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位于成都市区西北部,是在金沙遗址原址上建立的一座遗址类博物馆,也是展示商周时期四川地区古蜀文化的专题类博物馆。博物馆于2004年底立项建设,2007年4月16日正式对外开放。由遗迹馆、陈列馆、游客中心、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金沙剧场、园林区等部分组成。是一座集教育、研究、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化园林式博物馆。并成为展示成都悠久历史的标志性景观。金沙遗址是中国进入二十一世纪第一项重大考古发现,2006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简介金沙遗址发现于2001年2月8日,位于成都市区西北部,是一处商周时期的古蜀文化遗址。遗址分布面积约为5平方公里。遗址内目前已发现祭祀区、宫殿区、墓葬区、居民生活区等,据考证,金沙遗址是继三星堆文明以后古蜀文化的又一都邑所在,也是3000多年前成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金沙遗址发现当年即被评选为“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也被誉为本世纪初中国第一个重大考古发现。目前,金沙文化已经和都江堰、大熊猫一道被列为成都市的三大文化品牌。金沙遗址博物馆占地面积456亩,建筑面积38000平方米。成都市区的摸底河自西向东从馆内流过,两岸的河岸风光构成了博物馆的横向景观轴;游客则从南自北依次参观金沙遗址的考古发掘现场和陈列馆,而这条南北向的开放空间又构成了博物馆的纵向文化轴。环绕在博物馆建筑周围的,则是植被茂盛的园林区,游客在领略悠久历史文化的同时,也可在林间小憩,感受自然之趣。整座博物馆以其合理的功能布局,充分实现了现代博物馆的各种社会功能。金沙遗址博物馆的两大主体建筑为遗迹馆和陈列馆,都采用了斜坡的方式,喻示着金沙遗址的冉冉升起。遗迹馆为近圆形,陈列馆为方形,一圆一方象征着中国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两座建筑分布在摸底河的南北两岸,相得益彰,同时与园林区融为一体。当飞机飞过成都的上空,人们会看到金沙遗址博物馆的两座建筑就像两片叶子飘落在绿色的草地上,而博物馆也成为了成都市重要的地标性建筑。遗址特色金沙遗址是2001年2月8日在一次基建施工过程中偶然发现的。目前已发现的重要遗迹有大型建筑基址、祭祀活动场所、一般居址、大型墓地等。出土文物有金器、铜器、玉器、石器、漆器等6000余件,其中,数以吨计的象牙、璀璨的金器和五彩斑斓的玉器更是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眼球。迄今为止,金沙遗址是世界范围内出土金器、玉器最丰富,象牙埋藏最密集的遗址。目前可以确认,金沙遗址的年代为公元前1200年——公元前600年,极有可能是三星堆文明衰落后,成都平原兴起的又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古蜀国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的都邑所在,也是中国先秦时期极为重要的考古遗址之一。金沙遗址是以遗址所在地的地名来命名的。在遗址发现之前,这里就被人们称为“金沙村”。“金沙”这个美丽的名字,究竟启用于何时,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在金沙遗址范围内发掘的一座五代后蜀时期墓葬出土的墓碑上,将此处称为“金沙乡”,隶属当时的犀浦县,说明至少在五代时期“金沙”这一名称就已存在了,并一直沿用到现在。金沙遗址的发现,极大地拓展了四川地区古蜀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对研究古蜀文化的起源、发展、衰亡有着重大意义,特别是为破解三星堆古城突然消亡之谜找到了有力证据。金沙遗址复活了一段失落的历史,再现了古代蜀国的辉煌,并与成都平原的史前城址群、三星堆遗址、战国船棺墓葬共同构建了古蜀文明发展演进的四个阶段,这段历史填补了古蜀文化的重要缺环,与成都平原的宝敦文化、三星堆文化、战国时期的蜀文化一道共同构建了古蜀文明发展演进的四个阶段,再现了古代蜀国的辉煌。而这一切,都让我们了解到成都平原是长江上游文明起源的中心,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学说的确立提供了重要佐证。金沙遗址的发现将成都的建城史从距今2300年提前到距今3000年左右。因此,可以说金沙遗址是最古老的成都城。它为成都书写了一段最古老的历史,也让成都成为了中国3000年来没有迁移过城址,没有更改过名字的城市。3遗迹馆遗迹馆位于博物馆东部,摸底河南岸。馆内是金沙遗址最重要的考古发掘现场,也是金沙遗址最早发现文物的地方。遗迹馆为近圆形的全钢架建筑,建筑面积7588平方米,高度19米,跨度63米。由于发掘现场的泥土中还埋藏着金沙遗址90%的文物,因此,由15根钢柱支撑而成的巨大空间,最大限度地保护了考古发掘现场。为了让游客领略考古的魅力,遗迹馆中修建了木质步道,通过步道游客可以走进考古发掘现场,近距离观看未出土的文物以及文物保护工作者对文物的现场保护。据考证,在3000多年以前,遗迹馆所在地是古蜀金沙王国专用的祭祀活动场所,拥有目前中国保存最完整,延续时间最长,埋藏最丰富的祭祀遗迹。因此,置身于遗迹馆中,游客们能感受到泥土中尚未发掘的文物的气息,也能想象到3000多年前古蜀国祭祀活动的庄严与盛大。祭祀区金沙遗址“祭祀区”是古蜀时期一处专用的滨河祭祀场所,分布面积约15000平方米,年代约当商代晚期至春秋早期(约公元前1200年-公元前650年),它沿着古河道的南岸分布。古蜀人很可能最初是在河岸上进行祭祀,祭祀仪式结束之后将祭品埋在河滩上,上面用土进行覆盖,下次祭祀仪式之后又将祭品掩埋。经过长约500余年的祭祀活动,至春秋早期,河滩基本填平。祭祀区宏大的场面真实体现了古蜀王国雄厚的实力,繁多的祭品承载着先民们丰富的精神世界,精美的文物凝聚着古代工匠非凡的创造力。但是,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这块金沙人心中的圣地也逐渐荒芜。详细:发现60余处祭祀遗存,出土金器、铜器、玉器、石器、漆木器等珍贵文物6000余件以及数以吨计的象牙和众多的野猪獠牙、鹿角等。从这些遗存来看,金沙人的祭祀活动大体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甚至同一个阶段里所使用的祭祀用品也有较大的差别。第一阶段的祭祀用品以象牙、石器为主,还有一些陶器、漆木器和极少量的玉器,时代约当殷墟二、三期(约公元前1200前后)。第二阶段大量使用玉器、铜器、金器作为祭品,第一阶段使用的象牙仍大量使用,但石器和漆木器则很少使用,时代约当殷墟三、四期之际至西周中期(约公元前1100年--前850年)。第三阶段大量使用野猪獠牙、鹿角、美石和陶器,前一阶段大量使用的玉器、铜器、金器象牙的数量骤减,时代约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约公元前850—前650年)。金沙第1号遗迹该遗迹年代为商晚至西周早期,平面呈长方形,发现时部分遭破坏。坑内器物分层摆放,上层堆积象牙,最长者近160厘米,从断面观察,象牙多达8层,放置极有规律。下层放置大量玉器、铜器和金器等。一号坑是金沙遗址祭祀区目前为止发现的形状最规整、埋藏文物最集中的祭祀遗存。在金沙遗址东北部黄忠村一带经过了三次考古发掘,发现一处大型房屋基址。占地面积逾10000平方米,气势宏伟,规模巨大,布局上具有极强的规律性,在西南地区尚属首次发现。根据房址的面积、布局结构和周边的出土文物综合分析,推测应该是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金沙遗址的宫殿建筑。详细:大型建筑基址区位于摸底河以北的黄忠村“三合花园”地点,在该区域共发现房址17座、窑址17座、灰坑300余个、墓葬13座等重要遗迹。该区域房屋的修建相当考究,墙体是挖基槽埋柱子的木骨泥墙式结构,基槽宽约0.5米,槽内小的木骨洞排列规整而密集,大柱洞间距约1.4~1.5米。其中最大的一座单体建筑宽近8米,揭露长度54.8米,至少有5个开间,面积430平方米以上。金沙生活区在金沙遗址里,广泛分布着一般性生活居址,说明当时社会的人口已非常密集。在这些生活区内,发现了大量的灰坑、陶窑、水井、水塘、墓葬等遗迹,使我们对金沙时期人们的生活状况有了一些了解。详细:一般居址区位于金沙村的“兰苑”、“金沙国际”、“博雅庭韵”等地点内,分布较广,面积达数十万平方米。居址内通常有房址、灰坑、陶窑、墓葬等遗迹。房址基本上为西北-东南向,构筑方式均为木骨泥墙式建筑。这类房屋的面积不大,多在20平方米左右。由于没有直径较大的木柱支撑,房屋容易垮塌,重建的次数较多。考古发掘时我们只能看到沟内密集的木(竹)骨洞。在居址区房屋的周围发现了大量的灰坑,坑中出土了数以万计的陶器及大量石器。其中有些灰坑非常规则,成排分布,内置一些体型较大的陶器。有的坑中还埋藏有大量完整的陶器,有的坑中夹杂有大量的草木灰。陶窑均为小型的馒头窑,其结构很简单,主要由工作面、窑门、火膛、窑室几部分组成,多呈前低后高的斜坡状。最大的居址区发现于遗址西南部的“兰苑”地点。金沙遗址墓葬区在金沙遗址发现了大量的墓葬,既有成片的墓地,也有零星分布的墓葬。说明一部分人死后就埋在居住区的附近,更多的则埋入集中的墓地。根据墓葬情况分析,当时已有明显的社会分层和等级划分。详细:金沙遗址居址区附近已发现了1000余座墓葬,分布面积约3万平方米。这些墓葬大多数是居址区废弃之后形成的,因此墓葬大多打破居址。各墓区内都有一定的规划,排列有序。以“燕莎庭院”地点的墓地规模最大。墓葬均为西北-东南向,头向西北或东南,以东南方向为主。墓葬分一次葬和二次葬,盛行二次葬。葬式大多为仰身直肢,也有少量俯身葬和屈肢葬,还有的死者双手抱于胸前。约半数的墓葬无随葬品,有随葬品的数量也不多,一般随葬的为陶器和石器,极个别的也有一定数量的铜器和玉器。从发掘的墓葬情况看,随葬品规格、数量、等级等不算高,但仍可看出当时的社会有明显的分层与等级划分。5陈列馆陈列馆位于摸底河北岸,是一座斜坡式的方形建筑。屋顶的设计被建筑师融入了金沙和考古的元素,大大的圆形标志是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太阳神鸟金饰”的图案,围绕着太阳神鸟图案的正方形则象征着考古中使用的探方。陈列馆也采用全钢架结构,分为地上两层,地下一层。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展厅面积5000平方米。陈列馆中的主题陈列名为《走进金沙》。由“远古家园”、“王都剪影”、“天地不绝”、“千载遗珍”、“解读金沙”五个展厅组成。五个展厅的侧重点各不相同,从不同的角度展示和诠释了古蜀文化。每个展厅又根据其不同的展示内容,采取不同的展示手段,让游客每走进一个展厅,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同时,陈列馆利用多种现代科技手段来丰富陈列,当人们在展厅中聆听浑厚的罄声,玩一玩富有趣味的小游戏,完全不会感到枯燥与乏味。陈列馆建有四维特效影院,定时播放4D电影《梦回金沙》,借助最新视听技术,让观众穿越3000年时空,领略杜宇王朝至开明王朝的古蜀国风采。陈列馆还设有新闻发布厅、学术报告厅、金沙特色纪念品商店、品味金沙餐吧、服务咨询台、寄存处等服务设施。第一展厅:远古家园设置于陈列馆二层西厅,面积约900平方米。陈列主旨是再现3000年前成都平原的生态环境。采用高8.7米、长57米,面积达500平方米的大型想象复原半景画。画中,碧野蓝天下的摸底河水淙淙流动,绿草丛中莺歌燕舞、万兽嬉戏,林荫掩映着古朴的民居,远处传来狩猎归来的欢声笑语。在这里,画布与实景相结合,声、光、电相结合,虚与实和谐自然地交融在一起,拉近了现实与过去的时空距离,也激起了现代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大诗人李白所描述的“九天开出一成都,千门万户入画图”的场景被真实再现。第二展厅:王都剪影设置于二层东厅,面积约900平方米。陈列主旨为展示3000多年前古蜀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巧妙地使用不规则的“碎片拼接”形式,把考古发掘成果、场景复原和高科技手段有机结合,沿着展线缓缓呈现出一幅幅金沙先民生产生活的剪影:居所、工具、烧陶、冶铸、制玉、墓葬……第三展厅:天地不绝基本信息:设置于一层东厅,面积约1000平方米。陈列主旨是突出古蜀人“沟通天地”的内容主题,再现古蜀国宗教祭祀的恢宏,让现代人体会古人的精神世界。幽暗的灯光、垂降的纱网营造出庄严、神圣的氛围,集中展示的金器、铜器、玉器、石器、象牙、卜甲等精美文物彰显出这个古老王国曾有的璀璨与神奇,也是古蜀宏大宗教祭祀活动的真实写照。在展线设计上自由灵活,让观众在参观时可以随意选择。玉器:玉器被远古先民视为自然造化之精髓,天地灵气之结聚,是奉献给诸神的圣洁之物。在祭祀活动中,玉器成为通天地、礼四方,祀鬼神的社稷重器。金沙遗址出
本文标题: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115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