山明显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垂直地带性)南半球中低纬地区北半球中高纬地区NS亚热带常绿林带SN针叶林带半球?纬度?1.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与相似从赤道向两极的水平带谱2·山麓的自然带(基带)与水平自然带的一致4·纬度、海拔,山地垂直带数目越多、越完整▲垂直自然带规律记忆海拔高度差异水热状况差异山地垂直自然带(气候)☆成因:☆理解:3.同一山体,同一自然带在分布的海拔高阳坡越低越高影响雪线的因素1雪线是常年积雪的下届,大致上与山地等温线分布一致2是影响雪线高低的主要因素纬度越,雪线越高;山地阳坡的雪线海拔比阴坡;全球来看,地区雪线最高。3与山地雪线成负相关,山地迎风坡的雪线海拔比背风坡。4坡度陡峭的山地雪线。5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例如全球变暖、沙漠化、粉尘污染雪面……导致雪线。0℃低高副热带降水量低高上升气温陆地环境大气水文生物土壤岩石整体性要素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联系本章知识梳理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非地带性分异(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差异性必修1复习结束雪线的影响因素分析雪线指的是常年积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主要有:1.气候因素。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温度高时雪线也高。由于热量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使雪线分布高度的变化总趋势也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雪线高度与降水量也密切相关,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2.地貌因素。从坡度上看,陡峻的山地,积雪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坡度较小的山地,有利于积雪沉积,雪线偏低。从坡向上看,海拔相同的地点,向阳坡气温偏高,雪融化较快,雪线位置较高,背阴坡反之。3.环境变迁和人类活动。全球变暖可能会导致雪线向更高海拔地区推进。臭氧层破坏使得到达地表的紫外线增加,使雪线上升。沙漠化造成了气候变干,致使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4.另外,必须明确,一个地方的雪线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夏季气温较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较低,雪线下降。缺失:由于海陆分布的原因,使得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如南半球大陆上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改变:由于地形的影响使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变化。例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由于受马达加斯加暖流和信风迎风坡的影响,形成了热带雨林带,而该岛的西部却是热带草原带。约束:自然带的分布范围受到约束。例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呈带状分布,就是由于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块状: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是由于受高山地形和土壤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所形成的。例如,我国新疆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是由于高山冰雪融水在山麓冲积扇下埋藏或出露而形成的。地方性分异的主要表现可以总结成“缺失”“改变”“约束”“块状”等几方面,以便于记忆掌握三种判断方法1.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的判断方法依据该现象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高度,按地带性规律判断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环境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现象,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现象。2.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主要看自然带的延伸方向和更替方向。一般方向,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规律最明显的大洲是非洲;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如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的自然带的变化;从山麓向山顶更替的是垂直地域分异,如喜马拉雅山等一些高山地区自然带的分异。3.山地自然带的判断方法对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判断,要结合其主要特点:(1)山地垂直自然带出现在中低纬度的高山上。(2)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基带和当地水平自然带基本一致。(3)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多少取决于山体的高度和纬度。山地自然带的基带是指山脚处的自然带,这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或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所决定的。如喜马拉雅山的基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4)高山雪线的分布高度受热量和降水等因素的影响,在两侧降水差别不大的高山地区,向阳坡日照强,温度高,雪线高于背阳坡,因此垂直自然带谱的分布高度也是向阳坡高于背阳坡,如阿尔卑斯山;在降水判别明显的山区,雪线高度与降水量成反比,如喜马拉雅山和天山。
本文标题:广东省江门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第五章整合复习课件 (共18张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963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