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导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理类型
导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理类型微小病变[病理]1.光镜肾小球基本正常。2.电镜广泛的上皮细胞足突融合伴上皮细胞空泡变档微绒毛形成、蛋白吸收滴及溶酶体增加。基底膜正常,沿基,膜两侧无电子致密物沉着。3.免疫荧光既无免疫球蛋白亦无补体染色。[临床表现]1.好发于儿童,尤拟2—6岁幼儿多见,成人发病率低,但老年人有增高趋势。2.男性多于女性。3.除蛋白尿外,镜下血尿15%—20%,无肉眼血尿o4.一般无持续性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5.成人者镜下血尿、一过性高血压及肾功能下降的发率比儿童病例高。[病因治疗]可自发性缓解,药物治疗有效,特别是儿童会迅速恢复。儿童的一期治疗:泼尼松40mg/m2或1mg/(kg·d),口4周,约半数的病人出现疗效,但75%复发。成人:泼尼松1.0-1.5mg/(kg.d),不超过4-6周,有反应者约75%复发。成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高血压的发生,易发生医源性并症。,对一期治疗有反应的病人再经过2周继续用药后,改用维持量治疗,即泼尼松2-3mg/(kg·2d),维持4周,并在以后的4个月内逐渐减量。对皮质类固醇无反应的或经常复发者,在泼尼松使用的隔日使用细胞毒制剂,常用环磷酰胺1-2mg/(kg·d),共8周,或苯丁酸氮芥0.1mg/(kg.d),共12周,会带来长期的缓解。另一方法是口服环孢霉素A3—5mg/(Kg·d),分2次,使血药浓度维持在75-125mg/ml。细胞毒制剂有抑制性腺的作用(对青春前期少年尤其严重)和发生出血性膀胱炎的危险。还要经常查血常规和肝功能以排除骨髓抑制和药物性肝损害。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病理]1.光镜特征为局灶损害,影响少数肾小球(局灶)及肾小球的部分小叶(节段)。受损小球的系膜基质增加。玻璃样物质特征性地存在于受损毛细血管袢的内皮细胞下。可有泡沫细胞形成,存在于间质或肾小球中。在肾小管常可见到基底膜局灶增厚和萎缩,伴间质细胞浸润和纤维化。2.电镜大部分或全部肾小球显示足突融合,上皮细胞及其足突与基底膜脱离为本病早期病变。在硬化的部位,有毛细血管袢的萎陷及电子致密物的沉积。3.免疫荧光局灶硬化损害处有IgM和C,呈不规则、结节状沉积。无病变的肾小球呈阴性或弥漫性IgM和C3沉着,后者见于由系膜增生性肾炎发展而来者。IgG、IgA少见。[临床表现]1.好发于青少年,男多于女。2.隐匿起病。3.75%发生血尿,20%呈现肉眼血尿。4.常有肾功能减退和高血压,还常出现近曲小管功能障碍,表现为肾性糖尿、氨基酸尿及磷酸盐尿。[病因治疗]激素和细胞毒药物治疗后大多疗效不佳,仅少数(约占1/4)轻症病例(受累肾小球较少)尤其继发于微小病变者有可能经治疗而缓解。膜型肾病[病理]疾病早期肾脏通常大而苍白,晚期出现肾功衰竭者肾脏大小仍正常或稍小于正常。与一般慢性肾炎晚期的萎缩肾完全不同。1.光镜及电镜.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袢,以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着为特点,继之以基底膜的增厚与变形。2.免疫荧光IgG和C,的沉积物呈弥漫性均匀一致的颗粒状沿膜分布。[临床表现]1.好发于中老年,男多于女。2.隐匿起病。3.约40%的病例有镜下血尿,但无肉眼血尿。4.易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肾静脉血栓发生率约占50%)。[病因治疗]采用隔日皮质类固醇治疗会有明显好处。1.泼尼松100—150mg,隔日一次,维持两个月,在以后的两个月内逐渐减量。2.双嘧达莫(血小板解聚药)300-400mg/d,分次口服。本病早期治疗(钉突形成前)约60%病人可缓解,若于钉突形成后治疗,常无效。膜型肾病极易发生血栓及栓塞并发症,应积极防治。系膜毛细血管增生性肾炎[病理]以肾小球基底膜及系膜为其基本病变部位。又根据电子致密物的沉着部位及基底膜病变的特点分为三型。第1型:基底膜增厚,,可有双轨现象,系膜增生最为严重,可分隔肾小球呈小叶状。电镜证实上述系膜插入现象,并可见细小的不规则的电子致密物于系膜区及内皮下。免疫荧光检查可见IgG、IgM和C3颗粒沿基底膜呈周边性分布,也可沉积于系膜。第Ⅱ型:以基底膜内大量、大块电子致密物呈条带状沉着为特点。免疫荧光检查以C3沉着为主,免疫球蛋白沉着较少见。第Ⅲ型:除与第1型有共同改变外之外,有较突出的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着,并可见与膜型肾病一样的基底膜钉状突起。免疫病理呈C3、伴或不伴IgG及IgM,主要分布于基底膜,也沉积于系膜。[临床表现]1.好发于青壮年,男多于女。2.有前驱感染约60%-70%。3.发病较急,可呈急性肾炎综合征(约占20%-30%),否则常隐匿起病。4.常呈肾病综合征(约占60%)。5.常伴明显的血尿(几乎100%有血尿,肉眼血尿常见)。6.病情常持续进展,肾功能损害、高血压及贫血出现早。7.50%—70%病例血清C3持续降低。[治疗]此类肾炎至今无较好的治疗措施,常较快地发生肾功能不全,预后差。一般而言,巳发生肾功能不全者,不再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而按肾功能不全处理。若肾功能仍正常,可用激素、细胞毒药物、抗凝药、血小板解聚药及降脂药联合治疗。疗程结束后不管疗效如何,均应及时减辙药,但保持维持量激素及血小板解聚药(双嘧达莫)长期服用,以延缓肾功能衰退。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理]1.光镜.弥漫性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伴基质增多为本病特征性改变,早期以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为主,后期系膜基质增多,全部肾小球的所有小叶受累程度一致。当肾小球系膜增生较轻时,间质及肾小管基本正常,但肾小球系膜病变进展时,可出现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及纤维化,肾小管萎缩。肾血管一般正常。2.电镜可见系膜细胞及基质增生,重症病例尚可见节段性系膜插入。肾小球基底膜基本正常。3.免疫荧光IgG、IgM及补体C3均成颗粒状沉积于系膜区,有时也同时沉积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临床表现]1.好发于青少年,男多于女。2.有前驱感染约50%。3.发病较急,甚至呈急性肾炎综合征,否则常隐匿起病:4.肾病综合征的发病率非IgA:肾病高于IgA肾病(30%比15%)。5.血尿发生率IgA肾病高于非IgA肾病(100%比70%),肉眼血尿发生率IgA肾病高于非IgA/肾病(60%比30%)。6.肾功能不全及高血压的发生率随肾脏病变的轻重而异。[病因治疗]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常可自发性缓解。重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同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
本文标题:导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理类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524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