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龙源期刊网《西游记》作者:雷碧玉来源:《作文周刊·七年级版》2017年第46期吴承恩(约1500—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人(现淮安市淮安区人),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他自幼敏慧,博览群书,“尝爱唐人如牛奇章、段柯古辈所著传记,善模写物情,每欲作一书对之”,颇得官府、名流和乡绅的赏识。后在科举中屡遭挫折,嘉靖二十九年补贡生。由于宦途困顿,晚年绝意仕进,闭门著述。《西游记》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作品主要叙述了孙悟空出世后,与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一路降妖伏魔,在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后,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取得真经的故事。自《西游记》问世以来,就在民间广为流传,各種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明代刊本有六种,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种,典籍所记已佚的版本十三种。鸦片战争后,大量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被译为西文,《西游记》渐渐传入欧美,被译为英、法、德、意、西、世(世界语)、斯(斯瓦西里语)、俄、捷、罗、波、日、朝、越等文种。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便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惊动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驾座金阙云宫灵霄宝殿,聚集仙卿,见有金光焰焰,即命千里眼、顺风耳开南天门观看。二将果奉旨出门外,看的真,听的明。须臾回报道:“臣奉旨观听金光之处,乃东胜神洲海东傲来小国之界,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仙石,石产一卵,见风化一石猴,在那里拜四方,眼运金光,射冲斗府。如今服饵水食,金光将潜息矣。”玉帝垂赐恩慈曰:“下方之物,乃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异。”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一朝天气炎热,与群猴避暑,都在松阴之下顽耍。你看他一个个:跳树攀枝,采花觅果;跑沙窝,砌宝塔;参老天,拜菩萨;扯葛藤,编草帓;捉虱子,咬又掐;理毛衣,剔指甲;挨的挨,擦的擦;推的推,压的压;扯的扯,拉的拉。青松林下任他顽,绿水涧边随洗濯。(节选自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题目为编者加)赏读感悟龙源期刊网作者以洗练的语言,神奇的想象,夸张的描述,带我们来到了“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的花果山。在写花果山的众猴时,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动作、神态描写,向我们展现了猴儿们快乐悠闲的日常生活,读来让人忍俊不禁。孙悟空含恨离开唐僧见他言言语语,越添恼怒,滚鞍下马来,叫沙僧包袱内取出纸笔,即于涧下取水,石上磨墨,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行者连忙接了贬书道:“师父,不消发誓,老孙去罢。”他将书摺了,留在袖中,却又软款对唐僧道:“师父,我也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途而废,不曾成得功果,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唐僧转回身不睬,口里唧唧哝哝的道:“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大圣见他不睬,又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叫“变!”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那长老左右躲不脱,好道也受了一拜。大圣跳起来,把身一抖,收上毫毛,却又吩咐沙僧道:“贤弟,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言语,途中更要仔细。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闻我的手段,不敢伤我师父。”唐僧道:“我是个好和尚,不题你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罢。”那大圣见长老三番两复,不肯转意回心,没奈何才去。(节选自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题目为编者加)赏读感悟想必大家在电视上都看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情节,选文就出自此章。孙悟空为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凭借火眼金睛,三打白骨精;可唐僧却颠倒人妖,混淆是非,以一封休书解除了师徒关系。因此,郭沫若在观看京剧《三打白骨精》后写下了这样的诗句:“人妖颠倒是非淆,对敌慈悲对友刁。咒念金箍闻万遍,精逃白骨累三遭。”孙悟空化作牛魔王好大圣,即现本象,将金睛兽解了缰绳,扑一把跨上雕鞍,径直骑出水底。到于潭外,将身变作牛王模样,打着兽,纵着云,不多时,已至翠云山芭蕉洞口,叫声:“开门!”那罗刹听言,忙整云鬟,急移莲步,出门迎接。须臾间,叙及寒温。“牛王”道:“夫人久阔。”罗刹道:“大王万福。”又云:“大王宠幸新婚,抛撇奴家,今日是那阵风儿吹你来的?’大圣笑道:“非敢抛撇,只因玉面公主招后,家事繁冗,朋友多顾,是以稽留在外,却也又治得一个家当了。”又道:“近闻悟空那厮保唐僧,将近火焰山界,恐他来问你借扇子。我恨那厮害子之仇未报,但来时,可差人报我,等我拿他,分尸万段,以雪我夫妻之恨。”罗刹闻言,滴泪告道:“大王,常言说,男儿无妇财无主,女子无夫身无主。我的性命,险些儿不着这猢狲害了!”大圣龙源期刊网听得,故意发怒骂道:“那泼猴几时过去了?”罗刹道:“还未去,昨日到我这里借扇子,我因他害孩儿之故,披挂了轮宝剑出门,就砍那猢狲。他忍着疼,叫我做嫂嫂,说大王曾与他结义。”大圣道:“是五百年前曾拜为七兄弟。”罗刹道:“被我骂也不敢回言,砍也不敢动手,后被我一扇子扇去。不知在那里寻得个定风法儿,今早又在门外叫唤。是我又使扇扇,莫想得动。急轮剑砍时,他就不让我了。我怕他棒重,就走入洞里,紧关上门。不知他又从何处,钻在我肚腹之内,险被他害了性命!是我叫他几声叔叔,将扇与他去也。”大圣又假意捶胸道:“可惜,可惜!夫人错了,怎么就把这宝贝与那猢狲?恼杀我也!”罗刹笑道:“大王息怒。与他的是假扇,但哄他去了。”大圣问:“真扇在于何处?”罗刹道:“放心,放心!我收着哩。”叫丫鬟整酒接风贺喜。(节选自第二十七回《牛魔王罢战赴华筵孙行者二调芭蕉扇》。题目为编者加)赏读感悟变成牛魔王的样子去借芭蕉扇,真是一条绝佳的妙计!选段主要抓住了人物的心理、神态、动作等描写,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孙悟空的机智和铁扇公主的愚笨,自始至终都贯串着一个“智”字,让借扇的过程更加有趣。【课后练笔】在吴承恩的笔下,“取经”一事已大大被淡化,仅仅具有象征的意义。你认为它能给读者以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本版内容回答,不少于150字,答题纸自备。
本文标题:《西游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153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