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六讲:家长和老师应该掌握的教育良方
第六讲:家长和老师应该掌握的教育良方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协和启迪心理咨询中心杨霞教师心理健康及幼儿常见心理问题的矫正现代家长怎样走出传统教育的误区?现代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现在和未来生儿育女的任务要比过去复杂和沉重得多,因为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要比过去高得多,竞争也更加激烈,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如何扭转传统的教育观念?这是现代人面临的挑战。误区之一:家长永远是对的,孩子表现不好是因为孩子有问题。许多家长不能容忍孩子身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他们觉得孩子是故意和他们作对,是学习态度不好,所以。经常斥责或打骂孩子。其实,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家长以什么样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就会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从下表可以看到研究归纳出的结果: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态度:孩子的行为表现:支配的消极、缺乏自主性、依赖、顺从干涉的癔病、神经质、被动、幼稚娇宠的任性、放纵、幼稚、神经质、温和拒绝的自我显示、冷漠、粗暴不关心的攻击性、情绪不稳、冷酷、自立专横的反抗性、情绪不稳、依赖、服从民主的独立、坦率、善于社交误区之二:物质上满足、溺爱,精神上高标准、严要求有不少家长有一种补偿心理,觉得自己在幼年家庭生活水平低,吃了不少苦,再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吃苦,所以,对孩子的物质要求总是尽量满足,甚至过分满足。但是,在其他方面却对孩子要求苛刻,例如,考试一定要得第一,得第二都不行;走路、吃饭、看电视等一切行动,都要遵循一定之规,一些随意的行动都会受到斥责,小孩子的一些正常表现和要求被视为不正常、不合理而予以拒绝或强制性的纠正。家长给孩子的否定特别多,肯定却很少;哕哕嗦嗦、毫不留情的讽刺挖苦特别多,由衷的鼓励和表扬很少。这些做法都可能造成孩子自信心不足,缺乏上进心,自卑退缩等心理问题。所以,家长应该给予孩子物质上的艰苦,精神上的爱。误区之三:家长的意志就是孩子的意志如果你问家长:你的孩子将来想做什么?他们最想要的是什么奖励?他们讨厌家长做什么?他们有什么苦恼、快乐和希望?等等,恐怕许多家长都不能准确回答。因为他们不了解孩子,也不认为孩子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和欲求,他们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身上。他们觉得孩子应该坐得住、注意力集中,不管孩子是否愿意,要求他们学钢琴、学书法,而孩子的愿望也许是出去踢足球,但是家长绝不允许。所以,我们今天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家长陪着孩子学这个学那个,孩子就像被押解的犯人一样,没有自己的自由,而培养的效果也事与愿违。误区之四:孩子学习不好是因为态度不认真,应该再严厉一些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学习不好是孩子自己的态度问题,“他们就是不想好好学!”,“对他说了多少遍了,他就是不听!”,“怎么说也没有用,只有狠狠揍他一顿才行!”殊不知,孩子的学习不好大多是由于学习能力的问题,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5~12岁儿童中,有l0%~30%的孩子存在学习能力障碍问题,这是由于孕期不良环境,生育时早产、难产、剖腹产,幼儿期缺乏充分的活动和感觉刺激等原因造成的,这种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学习成绩差、人际关系障碍、性格退缩等症状的心理障碍,被称为感觉统合失调,需要进行专门的心理训练和治疗,而不是打骂所能解决的。误区之五:孩子有这么多缺点,没有办法了,要么严厉要么放弃孩子并不是一生下来就样样都好,需要家长逐步地、耐心地培养。就像汽车一样,刚买回来,尽管零件都是新的,也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有些家长对待孩子的缺点简单粗暴,如不奏效就觉得没办法治了,对教育孩子缺乏信心,甚至放任不管。这是对孩子极不负责任的做法。其实,并不是孩子顽固,而是家长的努力还不够或方法不得当。例如,孩子的任性,往往就是因为家长的教育方法不一致,父亲是一种原则,母亲是一种原则,爷爷奶奶又有一套原则,孩子就有机可乘,变得很任性。有的孩子适应能力差,就是因为家长没有给孩子独立面对社会的机会,孩子不能在实践培养相应的能力呢。这些道理家长都明白,但就是做不到,孩子当然也做不到了。现代家长教育孩子的四多四少一、批评、数落、挑剔多,肯定、欣赏、鼓励少。造成孩子缺乏自信心,容易对自己不满意,对他人也不满意,用否定和挑剔的眼光看别人。二、给孩子现成答案、说教多,启发孩子自己思考少。造成孩子没有自己的价值观,幼稚单纯,思维容易片面、走极端。三、包办代替多,让孩子自己动手机会少。造成孩子动手解决问题能力差,缺乏自信,依赖性强,适应力差。还会影响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四、怀疑、焦虑、担心多,放心、信任少。造成孩子敏感、多疑、过分在意自己身体、担心、烦躁不安,容易神经衰弱。第一部分:教育孩子的基本方法对于儿童来说,贪玩是他们的年龄特征。动画片、游戏机、小人书都能使他们着迷,要想让他们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是很难的。许多家长并不了解如何合理地管教孩子,不是表现为不休的“唠叨型”,就是属放任的“呵哄型”。而这两‘种类型家长的管教方法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都是有害无益的。他们把“管教”简单地理解为“惩罚”或“哄”,眼睛只盯着孩子的成绩单,作业本,逼着孩子做这做那,如不就范,不是讽刺、打骂,就是许愿、哄骗。事实上,管教孩子大有学问,下面我们为大家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科学管教孩子的技巧,您不妨试一试。一、如何表扬孩子?家长总是很容易发现孩子的缺点,而对孩子的优点却视而不见。例如,孩子一放学就自觉地做完作业,家长却认为是理所应当的事,没有给予适时的表扬,但当孩子一回家就看电视时,父母常常要大声训斥。在孩子的生活中只有批评,缺少表扬,会使孩子变得自卑,缺乏自信心,有时甚至自暴自弃,任何意见也听不进去。当孩子有好的行为时家长无反应,从事消极活动时却能引起家长的注意,久而久之,孩子就会经常地创造出消极的“事故”,让家长来注意。有些家长可能会担心表扬多了会使孩子翘尾巴,过多的表扬确会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重要的是要做到表扬恰当。怎样才算表扬恰当呢?1、要表扬孩子的行为而不是表扬孩子的人格表扬得尽可能具体,如:“小刚,你今天见了客人没有打招呼,多没礼貌,我们很生气”、“毛毛,你今天能按时上床睡觉,妈妈很高兴。”这样的话使孩子能了解自己具体的缺点和优点,又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实实在在的表扬可以增进孩子的自信心。不要笼统地说:“你真棒,你真乖!”孩子不会和具体行为联系在一起。2、要表扬孩子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如果孩子在某一件事上有些小小的进步,家长就应该及时地表扬。如果对于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给予表扬,孩子就会时时得到进步的动力。当然也不能拿表扬当饭吃,当一个好的行为固定下来后就不用再表扬了,而应该注意其他方面。3、表扬的方式要恰当父母常常简单地给孩子买东西以示表扬,久而久之,孩子就不以为然了。表扬的方式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符合孩子的需要。也可以根据孩子的反应来判断表扬的方式是否合适,如果孩子表面上对你的表扬不当回事,实际上还是按着你表扬的行为继续做了,那就表明你的表扬方式是恰当的。4、表扬要及时对进步的表扬要视孩子的年龄而定,年龄小的孩子要在短时间内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年龄大些的孩子时间拖后一些也可以起到作用。总的来说,及时表扬是对一个好的行为的反馈,可以及时巩固这个行为。5、充满无条件爱的表扬父母不要把爱当作与孩子行为的交换条件,不要说:“不这样做妈妈就更喜欢你了!否则就不要你了!”这样会使孩子为了讨好父母,让父母“喜欢”而去做某件事,应让孩子感觉到父母之所以喜欢他的这个行为,是因为这个行为是对的,父母要让孩子把注意力放到自己的行为上,而不是其他人的评价上,父母要经常无条件地给孩子以关心和爱,使孩子长大后变得不那么敏感、多疑,而是充满自信心。二、怎样鼓励孩子?鼓励是改善家长与孩子之间关系的最重要技巧之一。这一技巧的运用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和自尊,使之成为能正视现实,克服困难,而不是追求完美主义的人。作为家长,总是希望孩子完美无缺,他们的注意力不是放在他们所喜欢或欣赏的行为上,而是放在孩子的错误行为上,总是对孩子的表现不满意,正如有一位家长所言:“孩子一天当中只有极少的时间能让人觉得愉快,大部分时间都让人烦得要死!”其实,问题的关键不在孩子而在家长。我们常常可以发现这样的现象:家长期望孩子懂礼貌,尊重别人,但他们自己却总是大声训斥孩子,粗暴地对待孩子。他们期望孩子自信,自立,却总是帮孩子做这做那,使孩子觉得自己无能、自卑,没有机会去完成困难的任务。因此,重要的是,家长应该变消极态度为积极态度,在孩子失败或遇到挫折时,变训斥为鼓励,变嘲笑为指导。当然,在具体做时,还应掌握以下几条原则----1、不要给孩子消极的期望。当一个家长要求孩子第二天早晨自己收拾书包时,应该说:“我相信你能做到这一点。”而不是说:“你能做好吗?”后一种表示,会使孩子自己也怀疑自己是否有完成这个任务的能力,在具体做的时候就不是努力去做,而是容易气馁,半途而废,招致失败。2、不要对孩子提出不合理的高标准家长和老师都希望孩子上课能时时刻刻专心听讲,每天都能做到作业本整整齐齐,穿着干干净净,然而,这对于上小学的孩子来说大多数人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家长不能对孩子期望过高,不要使孩子觉得他们始终达不到预想的标准,这样的孩子会过早地失去童真和快乐。3、不要设置双重标准很多家长对孩子要求很高很严,却对自己用另一套标准。例如,有些家长要求孩子东西从哪里拿的就要放回哪里,可自己却常常乱丢东西;他们要求孩子一回家就做作业和家务,而自己一回家却可以歇一歇,什么也不做。这样做的结果会使孩子感到不服气。4、家长必须学会接受孩子的一切,包括他们的缺点例如,当孩子做作业错了几道题后,家长往往不能容忍,他们不是注意到孩子在20道题中做对了15道,而是紧紧盯住错了的5道题,如果家长想帮助孩子进步,又总是着眼于他们的缺点,那就会使孩子失去自信心。试想一下,如果有人总是在提醒你记住你的缺点,那会怎样?你会有自信心吗?只有当人们认识到自己总体上讲很不错,并相信自己有能力改进的时候,才可能改善自己的行为。所以,作为家长,对孩子出现错误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出错是每一个正常孩子都会有的事,首先要肯定孩子好的一面,然后再帮助孩子改进不足的一面,让孩子感觉到,错误是应该改正的,错误是能够改正的。5、给孩子一个积极的态度,而不是代替干预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家长对正在洗衣服或做饭的孩子挑三拣四,嫌孩子干得不好,最后干脆自己动手,不让孩子插手了。这样做的结果,会使孩子越来越懒。家长代办多,会养成孩子好吃懒做,依赖性强,动手能力差,责任感差等诸多问题。因此,当孩子正在尝试着解决一个问题或者正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家长不要去干预,更不要包办代替,因为干预表达了一种暗示:“你没有能力把这件事做好。”如果孩子请求你帮助他,那你应该用建议的方式表达你的意见,而不是开“处方”式的,给孩子现成的答案,你可以这样陈述你的意见“如果……,你想想会发生什么呢?”“你有没有考虑过……?”“我发现……很有帮助。”等等。如果孩子为得到你的注意,不愿独立思考和行动而请求你的帮助时,你就应告诉他,你对他的能力充满信心:“你以前就做得很好,所以,你现在也一定能够做好。”只有你相信孩子的时候,孩子才会相信自己。不要总是说:“你能做好吗?”“你要是做不到怎么办?”如果家长不相信孩子,孩子就难以培养出自信心,家长应学会少看孩子的错误,多表达对孩子的信任,应机敏地指出孩子所做努力的积极一面。6、重视孩子的贡献、自身价值和优点要想使孩子感觉良好,就要使他感觉到自己是有用之人,并且知道他们的贡献确实有用,受到重视。很多家长说自己孩子时,总是把他们说得一无是处,在家里又什么都不让孩子做,因为孩子做什么都难以达到父母的高标准。要想使孩子觉得自己有用,家长应客观地评价孩子,肯定孩子的长处,帮助孩子用自己的特长为家里做出一份贡献。例如,孩子擦玻璃擦不干净,但擦车可能做得很好;扫地可能扫不干净,但取牛奶买馒头却很麻利……;我们总能发现和培养出孩子做某件事的特长,使这件事成为孩子的“专利”,常常赞扬他,鼓励他越干越好。这样,孩子当然会为自己在家中的“重要位置”而感到自豪和自信。7、鼓励每一个进步,而不是关注最终的成就家长常常关注孩子的期终考试,却
本文标题:第六讲:家长和老师应该掌握的教育良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375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