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016年“危急值”报告有效性评估分析随着现代急救医学的发展,医院“危急值”的作用已日益凸显。危急值报告涉及辅检科室、临床科室,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全问题。为了规范“危急值”的管理,降低环节过程中的隐患,我院自开展实施危急值报告制度规范化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我们随机抽取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数据,检验科检测总数为111781个、放射科检测总数19775个、超声科检测总数12114个,涉及符合危急值报告条件的试验共1293个,其中门诊262个,住院1031个,共计处理1293个,处理率达100%。我院设立的危急值项目有血清钾<2.5mmol/L,血红蛋白<50g/L,血淀粉酶>正常参考值上限3倍以上,重症急性胰腺炎,宫外孕,脑出血等项目,危急值发生率较高的项目为白细胞低限值、血清钾低限值、葡萄糖高限值、脑出血、蛛网膜下出血等。从危急值上报情况上看主要来源于住院患者、集中在上午,以急诊科、肿瘤科、心血管内科、肺病脾胃病科等患者为主。这主要是与我院医疗特色、治疗主体(居民)和地理位置有关。危急值在周一至周四出现高峰期,与患者大多数集中在这四天来我院就诊有关,手术一般也安排此期间。同时,个别医生习惯在周一至周四复查患者检查项目。医技科室与临床沟通通畅是“危急值”报告制度发挥作用的安全保障。及时准确的检查、检验并报告可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能更好的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的诊疗服务。目前,我院在“危急值”报告方面沟通十分顺畅,发现问题第一时间电话通知临床科室并双方都有登记。我们还随机抽查了此时间区间内涉及“危急值”的病历30份,在病程记录里,我们都能清楚看到危急值报告处理记录,记录内容体现出临床据此做出的治疗建议、处理方法和应尽告知患者家属的义务。通过评估原有流程,列出目前存在如下几点问题:1、通过统计WBC低限值报告数目占了整个报告“危急值”数目的56.62%,其中,肿瘤科WBC低限值报告数目占据整个WBC危急值报告数目的41.94%。究其原因我们发现,白细胞减少是肿瘤病人化疗后通有的现象。据此,我们会在综合考虑、衡量后,对WBC低限值进行修订。2、CT类危急值报告的作用性无法凸显。当CT危急值提示后,从放射科电话通知到科室,由于片子未出,医师无法据此“危急值”对病人做出合理准确的判断,无法及时的为病人分析和提供改善治疗的手段。3、个别患者不听从医务人员医嘱进食或服药后采血导致检查值有误差导致假性“危急值”结果。4、出现危急值时,检查者电话通知医生后,医生忙于处理患者,再次登记的时候获接时间与登记时间有偏差。其次,在“危急值”登记记录本上,各科室没有统一的格式,设计也不尽合理。通过分析与比较,我们提出以下整改措施:1、改进项目,完善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应该结合临床实际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密切联系临床,从实际出发服务临床,服务患者。因此我们决定对“危急值”内的一些项目和内容作出适当调整和修改,对出报告的时间加以规定,并将修订后的“危急值”相关项目和内容以通知的形式让全院医务工作人员都能知晓并熟悉。我们想据此提高沟通的及时性、改进制度的规范性。2、完善系统,及时处理针对医学影像“危急值”一些项目,临床医生无法及时查看及后作出处理的问题,经过征询网信科后,我们建议整改的方法为:当临床医生接收到电话时,该医生能够及时的通过我院PACS系统登录,查看到该患者的报告片子。3、统一登记,规范项目病区必须建立《危急值报告登记记录本》,眉栏内容:日期、时间、床号、姓名、住院号、项目名称及“危急值”、报告者姓名、接电话的签名、被通知医师的时间、姓名等。我们会及时重新设计完善,规范统计项目,并及时下发使用。个别人员发现“危急值”能及时上报,但不及时登记,导致登记信息不完整,科室负责人要重视,及时进行教育和督促。4、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危急值”报告制度持续的改进与完善,要求我们医务人员必须熟悉、掌握“危急值”的界限值,加强对“危急值”作用性的重视,各科室负责人要加强这方面的知识培训,随时发现问题随时通报。“危急值报告制度”规范化、合理化、有效化运行,这将成为我院一项长期的管理制度,不断持续,加以改进。通过规范化管理,使各项医疗工作环节实行无缝隙管理,有效的避免工作中的疏忽,提高质量,促进医患和谐、医院和谐与社会和谐,而获得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医务科2016年4月29日
本文标题:危急值报告制度评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303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