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社会保障学郑功成期末资料
社会保障学五年期末三年模拟终极密卷一、名词解释5*3’=15二、简答7*8’=56三、论述14’+15’=291、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国家以政府为主体,经过立法程序,通过国民收入再分渠道筹集资金,以对贫者、弱者实行救助,对工资劳动者暂时或永远失去工资收入后给予一定程度的收入补偿,以及为全体居民举办福利措施,而赖以收到安定社会、促进经济增长和增进人民生活福利的一种制度。2.现收现付制:是以近期横向平衡为原则的一种基金筹集模式,先测算出近年内需支付的保险费用的总额,然后以支定收,将这笔费用按一定比例分摊到参加保险的单位和个人,确定缴费率。这种模式是一种代际收入再分配,充分体现了社会互济功能。3.养老金替代率:是指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它是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差异的基本指标之一。养老金替代率的具体数值,通常是以“某年度新退休人员的平均养老金”除以“同一年度在职职工的平均工资收入”来获得。4.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是指国家为实施社会保障事业而规定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种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管理原则和运行机制的总和。5.生活形态法:它从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行为等“生活形态”入手,提出一系列有关贫困家庭生活形态的问题让被调查者回答,然后选择出若干“剥夺指标”并据此及被调查者的实际生活状况来确定哪些人属于贫困者,再分析他们被剥夺的需求以及消费和收入来求出最低生活标准。该方法实际上以当地大多数人的主观判断来确定贫困的。6.统账结合: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一种基金筹集模式。社会统筹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以一定的组织形式,将一部分上缴资金作统一调配,按统一标准发放。它体现了社会保险的共济性。个人账户是指将个人投保与企业投保的一部分完全记在个人名下,与个人利益挂钩,调动个人投保的积极性,并且便于劳动者在不同体制和单位之间的自由流动。7.工伤鉴定:是指劳动者因工伤事故或职业病致残后,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工伤鉴定机构对其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进行鉴定以确定伤残等级的法定检验与评价。8.家庭保障:是指在家庭内部,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提供包括经济保障、服务保障和精神慰藉等在内的生活保障机制,它在保障社会成员的生活方面通常与国家和社会负责的社会保障并驾齐驱。9.社会保障基金:是指国家和社会从已有的社会财富中提存、积累并用以援助或补偿社会保障对象的资金,是社会保障制度得以确立并能够解决特定社会问题的物质基础。10.社会保障的特征(P20):公平性、社会化、福利性、法制规范性、多样性、刚性发展特征11.社会保障原则(P27):①公平原则②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③责任分担原则④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⑤其他原则,如互济性,法制性12.社会保障发展的国际经验(P61):①尊重本国的国情②追求长期稳定协调发展③健全社会保障法律制度④努力追求社会化⑤对市场机制和社会组织日益重视13.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国际教训(P62):第一,国家包办社会保障事务和福利的高速膨胀,将带来严重的社会保障财政危机。第二,社会保障水平过高会助长国民惰性,影响国家竞争力。第三,社会保障体系的残缺不全亦会使有关社会问题进一步恶化。14..影响社保发展的因素(P43):①经济因素②社会因素③道德伦理因素④政治因素⑤历史文化因素⑥来自国外的实践经验与教训15.现代社保发展规律(P57):①立法先行②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③协调发展④多样化发展。16.权利与义务的特殊性:①权利和义务不能在个人层次上统一,只能在社会层次上统一②只要是一国的公民,就有权享受某些基本的社会保障权利③享受权利的人不一定都有义务④而有义务的个人,义务有两个层次,即工作的义务和缴费的义务⑤并非谁缴费多,谁就该享受更多的社会保障权利17.强制储蓄型模式基本特征(P178):①强调自我负责,缺乏互济性②建立个人账户,实行完全积累③与资本市场有机结合④在保障内容上主要是养老保障⑤政府承担责任的方式特殊18.社保基金筹措原则(P195):①受保职工负担的费用不应超过全部所需费用的一半②避免低收入者负担过重③要考虑本国的经济状况19.在实践中,社保基金的筹措要求做到(P195):①资金的筹集方式应当与制度模式相适应②资金的筹集渠道必须通畅③资金的来源必须稳定④已筹措的资金能够满足社会保障的需要20.社保基金投资原则(P205):把安全性原则放在首位,同时遵循收益性原则、分散投资原则并兼顾流动性原则,力求在保证社保基金投资安全的前提下达到利益最大21.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目标:①确保基金的完整和安全②防止基金贬值,实现基金保值,争取基金增值③满足给付的需要,避免支付危机发生④保持高效率22.社会保障管理的基本原则(P246):①公开、公正与效率原则②依法管理原则③属地管理原则④与相关系统协调一致原则23.影响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因素:①当地维持居民基本生活所需的衣食住行费用②水电燃煤(燃气)费用③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费用④对孤寡老人按当地低保标准实行全额救济⑤根据当地基本生活必需品费用和财政承受能力等因素,科学地确定和调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4.残补型与制度型福利模式(P363):①残补型指国家的社会福利机构只有在其他通常的渠道如家庭和市场不能维持时,才应为遇到困难的人提供帮助,实际上主张一种针对弱势群体的有限的、基于家计调查的服务。②制度型福利将社会福利服务当做了工业社会一种正常的功能,以提供制度化的、针对全体人民的普遍福利为标志。25.老年人福利的理论基础(P378)(1)脱离理论:老年人身心衰弱,不宜继续担任角色,而应脱离社会,这既有利于老年人,也有利于社会。(2)活动理论:老年人应积极参与社会,只有参与,才能使老年人重新认识自我,保持生命的活力。(3)连续性理论:该理论认为,中年期的生活方式将会延续到老年期,用个性特征解释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差异性,弥补了脱离理论和活动理论的欠缺。(4)老年亚文化群理论:指出老年人活动和地位的一般特征,并认为老年亚文化群是老人重新融入社会的最好方式。26.新型军人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P406):企业年金覆盖范围受哪些因素影响(P446):①政府主导的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和待遇水平②政府是否立法强制实施③政府税收政策④企业的经济实力为什么社会保障制度起源于德国而不是英国?(P51)答:一方面,从19世纪7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国境内盛行鼓吹劳资合作和实行社会政策的学派即新历史学派主张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的管理和负起文明与福利的职责。这种主张对统治者影响极大,从而为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另一方面,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在社会主义政党的推动下,德国工人运动日益高涨,它强烈要求政府实施保护劳工的政策,同时自发组织各种互助储金会等,迫使当局考虑社会保障问题,从而堪称社会保险制度出台的催化剂。此外,德国当时处于有“铁血宰相”之称的俾斯麦执政时期,俾斯麦很清楚要取得对内、外政策的胜利,关键在于安抚好工人,以便取得工业发展的先机,进而实现对外扩张。独特的社会背景和德国内部上述因素的影响,促使德国成为最先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如何看待医疗费用不断上涨?(P327)答:理性看待。由于医疗费用增长迅速和医疗保障基金筹措能力下降的矛盾,一些国家或地区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时大多将目标定位为控制医疗费用。然而,医疗费用的上涨在一定的情形下是不可避免的,如环境污染会带来更多的新疾病,工业生产场所较农业生产场所更易使人生病,人均预期寿命延长必然导致医疗代价高昂,而人对身体与健康的要求也会推动医疗费用的上涨,这些因素并非患者个人的责任。如果只是一味地控制医疗费用,则在同等代价的前提下,医疗保险带来参保人员的保障可能持续下降,而这又必然损害这一制度的功能。因此,医疗费用的适度上涨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合理的。
本文标题:社会保障学郑功成期末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066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