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66哈尔滨工业大学849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原理》笔记第一讲导论一、什么是宏观经济学1.定义:运用总量分析方法,分析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机制,即国民经济的总产量、总收入、总就业量、总价格水平是如何决定的,以及引起它们波动的原因是什么。以便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理论依据,从而实现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地增长。2.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变量(1)总产量(值)、总收入、总就业量、总物价水平,它们代表宏观经济运行的结果(2)总供给、总需求(3)总消费、总投资、政府总支出、政府总收入或税收、总出口、总进口、货币总供给量、货币总需求量、汇率水平、利率水平3.何谓现代宏观经济学以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为背景的宏观经济学二、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1.内容上的互补性微观经济学通过消费者效用最大、生产者利润最大以及一般均衡的方法论证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上的有效性;而宏观经济学论证市场机制的缺陷或不足,市场失灵或失效导致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总之,微观假定总量不变,研究资源的配置,宏观假定资源配置不变或机制结构不变,研究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二者适应现代市场经济两方面的需要,构成了现代经济学的整体。(1)市场失灵包括:非有效性(垄断、外部经济);不平等性(财产与能力差异带来的收入分配差距);不稳定性(市场调节导致供需脱节造成周期性失业、通胀)(2)政府的经济作用:保护竞争和效率(反对垄断、建立国有企业、政府管制和调剂);保持公平(累进所得税进行收入再分配、转移支付、社会福利开支)(3)保持稳定(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总供给管理政策)2.分析方法上的异同(1)差别:微观坚持个量分析;宏观是总量分析(2)相同:实证分析;数量分析;供求均衡分析的方法三、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基本线索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的标志是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的发表。1.前凯恩斯时期: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的资本主义发展相对稳定,自由竞争占了主导地位,没有发生大的失业和危机。在这一时期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坚信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主张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反对国家干预。他们的理论支柱是:产品市场上尊奉萨伊定律,相信供给自行创造需求;在劳动力市场上,否认失业的长期性,认为只有自愿失业;资本市场中,由储蓄与投资的变动达致平衡;货币市场上,物价总水平只与货币数量有关。总的来说,是通过价格市场机制使供需均衡。比如说货币市场,货币总供需相等的公式为MV=PY,M为货币供给量,VO为货币流通速度,二者之积构成一年当中的货币总供给。P为物价总水平;Y是GDP或国民收入,二者之积构成一年中的货币总需求量。假定V在短期内是稳定的,Y在短期内是一定的。那么有P=MV/Y,即物价总水平与货币数量成正比。结论是只要稳定货币,就能稳定物价。因此,新古典对于政府政策手段的看法是:稳定货币(即总物价水平)与市场调节已经足够,反对政府干预。2.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凯恩斯革命(20C30y-40y)(1)背景:1929-33年的“大萧条”,在深度上特别严重,生产贸易大幅度下降30%,失业大增,使资本主义生产倒退了30年。在广度上特别广泛,工业、农业、商业以至金融市场,货币制度等全面波及。在时间上特别持久,4-5年。(2)新古典经济学的破产(3)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的第一次全面实践。(4)凯恩斯革命: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发表。1)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基本认识方面,承认失业、分配不公是两大缺陷,市场机制自发调节是有局限的,充分就业只是暂时的,凯恩斯把保证充分就业,消除分配不公,保证经济增长作为政府首要目标。2)在理论上,凯恩斯提出有效需求原理,代替萨伊定律,认为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存在供给大于需求,因而要创造有效需求。)在分析方法上,用宏观分析方法代替微观分析方法;提出了非均衡的分析方法代替均衡分析方法。4)在政策上,用政府干预论代替自由竞争论;用赤字财政政策代替平衡财政政策。3.凯恩斯主义的兴盛:新古典综合(二战以后到60y)即凯恩斯与新古典经济学的综合(1)背景:战后重建,46年美国《充分就业方案》标志凯恩斯理论的实践。代表人物有萨缪尔森、莫迪利安尼、克莱因、索洛、托宾和希克斯。(2)理论上:是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综合,形成完整的经济学。(3)分析方法:把凯恩斯短期分析方法长期化,提出了经济增长理论;把经济学数理化。(4)政策上: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综合,形成总需求管理;把单纯对付衰退和失业转而既对付衰退,又对付通胀。4.凯恩斯主义的衰落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复兴(70-80y)(1)背景:60年代日益上升的通胀在70年代发展成为滞胀,70年代中东石油涨价,资本主义国家成本上升、物价上涨、工厂倒闭、失业大增。滞胀使得凯恩斯的总需求分析及总需求管理政策失灵。(2)新古典的复兴1)理论上,强调总需求管理的无效。现代货币主义,弗里德曼(60年代后期)认为总需求管理刺激需求和赤字政策导致货币供给量增加,导致通胀。因而货币主义认为治理通胀,必须减少货币供给量,则必须放弃凯氏的刺激需求的政策,也即放弃政府干预。供给学派(70年代)认为凯恩斯主义只是从短期增加需求,忽视了经济的长期增长,即忽视了供给的增加,从而导致供给减少。主张政府减税,刺激个人的生产和劳动的积极性,从现时刺激总供给的增加。理性预期学派(80年代以后)以卢卡斯为代表,强调个人对政府政策行为进行合理的预期。2)政策上:里根经济学(80年)撒切尔主义(79年),减少货币供给量,治理通胀(货币主义);减税,减少政府干预(供给学派);国有企业和私有化(英国)5.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主义的再次结合(90年代以后)(1)背景:90年代初,西方国家经济严重衰退,仅次于70年代滞胀,克林顿主张干预经济而取代信奉里根经济学的老布什。(2)国家干预的特点:以不加剧通胀为前提,追求低通胀下的尽可能高的经济增长。(3)政策特点:当经济衰退时,加强国家干预;当经济繁荣时,倾向于新古典主义,减少国家干预。四、宏观经济的主要目标、问题和政策手段1.主要目标:经济增长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收入分配公平2.主要问题:衰退或增长缓慢;失业;通胀;国际收支逆差;收入分配差距扩大3.主要政策:财政政策(政府支出,税收);货币金融政策(货币供给量、利率);供给管理政策(促进资本形成、科技进步等政策);社会福利政策;对外经济政策(外贸、金融)五、宏观经济的基本变量关系1.政策变量:政府人为控制的变量,在西方国家一般由国会、政府、央行加以控制。2.外生变量:政府不能人为控制的一些客观变量,例如人口增加、地理环境、自然资源、政治体制、国际环境等3.引致变量:经济活动结果的变量,如总产值、总物价水平、总失业率等。政策变量宏观经济运行过程引致变量外生变量六、总供求模型简介1.总需求(AD):在一定收入水平和价格水平下,经济当中的家庭、厂商、政府以及国外居民对本国商品和劳务的总支出(需求)量。AD=C(个人消费需求)+I+G+X2.总供给(AS):在一定的资源条件、技术水平、生产能力和价格条件下,厂商愿意生产并销售的商品和劳务总产量。通常用总收入、总产出表示。AS=C(用于消费的收入)+S+T+M3.AS函数(曲线)与AD函数(曲线):在不同价格水平下,AS与AD的关系。(1)AS函数(曲线):在短期中,AS线正斜率,前提条件是物价上涨超过生产成本的上涨;在长期中,生产成本上涨赶上物价水平的上涨,因而物价对AS失去作用。(2)AD曲线负斜率,货币收入一定时,价格下降导致实际收入上升造成AD增加。4.AS—AD模型(1)短期中,AS与AD共同决定一国的总产量、总收入、总就业量和价格水平。(2)长期中,AD右移,造成价格上涨,而产出不变;AS右移,造成价格下降,产出和劳动增加。(3)在传统的总需求分析之外,加入了总供给的分析;除分析经济增长和就业以外,还分析价格与通胀。(长期)pAS(长期)ADAS(短期)AS(短期)ADYYfYYfY总需求曲线总供给曲线总供求模型七、思考题1.何谓宏观经济学2.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变量3.宏观与微观经济学如何统一构成现代经济学的理论体系4.何谓市场失灵,为什么需要政府干预经济5.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6.宏观经济主要有哪些目标、问题和政策手段,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如何7.宏观经济基本变量关系如何8.何谓AS、AD,初步了解AS-AD曲线的形状及特征第二讲宏观经济的统计流向和均衡一.宏观经济的统计1.总就业状况的统计(1)指标:失业率=(总失业人数/总劳动力人数)×100%,是判断一国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之一。失业者:没有工作但是在寻找工作的人;失业时间一般为1-3个月。总劳动力数:年满十八岁,有劳动能力且愿意工作的人。没有工作但不再寻找工作的人,不属劳动力,因而总劳动力为有工作者加上失业者。(2)充分就业或自然失业:一般是指3-5%的较低的失业率水平。存在低失业率的原因在于劳动力的正常流动和经济结构的调整。(3)潜在总产量:达到充分就业时一国生产的总产量。2.一般物价水平的统计(1)定义及衡量指标:总物价水平是一国所生产的所有商品和劳务价格变化的加权平均,反映一国物价变化的总趋势。通常用价格指数衡量。价格指数:选用若干(通常为几百)种具有代表性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再加权平均。011100011100%100%(1)nnitiititniiiiinniiiiitiipqpqPIPIaapqpq======×=×=×=∑∑∑∑∑∑或者或者前二项公式为理论算法,后者为实际计算方法。(2)PI的类型1)消费者价格指数(零售物价指数)Consumer’sPriceIndexes:根据具有代表性的家庭消费开支所编制的指数。包括与个人消费有关的商品和劳务。优点是资料易收集,能迅速反映人们生活水平的变动趋势,一般一月公布一次,通常用CPI来衡量通胀率。缺点是范围狭窄,不能反映全部商品的价格水平,2)生产者价格指数(批发价格指数)Producer’sPriceIndexes:根据生产资料、原料的批发价格而编制的价格指数。缺点是比消费者价格指数范围更窄。优点是对经济周期波动敏感,因而常用于衡量经济周期波动。3)GNP物价平减(折算)指数GDPDeflator:按现价计算的GNP/按不变价格计算的GNP。优点是范围广泛,除个人消费外,还包括公共物品,生产资料,进出口商品和劳务,更能全面反映一国价格变化总趋势。缺点是资料难搜集,公布次数少,一般一处或一季度公布一次,因而不能迅速反映通胀程度。GDPGDPdeflator100%100%100%GDPititioitPQGDPPQGDP=×=×=×∑∑按现价计算的名义按不变价计的实际(3)PI的不足:不能反映产品和劳务质量上的变化;不反映金融资产的价格变化,只反映实际商品和劳务价格变化。(4)编制价格指数的基本问题:样本选择,基本价格和产量资料的齐备准确与否,权数的确定和调整。3.总产出(值)和总收入的统计(国民收入核算-宏观会计)(1)GNP1)定义: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一切最终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A.以国民为统计范围,包括常住本国的全体公民、暂住国外的本国居民以及常住本国但没有入本国国籍的居民。B.一定时期表明GNP是增量或增加值,是流量概念。计算时要排除上期生产而在本期销售的产品,今年生产而明年销售的产品则要算在今年的GNP之内。C.最终产品必须把中间产品排除在外,即在今年生产
本文标题:66哈尔滨工业大学849经济学原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396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