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11课·西泠印社话百年·制作·六(1)班·郑恩典
制作:六(1)班郑恩典古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现在,我们就一起进入杭州西泠印社吧!西泠印社被誉为“印学研究中心”、“天下第一名社”。它坐落在杭州市西湖景区孤山西麓,南至白堤,西近西泠桥,北邻里西湖,占地面积7088.86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749.77平方米。西泠印社是中国成立最早的著名的全国性印学社团,以“研究印学、保存金石、兼及书画”为宗旨,以篆刻书画创作的卓越成就和丰富的艺术收藏享誉海内外。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西泠印社的风雨历程。西泠印社·简介西泠印社创立于1904年。时值清末,金石研究和发展正处于鼎盛时期。众多的金石名家,有志于弘扬和发展国粹,在杭州的篆刻家王福庵、丁辅之、叶为铭、吴石潜等人相聚西湖,研讨印学。于是结社于孤山南麓西泠桥畔,“人以印集、社以地名”,取名“西泠印社”。当时清朝杭州府与钱塘县均以官府批文登记备案。在印社初创的10年,四位创始人团结同仁,集资、规划,“买山立社”,先后建造了“仰贤亭”等九处园林建筑,印社初具规模。1913年,举行了建社10周年纪念大会,修启(西泠印社成立启)立约(西泠印社社约),发展社员,公推艺术大师吴昌硕先生为首任西泠印社社长,并开展了集会、展览、收藏、出版等一系列活动。吴昌硕的篆刻艺术·吴昌硕(1844~1942),晚清最杰出的书法家、画家、篆刻家。浙江安吉人。吴昌硕的篆刻较之其书法、绘画更为著名,是“吴派”的创始人,1913年被推为西泠印社社长。·吴昌硕从秦砖汉瓦的铭文中学得封泥一般的剥蚀趣味,从古铜器铭文字形中学得结体的自然趣味,从古玺、汉印的各种造型中学得文人篆刻的儒雅风韵。他的大写意风格达到了“引入其人”的艺术巅峰。·吴昌硕以其苍朴老辣的印风,雄居印坛的显赫位置,极深地影响着当时及后来的印风走来。不盈尺的小幅中,绘竹篱旁低矮的丛菊,淡墨渲染花叶,浓墨勾筋;焦墨写花,赭石东篱秋菊立轴设色纸本[1]填色;再用淡墨湿笔随意写出篱笆和枝干,信手拈来,涉笔成趣。题跋中“乘兴涂此”句,流露出病痛舒缓后惬意的心情。[1-2]绚烂的花朵离不开污秽的土壤,正如文人心中的菊都开在东篱一样。自从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吟出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名句,历代文人就把菊端放在了自己心中,将菊种在了东篱之下。菊已不仅仅是陶公的菊,这东篱也不仅仅是陶公的东篱了。菊花满山野,东篱最高洁。欣赏·评语西泠印社的园林建筑西泠印社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孤山西南侧。该印社于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由浙派金石篆刻家叶舟、丁友仁等发起建立,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为宗旨,是中国研究金石篆刻艺术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的著名学术团体,现已发展为一个国际性的研究印学、书画的民间艺术团体。社址总面积为5757.865平方米,居山而建,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各具特色,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致互相映衬,构思布局极为精巧。主要建筑有柏堂、竹阁、仰贤亭、还朴精庐等,均挂匾披联,室外摩崖凿石林立,名人墨迹触目可见。谢谢观看!再见!
本文标题:第11课·西泠印社话百年·制作·六(1)班·郑恩典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561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