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第二、三产业发展刘玉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第二产业第二产业指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在我国包括工业(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制造业制造业是工业的主体,是一国国民经济的依托,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加工制造业以采掘业的劳动产品和农产品等原材料为劳动对象,为社会提供各种必需的生活用品,满足居民和政府部门的物质生活消费。装备制造业为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简单再生产活动和扩大再生产活动提供技术装备,一般包括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铁路运输设备制造业等。制造业制造业国际地位大幅提升,已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建国60多年来,我国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1952年的17.6%提高到2014年的35.85%,增加了1倍多,促进我国工业实现了由小到大的历史性转变。从国际对比来看,1990年我国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为2.7%,居世界第九;到2000年上升到6.0%,居世界第四;2007年达到13.2%,居世界第二;2010年为19.8%,跃居世界第一。制造业2014年,我国工业增加值达到22.8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5.85%。2013年,我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比重达到20.8%,连续4年保持世界第一大国地位。在50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产量位居世界第一。2014年,我国共有100家企业入选“财富世界500强”,其中制造业企业56家(不含港澳台),连续2年成为世界500强企业数仅次于美国(130多家)的第二大国。制造业2001-2012年四国制造业增加值变化曲线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部分关键领域技术水平位居世界前列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拥有科技机构5.2万个,比2008年增加了1.87倍;规模以上企业共申请专利53万件,是2008年的3.4倍。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新支线飞机、大型液化天然气船(LNG)、高速轨道交通等领域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百万吨乙烯成套装备、风力发电设备、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等装备产品技术水平已跃居世界前列。2008-2014年全社会R&D经费支出总额及占比中国制造2025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一方面,重点行业先进产能比重快速提高,智能制造、高速轨道交通、海洋工程等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占装备制造业比重超过10%,海洋工程装备接单量占世界市场份额29.5%,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占海外市场的份额达到40%,国产品牌智能手机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70%。另一方面,淘汰落后产能取得积极进展,电力、煤炭、炼铁、炼钢等21个行业均完成了2013年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全国共淘汰电力落后产能544万千瓦、煤炭14578万吨、炼铁618万吨、炼钢884万吨。中国制造2025工业资源能源消耗强度逐步降低,绿色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十一五”期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26%,实现节能量7.5亿吨标准煤,以年均6.98%的能耗增长支撑了年均11.57%的工业增长。“十二五”前四年,我国工业能耗累计下降21%,工业水耗累计下降28%左右,基本实现“十二五”预计目标。2008-2014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中国制造2025产业集聚集约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工业空间布局不断优化一是企业兼并重组效果逐步显现,产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2014年6月,我国汽车销量前十名的企业(集团)生产集中度达90%,比2010年提高4个百分点;2013年水泥行业前十家企业产量占总产量的37.8%,较2010年提高了12.7个百分点;平板玻璃行业前十家企业产量占总产量的53.5%;电解铝行业前十家企业产量占总产量的68%。二是优化重点产业布局和推动产业有序转移。2014年,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8.4%和10.6%,分别高于东部地区0.8和3个百分点。制造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着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双重困境、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双重挤压、低成本优势快速递减和新竞争优势尚未形成的两难局面,进入了“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在长期粗放发展之后,我国制造业发展将越来越具有“爬坡”和“登山”的性质,即在每一个产业都必须向上走,从价值链的低端向高端跃迁和攀升;否则,庞大的产业大军将拥挤在低洼地中,面临“路径依赖”和“低端锁定”的风险。制造业产能过剩问题宏观上,产能过剩主要是指由于受到社会总需求的限制,经济活动没有达到正常限度的产出水平,从而使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生产能力(或称产能产出)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闲置。微观上,产能过剩是指实际产出低于生产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时而形成生产能力过剩。行业层面上,产能过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行业的实际产出在一定程度上低于该行业的生产能力。制造业产能利用率长期徘徊在70%以下的行业有: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石化炼焦、化学原料、非金属矿物制品、化学纤维和造纸制品七大行业,多数属于重工业领域,具有垄断竞争性质。大部分行业产能利用率的变化呈现出与经济周期波动的一致性。经济形势好时,产品需求旺盛,反之,产品需求低迷。部分行业生产能力超负荷,如金属制品、电气机械、电子设备等部分重工业行业以及农副食品、纺织服装、皮革羽毛等大部分轻工业行业均表现出偏高的产能利用率。制造业经济增长方式不合理(投入更多的生产要素产出更多的产品)是我国产能过剩形成的深层次原因;由于利益驱动导致的投资潮涌现象也是产能过剩形成的深层次原因;近年,中国制造业投资增长率一直高达65%左右,一些制造行业,如纺织服装、化工、非金属矿物制品、钢铁、有色金属、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石油加工等行业的投资增长率更高达60%-120%。地方政府对微观经济主体的不当干预,导致了企业投资行为的扭曲韩国高等,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测度、波动及成因研究,经济研究,2011.12制造业全球生产网络对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提升影响我国制造业各行业在参与全球生产网络的过程中通过积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购买先进设备、高质量中间投入品和生产工艺、承接外包转移等方式逐渐积累高端生产技术提升自身在高端产品的生产能力,从而实现在全球价值链中由中低附加值环节向中高附加值环节的升级。价值链地位较高的7个行业依次是医药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价值链地位较低的7个行业依次是饮料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纺织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和食品加工制造业。邱斌等,参与全球生产网络对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提升影响的实证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12.1全球生产网络参与程度的提高促进了我国总体制造业价值链地位的提升,同时物质资本、高技术资本也是价值链提升的促进因素;全球生产网络对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提升的积极影响因制造业各环节的不同分工层次而表现出异质性,即在以零部件贸易为主要分工环节的行业中,全球生产网络对价值链提升的积极作用要弱于以半成品贸易为主要分工环节的行业;全球生产网络对价值链提升的促进作用存在行业异质性,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在参与全球生产网络分工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提升其价值链地位,但这一积极作用未能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中发现,这说明只有建立在较高研发投入和技术水平基础之上的分工合作才能有效促进价值链攀升.中国制造2025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业处于世界第三方阵据世界银行统计,2012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为23306.8亿美元,在全球制造业占比超过了20%,位居世界第一位;然而,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率仅为21.5%,远低于工业发达国家35%的平均值,“这说明中国制造业大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附加值低。比如一部售价数百美元的苹果手机,中国厂家能赚到的钱可能只有几美元。另外,中国制造业很多也是高耗能的产业,比如钢铁、水泥,带来很多问题,资源消耗、环境问题,附加值不高的问题”。‘大而不强’,是中国制造业的现实。以数控机床为例,我国中低端数控机床产量大,但80%的高端数控机床要进口。中国迈向制造强国分三步走到2025年,使中国制造业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到2035年,使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的中等水平;到2045年,使中国制造业综合实力迈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数字化、智能化是中国制造业未来的方向中国未来十年将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重点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等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实现中国制造业的绿色转型升级。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相对于一般技术或传统产业而言,指以当代科学技术和新兴技术设备生产出新产品的部门。不仅生产硬件产品,也生产软件产品。高投资、高收益、高风险高新技术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历程1988年,国家制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计划(火炬计划),旨在促进高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截至2015年,国务院先后共批准建立了129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881199712010261991262007120115199226200922012172013年以来24高新技术产业基本情况1995年2005年2011年企业数(个)188341752721682从业人员年均数(万人)4486631147当年价总产值(亿元)4097.834367.188433.9利润(亿元)1781423.25244.9R&D经费(亿元)17.8362.51237.8有效发明专利数(件)410665867428生产经营数据统计口径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数据为大中型工业企业。十二五规划目标指标2010年2015年研发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1.752.2每万名就业人员的研发人力投入(人年)3343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次数世界排名(位次)85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1.73.3研发人员的发明专利申请量(件/百人年)1012全国技术市场合同交易总额(亿元)39068000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1318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3.27.52011年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主要指标企业数(个)从业人员(万人)总收入(亿元)总产值(亿元)出口额(亿美元)570331073.6133425.1105679.63180.60%20%40%60%80%100%企业数从业人员年收入总产值年出口额西部中部东部2008年高新区主要成就及评价局部环境得到优化,集聚效应开始显现-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基础设施配套体系逐步完善。-形成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促进了技术、资金、人才、信息的流动。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新产业发展道路-多种创办模式并存。-“小机构、大服务”的管理服务支撑体系。奠定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造就一批高科技人才。-改善投资环境。高新区若干问题分析民族高新技术产业的地位民族高新技术产业在高新区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三资企业在企业数量、总收入和产品销售上的份额仍然较大。(经济规模、出口)高新区若干问题分析与国外科技园区发展的差距-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地位不高(产品的市场份额)-对区域、国家发展的影响较弱(尤其技术方面)-世界级的领先企业较少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资金缺乏-研发(R&D)投入少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开发到产业化,投资比率为1:1.0-1.5:100,而发达国家为1:10:100;-融资困难风险投资发展尚不成熟;缺乏多元化的融资渠道。2007年调查,77.22%的风险投资机构主要投资于高新技术产业(调查样本158家)。技术成果转化率较低目前我国每年技术成果转化率仅为10-15%,远低于发达国家的60-70%。2004年世界各国
本文标题:中国二、三产业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32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