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年终岁末唱大戏,真情回馈梆子戏迷河北梆子《打金枝》《呼延庆打擂》《李慧娘》(贺岁篇)元月七日的《牙痕记》是一出难得的好戏,好听,好看,好玩儿,感人至深。元月八日的《打金枝》是我早就很喜欢的一出传统戏。早早地到场,剧团的工作人员从自己的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张票送给我了——已经没票了,戏单早就发完了。场内基本上没有空座了,我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找到一个空座。戏还没开演,剧场里早已不是爆满的问题了,很多人都站在过道里等着看戏了。近来网上流行一个新词叫“伪戏迷”,我还真的见到所谓的伪戏迷了:戏开演之前,全场真是人声鼎沸,吵得人头昏脑胀;甚至还有因为占座和争座而吵架的;戏开演之后,坐在我后头的两个老人就开聊,那嗓门儿那叫一个大!据博友西梅说,有的人其实不喜欢听戏,只因为是免费的,他们是去占便宜去了。跟您聊河北梆子《打金枝》之前,我觉得有必要聊聊河北梆子这个剧种。以前有位同事,家住在山西省南部地区,他跟我说:他的家乡流行蒲剧,蒲剧又叫南路梆子、蒲州梆子,流传到晋中形2成晋剧,流传到晋北雁门关以北形成北路梆子。蒲州即如今的山西永济。蒲州与陕西的同州仅一河之隔,因此蒲州梆子与同州梆子经常同台演唱。同州梆子是陕西梆子(即秦腔)的一个支脉。同台演出时又叫山陕梆子。而据各种资料介绍,山陕梆子流入河北,逐渐演变成新的梆子剧种,至今已有一百七十余年历史。因受秦腔影响形成,当时就叫做秦腔,解放后,为与西北的秦腔加以区别,命名为秦剧,后正式定名为河北梆子。河北梆子在清光绪年间(1875—1908)成为流行于全省的大剧种。而在其发展历程中,根据这个剧种在不同地区的不同演唱特色,逐渐形成了三大流派:河北的直隶梆子(河北在清朝称为直隶)、北京的京梆子、天津的卫梆子(因天津在清朝建立过天津卫)。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三大流派的特点,那就是:直隶梆子讲究劲儿,京梆子讲究字儿,卫梆子讲究味儿。早期的河北梆子,唱腔悲怆高亢苍劲有力,素有“燕赵多慷慨悲歌”之说;京梆子讲究吐字发音,唱腔刚柔并济;新派的卫梆子则是另一个味儿。我最初听卫梆子《秦香莲》的时候,说句老实话,很不喜欢这个怪怪的味儿。可是为了听《秦香莲》,就硬着头皮多听。听多了,我反而越来越喜欢卫梆子这种怪怪的味儿了。3后来细品卫梆子老艺术家银达子(原名王庆林)的唱腔,觉得银派唱腔更是别有一番味道——一种说不出来的美妙的味儿,让我为之倾倒。然而《打金枝》就是银派最具代表性的剧目之一,所以我无论如何也要看这出戏。银派传人尚宏在剧中扮演唐代宗,七日《牙痕记》中的娃娃生李秀朵在剧中以花旦应工扮演升平公主,花脸艺术家金民合扮演郭子仪。七日在后台,彭艳琴老师告诉我说,李秀朵老师唱的是典型的京梆子;据我所知,金民合老师来自河北,他的唱腔应该是正宗的直隶梆子了吧。今晚的《打金枝》可是流派纷呈啊,值得一听。故事大家都熟悉:汾阳王郭子仪寿辰,作为郭子仪儿媳的升平公主并未前去拜寿,因为她自持是皇帝之女,君拜臣使不得。郭子仪之子、当朝驸马郭暧,怒气冲冲回至驸马府,打碎宫灯闯入,质问公主为何不去拜寿,于是小夫妻们争吵起来;郭暧一怒之下打了公主。盛怒之下,公主去向父皇母后告状。代宗皇帝假意动怒,不顾皇后和公主的劝阻,执意上殿去斩郭嗳。闹宫5567、5576、5586郭子仪绑子上殿,请求皇上治郭暧的死罪,皇上不仅不斩4还将郭暧的官职连升三级。绑子上殿5593皇上劝慰郭子仪5616受了皇封的小郭暧在父王面前炫耀5633回至后宫,父皇母后一起劝说小夫妻们。劝宫5651、5662、5699接着,郭暧对公主百般哄劝。最后,小夫妻们终于重归于好了,父皇母后看着这对没少让人操心的孩子,欣慰地笑了。整场演出两个小时,竟有那么多的观众站着从头看到尾!这当中固然有伪戏迷甚至来占便宜的,当然也少不了真心实意想听戏却没领到票的真正的热心戏迷。演到幽默之处,场上有轻轻的笑声;唱到精彩之处,全场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喝彩声。尤其是银派传人尚宏的唱,那独特的“银”味儿相当的浓,引得我发自肺腑地喝彩!可是我总觉得,今天这场演出,观众的笑声远远不及昨天的热烈。这是为什么呢?我猜呀,可能昨天的戏是新戏,仅仅上演了几年,大家看得太少了,甚至有的观众是第一次看(比如我),所以当戏演到幽默之处的时候自然会爆发出发自肺腑5的笑声;而这出《打金枝》可是骨子老戏了,活跃于舞台太久太久了,对于观众们来说太熟悉太亲切了,笑声只是在和台上的剧中人互动。艺术家们谢幕之后,剧团的工作人员通知大家:以后几天的戏不在在这里发票了,大家如果想看,请在演出当天到剧团办公室领票。在后台,我跟尚宏老师合影留念,尚红老师还把我介绍给了扮演郭子仪的金民合老师。金老师热情地邀请我明天再来看戏,明天是《呼延庆打擂》,金老师的包公。谢谢金老师,我一定来。我与尚宏老师合影留念5727元月九日上午打电话向剧团办公室咨询,回答是:下午可以领到票,不过每人只能领一张票。下午,我早早来到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的办公楼,很顺利地领到了戏票。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的办公楼,很旧了。这样一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办公楼竟如此陈旧。晚上早早来到文联小剧场。小剧场的门厅里,很多没有领到票的观众在苦苦哀求工作人员,他们实在太想看戏了。也有一些人在按照工作人员的指点登记明天、后天的戏票。其他人也有想登记的,可是工作人员建议他们明天去剧团领票。我呢,6听工作人员这么说,也就没有登记。《呼延庆打擂》讲述的是一个忠奸斗争的故事:王金莲独坐家中,一边做着活计一边摇头叹息,回首往事,不禁潸然泪下。往事不堪回首5739她“弟弟”王三汗从学中怒气冲冲地回来质问“姐姐”,因为他的同窗们都嘲笑他只有娘没爹是个野种。王金莲赶忙相劝:爹娘不是都在吗?可是三汗还是苦苦追问,金莲却不肯讲。三汗气急,跑向花园,将外衣脱下扔于井台之上,然后将一块石头扔于井中,自己躲于假山石之后。金莲追来,听到井水之声,看到井台上的衣裳,误以为三汗真的投井而亡,哭着大声呼唤“儿啊”,三汗听了好生奇怪。正当金莲也要投井而亡之时,三汗赶忙跑出来阻拦。偷听5754事已至此,金莲只得吐露真情:昏君仁宗在位,奸臣庞文专权,私通辽邦,陷害忠良,残害百姓。三汗的爷爷靖山王呼丕显——听到这里,三汗方才知晓自己原本姓呼——呼皮显上表弹劾庞文,反被老贼诬陷,全家三百余口皆被老贼屈杀,只因呼皮显之子呼守信出门未归而幸免于难。呼守信逃亡在外,与王金莲成婚,生下呼延庆——7就是如今的三汗。为掩人耳目,母子二人只得以姐弟相称。痛说忠良家史5774听到母亲讲自己的真实身份,延庆执意要只身进入京城杀贼为家族报仇,怎奈母亲百般阻拦,延庆终于答应不去了。可是延庆却背着母亲不知道私自进京了。母亲发现后,真是心急火燎。十余年来,庞文老贼并未放松对呼家后人的查访,他是要将忠良斩尽杀绝;而包大人也在暗暗查访呼家后代,目的是聚集忠良之后诛杀奸贼。延庆的行踪被庞府的密探发现了——他们并不知道延庆的真实身份,只是觉得此人形迹可疑,就一路追赶而来。正巧包大人打此路过,命王朝拦住延庆询问于他。延庆从王朝口中得知这就是倒座南衙的包大人,而他常听母亲谈起,呼家跟包大人一向交好,于是就向包大人说出了实话。包大人劝他回家,他执意不肯,定要留在京城伺机报仇。包大人却坚持要亲自送延庆回家。包大人5815可是延庆回答包大人的话被庞府的密探听到了,立刻禀报给了庞文,庞文这厮于是亲自带领人马追杀,一直追杀到城外延庆的家中。延庆不顾母亲阻拦执意与贼兵厮杀。幸好包大人8命穆桂英带领金花、文广前来相救,打退来了贼兵,并把延庆藏匿起来。延庆三年未归,母亲心中焦急,进城寻找。途中遇雨,被一英俊少年请至窑中避雨。少年给他穿了件衣服,二人这才相认,原来是母子重逢!真是悲喜交集啊!延庆刚才请母亲进寒窑的时候,他的马跑了,延庆辞别母亲上街追马去了。此时雨已经住了。延庆的马被兄弟二人拾到,兄弟二人哪里见过这么好的马?于是弟弟就骑上马跑了起来。延庆赶到,拦住马向他们索要,可是弟弟却执意不还,惹恼了延庆,三人于是打将起来。兄弟二人哪是延庆的对手?不肖几个回合便被延庆按倒在地。于是哥哥便想向延庆学习武艺。三人互通姓名,这才知晓,这兄弟二人乃是孟良之子孟强和焦赞之子焦玉!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了!三人便结拜为生死弟兄,延庆为大。随即,延庆引他们回至窑中与母亲相见。这庞贼与辽邦密谋谋反朝廷,与妖僧欧子英来往甚密。卢廷芳心中不服,前来挑战欧子英,欧子英斗他不过,乘其不备发暗器将其打死。庞贼摆下百日擂台,名为招考抗辽元帅,实则招兵买马企图谋反。包大人做主考,招收天下武士。卢秀英前来标名挂号,包大人劝她不要临阵,她说出卢廷芳被害之事,一定要与妖僧比9试。包公只好命人记下她的姓名,并提醒她多加小心。延庆兄弟三人前来标名挂号。这时,开封府的办差官查获庞贼与辽邦私通的信件,报与包大人知晓。比武开始,真是打得热闹。最后,众位忠臣良将合力挫败了庞贼的阴谋,杀死了庞贼父子和妖僧欧子英,忠良之仇终于得报。戏结束后,我再次来到后台拜访艺术家们。青年演员魏爽(扮演穆桂英)邀请我明天来看她主演的《李慧娘》。谢谢魏爽,我一定来。谢谢。跟金民合老师合影,我喜欢花脸行当。金民合老师的包公脸谱5853青年演员魏爽5855回想起小时候听的刘兰芳老师播讲的评书《杨家将》,呼家应该是复姓呼延,第一代忠臣乃呼延丕显,有时简称“呼丕显”,而戏里却是姓“呼”。这倒也无可厚非,因为戏曲里的内容本就有很多与评书、小说有出入,比如杨六郎,评书中说是姓杨名景字延昭,而绝大多数梆子戏里的六郎却叫杨延景;评书里,五郎叫延德六郎叫延昭,而秦腔中,五郎叫延昭六郎叫延景。1010日上午给剧团办公室打电话咨询,说是今天的演出票已经没有了。犹豫再三,决定向金民合老师求助。他很爽快地答应帮我找票。风很大,特别冷。晚上六点多钟来到文联门口,伸缩门只留下一点点缝隙,仅容一人通过,门外有两名保安把守,没票的坚决不让进门。有几位老太太站在门口破口大骂,说这俩保安惨无人道。我只好给金老师打电话,他从小剧场出来,把票给我递了出来。谢谢金老师。我拿着票进门的时候,有个老太太很严厉地问我:“有票吗?”天啊,她成了查票的了。“有。”“有富裕的吗?”语气更严厉了。就冲你这态度,即使有我也不给你!我说道:“没有!”说着急急忙忙进去了。有个老太太问河北梆子剧团在哪儿。保安和一些来看戏的人跟她说了好几遍了她也听不明白。这位肯定不是戏迷,她说她就住在附近。河北梆子剧团离这里连一站地都不到,住在附近的戏迷还能不知道?!小剧场大厅里,仍有很多人在苦苦哀求工作人员,也有吵架的。《李慧娘》的故事发生在南宋末年。11地府判官带领众小鬼等待李慧娘的冤魂前来告状。地府判官5874屈死的亡魂5891李慧娘要告的是奸相贾似道。贾似道带领众歌妓乘船游西湖,遇到太学生裴舜卿怒斥贾似道,慷慨陈词,李慧娘不由得赞道:“美哉啊少年郎!”贾似道一怒之下回府,杀死李慧娘。随即将裴舜卿诓进相府囚禁在红梅阁。判官同意李慧娘半夜去至红梅阁救出裴生。但告诫她鸡鸣之前一定返回。美哉呀裴生!5935深夜,李慧娘略做变化来至红梅阁,隔窗与裴生交谈,裴生执意不准她进入。可是李慧娘乘其不备施法术进入屋内。征得裴生谅解后,李慧娘向裴生述说自己的身世:李慧娘自幼生在汴梁,为避战乱,一家人远逃他乡。途中母亲亡故,父女二人卖唱为生。李慧娘被贾似道抢进相府做了一名歌妓,父亲也被迫害致死。贾似道带领众歌妓游西湖,遇到裴生,李慧娘忍不住发出赞美之辞,竟被奸相打得遍体鳞伤。这是趁着夜色前来相救。裴生这才恍然大悟,他原本以为是自己上表弹劾奸相才被12囚禁。二人不禁感慨万分,百感交集。忽听鸡鸣之声,李慧娘只得辞别裴生离开,相约夜半再来相救。奸相对裴生也起了杀心,今夜三更就要动手。又到半夜,李慧娘带领众小鬼前来搭救裴生。这里本该有喷火的表演,可是为了防火,这段表演被取消了,遗憾啊。裴生发誓:如若逃生,一定娶李慧娘为妻,李慧娘此时说出实情,说是阴阳两相隔。裴生由害怕到敬重,竟要自刎殉情。李慧娘苦苦相劝,劝他要以国事为重,以后还要为天下百姓除奸,责任重大;如若裴生这样死去,也便辜负了李慧娘的一片敬爱之心。劝裴生6000经过一番打斗,裴生获救,
本文标题:打金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526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