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高中语文期中试题和答案
高中语文期中试题和答案1/12高一语文班级姓名学号第Ⅰ卷阅读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游民文化儒家认为周代实行的是井田制,在这种制度下,田有常制,民有定居,各安其业。井田制如果被败坏,农民、手工业者或商贾脱离了原来的定居点与相应的职业或劳动对象――土地,这些人便成了游民。但儒家承认社会分工和人们职业的多样化,有事可干就不是游民。而先秦法家只承认耕战的作用,认为只有务农为本,老百姓以其他事情谋生都是“游食”,也就是游民。自武帝而起,历代所实行的都是“外儒内法”,因此把不务农的人们视为游食或游民的看法几乎支配整个封建社会的主导舆论,直到明太祖朱元璋还说:“若有不务耕种,专事末业者,是为游民,则逮捕之。”到了清代,统治者所理解的“游民”实际上是游民中的腐败分子,他们脱离了正常的劳动,完全以不正当的手段牟取衣食,坑蒙拐骗,欺压百姓,成为危害一方的败类。他们不仅为官方所不容,而且遭到普通平民百姓的厌恶。如果不从游民的思想倾向、道德品质,或者生活来源、生活状况(即所谓经济地位)来确定其身份,而是从这些人在其所处的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出发,中国封建社会中的“游民”应该指那些脱离了当时社会秩序(主要是宗法秩序)的人们,其重要的特点就在于“游”。他们缺少稳定的谋生手段,居处也不固定,大多数人在城市乡镇之间游动。游民意识的最大特点是反社会,缺少执著的理想,没有固定的价值观。这种类型的游民虽然在进入文明社会之后就存在,但是只有在宋代和宋代以后才大量出现,形成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群体。流氓地痞不过是游民中的腐败分子,他们在游民之中也属于少数。另外,由于天灾人祸导致整个家庭或宗族作大规模的迁移而脱离自己土地的农民,是流民而不是游民。宋代文化教育相对普及,有文化的人与唐代比大大增加,而社会(特别是官场)对他们的吸纳能力有限,于是一部分具有一般文化的知识分子被抛到游民的队伍之中;元代由于蒙古人掌权,统治集团汉文化水平极低,数度停止科举考试使得更多的文人士大夫堕入游民的队伍。许许多多的文人从事过去为他们所不齿的通俗文学的创作,这是宋代以前所不曾有的文化现象。因为最早的通俗文艺作品是江湖艺人们创作的,所以在早期通俗小说和戏曲中便带有抹不掉的游民生活的痕迹,并或多或少地反映了游民对生活和历史的理解。宋代和宋代以后的社会风气是崇文抑武,普通的老百姓对于战争武备很陌生(宋以前实行兵农合一的府兵制时一般农民也都接受作战训练)。因此,走投无路的人们一旦铤而走险,那些具有小市民意识的通俗文学作品便给他们以鼓舞和力量,甚至成为指导他们战斗生涯的百科全书。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下层社会人们从事武装反抗统治阶级活动时戏剧化、小说化的独特情景。如天地会的组织模仿《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小说;义和团的斗争生活模仿通俗戏曲等等。同时,作品中游民们的冒险生涯与传奇般的经历对于听众或观众来说是引人入胜的审美对象,能引起他们的普遍关注。特别是对于生活平庸单调的人们或缺少生活经验的年轻人更是如此。实际上,通俗文艺作品的发展与繁荣,与游民、游民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儒家认为如果井田制被破坏,脱离了原来的定居点与相应的职业或劳动对象——土地,并且无事可干的商贾就是游民。高中语文期中试题和答案2/12B.先秦法家只承认耕战的作用,认为以务农以外其他事情谋生的老百姓都是游民,直至汉武帝时历代开始实行“外儒内法”。C.历朝历代对游民的判断标准基本相同相同的,例如清代统治者所理解的“游民”涵盖的范围就比前代要狭窄一些。D.清代统治者眼中的“游民”实际上是游民中的腐败分子,他们无恶不作,危害一方,为官方所不容,更遭到普通平民百姓的厌恶。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游民的意识的最大特点是反社会,缺少执著的理想,没有固定的价值观,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城市乡镇之间游动。B.中国封建社会中的“游民”应该指那些脱离了当时社会秩序(主要是宗法秩序)的人们,“游”是他们重要的特点。C.尽管具体原因不同,但宋元两代都有一些有文化有知识的人加入到游民的队伍中,并从事过去为他们所不齿的通俗文学的创作,D.通俗文学作品具有小市民的意识,它给走投无路的人以鼓舞和力量,成为指导人们战斗生涯的百科全书。3.以下对文章内容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流民与游民的共同点在于都离开了原先的定居点,不同点在于流民在流动过程中未脱离整个家庭或宗族。B.元代许多文人士大夫之所以堕入游民的队伍,是因为数度停止科举考试,掌权者汉文化水平极低。C.江湖艺人创作出了最早的通俗文艺作品,这些作品带有抹不掉的游民生活的痕迹,对我们了解游民对生活和历史的理解很有帮助。D.义和团的斗争生活模仿《水浒传》等小说,天地会的组织模仿通俗戏曲等等,使我们看到下层社会人们从事武装反抗统治阶级活动时戏剧化、小说化的独特情景。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丁丑..,俞瑱在居庸关剽掠,居民窃走来告,上①曰:“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百人守之,万夫身窥,据此可无北顾之忧。今俞瑱得之,利为彼有,势在必取,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若纵之不取,彼增兵守之,后难取也。”乃命徐安往讨之、安攻其城,俞瑱走怀来,依宋忠。捷至,上曰:“使贼知固结人心,谨守是关,虽欲取之,岂能即破?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乃令千户吴玉守之。上语诸将曰:“宋忠拥兵怀来,居庸关有必争之势,因其未至,可先击之。”诸将皆曰:“贼众我寡,难与争锋,击之未便,宜固守以待其至。”上曰:“非公等所知,贼众新集,其心不一,宋忠轻躁寡谋,狠愎自用,乘其未定,击之必破。”癸未..,上率马步精锐八千,卷甲而进。甲申,至怀来。先是,获贼间谍,言宋忠诳北平将士云:举家皆为上所杀,委尸填满沟壑,宜为报。将士闻之,或信或否。上知之,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众遥见旗帜,识其父兄子弟咸在,喜曰:“噫!我固无恙,是宋都督诳我也,几为所误。”遂倒戈来归。宋忠余众仓皇列阵未成上麾师高中语文期中试题和答案3/12渡河鼓噪直冲其阵宋忠大败奔入城我师乘之而入宋忠急匿于厕搜获之,并擒俞瑱,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选自明谢黄《后登陆》卷下,有删改)【注】①上:皇上指朱棣4.(原创题)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宋忠余众仓皇/列阵未成/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宋忠大败/奔入城/我师乘之而入/宋忠急匿/于厕搜获之B.宋忠余众仓皇/列阵未成/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宋忠大败/奔入城我师乘之而入/宋忠急匿于厕/搜获之C.宋忠余众仓皇/列阵未成/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宋忠大败奔入城/我师乘之/而入宋忠/急匿于厕搜获之D.宋忠余众仓皇列阵未成/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宋忠大败/奔入城/我师乘之而入/宋忠急匿于厕/搜获之5.(原创题)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丁丑、癸未指年份。中国自古便有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简称“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如今我国农历的纪年方法,即“干支纪年法”,B.北平,是北京曾经使用的名称。明洪武元年,大都易名为北平府,取“北方和平”之意,北平第一次成为北京的名称。后明成祖朱棣迁都北平改名为北京,此为今名之始。C.货赂,赂可指赠送的财物,亦泛指财物,也可指公开用金钱、财物收买别人进行不正当的行为。本文指后者。D.顿首,指磕头,古代汉族的一种交际礼仪。跪拜礼之一,为正拜。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也特指古人书信结尾常用的客气语。6.(改编题)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朱棣料事如神,迅速出击居庸关,打败了俞瑱;然后进军怀来,先获敌方间谍,从而一举击溃敌军,活捉宋忠、俞瑱。B.丁丑年朱棣率领大军到达怀来。朱棣在分析了敌人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制胜之策,揭穿了宋忠的阴谋,使得其部下调转枪头前来归降。C.宋忠用欺骗手段来蒙蔽下属,来稳定军心,鼓舞士气,结果被其间谍告诉给敌方,最终未达到目的。D.宋忠失败的原因在于其无真正的才能且轻狂浮躁,加上欺瞒部下不得民心,不少部下临阵哗变,以致不堪一击,兵败如山倒。7.(原创题)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1)使贼知固结人心,谨守是关,虽欲取之,岂能即破?(5分)(2)举家皆为上所杀,委尸填满沟壑,宜为报。将士闻之,或信或否。(5分)(二)(改编题)古代诗歌阅读(11分)高中语文期中试题和答案4/12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8-9题。(11分)清平乐·年年雪里李清照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8.简析上片“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中“醉”和“挼”的表达效果(5分)。9.这首词如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10.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谈到自己要为人民做好工作时引用屈原的《离骚》的诗句表明为理想奋斗不悔的句子是:,。(2)《师说》中作者交代写作本文的原因的句子是:“,”(3)《饮酒》写诗人虽然居住在污浊的人世间,却不受尘俗的烦扰的诗句是,。乙选做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沉重的木屐沉重的木屐扎在江南惆怅的雨地里。爸爸的背上,不是背着我,就是驮着犁。木屐被爸爸疲惫的双脚拖着,弯弯的田埂上便留下一行行清晰的屐齿。我在爸爸背上的蓑衣和斗笠下,与江南雨伴着他的木屐,随着池塘边上的水翻车,一圈圈地碾动了岁月的车轮。有一天,我爬上了老黄牛的背,而犁却驮上爸爸的肩膀。雨声中,我反复聆听木屐敲击土地的声音,那是爸爸沉重的步履。就在这颤抖的敲击中,我长大了。转眼,我到了上学的年纪。爸爸送我上学那天又下雨,我骑坐在爸爸的肩上。然而,一条淹没小木桥的河水阻住了我们的去路。爸爸卷起裤管,咬着牙涉过冰寒砭骨的春水,我分明听见他牙关的磕碰并体会到他身体的颤抖。第一次,我感觉江南的雨天是惆怅的。放学时,我冲出教室,却发觉雨地里微笑着的爸爸,他执意要让我骑“高马”,我拗不过,便再次爬上爸爸的肩膀。路上,他喘着粗气将我放下休息,我回头时却见一行零乱、不规则的屐齿印。看着爸爸苍白的脸,我眼泪夺眶而出,便再也不肯让他背了。于是,我拥有了自己的木屐。一天,有位同学穿着一双半旧的雨靴来上学,引起全校学生的羡慕。回到家,我嚷着要一双雨靴。为了达到目的,几天后我将我的木屐藏在一个山洞里,谎称丢了。从不打骂我的高中语文期中试题和答案5/12爸爸恼怒了,扬起手打我,落下却轻轻的。在他的天平上,一头是祖辈财物,一头是儿子。当晚,堂屋响着不断的咳嗽声和斧头声,我失眠了,发誓再也不让爸爸生气,准备第二天取回木屐。然而,当我从黎明的迷糊中醒来,却见一双新的,但做工粗糙的木屐摆在床前。我看到套上牛准备去春耕的爸爸通红的双眼,我的眼泪悄悄地流了下来。爸爸忽然返身,抚摸着我的头说:“孩子,珍惜东西要像爱惜牲口一样。”我呆呆地点点头,看着晨曦中爸爸远去的身影和他身后的一个个屐齿印……终于,我接到了那张从我梦想的地方寄来的录取通知书。走的前夜,乡亲们来送我,屋檐下摆放着一排木屐。我在送乡亲们回家时,望着漫天的雨,忽然想:“斗笠划下了一个木屐永远走不出的圆。”回过头来,却发现爸爸坐在堂前,神色黯然,眼睛停留在门角摆放的没有继承人的铁犁和木屐上。见我望着他,爸爸忙挤出一丝笑,自我安慰地说:“放心去吧!孩子,我有乡亲们照顾。”看着爸爸斑白的头发,我才猛然意识到他老了。坐在行将远去的汽车上,我脱下了那双木屐,这时,几次劝不回去,坚
本文标题:高中语文期中试题和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086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