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谈反腐大家好,我是第一组展示成员包添文,今天由我来展示我们组的课题讨论-----反腐。因为这个课题是我选的,所以呢我主要以我的视角来谈谈反腐问题的前世今生。既然要谈反腐,那我来问问大家,腐败,是什么意思?平日里不少说,但让大家给出一个定义是不是还是不好说呢~百度百科中关于腐败的定义是这样的:腐败,是指生物有机体受到外界有害菌体的危害侵蚀发生的腐烂变质现象。而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腐败则是整个社会丑恶现象在社会和政党团体内的集中表现。腐败的实质是社会公共道德的沦丧及行为规范的衰退和堕落,它破坏了党和政府同劳动人民的关系,影响党和政府形象,腐蚀了人们的意志和社会趋向,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大家可以看到,腐败,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腐蚀了人们的意志和社会趋向,危害无穷。为了让大家更加清楚的了解腐败的危害和反腐的重要性,今天我将详细的分析中国腐败问题的现状,原因,以及我认为国家应该采取的对策。说到腐败,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贪官和珅就不得不提了,乾隆年间,和珅权倾朝野,官至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和绅秉政20余年,贪污索贿不知其数。直到乾隆皇帝驾崩。其被嘉庆皇帝抄家时抄出赤金580余万雨,生沙金200万两,六室银940万两。再加当铺万座,银号42座,良田8000余顷,以及无计其数的诊室,古玩等,总约计合银10亿两,相当于乾隆当政20年间清财政府的一半。这样看来“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也并非戏言了。和珅绝对不是偶然现象,腐败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中国历史其实就是一部部王朝的兴衰史,正如柏杨所说:“中国历史一向是环绕着一个圆圈盘旋:一、旧王朝统治阶级腐败灭亡;二、军阀或变民集团乘机夺取政权,发生混战,杀人如麻;三、混战的最后胜利者建立新的王朝,组织新的政府,成为新的统治阶级;四、经过一段安定或繁荣的时间;五、又回到第一:统治阶级腐败灭亡。——如此这般,像走马灯一样,循环不已。”由此可见,一个王朝的兴衰在于前朝的腐败衰亡也在于本朝的腐败。腐败现象成了我国历史上王朝更替的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既然如此重要,就有必要对腐败现象在历史上表现出的特征及其造成的危害作一下阐述。1.历史上出现腐败现象都是由于特权阶级的兴起。这是腐败现象赖以生存在的阶级和组织基础,纵览中国古代历史,任何腐败现象泛滥的社会背后,都有一个特权阶级,即既得利益集团的存在。在科举制度出现前后的士族豪强和士大夫阶层,是贯穿我国从汉到清近两千年历史不变的两大特权阶层,他们拥有政治特权、经济特权,支配着全国大部分经济资源,没有人监督,特权阶级大可以中饱私囊,假公济私。2.腐败的危害①造成政府机构行政效率的低下。克扣公款是造成政府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公款本身用来支持政府正常运转的,公款被侵吞就意味着政府很多日常工作不能正常运行。②造成政府的财政危机。官员腐败最主要的途径就把政府的钱据为己有,仍然以和珅为例,和珅秉政20余年,贪污的银两,宝物总共约达到10亿两,相当于乾隆当政20年间清财政府的一半。其对于政府的摧残可想而知。③激化阶级矛盾,官员腐败享乐的钱最终来自于哪里,来自于人民。为了维持他们的享乐和腐化的生活,向百姓征收种种苛捐杂税,民不聊生,百姓怨天载道,统治危在旦夕。所以说,政治上和经济上出现了危机,就意味着这个朝代或政府出现了大问题,如果不慎重地去解决,衰亡只是时间问题。而这一切都源自于腐败,因此,腐败的危害值得引起重视。说完了古代,我们再来谈谈现代的贪官。自习大大上台后,一只又一只的大老虎都现出了自己的真面目。我们就谈几个大家比较熟悉的人。令计划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副国级)经查,令计划严重违反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组织纪律、保密纪律;利用职务便利为多人谋取利益,本人或通过家人收受巨额贿赂;违纪违法获取党和国家大量核心机密;严重违反廉洁自律规定,本人及其妻收受他人钱物,为其妻经营活动谋取利益;与多名女性通奸,进行权色交易;对亲属利用其职务影响力敛财牟利负有重要责任。调查中还发现令计划其他涉嫌犯罪线索。令计划的行为完全背离了党的性质和宗旨,严重违反党的纪律,极大损害党的形象,社会影响极其恶劣。周永康原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正国级)徐才厚原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副国级)关于他们的调查记录也是和令计划大致一样的,基本都是说他们严重违纪了,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了,至于他们到底做了什么,真的是一句都没提,没有特别有实际意义的话。这个,怎么说呢,只能说咱们国家的保密能力还是比较强的……不过,从其他渠道还是可以查到一些蛛丝马迹的,外媒称,令计划家产837亿,周永康家产1000亿以上,关于徐才厚,虽然没有具体的数字,但是通过一段描述,仍然可以看出,徐才厚这个军中第一大老虎,利用职务之便还是没少敛财的。这段描述是这样的。在他位于北京的豪宅的现金实在是太多了,2000平米的豪宅里堆满了钞票。在点钞之时烧坏了3部点钞机,最后没办法只能用称量的办法来记录,徐才厚豪宅的现金重达一吨!不但现金堆积如山,而各种金银珠宝更是数不胜数,最后办案人员只得临时叫来十几辆军用卡车才将其全部运走。这是有多少钱啊?咱们普通人的财产都是一个数字,最多,最霸气的,他们能查查第一个数字后面有几个零,再来看看这些巨贪,他们的资产都是论斤要的。如果这些大老虎不查,国家每年将承受多大的损失可想而知。腐败问题如此严重,到底根本原因是什么呢???(一)根本问题在于制度尽管社会学家指出中国腐败现象的多种不同原因,但是,加拿大马尼托巴大学社会学教授邝泽倩认为,归根结底,中国腐败问题的根源在于社会主义制度本身。邝泽倩教授说:“这种解释是有根据的。在中国这种过去实行计划经济的发展中国家,本身就存在一些固有的问题。中国的资源有限,政府官员对商品和服务拥有很大的分配权。另外,在供应与分发的渠道中也存在着瓶颈问题。因此,在缺乏其他供应资源的社会主义结构中,就会有人为了获得这些紧俏资源而干违法的事情。作为其结果,市民和生意人为了把事情办成就会送礼或行贿,而收礼和受贿的官员就可能干违法的事情。”然而,随着中央对地方实行更多的放权,随着市场经济的实行,商品供应增加了,获得商品和服务的其他渠道也出现了。照理说,行贿受贿现象应该减少才对。可是,自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腐败案件反而大大增加了。那么,应该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邝泽倩说:“在一个授予官员很大权力的官僚机构中,腐败的机会总是存在。社会主义制度结构把很大权力集中在国家官员手中,这些人控制着很多别人想要的稀有商品,因此这就为他们的腐败提供了机会。”(二)致富强烈动机导致腐败在一九七八年中国实行市场经济之前,中国官员的腐败问题相对要轻一些,当时露富是会受到谴责的。那些年代官员的腐败行为往往都属于灰色地带,例如使用公款建造职工住宅、扩建办公室或者用公款请客等。而在改革时期,中国政府官员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官方的宣传口号也变成了致富光荣,赚钱受到鼓励,政府允许私人拥有资产。中国政府鼓励人们利用市场经济提供的新机会发家致富。成功的企业家,包括一些通过不道德的手段发财的人在内,被誉为英雄模范。这些发展鼓励人们追求物质财富,因而为腐败提供了强烈的动机。然而,有了动机之后,还必须有机会才行。邝泽倩教授说,当时政府是用摸石头过河这种摸索的方式引进市场改革的。但是这种零敲碎打的改革方式却为腐败创造了机会。以生产钢材为例,政府向国营钢厂投入了资金,这些钢厂则需把生产出来的钢材按一定的定额上交给国家。为了鼓励提高生产率,政府允许国营钢厂把定额之外的钢材拿到市场上以高价出售,厂家可以保留这些利润。虽然有些工厂把这些钱用于工人和工厂条件的改善。但也有一些工厂经理则把这些利润中饱私囊。(三)经济转型不彻底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法学教授皮文睿说,中国目前腐败问题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经济转型还不完全。他说,在计划经济时期,政府机构人员也从事商业活动,领导某种行业的部门需要负责分配资源,解决下属公司之间的纠纷,保证这些公司能完成定额生产。在很多情况下,这些部门几乎可以垄断所管辖的行业。可是在中国进入市场改革时期,人们逐渐清楚地认识到向市场经济转型需要把政府和企业分开。国有企业被认为在运作方面应该享有更大的自主权,部级单位一方面仍然需要对该行业进行监管,但另一方面则需要远离商业活动。尽管政府采取了这些限制行政部门经商的措施,但是一些部级单位仍然和下属公司保持较为密切的联系。(四)政商不分问题严重皮文睿说:“政府部门人员普遍从事商业活动的现象造成了一些问题。这些行政机构往往利用自己的监管权力让一些公司得到好处,因为这些公司有他们自己的利益。他们可能通过一些限制竞争的规定,不允许成立和他们的公司展开竞争的公司。或者当某些外国公司希望进入中国市场时,这些行政机构利用自己掌握的审批权迫使这些外国公司和自己的下属公司成立合资公司。所以说,政府和企业未能完全分家也是损人利己行为在地方政府普遍存在的一个主要原因。(五)政治改革不力皮文睿指出,正因为如此,一些公司为了从政府那里得到各种优惠条件,就想培养和政府人员的关系,这就自然会产生一些腐败问题。他说,没有进一步的司法改革,政企分家的行动就会放缓。更为重要的是,如果政企不分家,那些离开政府的帮助也能成功经营的公司就会受到妨碍。然而,皮文睿说,中国的政治改革不力影响到法制建设。皮文睿说:“显然,缓慢的政治改革已经妨碍了行政法的发展。中国不允许乡镇以上机构实行直接选举,这就使公民不能轻易把贪官赶下台。”总的来说,大致就是因为这么几个问题制度问题,人性贪婪,社会整体功利化既然腐败的原因已经很清楚了,那么应对腐败的方法就很明确了。(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从长远来看,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是反腐败的基础和根本,其着眼点在于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和纪律教育,督促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经受住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长期执政的考验。(二)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如果思想防线不坚固,经不起诱惑,又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想腐败轻而易举。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可以有效地预防腐败。加强对行政行为的监督。提高行政行为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程度,增加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建立健全行政公开制度。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加强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凡是设定审批权的事项,必须设定严格的审批条件、审批范围和审批程序。完善和强化党内纪律监督。党内纪律监督是在党的上下级之间、党员之间建立起来的一种内部纪律监督机制。加强党内监督,必须进一步加强纪委对反腐倡廉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纪委的组织协调作用,加强纪律部门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党内民主,强化民主集中制,实行党内政治生活公开化、透明化。(三)制度的完善与创新腐败是制度漏洞的表现,反腐败本质上就是不断完善和创新制度的过程。医治腐败的根本途径和突破口就是构建国家廉政制度。一个国家不论处在什么样的发展阶段,采用什么样的社会制度,腐败的程度多么严重,建立国家廉政制度对于医治腐败仍具有普遍性意义。这既是人类反腐败智慧的结晶,又是最有效的反腐败措施。当前,中国廉政制度建设的重点在于改革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完善党的内部运行机制、政府职能的转变。在滋生腐败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性的改革,以制度创新来根治腐败,如果能使腐败由“低风险、高回报”转变为“高风险、低回报”,那腐败现象一定会减少很多。(四)完备的法制为反腐败提供完备的法律依据。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反腐败基本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其中包含着三个基本的要素,即严密立法、严格执法和严厉制裁。要真正做到“三严”,需要有相应的制度和大量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当前,中国反腐败的法制建设已经远远落后于反腐败实践的需要。虽然我们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预防和惩治腐败的法规、条例和规章,但是这些法规、条例大多散见于宪法、刑法等法律之中,迄今尚未形成一部完整的反腐败法律。对此,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
本文标题:谈反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480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