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名词解释1创造社:创造社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成立的文学社团,是中国现代文学团体。1921年7月中旬由留学日本归来的郭沫若、郁达夫等创立。前期的创造社反对封建文化、复古思想,崇尚天才,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文学应该忠实于自己“内心的要求”,是其文艺思想的核心命题,表现出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倾向。2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4日在北京正式成立,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最早成立的文学社团之一。它“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文学主张和创作实践均倾向於现实主义。主张文学为人生,代表人物:周作人,沈雁冰。3语丝文体:语丝社得名于《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馔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周作人、鲁迅、林语堂、俞平伯、刘半农等。《语丝》发表的主要是散文,排旧促新,放纵而谈,古今并论,庄谐杂出,简洁明快,不拘一格-这就是“语丝文体”的鲜明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散文创作有两大方面:一是以鲁迅为代表的杂文,一是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小品散文。4湖畔诗人:1922年,汪静之、冯雪峰、应修人、潘漠华等出版了合集《湖畔》。在他们笔下,单纯缠绵的爱情,清新美丽的自然,都带着亮丽的青春色泽由于深受。由于深受日本短歌、俳句和泰戈尔《飞鸟集》影响,诗中有天真开朗的自我抒情的主人公形象,体现了诗人的个性,富有时代精神。5新月派: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6论语派:因《论语》半月刊而得名。主要代表人物为林语堂。提倡幽默,倡言“不谈政治”自命“言志派”,反对涉及“党派政治”的“载道派”。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主张“宇宙之大,苍蝇之微,皆可取材7京派:京派是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沈从文、朱光潜等。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品格。他们的思想是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所体现出的文学本体观,以和谐、节制、恰当为基本原则的审美意识。8伤痕小说:源自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伤痕文学涉及的内容很多,但大都是以真实、质朴甚至粗糙的形式,无所顾忌地揭开文革给人们造成的伤疤,从而宣泄十年来积郁心头的大痛大恨。9朦胧诗:朦胧诗是酝酿于文革期间,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正式出现于文坛的一种文学思潮,主要得名于当时官方媒体对其作品“晦涩”、“朦胧”的批评。最初以地下刊物《今天》为核心。从某种意义上说,朦胧诗是人本主义对长期文化专制的反抗。代表人物,北岛、舒婷。10迷惘的一代: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有一批青年作家陆续登上文坛,他们不仅年龄相仿,而且经历相似,在创作中表现出许多共同点,普遍处在一种迷惘、彷徨和失望的情绪。11魔幻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是本世纪五十年代前后在拉丁美洲兴盛起来的一种文学流派。它不是文学集团的产物,而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共同倾向,主要表现在小说领域,限于拉美地区。执意于把现实投放到虚幻的环境和气氛中,给以客观,详尽的描绘,使现实披上一层光怪陆离的魔幻的外衣,既在作品中坚持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原则,又在创作方法上运用欧美现代派的手法,插入许多神奇,怪诞的幻景,使整个画面呈现出似真非真、似假非假、虚虚实实、真假难辨的风格。12浮士德精神:浮士德精神源自于德国著名作家的歌剧《浮士德》。浮士德精神首先是一种笃于实践的入世精神。肯定人生的积极意义,以行动投身实践的创造精神,敢于否定一切丑恶事物与错误思想的否定精神以及追求理想生活的自强不息的斗争精神。13浮士德难题:是人类共同的难题,它是每个人在追寻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时都无法逃避的“灵”与“肉”,自然欲求和道德灵境,个人幸福与社会责任之间的两难选择。14存在主义小说:它是西方现代派小说的一种,起源和盛行于法国,“存在主义”包括基督教存在主义和无神论存在主义两种。前者由马塞尔创立,创作主要表现在剧本上,以表现超验神秘的宗教色彩与描写灵与肉的冲突,在绝望时呼吁上帝的恩典为特色。后者由萨特创立,在哲学上宣扬人的存在先于本质,证明上帝并不存在,反对顺从主义,主张确立新的人道主义。(可能吧!)15文艺复兴时期小说的概况:以人文主义为中心,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斗争,之一是其欧洲文学非常繁盛。法国的人文主义文学的显著特点是自始自终存在着贵族与平民两种倾向、、、(自己总结)16冰山理论: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
本文标题:名词解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442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