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北京名人故居的现状及开发策略纵观来说,各地都有代表当地文化的民居,如同陕西的窑洞,山西的大院,江南的水乡,傣族的竹楼,最广泛的莫过于名人故居文化,在历史的每一个角落,都回烙下深刻的人文情怀,而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于北京的名人故居,因为它同首都一样在近现代舞台上浓墨重彩。下面就北京名人故居的的由来、现状、开发意义、开发策略进行探讨。一、北京名人故居的由来北京名人故居的基本格局是四合院,而四合院与胡同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通过胡同四合院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大体了解故居的基本由来。(一)、胡同北京的胡同在解放前约有3000条,其中带“井”字的有87条,约占总数的2.9‰,比重很大。(数据引自《胡同及其他》第2页)比如王府井大街,井儿胡同等,这反映了胡同与水井之间的某种关系。事实上,今日北京昔日是元大都时,蒙汉人民杂居共处,汉语胡同发音就近似于蒙古语水井发音,表明胡同就是水井的意思,最初胡同就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通往水井的交通小巷,也就是普通民居前面的街道,这种特性一直延续的现在,除了名字有井之外,胡同至今为止一直多为小巷、小街道,所以胡同本身的出现与民居是分不开的,而北京的民居形式基本上都是四合院。(二)、四合院1、四合院的基本格局北京的胡同多是东西走向,这是受四合院的朝向影响,因为四合院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院落的朝向效仿统治阶级坐北朝南,因为南为天,以现崇天礼敬,这样院落前面的街道就是东西向。四合院顾名思义就是四面合围具有一定空间的院落,标准四合院正北方一般为主房称堂屋,长辈居住,东西两侧为厢房,晚辈居住,南边多为客厅书房或下人住房,再南侧是围墙,东南角开大门,这种格局非常符合国人传统观念,长幼尊卑井然有序。当然四合院依据身份也有等级之分,这种等级能够折射当时北京名人的生活状况。2、四合院与名人故居当四合院符合传统文化,成为居住主流时,民众就选择四合院居住,名人也不例外。北京自元朝开始作为国都,历经元、明、清三代,元代都城在北海,明清就是现在的故宫,京都内城周边多是王府,内城外边散落民居,所以很多名人故居的四合院-2-等级直接与所处位置有关,比如什刹海离北海故宫很近,周边的宋庆龄故居、郭沫若故居就是王府。二、北京名人故居的现状北京800多年帝都,住过的名人灿若星河,太久远的不好考证,因而只能以近现代为主,有了名人,北京才更显得温润尔雅,古朴大方,以下就四个方面来探讨名人故居的现状。(一)、北京名人故居的分布区域总体而言,北京名人故居基本在现在二环以内,也就是当时明清内城以内,地理位置相当优越,尤其是东城、西城、宣武区,简单的说,故居的分布主要在以下区域:1、西城区什刹海周边。什刹海在北海后,整个水域自西北向东南分为后海和前海,环境清幽,如今周边已是非常热闹的酒吧,环海有丁玲故居、宋庆龄故居、郭沫若故居、曹雪芹故居、张伯渠故居等。2、贯通东西城的平安街两侧。平安街是北京东西走向非常著名的街道,在长安街的北边,是北京的文化保护区,自西向东邻街两侧的名人故居有梅兰芳故居、康有为故居、张之洞故居、冯国璋故居、田汉故居等。3、东城区五四大街沿线。五四大街因新文化运动而著名,在其两侧沿线有很东进步人士的故居,如程砚秋故居、毛泽东故居、老舍故居、梁实秋故居等。4、宣武区菜市口周边。菜市口是清朝北京的刑场,平时商业买菜,所以叫菜市口,附近有李大钊故居、尚小云故居、谭嗣同故居等。(二)、北京名人故居的等级规格北京名人故居中等级较高的在东西城,都是王府或官邸,因为东西城区属于内城;宣武区属外城,都是一般的民居。1、昔日王府,今日故居名人故居中最高等级是王府,王府一般为正屋面阔7间,进深5间,院落阔绰,可以自建花园。王府有清以来,自上而下分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名人故居中当属郭沫若故居,宋庆龄故居等级为高,都是亲王府。郭沫若故居是清中期和绅府的一部分,和绅抄家后,清末为恭清王沂辛所居,郭沫若故居就是前院部分,院落豪华气派。王府后花园现在为开放的恭王府花园,游客络绎不绝。宋庆龄故居是光绪皇帝的潜龙邸西花园部分,以前住过明珠这位康熙朝的权丞。2、各地会馆,群英荟萃-3-北京的会馆等级较高,院落较大但有的比较杂乱,种类众多,商业、药业、票号------各行各业都有,尤其是各地政府驻京的办事机构,提供当时地方人士到京暂居、科考、议事等。人来人往,非常热闹,内中不乏名人驻留的脚步。例如绍兴会馆,鲁迅先生初到北京市就住在此,先后创作了不少作品,比如《孔已己》、《药》、《狂人日记》等。(引自《中国名人故居游学馆北京卷》第138页)再如康有为五次进京,七次上书住过的南海会馆。3、寻常陌巷,非常公民除了有规模的王府官邸和会馆之外,大部分民居都在胡同小巷中,这样的居所一般都不规整,狭小拥挤,如景山东街的吉安所左巷8号,就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故居,当年为了便于附近北大图书馆作管理员,租的这件寓所,正是这段时光,使毛泽东在知识的海洋里汲取丰富的营养。(三)、北京名人故居的特色和内涵。1、名人故居的建筑特色北京的名人故居规格上至王府下到民居,总体上都是四合院,布局基本是坐北朝南,院落前面的胡同大多是东西走向,另外故居大体是平房,依据等级有不同的开间和进深等建筑要求,院中摆设讲求有吉祥意义等传统文化与民俗类的东西,整体感觉恬静舒适,这些都是北京名人故居的共性。同时每位名人都个性鲜明,他们有当时社会的定位,所以对自己的居所有特定的品位和历史条件的限制。比如纪晓岚的居所阅微草堂在珠市口西侧、院落修整后,紫藤环绕,是非常标准的四合院,这个院落中有两处景物最引人注目,一是纪晓岚亲手栽植的海棠树,一是紫藤。海棠树是纪晓岚感情的见证,一棵象征自幼青梅竹马但最终未能走在一起抑郁而终的文鸾姑娘,他们曾在海棠树下私定终身,一棵象征后来嫁给纪晓岚相貌酷似文鸾的明轩姑娘。紫藤也是纪晓岚亲手栽植,根深叶茂,紫藤环绕,别有风味。(资料引自《新北京导游词》第90页)像这样在故居当中有特定名人符码的建筑更有特色,从中能够折射名人生活细节和文化品位。2、名人润色北京历史与文化名人故居之所以有魅力,就是因为在各行各业中,每位大家谱写了动听的人生五线谱,尤其是近代名人保存较完整,影响力大,他们当中有改良派张之洞、康有为、谭嗣同等;文学家曹雪芹、鲁迅、老舍、沈从文等;艺术家齐白石、田汉、梅兰芳等;民主革命者蔡锷、李大钊、毛泽东等。下面就部分人物及其故居作简单介绍:-4-北京名人故居时代略往前推,就能找寻到清代革新变法的治世名人—什刹海南百米斜街11号的故居主人张之洞,张之洞时为湖广总督,人称“救国精英”,在任期间,他积极发展洋务运动,开办汉阳铁厂。同时他还是学界泰斗,在戊戌变法前后,朝局尴尬微妙,他提出著名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同时得到帝后两党的赞赏。作家曹雪芹早年家败后居住在广渠门内大街蒜市口的17件半屋子,院子里已拥挤着20多户居民,但旧时的格局仍清晰可见,院落东侧的夹道旁,立着四扇屏门,上书“端方正直”,据专家考证,这有可能是曹氏家训。(引自《中国名人故居游学馆北京卷》第118页)早年尝到家族巨变的曹雪芹之后又迁徙在后海沿岸的大翔凤胡同6号,这里离和绅府恭王府不远,所以红学大家周汝昌提出《红楼梦》中大观园原型就是恭王府花园。(引自《周汝昌梦解红楼》第150页)曹雪芹最破败的居所当属晚年迁到的北京植物园黄叶村,这里在北京西北郊,除了景色宜人外,非常符合雪芹本人的潦倒寒酸,也许正是经历了多半生的困苦,先后两次抄家,在京三次搬家,到黄叶村就着凄苦与美景,造就了文笔瑰丽,情节动人心魄的世界名著《红楼梦》。再有沈从文先生,其故居在东城区东堂子胡同51号,他经历曲折,青年时代就在文坛成名,后半生为了适应动乱年代却转行研究古代服饰、陶瓷、丝绸、家具、漆工艺等发展史,成就斐然,正如他自己所说:“证明我在适应环境上,至少作了一个健康的选择”。(引自《中国名人故居游学馆北京卷》第172页)画家齐白石老人住在跨车胡同13号,院落现已破落,他小时家贫学木匠,聪颖好学,从木雕花不断钻研终为国画大师,诗书画印集于一身,动物画中以虾蟹见长,善写意,人物、牡丹也成就斐然。民主革命者蔡锷当初被袁世凯许以高官,从云南军政府都督调京后委以闲职,实际是解除兵权。他住在西城区棉花胡同66号,面对形式,他佯装无志,减少袁世凯对他的戒备,几经周折,巧妙回到云南发动兵变,立即倒袁,随即形成燎原之势,成就了著名的护国运动。有多少英才在普通的四合院中成就了彪炳功绩!这里不再多讲,一一缀去。3、名人典故的教育和娱乐性名人故居除了故居本身外,名人的生活工作异常丰富,其中不少掌故趣事早已超越了故居的空间和时间范围,比方现在百姓口中提到历史贪官就会想到和绅,就会有一系列的故事发生,有些趣事还让人了解了刘庸和纪晓岚。当然很多名人有正面的教育意义,有毛泽东的青年艰苦学习、老舍的平民作风、梁思成的社会责任感等。名人不论是精神还是事业都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4、名人故居与现代生活的融合-5-在北京名人故居中,故居与民众生活已经融为一体,有些故居现在还是民宅,宅主有意无意的宣传故居和名人。最有生活滋味的当算什刹海,这里居民生活除了老北京品位还有现代气息,不管是老宅还是新房都是四合院,青砖灰瓦与周边名人故居相映成趣,每到晚上,很多现代酒吧霓虹灯中挥洒老北京的休闲与阔气,每来到这里的人不可避免地要谈论周边故居,以此提升生活品位。5、名人故居与旅游业的结合部分的名人故居大力开展旅游业,这比一般的景区旅游更有文化韵味,像宋庆龄故居、郭沫若故居、雍和宫、恭王府等,扩大了宣传,也起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尤其是故居旅游,与故居主人密不可分,更能让游客吸取名人的文化财产。(四)、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开发现状1、目前北京名人故居开发有明显的地域性,二环以内的城区故居保护较好,什刹海和平安街沿线已经形成保护带,比如恭王府花园、郭沫若故居、宋庆龄故居、雍正的潜龙邸雍和宫等已列入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对它们开发的主要方法是保护和修整古建筑,开发主题都是复原故居主人的真实生活场景和资料,开发的主要用途是部分景区对游客开放,通过旅游扩大口碑分享,加强名人影响,比如恭王府花园。2、还有相当一部分名人故居由于历史,城市发展规划等原因,开发远远不够,只是由于名人名气太大,往往简单的立一块标牌证明名人的一段历史,只有附近市民知道名人居所,对普通大众影响力差。像毛泽东故居、沈从文故居、梁启超故居、蔡锷故居等,这些院落房屋破败不堪,有些墙面都已拆除。三、北京名人故居的开发意义和策略(一)、开发意义北京名人故居富有特色,开发意义非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1、故居开发可以提高传统故居文化,提升国民素质,丰富民众精神文化。名人故居属于人类精神文化产品,不管是名人效应还是故居建筑文化,对民众都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丰富人民,提升文化品位,反过来民众认识名人故居,很好的保护和开发,形成一个良性循环。2、故居开发能够有效的保护文物,积极响应国家对古文化遗产的保护,同时也给世人留下珍贵的文化遗产。名人故居有些已经面目全非,好的开发能够加强保护,对于故居文化遗产,国家对它们的保护很重视,只有有效的开发保护才能确保故居文化的延续和价值增值。-6-3、北京名人故居开发可以增强北京市古都风貌,对2008年奥运会来京游客提供良好的旅游景区。2008年奥运会有一大主题叫做人文奥运,故居开发就是非常好的体现,对它们有效的开发可以清除破落故居造成的环境影响,同时也可以增加北京形象,增添古都风貌,给游客提供好的形象和景区。4、目前有些故居开发模式单调,加强特色开发可以多层次、多方位的丰富故居内涵。故居现状中特色还不够,形式比较单一,加强故居的开发可以从建筑、文化、典故、胡同游、名人成就展、名人个性等多方位了解名人故居,提升故居内涵知识。(二)、开发策略1、从旅游产品的基本特点看名人故居的开发旅游产品也叫旅游资源,指凡是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可能被利用来开展旅游活动的各种自然、人文客体或其他因素。(引自《旅游资源与开发》第三页)而名人故居就属于人文客体类旅游产品,这类产品的主特点是人为性、时代性、重复使用、文化内涵丰富。(1)、人
本文标题:名人故居现状与开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457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