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5第四章 儿童认知发展:传统研究的视角
∆认知是一个广泛意义上的综合概念。其含义是:认知(广义):就是人的认知活动,包括注意、知觉、记忆、解释、分类、评价、原则推理、规则的演绎、想象各种可能性、产生各种策略、幻想等。认知(狭义):就是思维和记忆。心理学对认知的探讨主要受两种理论的影响:∆皮亚杰理论:重视儿童认知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发展的普遍性。∆信息加工理论:对个体思维和能力的差异更加敏感。第一节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研究让·皮亚杰(JeanPiaget,1896年-1980年),瑞士人,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认知发展理论家,是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成为了这个学科的典范。皮亚杰简介∆皮亚杰是发生认识论创始人。他先是一位生物学家,之后成为发生认知论的哲学家,更是一位以儿童心理学之研究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身份的顺序代表了皮亚杰一生从事智慧活动的历程。一、皮亚杰认知机能模型:同化--顺应同化和顺应:∆同化: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顺应:内部格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1、适应和组织:∆儿童心理(智力、思维)起源于主体的动作,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思维的本质乃是一种适应”∆适应:是有机体能够应付情境需要的能力,是认知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适应的两种形式:同化、顺应。概括地说,思维的机制就是同化与顺应两种适应机能不断从低级的平衡达到高级平衡的过程。平衡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种过程。儿童的思维就是不断地从一种平衡向高一级的平衡发展的过程,平衡—不平衡—平衡…这就是儿童不断增加适应能力的过程、思维结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同化、顺应和平衡将贯穿人的一生。∆成熟论者认为,思维来自先天的遗传,思维水平的差异在于人的先天遗传素质不同,思维的发展乃是有机体自身成熟的结果。∆经验论者认为,思维来自对客体的知觉,从思维的内容来说,它来自客体,从思维的形式来说,来自对客体的抽象,没有客体就没有对客体的抽象,也就没有思维。∆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不是单纯地来自客体,也不是单纯地来自主体,而是来自主体对客体的动作,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相互作用论”)∆皮亚杰对认识本质的回答,强调了儿童本身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知识不是简单的摹写,它必须通过儿童自身的动作和运算才能获得。二、皮亚杰认知发展模型:同化--顺应∆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一种结构,而且这种结构从出生到成熟一直处于不断编织、演进和递进的过程中。∆思维的结构是在认知过程中发生的动作和概念的组织。组织的内容是动作的或概念的,而组织的结果就是结构。∆认知结构组织的最基本单元称为格式。“格式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格式有点类似于图式。图式是指儿童对一个事件的基本要素和相互关系的抽象表征。儿童最初的格式来自无条件反射。在这个基础上,随着儿童的成熟,儿童对客体动作不断演变出新的认知结构。运算就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认知结构。在皮亚杰发展的认知发展理论中,运算结构的获得是智慧或认知发展的核心。格式: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或:指动作(行为策略)有组织的系统。格式组织(动作、概念)迁移、概括结构(认知)决定了儿童的认知水平,决定了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或限度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认知结构,体现出认知发展的阶段性格式最初来自先天遗传,来自无条件反射三.思维发展阶段∆心理发展可以区分为不同水平的连续阶段,阶段之间具有质的差异∆前一阶段的行为模式总是整合到下一阶段∆发展的阶段性不是阶梯式,而是有一定程度的交叉重叠∆各阶段出现的年龄因智慧程度和社会环境影响而略有差异,但先后次序不变思维发展的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一)感知运动阶段(0岁-2岁)儿童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构筑动作格式,开始认识客体永久性,末期出现智慧结构。开始区分自己和物体,逐渐了解动作与效果之间的关系,获得初步的时空观念。第一分阶段(出生-1个月)反射练习期;第二分阶段(1-4、4.5月)习惯动作时期;第三分阶段(4.5-9个月)有目地的动作逐步形成时期;第四分阶段(9-11、12个月)手段与目地的分化并协调时期;第五分阶段(11、12个月-1.5岁)“尝试错误期”;第六分阶段(1.5-2岁)感知动作期的结束,新阶段的开始。客体永久性∆当客体在视野中消失时,儿童依然知道该客体是存在的,这就是皮亚杰所称儿童建立了客体永久性。∆客体永久性是儿童获得守恒概念在机能上的等价物。客体永久性的形成,是儿童在感知运动阶段从自我中心状态的第一次解除,是第一次去中心化的重大成果,皮亚杰称它为“哥白尼式的革命”。藏猫猫尝试错误(二)前运算阶段(2岁-7岁)主要特点:出现了符号、表象和直觉思维。两个小阶段:∆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2-4岁)∆直觉思维阶段(4-7岁)•这一阶段儿童已出现象征性功能,运用象征性符号进行思维,儿童象征性游戏是从象征性思维开始的。象征性思维又叫前概念思维,这些概念是具体的、动作的,而不是抽象的、图式的。∆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2-4岁)象征性游戏(假装游戏)出现;延迟模仿,语言符号灵活运用;象征:与象征物之间有明显相似之处;符号:与被表达物之间无客观上的相似,但主观上有紧密联系,如语言。∆直觉思维阶段(4-7岁)儿童思维的主要特征是思维直接受知觉到的事物的显著特征所左右。前运算阶段:2-7岁符号表征假装游戏主要智慧特点∆单维思维∆不可逆性∆泛灵论∆自我中心思维∆不合逻辑的推理∆自我中心言语单维思维不可逆左右左右2+3=55-3=2思维只能朝一个方向进行,不能够在头脑中使物体恢复原状。实验者从A、B、C、D四个角度拍摄照片。孩子站在上述四位置之一。给他看拍摄照片,要求其挑选出对面位置上的人所看到的是哪张照片。自我中心思维指儿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整个世界,不知道可以变换角度或者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例:三山实验CDBA“三座山”实验(自我中心)(三)具体运算阶段(7、8-11、12岁)∆运算—是指一种内部的认知活动,是一种内化了的动作。即:运算是指能服从逻辑规则的心理活动。∆特征:(1)观念上的一系列操作,内化了的动作;(2)可逆的动作;(3)具有一种守恒性;(4)是系统性,不能单独进行。具体运算阶段的两个显著特点1、获得了守恒性可逆性的出现是守恒获得的标志,也是具体运算阶段出现的标志。2、群集结构的形成群集运算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类群集运算,一种是系列化群集运算。几种典型的守恒试验:∆数目守恒;∆长度守恒;∆液体质量守恒;∆面积守恒;∆体积守恒;∆重量守恒。儿童掌握守恒概念的顺序:数目守恒(6-7岁)-物质守恒和长度守恒(7-8岁)-面积和重量守恒(9-10岁)-体积守恒(12岁)。基本原理:空间距离改变,数目保持不变向儿童呈现(Ⅰ)向儿童呈现(Ⅱ)AABB问儿童:两排珠子一样多?不一样多?“B行多(不守恒)”“一样多(守恒)”数目守恒(6-7岁)排成这样现在还一样多吗?有没有一样多?一样多这个比较多数目守恒物质守恒我把其中一个揉成香肠型现在还一样多吗?这二个粘土球一样多这个比较多!液体量守恒把它倒过去把两杯水调成一样多现在两杯水有没有一样多?群集结构∆群集结构实际上是一种分类系统。皮亚杰认为任何运算都不是孤立的,它只是群集运算中的一个部分。∆类群集运算∆系列化群集运算类群集运算∆幼儿对客体不能按前后一致的标准分类。如:他们会把若干个不同颜色的正方形放在一起,同时又会把相同颜色的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放在一起。并且在同一分类作业中分类的标准经常变动。∆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已认识同一事物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归入不同的类别。系列化群集运算∆要求儿童将一堆参差不齐的小棒按长短顺序排列,7岁的孩子懂得首先找出最短的一根,依次类推。∆儿童的序列能力还表现在他们能解决传递性推理的任务:将三根长度依次递增的短棍A、B、C两两呈现,先让其用视觉比较A与B,得出AB,继而比较B和C,得出BC,最后儿童不经比较就能演绎出AC的关系。(四)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后∆特点:儿童思维已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容和形式区分开来,能根据种种可能的假设进行推理,能对命题进行运算。可以想象尚未成为现实的种种可能,相信演绎得出的结论,使认识指向未来。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评价四、对皮亚杰思维理论的简评∆优点:1、用新的发展观取代了旧的发展观,重视儿童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的作用(把儿童看成一个充满好奇的积极能动的探索者)。2、第一次最为详尽地论述了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阶段和思维机制,(发现了认知发展的规律)为进一步研究儿童思维的发展作出了宝贵的贡献。四、对皮亚杰思维理论的简评∆优点:3、对一些特定概念的研究有价值,提出了一些重要问题,并带动了成千上万的研究者开展认知方面的研究。4、强调儿童在认知活动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对教育工作者有许多实际的指导意义。缺点:1、贬低了环境和教育、语言的作用,过多地强调生物因素(成熟)的作用。2、研究方法受到批评。(临床法缺少控制)3、形式运算思维并非思维发展的最高阶段。(初中生“经验型”的逻辑思维;高中生“理论型”逻辑思维)儿童ACDB五、皮亚杰的理论对教育的作用∆强调活动的重要性,提倡发现式教育。∆强调兴趣和需要的重要性(动力作用)。∆强调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重要作用(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加速阶段间的过渡),要根据儿童已有基础提供适当的教育。∆强调智力发展水平不同,要慎重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第二节维果斯基的儿童认知发展研究维果茨基维果茨基(LevVygotsky,1896--1934)是前苏联的卓越的心理学家,他主要研究儿童语言、思维等心理学问题。作品:《心理学危机的含义》《儿童期高级注意形式的发展》《儿童心理发展问题》一、社会文化理论与语言发展∆维果茨基的重要心理学思想之一,在于强调社会活动对人类意识的重要性,认为社会环境对学习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正是社会因素与人的因素二者的整合促成了人类的学习。二、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维果茨基认为人类具有两种心理机能:初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初级心理机能是与生俱来的心理结构,主要由生物特点决定,人和动物都具有这种功能,这种机能的特点是由环境的刺激所引发,依赖于具体经验,思维与行动联系。高级心理机能是人类所特有的能力,主要指个体对自己思维的有意识关注,对其行为的有效掌控,处理抽象的观念以及运用逻辑关系和概括的能力。维果茨基认为认知发展涉及从初级心理机能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认知发展的结果应当是高级的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起源∆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就是将外在的社会关系转换成个体内部的心理机能∆在儿童发展的过程中,每项机能出现两次:∆第一次在社会层面,处在人际关系中∆第二次在心理层面,处在儿童之内∆所有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内化了的社会关系三、最近发展区理论∆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实际发展水平:已经成熟的心理机能∆潜在发展水平:尚在形成中的心理机能∆最近发展是指个体不能独立完成但在更有能力的同伴或成人的帮助指导下能够完成的一系列任务。最近发展区理论图表四、维果茨基的研究教育中的应用∆维果茨基认知发展理论对教学的重要启示:∆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最近发展区的思想后来演变成了支架教学的技术,从而为教师如何促进学生认知发展提供了具体的可操作的技术。第三节布鲁纳的儿童认知发展研究一、简介杰罗姆·布鲁纳(JeromeSeymourBruner1915—)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对认知过程进行过大量研究,在词浯学习、概念形成和思维方面有诸多著述,对认知心理理论的系统化和科学化作出一贡献。1962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6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一、布鲁纳的建构主义观布鲁纳认为,学生的知识学习主要是通过类别化的信息加工活动,积极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或知识的类目编码系统的过程。1、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2、学习在于主动的形成认
本文标题:5第四章 儿童认知发展:传统研究的视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009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