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新中国建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这段历史时期(1949-1956)是一个过渡时期,即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具有既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也不同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征,是介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性质的社会。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1)在经济上,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五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社会。它包括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国家和私人资本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五种经济成份中,农业和手工业的个体经济占很大比重,再加上私人资本主义以及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私有成份,这样就造成私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但由于国营经济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因此,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成份是社会主义经济。任务:不断扩大国营经济,同时逐步将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改变为社会主义经济,使社会主义经济逐步成为我国的经济基础。(2)在政治上,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表现为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政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通过共产党)各革命阶级联合执政的人民民主专政。它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这个政权既不同于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政权,也不同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由于它由无产阶级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因此,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政治因素。总的来说,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和改造。2.建国初期的形势和任务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总的来说对新中国是有利的,但中国人民依旧面临很大的困难。•新中国建立之初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国内主要矛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各族人民与地主阶级、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巩固人民民主政权,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为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条件。其中,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是各项任务中的中心任务,因为它关系到新生的人民政权的生死存亡。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奋斗,实现了大陆的解放与统一,建立了地方各级人民政权,没收官僚资本并建立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还先后开展了抗美援朝、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运动,保证了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各项任务的胜利完成。•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主要任务是在进行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同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和可能;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思想。1、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和可能必然:在城市,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在农村,小农经济的落后性日渐突出(参见课本第94页第3段)。可能性(课本P95-96)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是过渡得以实现的关键因素;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是转变得以实现的重要因素;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被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是转变得以实现的又一重要因素。•世界的冷战格局和社会主义国家取得的建设成就,也促使我国提早进行社会主义改造。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1952年9月24日,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指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而不是原来估计的10年或者更久以后才开始过渡。1953年12月,在毛泽东亲自修改审定的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中,形成了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和准确的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思想“一化三改”、“一体两翼”(课本第93页)“一化”即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总路线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实行三大改造为“两翼”,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革命同时并举、互相促进的路线。这显然是和当初“先建设、后改造”的思路不同的。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1、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内容:和平赎买;形式:国家资本主义。●▲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剥夺资本家生产资料的方式:暴力没收、和平赎买(“最便宜不过”的方式)。▲十月革命中剥夺资本家生产资料的方式。●“用赤卫队进攻资本”(1917.11-1918.2)我国为什么要制定“和平赎买”的方针?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在民主革命时期,它既有革命性又有妥协性;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它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1956年1月10日,毛泽东在上海市长陈毅(右三)陪同下,视察上海公私合营申新九厂,和荣毅仁交谈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得以实现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又表现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53年底以前,实行初级形式国家资本主义阶段。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将它们纳入国家计划轨道。第二阶段:1954至1955年下半年,实行单个企业公私合营阶段。国家向私营企业投资入股,企业利润分配实行“四马分肥”原则,即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职工福利基金、企业资方红利四方面进行分配;由国家派遣干部参与管理企业。生产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企业已经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国家税收职工福利企业公积金资方红利四马分肥国家税收:34.5%职工福利:15%企业公积金:30%资本家红利:20.5%第三阶段:1955年冬至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阶段。按照行业,不分企业大小同时实行公私合营。资本家将生产资料交给国家,国家通过清产核资定股给资本家支付定息。这种企业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产资料支配权完全属于国家、生产经营直接纳入国家计划、工人成为企业主人,因而基本上是社会主义经济。●公私合营时期的“定息”股票1956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之后召开庆祝大会2、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2)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步骤和形式。(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通过互助合作的途径,循序渐进地把个体农民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分为三个阶段(P97-98)。互助组:由几户或十几户农民自愿组成,土地牲畜和其他生产资料仍属农民个人所有,但在生产方面组织起来,互帮互助,是农业合作化的最初过渡形式,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初级社: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土地入股和统一经营为特点,实行集体劳动,产品分配采取按劳分配和土地入股分红相结合,耕畜和大农具也付给一定的报酬,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高级社:实行生产资料农民集体所有,具有完全的社会主义性质。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到1953年底,以发展互助组为中心,同时试办初级社。1952年,互助组的五姐妹第二阶段:1954年到1955年上半年,是初级社在全国发展阶段。石楼镇海心农业合作社大搞水利建设第三阶段:1955年下半年到1956年底,是农业合作化高潮阶段。1955年7月,毛泽东作了《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10月,中共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至此,农业合作化运动迅猛发展,形成高潮。河北邯郸郊区酒务楼村的农民报名入社1956年在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大会上,农民代表向毛泽东敬献喜报到1956年底,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96.3%,5亿多农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合作化,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其中参加高级社的占87.8%。此外,在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少数民族地区,约有90%的农户和85%的牧户加入了合作社。至此,农业合作化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实现。入社农户96.3%(2)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和形式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指经过合作社的形式,把个体手工业的生产资料私有制,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对手工业和其他个体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步骤和形式是从供销合作小组,供销合作社,再发展到生产合作社。供销合作小组:由国营商业或供销合作社供给原料,包销产品。虽然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但已经把个体手工业者组织起来,使之开始脱离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供销轨道,因而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供销合作社:由供销小组合并而成,开始是统一供销业务,分别核算,生产活动仍由各户分散独立完成;后来逐步有部分生产资料是公有的,合作社对各户的生产也有一定的干预,因而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生产合作社:生产资料全部归集体所有,统一经营,入社人员参加集体劳动,采取按劳分配原则,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经济组织。1956年,手工业者踊跃报名入社到1956年底,全国组织了10万个合作社,参加生产合作社的手工业者达到91.7%,产值占全国手工业总产值的93%,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结束。入社手工业产值93%全国手工业总产值比例图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这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明确要求。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平赎买;保持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联盟;逐步过渡;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对农业采取“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方针;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逐步过渡(“三步走”:土地改革、耕者有其田——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实行依靠贫农和下中农,巩固地团结中农,对富农经济从限制到逐步消灭的政策,把消灭剥削阶级同改造剥削分子结合起来;把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手工业建国以后,个体手工业者的互助合作运动即开展起来。党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的步骤和形式是从供销合作小组,供销合作社,再发展到生产合作社。偏差和不足:1956年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已告基本完成,取得了伟大胜利。但是,如同任何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一样,这个运动在后期也出现了一些偏差和不足。这主要是在1955年夏季以后,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时期内遗留了一些问题。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已占绝对优势,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也已经确立下来。我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也发生了根本变化。•2、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第一,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全面确立,宣布了占世界人口1/4的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在一个几亿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如此复杂、艰难和深刻的的社会变革,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的胜利。第二,为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辟了道路,成为新中国一切进步和发展的基础。
本文标题:4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184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