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第四讲-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与教学建议
第四讲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修订解读课标修订的背景课标修订的指导思想和思路课标修订的具体内容课标修订对教师的要求2001上半年教育部确定27个省的38个国家级实验区2001年秋季,38个国家级实验区70万中小学学生进入新课程;同时探索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评价和考试改革2002年秋季扩大实验范围,全国实验规模达到10—15%;我省作为省级实验区进入新课程课标修订的背景新课程改革实验总体进程2003年秋季,全国起始年级使用新教材学生数达到同年级的35%左右;修订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各学科课程标准和修订中小学评价与考试的改革方案等课标修订的背景新课程改革实验总体进程2004年秋季,在认真总结国家和省级实验区的经验、对实验区评估、交流基础上,全面推广,全国起始年级使用新教材学生数达到同年级的65%—70%左右2005年秋季,中小学阶段各起始年级的学生原则上都进入新课程课标修订的背景1.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主要是一线骨干教师、教研员。(其中:2003年调查了17个市县级实验区252人;2007年调查了29个省2895人。)调查内容:主要涉及《课程标准》的理念性质思路、课程目标、科学探究及案例、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课标修订的背景1.问卷调查调查主要结论:(1)认同课程性质、理念及思路,建议调文字表述;(2)认同三维课程目标,建议调文字表述;(3)认同科学探究内容,建议适当增加实例,适当降低要求;(4)认同内容标准的一、二级主题,对于三级主题的内容条目有老师认为适中、有老师认为较难、有老师希望增加;(5)认可教学建议、资源开发建议、教科书编写建议等,建议加强评价建议的操作性。课标修订的背景2.修订过程:2007年4月,《标准》修订启动课标修订的背景课标修订的背景成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组——由两部分人员组成赵保钢西南大学物理学院教授陈峰福建省普教室主任、特级教师彭前程人教社物理编辑室主任赵恩广中国科学院理论所教授、博导黄恕伯南昌市第三中学特级教师廖伯琴西南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导何润伟安徽省教科所前所长、特级教师甘子钊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院士成立《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修订组课标修订的背景反复调查、分析、研究、讨论、修改课标修订的背景●2010年7月,形成《标准》修订第14稿。●反复调查、分析、研究、讨论、修改●大规模、广泛征求意见●2011年初形成送审稿报教育部●2011年上半年由教育部组织专家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根据征求的意见进一步修订,多次易稿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进程课标修订的指导思想和思路主要指导思想:坚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方向,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关注学生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突出课程的基础性、时代性及应用性等,注重增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指导性、规范性、操作性与可评价性等。课标修订的指导思想和思路整体思路:坚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坚持《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确定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培养目标,保持《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原有的整体框架结构和核心内容不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范《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与“科学内容”相关的行为动词,适当增加实例,调整“实施建议”,仔细推敲文字表述等。物理课程标准内容标准实施建议课程目标前言课标修订的具体内容根据对所有学科统一的修改要求,调整表述保持原结构不变,调整表述保持原结构不变,微调“科学探究”,修订“科学内容”根据对所有学科统一的修改要求,调整表述《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修订解决了哪些教学实践问题课标修订的具体内容一、调整了内容,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第四章“义务教育”中有三条,其中第三条(总第十条)的标题就是“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规划纲要》指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1.删去了与物理学关联不强、要求比较宽泛的条目,以减少课程内容。删去条目“能从生活或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一、调整了内容,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修订后的《标准》对此不再单独列入,对生活和社会的关注,将在其它条目中予以重视●“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的不同现象”,修订时删去了“颜料混合”的内容;2.初中学生普遍感到有一定难度的知识,他们进入高中后将会进一步学习这些知识,删去后并不影响初中知识结构的系统和完整,这些内容也都可以删去。●“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改为“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一、调整了内容,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删去了“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3.小学科学课程中已学习的物理知识,初中又没有进一步提升的内容,则没有必要进行简单地重复。一、调整了内容,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关于“机械效率”的要求,原来是“理解”,修订后下调为“知道”;4.知识内容尽管不做调整,但通过降低教学要求的层次,达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目的。●关于“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修订后只要求“列举”,不再强调“说出特点”。一、调整了内容,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原有“内容标准”68条,修订后有“内容要求”63条。二、明确了要求,使教学心中有底1.认知领域中只设立了解、认识、理解三个层次,不再使用“初步认识”、“大致了解”等介于两者之间的说法。2.通过一定的行为动词结合概念、规律、现象的具体表述,使教学要求进一步得到明确。原(实验)稿现(修订)稿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二、明确了要求,使教学心中有底2.通过一定的行为动词结合概念、规律、现象的具体表述,使教学要求进一步得到明确。原(实验)稿现(修订)稿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通过实验,理解压强。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焦耳定律。会测量温度。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二、明确了要求,使教学心中有底2.通过一定的行为动词结合概念、规律、现象的具体表述,使教学要求进一步得到明确。原(实验)稿现(修订)稿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如弹性、磁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等。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二、明确了要求,使教学心中有底3.明确了对科学探究的知识要求。原(实验)稿现(修订)稿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探究并了解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探究并了解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二、明确了要求,使教学心中有底4.明确提出了学生实验具体项目。二、明确了要求,使教学心中有底●《标准》对具体实验项目的要求有31条,哪些应该作为学生实验,过去不明确。●本次修改明确提出了20个实验项目作为学生实验。31条实验4.明确提出了学生实验具体项目。二、明确了要求,使教学心中有底●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用电压表测量电压●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1)基本操作类:7项4.明确提出了学生实验具体项目。二、明确了要求,使教学心中有底●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2)测定性实验:4项4.明确提出了学生实验具体项目。二、明确了要求,使教学心中有底●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3)探究性实验:9项4.明确提出了学生实验具体项目。二、明确了要求,使教学心中有底问题:为什么不把“伏安法测电阻”列入必做学生实验?说明:(1)从实验能力看,“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结构、仪器操作、所测数据都和“20.测量小灯泡功率”实验相同;(2)从知识内容看,“伏安法测电阻”和“17.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相同,都是欧姆定律;为避免重复,没有把“伏安法测电阻”列入必做学生实验项目,但仍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把它作为学生实验来实施。学生实验对比三、微调条目,优化三维目标在“知识与技能”目标方面:增加了“摩擦起电”、“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磁场”、“热机工作原理”等知识点,这些都是学生能接受的内容,补充后,知识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在“过程与方法”目标方面:《标准》进一步强调科学探究,强化物理实验,增加了“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压强与那些因素有关”条目,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三、微调条目,优化三维目标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标准》进一步强化了物理知识了跟生产、生活的联系,更加关注知识的实践应用。增加了以下内容●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三、微调条目,优化三维目标说明:问题:《课程标准》删去了“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和“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条目,为什么要删去?原(实验)稿现(修订)稿(3)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能用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知道二力平衡条件。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4)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2.2.3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2.2.4用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知道二力平衡条件。2.2.5通过实验,认识牛顿第一定律。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三、微调条目,优化三维目标说明:问题:《课程标准》删去了“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和“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条目,为什么要删去?原(实验)稿现(修订)稿(6)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8)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2.2.7通过实验,理解压强。知道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2.2.8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三、微调条目,优化三维目标说明:问题:《课程标准》删去了“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和“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条目,为什么要删去?删去这两条文字,是为了使行文的含义准确,避免重复陈述,并没有删去这两方面的内容要求。三、微调条目,优化三维目标说明:不能这样认为。理解和了解,是解决问题时的心智技能水平;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形式。这两者之间没有刻板的必然联系。理解的内容,当然要求会计算;了解的,也可以计算。问题:压强、欧姆定律、电功和电功率等内容在修订时,删去了“能进行简单计算”这句话,是否不要求计算?机械效率的要求下调为了解层次,是否不要求计算?理解和了解的区别在于:理解需达到转化的水平;而了解只要通过回忆就能解决问题,其情景是常见的、书上的。四、正确实施科学探究学生的科学探究跟科学工作者的科学探究在目的上有不同的地方,这就是学生的科学探究把提高能力作为重要目的,而不完全是探究的结果。《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在科学探究中,教师不仅应关注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某些规律,而且应注重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探索兴趣,增进对探究本质的理解,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1.正认识确科学探究的目的2.处理好课堂中科学探究教学中的两个矛盾●课堂时间少和探究过程多的矛盾●学生“自主”和教师“指导”的矛盾解决办法:侧重部分环节属于本课题侧重的能力目标,应该充分发挥学生
本文标题:第四讲-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与教学建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239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