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建设规划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建设规划一、专业现状分析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本科专业是我院2011年3月申办的新建专业。本专业以“理论厚实、能力本位、市场需求”为导向,采取“校企政协同、产教研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我国及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能运用所学知识和工程实践技术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具备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的精神和高度社会责任感与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及实践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专业建设以“准确定位、发展特色、服务经济”为基本原则,从而满足安徽省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教育发展和高校学科专业调整的需要。现有专任教师11人,其中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比例为45.5%,教授人数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比例为9.1%,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比例为达82%,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73%;100%的教师未在本校取得学历或学位,教师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学术视野较宽。本专业现有有校级教学名师1人(李敏),校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冯剑),校级教坛新秀1人(章守权),校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任兰正),校级“双能型”教师5人。一支高学历的教学团队基本建成。现有2014~2016级三级学生,共170人。为满足地方经济社会不同发展时期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求,本专业已制修订2014、2016等不同版本的人才培养方案,最新2016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已完成修订。最新修订的人才培养充分体现了深化实践、创新创业和社会责任教育三位一体教学改革需求,其中实践教育占5.59学分,占比为34.5%,创新创业教育占10学分,方案修订过程中紧扣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需求,体现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的培养,重点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社会责任的培养。整个教学过程中各类课程都能严格、规范地按照培养计划操作执行。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的设置严格基于无机非专业本身特点及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同时考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地方企业相关产业特色对无机非专业人才能力要素的需求。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体现人文素养能力培养需求的公共基础课及公共选修课等通识模块课程,体现专业能力培养需求的专业基础课及专业选修课等专业模块课程,体现综合实践能力培养需求的基础实践、提高实践及拓展学习等综合模块课程。课程体系文理工渗透,能很好满足本专业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需求。各门课程的设置都通过院部及相关行业专家的评估论证,专业基础课基本由副高以上职称教师承担,专业选修课由相关专业博士教师或以双师同堂方式聘请校外相关企业技术部门负责人承担,课程教学质量高。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2014年获批为校级特色建设专业。自获批为校级特色建设专业以来,专业建设获得了学校和学院的支持,拥有校级优质课程2门,分别为《无机材料科学基础》和《无机材料合成》;教学研究项目2项,分别为《多媒体手段在物理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和《新形势下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校级合格课程1门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校级课程综合改革项目2门,分别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和《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无机材料合成》、《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等6门课程已在我校泛雅或毕博平台建立网络资源课程。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并纳入了人才培养方案。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与原则以“准确定位、发展特色、服务经济”为基本原则,将培养应用型人才,推进素质教育等理念切实融入专业建设的各个环节,使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发展与全院的总体水平相协调。准确定位就是在对国内(重点在安徽省)相关院校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基本情况、无机非金属材料行业的发展态势、本专业毕业生(尤其是本院的毕业生)就业情况等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对本院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在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计划、教学基本建设(包括课程、教材、实验室、实习基地、师资队伍等各项建设)的提出了明确专业建设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发展特色就是要强化“因材施教”、“素质教育”等理念,推动内涵发展,提高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力(提升教学水平)的能力,提高教学内容紧贴生产实践的需要、教学手段紧跟现代科技的发展水平的能力,构建专业平台,努力在专业培养模式方面形成特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实现基础厚、口径宽、适应面广、实践能力强的培养目标。服务经济就是要树立教育教学为经济服务的观念,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滁州市无机非金属材料,例如岩盐、硅、V(Mn)N、绢云母、凹凸棒等矿产资源丰富,新材料发展迅速,对无机非金属材料方向的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较大,我院作为滁州市的唯一一所设置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本科院校理应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三、专业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顺应建材工业转型升级,节能环保的时代发展,依托滁州地区千亿硅玻璃产业建设,把握长三角地区新材料、新能源为基础产业升级所带来的机遇,结合滁州当地特有的凹凸棒、绢云母等丰富无机非金属矿产资源,加强与区域企业的合作,通过课程体系改革、实践基地建设,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面向行业需求的课程、实践以及评价的综合专业培养体系。围绕新型节能玻璃(水泥),高性能无机非金属矿物材料,电子信息和能源材料方向打造教学和科研团队。通过5年发展,在课程体系、实践培养模式以及产学研合作方面形成特色,专业科研水平获得明显提升,把无机非金属工程专业打造成校级重点建设专业。建成具有以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为特色,强调实践应用性,对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有较大影响的专业。(二)具体目标2016年:在总结评价5年专业发展基础上撰写2016版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体系、专业综合训练等内容进行调整。完善实践基地建设,规范实习实训以及毕业实习制度,推进青年教师企业挂职锻炼和“双能型教师”培养。试点对专业核心课进行课程综合改革。新建实践基地1-2个。引进专业教师2人。获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2项。申报专利1项以上。2017年:全面修订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中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和实习实训课程的课程大纲。深化专业核心课的课程综合改革。建立校企合作“南大光电材料班”,新建实践基地1-2个。签订产学研合作课题1-2项。获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2项。发表教研论文2篇以上,SCI科研论文2篇以上,申报专利1-2项。2018年:根据人才培养反馈意见,总结专业核心课程综合改革效果,申报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和江苏建华建材的实践基地建设,实现每年一定毕业生稳定的定向高质量就业。建设新型节能玻璃实践基地,创新玻璃深加工实训课程。引进专业教师1-2人。签订产学研合作课题2-3项。获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2项以上。发表教研论文3篇以上,SCI科研论文3篇以上,申报专利1-2项。2019年:依托横纵向课题,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实现近半专业学生在大二进实验室参与项目研究。结合长三角地区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需求,在电子信息品材料、锂电池等方向改善课程实践内容。新建实践基地1-2个。引进专业教师1-2人。签订产学研合作课题3-5项。获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3项。发表教研论文3篇以上,SCI科研论文3-5篇,申报专利1-2项。2020年:申报校级教学团队1个。全面总结人才培养体系,结合时代发展,完善改进。具有较强科研能力,方向凝练得当的专业团队建设初见成效。引进专业教师1-2人。签订产学研合作课题3-5项。获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3项。发表教研论文3篇以上,SCI科研论文5篇以上,申报专利2项以上。获校级以上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奖1-2项。四、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1、人才培养从材料科学四要素(结构、工艺制备、表征和性能)角度综合课程体系建设,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广泛的专业知识面和理解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实践教育模式,构建专业技能、校内实践、专业实习、校企合作等多层次梯度式实践体系,以应用型为导向,突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工程意识和务实精神。坚持产学研相结合道路,以科研课题为训练手段,融合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拓展学生专业素质的提升。1)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诚信、守法、敬业、爱岗;2)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的合格标准。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3)具有一定的“数学、物理、计算机、机械制图、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合成与加工、无机非金属材料分析测试,以及无机非金属材料工业机械与设备、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案例分析”等方面的知识与技术;4)掌握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等专业基础课程;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业机械与设备、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材料现代测试技术、粉体工程、无机材料工厂工艺设计概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案例分析、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技能综合训练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5)掌握一门外语,熟悉国家关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产品的生产、研发和环保等方面的政策,以及国内外相关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具有一定创新意识;6)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生产工艺过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设备的基本原理和构造,具有材料改性、新材料研制的初步能力,了解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工程产业发展状况;7)具有专业以外的人文社科和文化艺术修养及敏锐的判断力、理性的推断力和很强的适应性与自信心,具有较强的学习、表达、交流和协调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懂得科学方法,能利用获得的信息解决复杂的生活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2、师资队伍建设建立职称、学历和学缘结构合理,“双能型”为主的专任教师队伍;聘请校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企业家和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引进或培养专任学科带头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以上;“双能型”教师达65%以上;具有博士学位教师80%以上;生师比20:1;获批校级以上教学团队1个。3、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根据专业特点、行业需要和职业要求构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理论教学体系。通过“公共基础+工程类专业基础+材料专业基础”的基础知识教学平台,不断筑牢学生的知识体系;通过构建“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必修课+职业拓展选修课”的专业知识教学平台,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创业创新意识,拓展个性化发展空间,增强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竞争与变化的能力。加强优质课程、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和视频公开课建设。进行专业核心课程的综合改革,结合当地企业的技术特点,建设“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粉体工程、无机材料合成”等校企特色课程。将更多实践环节纳入课程评价体系,充分利用产学研合作,实践基地建设等所带来的校外资源来内涵化校内教学,以工程师培育模式的思路来丰富扩展教学过程各环节,引入“问题导向”、“案例式”、“管理练习”等教学手段,采用“双师同堂”的教学模式,将工艺制备,实际生产问题解决,新材料研发应用等课程中具有感性认知特征的理论知识环节更生动更切实体验的传授给学生。在教材建设方面,选用国家规划的优质教材或省(部)级规划教材,结合区域新材料发展和专业发展以及专业教师的成熟的科研成果,鼓励教师编写具有特色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技能综合训练》教材。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改革教学体系、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4、科学、教学研究鼓励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积极参加科学研究,紧跟学科发展前沿,根据区域经济,积极参加“产学研”。要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教师必须要有深厚的专业基础理论和较强的科学创新能力。只有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才能培养高水平的人才。为此,要求具备副高职称以上和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应该具备独立承担科研项目的能力,有自己的研究方向。鼓励并督促教师积极申报各类科研项目和教学研究项目,力争人人有
本文标题: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建设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626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