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其它相关文档 > PPP模式的机遇与挑战
PPP模式的机遇与挑战政府采购中心刘文强近两年国家关于PPP模式相关的法规、办法相续出台,各级政府、银行、企业等纷纷就PPP模式展开了学习研究,有的地方已经开始付诸行动,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但总体来说,进度相对缓慢,与国家对PPP模式的要求还有着不小差距。如何看待PPP模式,如何运用PPP模式是各级政府部门当前迫切研究的课题。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Partnership,PPP)模式是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重大创新,即政府采取竞争性方式择优选择具有投资、运营管理能力的社会资本,双方按照平等协商原则订立合同,明确责权利关系,由社会资本提供公共服务,政府依据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资本支付相应对价,保证社会资本获得合理收益。PPP模式与以往政府采用的BT模式的共同之处是都有融资功能。不同之处一是生命周期长,10至30年。二是社会资本要有运营管理能力,政府进行监督考核。三是社会资本承担公共服务涉及的设计、建设、投资、融资、运营和维护等责任。PPP模式的提出,一是解决我国城镇化率不断增加,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中,避免出现财政支出超出财政收入,经济越发展,政府债务越重的不利局面,能够在当代人和后代人之间公平地分担公共资金投入,符合代际公平原则,有效弥补当期财政投入不足,有利于减轻当期财政支出压力,平滑年度间财政支出波动,防范和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二是引进了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专业的管理人员,避免了运营机构臃肿,效率低下,服务质量不高等现象。三是倒逼政府转变职能,加快政务公开步伐,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在PPP模式中无论运营补贴、经营收费权和其他支付对价等,都要纳入年度预算、中期财政规划。这些钱拿得值不值,项目的运用管理水平怎么样,服务质量用户满不满意等都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加以公示、监督和考核,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做政府该做的事。也为社会资金开放了优质投资项目,避免近几年出现的不理性的楼市炒作、黄金炒作、“蒜你狠”等现象。PPP模式是形式所迫时代所需,是今后几年几十年公共服务供给项目建设的主要运用形式,哪个地区率先学习透、研究透、起步早,哪个地区就能抓住发展先机,赢得聚集效应,破解发展中的难题,惠及民生。PPP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实施周期较长,从项目识别、项目准备、项目采购、项目执行到项目移交五大步骤,涉及到物有所值评价、财政承担能力论证、实施方案编制、绩效检测与支付等各项评估和论证环节,项目前期准备要求高,实施时间长。二是缺少成熟项目案例,缺乏规范统一的操作流程和格式文本,多数项目还有创新和改进的空间。三是相关法律法规还有空白地带,社会资本对进入政府公共服务供给项目大部分处在观望状态,对政府和社会资本法律地位平等、权利义务对等,遵约、履约存在顾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重大创新,是社会资本得到长远稳定收益的有效途径,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又一动力。
本文标题:PPP模式的机遇与挑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181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