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经籍籑诂》研究综述
龙源期刊网《经籍籑诂》研究综述作者:谭圆圆来源:《卷宗》2019年第11期《经籍籑诂》是一部由清代阮元主编的收集唐以前各种古书对文字训诂的字典。全书汇集了唐以前的经史子集等各种古籍对某个字的注释,全书共收字一万两千多个,对于词典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其在注释时仅仅把唐以前的各种注解罗列出来却并不依自己的见解做出相应的取舍,因而难免存在内容繁冗或有误之处,因此本文将依此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1《经籍籑诂》的成书及版本问题1.1关于成书的问题李步嘉曾根据《清史稿》以及王引之、臧镛堂等人给《经籍籑诂》所做的序文等史料推断其成书时间应该是在嘉庆三年。支持它成书于嘉庆四年的人是把它的刊出时间与成书时间搞混了。关于其编纂成员,除了主编阮元外还有出于浙江附近的州县的经生以及成名甚早的学士或读书名人之后等共43人。他们都是学有专长,具有极深的经学涵养的人。几乎编纂班子的每一个成员都是经阮元精挑细选,选拔出来的。就其纂书成员来看,《经籍籑诂》也是具有极高的训诂学价值的一部巨著。王引之曾评价它“握六艺之钤键,廓九流之潭奥。”钱大昕评价“此书出而穷经之彦焯然有所遵循,乡壁虚造之辈不得滕其说以炫世,学术正而士习端,其必由是矣。”足见其重要性。1.2关于其版本问题据张文建及刘宗汉等人的文章,有扬州阮氏琅环仙馆原刻本、淮南书局刊本、等版本。此外还有1936年上海国学整理社铅印本、1982年4月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等。接下来列举一些比较重要的版本进行介绍。1)嘉庆十七年的阮氏原刻本即琅嬛仙馆刻本,这也是几个版本中最为重要一版,此版本是补遗初编分开,补遗之凡例及具体内容俱附初编106卷之后。此后,历代版本均以此本为底本进行影印刊刻。因而具有极高的价值。2)中华书局影印本,此本成书于1981年,由中华书局在阮氏琅嬛仙馆刻本为底本的基础上,影印出版。但此本与原来已有不同,是采取补遗附于初编每卷之后的补遗形式。此本错误较少,质量较高。3)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此本成书于1989年,以中华书局影印本为底本,故归于阮氏原刻本体系。此本又称整理本,其整理内容为:一是对全书进行断句;二是将补遗的内容编进正编中与之相对应的地方,并且纠正世界书局版本的误插,共计二百余条;三是对全书所引之龙源期刊网处,一一核实原书,对其中明显的误字以及避讳之字进行改正。剩余讹误,不论改与不改,均写成校勘记,共约四千余条。除去纠正文字讹、脱、舛、衍外,对引文不全的地方,均加以补充。书后有四角号码索引和笔画索引,方便读者查阅。是目前最优秀的版本。4)世界书局影印本,此本成书于1936年,是由上海国学整理社进行整理,世界书局排版影印,为铅字影印本,但此本印刷质量较差,故流传不广。5)成都古籍书店影印本,此本成书于1982年,亦以阮氏原刻本为底本,虽然此本没有交代影印所据之本,后经考证为阮氏本。此本既没有出版说明,又把原书三序打乱,不像是懂版本学的专业人士主编。但此本仿照中华书局本的方式,便于读者阅读。除这几个版本之外,淮南书局补刻本、上海漱六山房石印巾箱本、上海文瑞楼影印本、点石斋石印本几乎很少存世,因此对后世影响不大,在此不做过多赘述。除此之外,还有一版需要说明一下,在《经籍籑诂》成书之后臧镛堂曾送于广东刻板,此本应是嘉庆五年的刻本,但是由于这本书只见于记载未无实物,因此只在这里谈一下以供参考。2《经籍籑诂》的价值与不足2.1《经籍籑诂》的价值该书在义训的排列顺序上,反映了编者对古代汉语词义系统的整理和理解,本身就具很高的学术价值,为此前的字书所不及。我国古代经籍其传注卷轶浩繁,搜集材料甚为不易,而汉语之同名异实或同实异名的现象又十分繁复,考辨疑难,求其精义,次其先后,难度尤大。1)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经籍籑诂》的排列方式为按平水韵106韵排列,以收单字为主,全书以单字立目,兼及复词。其凡例“一诂以本义前列,其引申之义展转相训者次之,名物象数又次之。”标明其收集古训是按照本义、引申义、展转相训义、名物数象义排列。同时,每一义的排列次第也尽可能做到以义聚联,义相同或相近的放在一起。这样这些不同但又彼此相关的意义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补充,这样每个单字下会形成以这个单字为共同语义要素的同义语义场。它们不仅为语义场的研究提供丰富的材料而且对这些不同语义场进行研究有利于以系统的观点来看待这些词汇的意义,可以更多地了解词义间的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在词义的形成和发展演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更清楚地看到语言内部因素对词义形成和变动的影响,从而能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词义形成和发展演变的原因。这样的研究也为词义体系的建立提供一种新的途径。如“坏”字下收列十七条,如:“坏、毁、破、覆、溃、伤、害、没、祸灾、灭亡、凡临佗日败、大崩曰败、多知为败、四体偏断曰败、肉谓之败”等。这个以“坏”为共同语义要素形成的语义场,不仅有利于我们全面地了解“坏”的意义是如何发展演变的。而且这些不同义项之间存在的同义关系对我们研究同义词也大有助益。而且,这样的排列对于后人研究某个字的本义、引申义及假借义等具有极高的价值。如上文中所举的“坏”字例,其中“坏”、“毁”是其本义,“破”至“溃”是本义的展转相注义,“伤”至“灭龙源期刊网亡”是其引申义。这样的排列可以让人清晰地了解“败”字意义是如何发展变化的,不仅能够让人明白一个字的多种意义,而且有利于使人根据这些意义之间彼此引申发展的关系更加快速的记住这些意义。此外,在列出古训之后《经籍籑诂》还注引书证并指明出处,这样就更易于让人明白某个字的义在哪个时代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对于理解同时代古书中同一个字的意义有极大的助益。这样就为训解古籍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2)从辞典学的角度来看。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古籍著作更是卷帙浩繁,其中字书、辞书类的著作更是多种多样,从《史籀》《仓颉》到后来的《说文解字》《方言》《玉篇》以及《经典释文》,字书、辞书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学术的进步,其内容和形式也是越来越多样,但是就是在这多种多样的辞书中,《经籍籑诂》仍然是开创了辞书编纂的一个新局面。它的价值体现在各个方面。首先,其特色便是对经籍古训作了“索引式的整理”,把唐以前古籍正文和注释中的训诂材料汇为一编,在106韵统摄下收字一万两千多个,不仅收字多、训释完备而且取材非常丰富、详实,引述精准。王引之赞誉其“展一韵而众字毕备,检一字而诸训皆存,寻一训而原书可识。”这可以说在辞书编纂史上是极其少有的,就连现在的大型辞书也很难做到收录义项和书证达到如此完备的程度。正是因为这样,同时代及后世辞书的编纂都把它列为重要的参考资料,如郝懿行、朱骏声等人都从其中得到启示。其后我国台湾出版的《中文大辞典》在书证和释义上的收列上也将其列为重要的参考,包括我国后来出版的《汉语大词典》和《汉语大字典》都从中摘取了大量的资料。其次,它体例严谨、条理清晰,其对古训并不是完全不加分析如数罗列,而是在对释义进行分类合并之后再进行罗列,也可是说是有着分项释义的雏形。为后世辞书的分项释义编纂提供了参考。最后,它充分吸收清人训诂学的成果。清人训诂一大重要的特色便是因声求义,阮元也受到启发,在凡例中指出“声音训诂,一以贯之”,收录了声训性文字以及假借字等,贯彻“因声求义的方法”。虽然这一方法在后世辞书编纂中没有继承,但是其对字义训解的成果缺为后世辞书所吸收。2.2《经籍籑诂》的不足之处作为一部大型辞书,《经籍籑诂》和其他同类书一样总会存在一些问题。1)收录资料未为完备。虽然前面我们说过,《经籍籑诂》是收录唐以前的训诂古籍编纂而成,资料详实丰富。但是它却有一个比较大的缺点,就是所列数目绝大多数是先秦两汉的典籍,经籍传注也只收录到唐代为止,宋人的注疏以及宋以后的训诂资料几乎没有收集,这就导致唐以后优秀训诂成果被忽视,宋元明的成果几乎被全盘否定。另外虽然它收录唐人及以前的训诂成果已经很完备但有疏漏之处,并不是十分完备。2)检索困难,资料分散。由于《经籍籑诂》收字是按平水韵106韵排列,虽然在当时是非常合理便捷的,但是到了现代懂得平水韵的人是极少的,这就给现在的人用这本书进行检索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此外,在这样的排列之下,对同一个字的训释极有可能因为字音的不同而被分到不同的卷目中,索带来极大的不便。导致关于同一个字的资料就被分到不同的地方,给后人检索带来极大的困难。龙源期刊网)资料归类缺乏科学性。《经籍籑诂》收集的资料非常丰富,但是这却也凸显出它存在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对这些材料缺乏整理、归类的功夫。它对所收录的资料如数罗列,对各家说法逐一照录,不加删减、不避重复。这样就导致义界不清、义项交叉重复、释义支离破碎的现象尤为突出。这与辞书确立比较严格的义项排列的要求是相去甚远的。4)成于众人之手,多讹误疏漏之处。汪耀楠曾指出:“以手工个体作业方式采撅卷轶浩繁书目,不仅伪并难免,疏漏亦时有所见。”另外学者李步嘉也曾谈谈到《经籍籑诂》存在的问题。他指出“最明显的疏误是引证误引某书篇名。”主要的错误是将后篇误引为前篇。此外还有误引注疏者,或将注文与正文弄混以及误将解释上句或上字的训诂材料搬到下句或下字之下。此外还存在断句或讹误字的情况。综上,本文对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经籍籑诂》的成书及版本问题还有其价值与不足问题做了简要探讨。本文赞同《经籍籑诂》成书于嘉庆三年首次刊刻于嘉庆四年,并且其成书地点在杭州“西湖孤山之麓”的观点。另外虽然《经籍籑诂》有不少版本曾流传于世,但他们或不存于世或质量较差因此好的本子并不多,其中最为重要的当属琅嬛仙馆刻本,因为后世的本子几乎都是以它为底本进行刊刻的,此外目前最好的本子应是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影印本,此外中华书局本以及成都古籍书店影音本都是质量较高值得参考的版本。此外作为一部训诂巨著及辞书巨著,《经籍籑诂》自是有它的极高的价值和不足之处的。从语言学角度来讲,它对古训按本义、引申义、展转相注义等顺序排列,对研究自已的发展变化具有极高的价值。当然这部书由于许许多多主客观的原因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难于检索、存在疏误错漏之处等。但是瑕不掩瑜,这部著作到现在对于学术研究仍然有它的不可磨灭的价值,值得我们去学习。参考文献[1]李步嘉:《经籍籑诂成书过程考略》,武汉大学学报1999年第一期。[2]赵振铎:《和辞书编写》,辞书研究1986年第一期。[3]陈东辉:《与汉语辞书编纂》,汉语史学报2003年。[4]李步嘉、杨仙:《正编、补遗刊行考》,武汉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5]陈东辉:《论的编纂及功过得失》,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8年第一期。[6]江耀楠:《纂集派训诂著作》,辞书研究1982年。作者简介谭圆圆(1995-),女,汉族,山东省潍坊市,青岛大学在读,2018级汉语言文学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龙源期刊网
本文标题:《经籍籑诂》研究综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263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