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1—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为切实保护全区水域生态环境,加快推进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工作,根据《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暂行)》(盐政办发〔2019〕8号)要求,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一、工作目标深入开展水产养殖环境治理,突出加大设施大棚虾、黑鱼、泥鳅(以下简称“两鱼一虾”)等高密度水产养殖场整治,2019年底前设施大棚虾水产养殖场完成整治,养殖尾水达标排放,2020年巩固提升;黑鱼、泥鳅养殖场在2019年底前完成整治,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到2022年底,全区集中连片水产养殖池塘建成尾水处理生态净化区或循环利用设施配套率达100%,全区水产养殖污染防治监管工作长效机制基本建立。二、主要任务(一)加强源头管控1.全面摸排建档。各地要对辖区内所有池塘养殖进行建档登记,内容包括单位名称、具体位置、排水口位置、排水去向等,于7月上旬前排查完成。2.加快养殖规划修编。区农业农村局要加快牵头组织修编《亭湖区2018-2030年水域滩涂养殖规划》工作,区发改、国土—2—规划、生态环境、水利、统计、交运等部门要及时提供编制水域滩涂养殖规划所需材料。现有南美白对虾养殖场(户)一律不得扩建,整治后仍不达标的依法关停转产。现有水产养殖项目须完善环评备案手续,新上水产养殖项目须按项目类别和规模依法办理环评手续。对“两鱼一虾”养殖产业实行严格控制,只减不增。凡不符合养殖规划、未依法办理取水手续、尾水排放达不到标准和环保要求的,一律不予批准建设。3.推进禁养区拆除。2019年底前,各地要对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航道、行洪区、河道堤防安全保护区内的“两鱼一虾”高密度养殖户进行拆除。其他养殖场在2020年底前完成禁养区内拆除工作;禁止在航道设置渔具或者水产养殖设施,禁止在河道管理范围内设置拦河渔具。(二)规范养殖行为1.规范用地行为。严禁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核心区及缓冲区和一级水源保护区发展水产养殖,特别是“两鱼一虾”等水产养殖,对违法行为依法查处。2.规范取水行为。严禁非法取用地下水从事养殖,确需取用地下水的,须到区水利部门办理取水许可手续。3.规范排水行为。根据受纳水体性质特征,水产养殖尾水排入地表水一般水域的应达到国家水产行业标准《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1-2007)(尾水氯化物浓度超过—3—1000mg/L时,CODMn指标应采用碱性高锰酸钾法测定)相关规定;周边系农田的,尾水氯化物浓度和全盐量还须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相应要求;尾水排入近岸海域或与海域直接连通的独立水系必须达到《海水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3-2007)相应要求。(三)优化水产养殖模式1.提升设施装备水平。一是推广物联网管理系统和微孔管增氧设施,提高养殖管理水平;二是推广低密度养殖模式,加大养殖技术指导,合理控制苗种投放,积极发展鱼虾蟹生态混养,减少鱼药使用,实施精细化投喂,努力实现水产养殖“三降一促进”,即降低投放密度15%以上、降低饲料渔药等投入品使用量20%以上,降低尾水排放量25%以上,促进尾水达标排放。2.推广生态养殖模式。控制水产品养殖密度,推广稻田综合种养,逐步扩大稻虾、稻蟹、稻鱼等种养规模;激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或养殖户建设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实行生态健康养殖。加强水产养殖尾水排放监督检测,对条件较差,不具备整治条件或整治后仍不能实现达标排放的高密度养殖场依法关停。3.规范水产养殖管理。“两鱼一虾”等养殖品种要降低养殖密度,必须配套建设8﹪以上面积的尾水净化区或建设尾水处理设施,加大对氮、磷的处理;池塘鱼类养殖要降低养殖密度,—4—配套建设生态沟或人工湿地;工厂化养殖必须配套建设尾水处理设施。三、序时进度(一)完善档案(2019年8月15日前)。各地按要求填写《“两鱼一虾”水产养殖场(户)统计表》,8月10日前上报区农业农村局;其他水产养殖类型8月15日前上报。(二)设置标牌(2019年8月30日前)。各地对“两鱼一虾”高密度养殖的排水口进行重点监督,设置“养殖尾水排放口”固定标识牌,8月底前设置到位,其余水产养殖场12月底前设置到位。(三)全面整治(2019年11月30日前)。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地要按照整治要求全面组织开展整治工作,有效规范“两鱼一虾”养殖行为,实现尾水达标排放。区各有关部门要全力支持各地开展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执法查处,适时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四)检查验收(2019年12月31日前)。各单位对整治规范情况组织初验后,向区整治领导小组提出书面验收申请,8月底前对大棚虾的整治规范情况进行验收,其余类型12月底前完成。四、保障措施(一)强化组织领导。区成立加强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区分管领导任组长。区农业农村、国土规划、生态环境、水利、供电等部门及各镇(区、街道)为成员单位。各—5—镇(区、街道)和相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班子,形成层层抓落实的长效机制。(二)明确职责分工。着力压实“三个责任”,一是落实养殖户污染防治主体责任,对不履行主体责任的,依法严肃处置,倒逼其转型或退出水产养殖业。二是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负责辖区内所有养殖污染源防治整改、关停等工作,建立完善监管对象名录,实行“一户一档、一户一策”管理。三是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区农业农局负责拟订水产养殖污染防治行动方案,做好污染防治的指导服务工作;生态环境部门负责对养殖污染行为依法进行查处;区水利部门负责查处养殖户非法取用地下水的行为;国土规划和林业部门负责自然保护区内水产养殖“退渔还湿”和基本农田内水产养殖“退渔还耕”。由区水利局牵头,农业农村、公安、交通运输等相关部门协助做好主要河道和七级以上航道的鱼罾、鱼簖、网箱等设施整治清理;财政部门负责养殖污染治理财政资金保障。(三)严格执法处罚。区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水利、国土规划、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要加强联动,强化水产养殖污染管控,严格执法处罚。对造成养殖水域环境污染严重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农业部养殖证发放管理办法》,由发证机关吊销养殖证;对新上水产养殖项目,未依法办理环评手续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法规予以处罚;对擅自非法使用地下水养殖的,依法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对因未配套尾水净化区或建设处理设施导致排放不达—6—标的养殖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责令其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按照“谁污染谁治理、属地负责”的原则,由生态环境部门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关停。(四)强化督查问责。加强对规范养殖专项整治工作的过程控制,及时跟踪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开展情况,严格督促检查,定期通报督查情况;严肃执纪问责,强化作风效能建设,对失职、渎职、不作为、慢作为等行为造成整治不到位的单位和责任人,将严肃追究责任。
本文标题: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426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