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产蛋鸡的饲养管理本章重点:1、开产前后的管理要点。2、日常观察鸡群的内容。3、产蛋率突然下降的原因分析。4、怎样防止饲料浪费。5、阶段饲养的内容6、蛋鸡工艺病综合症的分类及发生的原因第九章产蛋鸡的饲养管理蛋用型产蛋鸡饲养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在于:最大限度地消除、减少各种逆境对蛋鸡的有害影响,为它们提供一个最有利于健康和产蛋的环境,使其遗传潜力能充分发挥出来,以生产出更多的优质商品蛋,其中包括降低饲料消耗比和破蛋率、提高蛋鸡存活率等。第一节饲养方式与饲养密度一、蛋鸡的饲养方式有平养和笼养两大类。二、饲养密度与饲养方式密切有关。2、笼养方式指蛋鸡养在产蛋鸡笼中。产蛋鸡笼主要有阶梯式与重叠式之分。前者通常为三层,后者以四层者居多。目前,商品蛋鸡的饲养方式均以笼养为主。1、平养分垫料地面、网上和地网混合等三种,但是目前主要是室外平养。第二节开产前后饲养管理要点一、开产前母鸡的主要变化在产蛋前期,母鸡体重要增加400—500g,骨骼增15—2Og,其中4—5g为钙的贮备。大约从16周龄起小母鸡逐渐开始性成熟,此时成熟卵泡不断释放出雌激素,而雌激素与雄激素的协调作用诱发了髓骨在骨腔中的形成。髓骨是雌禽性成熟时特有的骨骼,公鸡与尚未性成熟的小母鸡均无髓骨。性成熟时小母鸡大约在产第一枚蛋的10天前开始沉积髓骨。髓骨从致密骨的内膜表面生长,这是一些很细小的骨针,交错地充满于骨腔之中。股骨、胫骨、跖骨、龙骨、肋骨、尺骨以及肩胛骨均为髓骨。髓骨约占性成熟小母鸡全部骨骼重量的72%。髓骨的生理功能是作为一种容易抽调的钙源,供母鸡产蛋时利用。如果骨骼发育不良则影响产蛋。此外,产蛋前期小母鸡的卵巢和输卵管、肝脏等也开始发育。二、自由采食产蛋的营养需要极高。一只新母鸡在第一个产蛋年中所产蛋的总重量为其自身重的8—10倍,而其自身体重还要增长25%。为此,它必须采食约为其体重20倍的饲料。小母鸡在开产前一个月内每天的采食量相当恒定,约耗料75g/只。直到开产前4天左右,采食量约减少20%,保持此低采食水平到开始产蛋。然后在开产的头4天里,采食量迅速增加,以后是中等程度的增加,直到4周以后,此后采食量的增加就极缓慢了。根据上述采食量变化的特点,在鸡群开始产蛋之时起,应让母鸡自由采食,并一直实行到产蛋高峰和高峰过后的两周为止。18周龄时如果达不到体重标准,对原为限制饲养的应转为自由采食,原为自由采食的应加强营养,提高饲粮中蛋白质和代谢能的水平。同时原定18周龄开始增加光照时间的,可推迟到19或20周龄时再增加,以使鸡群开产时的体重尽可能达到体重标准或超过标准体重的10%。三、体重标准四、光照产蛋期光照原则是只能延长不能减少。延长光照时间应根据18或20周龄时抽测的体重而定,如果鸡群体重达到标准,则应在18周龄起每周延长光照1小时,直至增加到16小时时恒定不变。在20周龄仍达不到标准体重,可将补充光照时间往后推迟一周,即在21周龄时开始进行。五、改换饲粮指由生长饲粮改换为产蛋饲粮。开产前增加光照时间要与改换饲粮相配合,如只增加光照,不改变饲粮,易造成生殖系统与整个体躯发育的不协调。如只改换饲粮不增加光照时间,又会使鸡体积聚脂肪,故一般在增加光照一周后改换饲粮。六、补钙产蛋鸡对钙的需要量比生长鸡高3—4倍。产蛋鸡饲粮含钙量一般为3%—3.5%,不超过4%。而生长期饲粮含钙量一般为0.6%—0.9%,不超过1%。相对产蛋鸡喂钙过多,不但抑制食欲,也会影响磷、铁、铜、钴、镁、锌等矿物质的吸收。同时,还不能过早补钙,补早了反而不利于钙质在母鸡骨骼中的沉积。补钙方法是:当鸡群中“见第一枚蛋”时,或开产前两周(约18周龄)时,为照顾部分已经开产的鸡,在饲粮中加一些贝壳或碳酸钙碎片或颗粒,或另放一些矿物质于料槽中,任开产的鸡自由采食,直到鸡群产蛋率达5%时,再将生长饲粮改换为产蛋饲粮。第三节日常管理一、观察鸡群(一)在清晨舍内开灯后观察鸡群精神状态和粪便情况。(二)夜间闭灯后轻身倾听鸡只有无呼吸道疾病的异常声音。(三)喂料给水时,要观察饲槽、水槽的结构和数量是否能适应鸡的采食和饮水需要,同时要观察采食情况和饲料质量等。(四)观察舍温通风光照系统和给水系统等有无异常现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五)观察有无啄癖鸡,如啄胫、啄蛋、啄羽鸡,对有严重啄蛋癖的鸡要立即淘汰。(六)对新上笼的鸡要注意观察,细心发现,遇有别脖、扎翅鸡等,应及时解脱,以减少机械性损伤。(七)及时淘汰7月龄左右仍未开产的鸡和开产后不久就换羽的鸡。蛋鸡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尤其是轻型蛋鸡尤为神经质,任何环境条件的突然变化都能引起应激反应。二、减少应激因素,保持良好而稳定的生产环境产蛋母鸡的应激反应虽表现各不相同,但突出的表现是:食欲不振、产蛋量下降、产软蛋,精神紧张,甚至乱撞引起内脏出血而死亡。三、按综合性卫生防疫措施要求进行各项日常操作舍内外环境的清洁卫生,经常洗刷水槽、料槽和饲喂用具等,定期消毒。四、作好生产记录要管理好鸡群,就必须做好鸡群的生产记录。日常管理中对某些项目如死亡数、产蛋量、耗料、舍温、防疫等都须每天记载。五、防止饲料浪费蛋鸡饲料成本约占总支出的65%—70%,节约饲料能明显提高经济效益。防止饲料浪费的措施主要有:1、保证饲料的全价营养,因为饲料日粮营养不全面是最大的浪费。2、不喂发霉变质的饲料。3、料槽添料量应为1/3槽高,由于添料过满造成抛撒的料,其数量实际上是惊人的。4、饲料粉碎不能过细,否则易造成采食困难并料尘飞扬。5、高质量的喂料机械可节省饲料。6、及时淘汰低产鸡和停产鸡。7、采取“在保证产蛋量的前提下,节约饲料有奖”的承包责任制。实践证明:不少养鸡场的饲料浪费确是一个值得注意、并应认真解决的问题。六、保证良好的饮水全天供应必须确保水质良好的饮水全天供应。还应及时清洗饮水器或水槽,产蛋期蛋鸡的饮水量随气温、产蛋率和饮水设备等因素不同而异。七、产蛋鸡的外貌特点及生理特征(一)产蛋期鸡体各部位的变化大约每天每只鸡的饮水为200—300ml。一般料水比例在1:1.5—21.冠与肉髯2.泄殖腔3.耻骨间距冠与肉髯和卵巢的发育及活动密切相关。产蛋鸡的冠和肉髯大,色鲜红,细润,触之温暖。不产蛋的鸡冠和肉髯小,色淡、干燥,触之无温感。产蛋鸡的泄殖腔大而湿润,膨胀而柔软,原来的黄色较淡或消失。不产蛋鸡的泄殖腔小,干燥紧缩,多为黄色。产蛋鸡的两耻骨扩张,间距增大可容2—3指,耻骨变薄而富有弹性。不产蛋者耻骨间距小而且向内弯曲。(二)色素变换(消褪与恢复)(三)换羽根据黄色皮肤品种的色素消褪的情况来判断产蛋的多少和持续性。在正常情况下多在秋季进行全部换羽。特别高产鸡的换羽可延长到次年春季,边换羽边产蛋。由于环境条件、饲养管理变化或其它因子的刺激,也会引起局部换羽,局部换羽通常只脱换颈羽和体羽。产蛋鸡与停产鸡和高产鸡与低产鸡在外貌和生理特征上的区别:产蛋鸡与停产鸡的区别项目产蛋鸡停产鸡冠与肉垂大而鲜红,丰满小而皱缩,色淡或暗红温暖色干燥无温暖感觉肛门大而丰满,湿润,小而皱缩,干燥椭圆形圆形触摸品质皮肤柔软细嫩,耻皮肤和耻骨端硬骨端薄而有弹性而无弹性腹部容积大小换羽未换羽已换或正在换色素变换肛门,喙和胫肛门、喙和胫等已褪色为黄色高产鸡与低产鸡的区别项目高产鸡低产鸡头部大小适中、清秀,粗大,面部有较多脂头顶宽肪沉积,头过长或短喙粗稍短,略弯曲细长无力或过于弯曲形似鹰嘴头饰大,细致,红润、温暖小,粗糙,苍白发凉胸部宽而深,向前突出,发育欠佳,胸骨长而直胸骨短而弯曲体躯背长而平,腰宽,背短,腰窄腹部容积大腹部容积小尾尾羽开展,不下垂尾羽不正,过高,过平或下垂皮肤柔软有弹性、稍薄,厚而粗,脂肪过多手感良好发紧发硬耻骨间的大,可容3指以上小,3指以下距离胸、耻骨大,可容4—5指小,3或3指以下间的距离换羽换羽开始迟,开始早,延续延续时间短时间长性情活泼而不野,动作迟缓或过野易管理难于管理各部位的配合匀称不匀称觅食力觅食力强,嗉囊弱,嗉囊不饱满经常饱满羽毛表现较陈旧整齐新八、产蛋突然下降的原因分析(一)疾病方面引起产蛋下降的有关传染病,属病毒性的有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喉气管炎、产蛋下降综合症、传染性脑脊髓炎、淋巴白血病和鸡痘等,属细菌性传染病的主要有败血霉形体、传染性鼻炎和大肠杆菌等。目前发生较多的病主要有禽流感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产蛋下降综合症、传染性喉气管炎、败血霉形体、马立克氏病和法氏囊炎以及大肠杆菌病及白冠病。(二)营养方面(三)环境方面由饲料霉坏或维生素、微量元素添加剂质量伪劣所致的鸡群产蛋量突然下降的事例,目前屡见不鲜。如突然停止光照,缩短光照时间,减少光照强度等;通风严重不足;还有连续几天天气闷热,舍内形成高温高湿环境;或突然遭受热浪,或寒潮的袭击,使鸡群采食量普遍下降,产蛋量也随之显著下降。(四)管理方面(五)蛋鸡休产日同期化1、由于饲养管理人员严重不负责任,致使连续几天喂料不足,或饲粮成分或质量发生显著变化。2、由于管道堵塞,水槽漏水,或检修不良而造成的供水障碍。3、异常的声响,陌生人、畜的出现,使鸡群突然受惊。4、饲养人员或作业程序发生变动等。5、疫苗接种或驱虫对鸡群的惊扰、应激及引起的副作用。在产蛋处于相对平稳的时期或状态下,如果休产的鸡在某一天突然增多,就呈现出产蛋量突然下降的现象。第四节鸡的工艺病综合症由运动严重不足带来的或容易诱发产生的过肥、脂肪肝综合症、笼养蛋鸡骨质疏松症、惊恐症和啄癖等,可以统称为工艺病综合症。一、笼养蛋鸡骨质疏松症(疲劳症)笼养蛋鸡疲劳症是现代蛋鸡最重要的骨骼疾病。本病的主要特征是笼养产蛋鸡的骨骼结构低劣——导致瘫痪与骨折。发病率在单笼(一笼养一只)比一笼养几只的更高些,这似乎是由于单笼的活动量更小之故。严重的鸡群每月损失的鸡超过3%,现在的损失已小得多。本病的症状是最初可见病鸡瘫痪在笼中,精神常良好,但后期沉郁和死于脱水(如果及时将瘫痪病鸡由笼内移出,使其能吃料和饮水,则病鸡常在4—7天恢复)。尸体剖解时,瘫痪或死鸡的骨骼容易断裂。骨折可见于腿骨、翼骨和胸椎。胸骨常变形,在胸骨和椎骨的结合部位,肋骨特征性地向内弯曲。肋骨变形是与小的骨折和胸椎骨折有关。本病主要与笼养鸡所处的特定环境条件有关,同时在饲粮中钙或磷或维生素D3不足、尤其是可利用磷不足时易导致本病的发生。而且,饲粮中磷的含量不足,对笼养鸡死亡率的增高比产蛋量的下降影响更大。由于笼养蛋鸡疲劳症较多发生于产蛋高峰期(主要在蛋用型鸡)和产蛋初期(肉用种鸡)。预防本病的重点应放在产蛋前期和高峰期,使饲粮中有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3,可利用磷宜保持在0.45%。二、脂肪肝出血综合症脂肪肝出血综合症简称为脂肝病。它主要发生在笼养的产蛋鸡。本病为散发性。脂肝病暴发时常产蛋突然下降,母鸡可能过肥,并有大而苍白的冠和肉髯,上面挂有皮屑。本病的第一个特征常常是高产鸡的死亡率较高(通常不到5%),而且发现时鸡已死亡,头部苍白死鸡腹腔中有大血凝块,并部分地包着肝脏(这些血凝块来自肝脏)。腹腔内和内脏周围有大量的脂肪。肝脏本身亦因沉积脂肪而肥大,呈黄褐色,质地很脆,表面有小出血点。死亡的鸡处于产蛋高峰期,输卵管中常有正常发育的蛋。脂肝病的确实病因现在还不完全清楚。据认为,笼养鸡运动受到限制又摄入过高的能量饲粮,导致脂肪过度沉积是造成脂肝病的主要原因。中性脂肪合成磷脂时必需有蛋氨酸、胆碱、维生素B12等嗜脂因子的存在,正常情况下嗜脂因子能够防止中性脂肪在肝脏内沉积,如果嗜脂因子含量低时,会造成肝脏的脂肪浸润。目前预防脂肝病的发生,考虑到的具体措施主要有:1、防止开产前的小母鸡蓄积过量的体脂;2、饲粮中应保持能量与蛋白质的平衡。3、嗜脂因子(VA、生物素、VB族、蛋氨酸等),在饲粮中要有足够的水平。4、防止喂用霉败饲料更应在考虑之列。治疗:1、每吨料添加硫酸铜63克,胆碱550克,VB123.3克,VE5000国际单位,蛋氨酸550克。2、将日粮中的粗蛋白水平提高1%—2%。三、同类互啄癖(简称啄癖)啄癖有很多类型。轻型品种鸡比中型、重型品种更易产生这类恶癖。笼养比平养的啄癖发生率高。啄肛癖拔羽癖啄趾癖啄头癖啄蛋癖等
本文标题:产蛋鸡的饲养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454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