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手机GPS定位监控公司星控高科推介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
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申报表学校名称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名称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代码530101专业类别:本科□高职高专√申报类别:品牌□特色√填报日期2010年1月3日江苏省教育厅制二○○九年十二月2填写说明1.申报表的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真实可靠。文字表达要明确、简洁。所在学校应严格审核,对所填内容的真实性负责。2.表中空格不够时,可另附页,但页码要清楚。3.学校类型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对应的方框中画√。4.申报表限用A4纸张打印填报并装订成册。1一、简表专业名称生物技术及应用修业年限3专业代码530101学位授予门类江苏省本专业设置时间2004本专业累计毕业生数102首届毕业生时间2007本专业现有在校生数121学校近3年累计向本专业投入的建设经费(万元)450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姓名黄建晔性别男出生年月1963.8学位博士学历研究生所学专业作物学毕业院校扬州大学职称教授职务院长所在学校通讯地址南通市青年东路148号电话办公:0513-81050502手机:13275298002电子信箱sproject@163.com邮政编码226007本专业获省及省以上有关奖励、立项建设情况项目名称时间等级授予部门教学名师与教学团队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奖--顾卫兵2009省全国农职会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奖--蔡银杰2009省全国农职会教学成果奖江苏农业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顾卫兵2007一等奖全国农职会作物栽培环境--陈锦坤2007二等奖全国农职会农业生物技术专业生命科学类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与改革--邵元健2009二等奖全国农职会2高职院校校内实验(训)中心建设的研究--沈建忠2009二等奖全国农职会高职院校新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沈建忠2009二等奖全国农职会《植物保护学》--蔡银杰2009二等奖全国农职会课程与教材精品课程《微生物》2006教育厅精品课程《作物栽培环境》2008教育厅精品教材《植物保护学》2007教育厅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实训基地江苏省园艺实训中心2007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高职院校专业课程项目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邵元健2009江苏省教育厅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研究--蔡银杰2009江苏省教育厅农业生物技术专业生命科学类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与改革--邵元健2006全国农职会园艺专业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陈建军2007江苏省教育厅高职院校学生科研工作研究--郑兴国2006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其他3二、建设目标与成效2.1品牌或特色的体现与标志2.1.1专业建设定位准确,办学理念开成出新,“学必期于用”与“工学结合”相融合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自2004年招生以来,逐渐形成了明确的办学思路和准确的办学定位。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宽口径的专业覆盖面。专业建设立足于南通,面向长三角地区,专业的侧重点放在生物技术新品种培育、种苗快速繁殖、生物检测、生物产品分离提纯等方面技能的培养,培养出一批德、智、体全面发展,爱党、爱国、爱人民、爱集体、爱家,身心健康,具备生物技术知识、掌握生物技术基本技能,能在生物技术领域从事生物技术育种与种苗生产、生物产品分离及其工艺控制、生物检测及生物产品销售等一线工作的高级技能性人才。本专业的建设一贯秉承张謇先生提出的“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职教理念,在新的形势下,又根据新的职业教育理念及新型生物技术企业对人才培养规格的新要求,我们把张謇先生的“术德兼修、学期于用”的农业职教理念,与“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新的职教理念实行有机结合,正在积极探索建立一种新型的“学期于用”,“工学结合”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形成“校企一体、工学交替“以及“院内小企业、院外大企业”、“院内学仿真、院外顶实岗”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2.1.2建有一支专兼结合、结构优化、梯队合理、素质优良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目前,有专兼职教师22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8名,中级职称5名,初级职称6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人;博士学位3人、硕士学位13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2人,江苏省教育厅“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骨干教师3人,省“六大人才”培养对象2人,南通市“226工程人才培养工程”领军人才2人、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5人,全国农业职业教育名师2人。双师型教师比例100%。专业教师教改意识强、科研水平高。近年来,主持或参与的国家、省市科研课题24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4项、主持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六大人才项目2项;主持或参与市科研项目15项,其中与企业合作课题5项。另外,主持省教育厅教改课题4项、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改课题4项。教学科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几年来,发表教科研论文6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论文16篇;4获教研成果奖12项,科研成果奖10项。2.1.3专业具备良好的实验实训条件,构建了小孩学步“三二一”的实践教学体系专业实训条件良好,科研仪器设备先进,实验实训仪器设备总额880多万,满足了学生实验实训的要求:(1)市级实验室2个:南通市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1个,南通市藻类资源种质库1个;(2)校内实验实训室9个:生物技术实训室、组织培养室、遗传育种实训室、生物分离实验室、分子检测实验室、微生物实训室、植物保护实训室、精密分析仪器室、海洋单胞藻实验室;另有生物标本室1个。院内实验实训条件,满足了教学、实验、实训的需求,(3)建有校内实训基地2个:农艺实训中心和薛窑老校—江苏省园艺实训基地;(4)另与南通龙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南通安惠生物科技公司、海门农科所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等单位建立了良好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8个。师生共同参与生产、研发,形成了“校企一体、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良好的实验、实训、基地为基础,构建了小孩学步“三二一”的实践教学体系,即:三次技能提升:实行“一扶二松三独立”。“一扶”:指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培养,主要是随堂实验、认知实习,老师“扶持”;“二松:综合实践技能的培养。学生集中时间内强化专业技能训练,主要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老师“指导”,学生做为主;“三松:职业岗位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在校外实训基地或校内生产性基地进行,实现学生全面素质培养,使学生与企业一线人才要求对接,在职业岗位上进行顶岗实习或毕业实习,老师“引导”。二个接轨:学生的能力与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接轨,从而将社会职业技能鉴定内容纳入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与企业人才规格的接轨,使之与企业能零距离对接,实习能顶岗,毕业能上岗。一次上岗:指学生能力的培养符合生物技术类人才市场的需要规格,被企业招聘后无需再经长时间培训和见习、实习,从而实现一次上岗。为企业减少人才培训的时间,节省培训开支。2.1.4建立了以岗位技能为目标、以“做中学、学中做”为特征,与企业紧密结合、能体现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项目驱动、任务化教学的教学模式。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重视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本专业的前身农学专业从1996年就开始模块化教学改革,是农业部教学改革试点单位。积累了丰富的模块化教学改革经验,培养了一批富有改革精神的专业教师。随着高职教育的兴起,本专业又开始新一轮的教学改革。5教学上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企业合作,按照企业工作过程构建专业教学标准与课程标准,使专业发展与企业的需求一致。课程体系的构建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就业岗位(岗位群)的素质要求,实现“宽基础、多技能、活模块”的课程体系架构。组建了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四大岗位能力模块,根据四大岗位能力模块的不同情境,搭建了不同情境下能力需求,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课程开发采用校企合作。如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作物育种技术等;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方式。植物组织培养、育种技术、生物分离技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方式的教学,因材施教。广泛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学课件内容丰富。课程内容的改革走项目课程教改之路,“工学结合”特色明显。特别是组织培养课程的改革,培养的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实验室的运行以项目为依托,实验室主管直接聘请学生担任。项目运行1年半来,已销售近30万鸢尾种苗,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和经济效益。2.1.5科学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是人才培养的保障注重教学全程控制,记录完整;教学保障体系制度健全,运行良好;专业指导委员会能实质性、制度化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社会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化、经常化;注重专业课程体系的结构调整和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2.1.6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强专业良好的实训条件、优秀的教师队伍,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近几年来,本专业获得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课题5项,2007、2008年在省市职业创新大赛中由邵元健、吴雯雯分别指导的肖冠军等多名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学生创新作品连续获得二等奖,在全国农业职业院校“种业杯”比赛中沈素香指导的学生获二等奖。62.2建设目标与思路2.2.1建设目标第一阶段3年内将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建设成江苏省特色专业第二阶段5年内将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建设成江苏省品牌专业第三阶段4-6年内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建设成全国特色专业2.2.2思路与南通市“生物技术产业链”对接,服务长三角地区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以生物技术岗位需求为依据,结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与南通龙翔生物技术公司、南通安惠生物技术公司、上海光兆生物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分别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种子繁育技术、生物分离-发酵-生物检测、种苗快速繁殖模块的课程体系;创新“院内学仿真、院外顶实岗”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开发优质课程资源;突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完善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注重专兼结合“双师”教学团队建设;完善科学、长效、过程化、人性化的教学质量控制体系。专业建设通过与院内外企业的密切合作展开。院内建成组培苗生产实训中心、生物检测中心,并依托“南通市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和“蔬菜加工平台”,开展与企业的紧密合作,院外合作共建“海门优质瓜果栽培与育种实验示范基地”、“南通农场新品种推广示范基地”(明天种业-南通农场-学院)等院外实训就业基地,从而实现“校企一体、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72.3方案及成果预测专业的建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实施改革,具体思路和措施如下:2.3.1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坚持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之路继续探索建立“校企一体、工学交替“以及“院内小企业、院外大企业”、“院内学仿真、院外顶实岗”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生物技术岗位群需求为依据,结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与南通龙翔生物技术公司、南通安惠生物技术公司、沿江农科所、南通蔬菜研究所、上海光兆生物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从生物技术岗位能力的需求分析出发,分解能力,构建更合理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形成规范的专业教学管理质量体系。2.3.2师资队伍建设方案(1)目标优化教学团队。三年内,培养全国、省级优秀人才1-2名,市级优秀技术人才2-3名;高级职称教师增加3人,其余教师力争早升职称;院级教学与科研骨干教师3人;加强双师型教师内涵建设,双师型教师三年内到企业工作不少于6个月;聘请企业兼职教授达到10人。(2)措施—分层培养,分批培养,校企联合培养,重视双师内涵建设专业带头人培养:引进企业一线技术专家为专业带头人;专业带头人到相关企业研修,参加国内外学术、教改研讨会;专业带头人到国外进行研修。“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加强双师型教师内涵建设,不仅仅是获得工种考核资格证,另外,坚持送骨干教师到国家示范性职业院校进行培训;下企业锻炼,每学期不少于1个月。加强教师职业能力培养:开展校企交流,培养“双师型”教师;开展教师职业技能大赛;开展教师职业资格认证与考核工作;开展科学研究,培养项目研究能力。实施“青蓝工程”:为年轻教师选择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技能技巧、科研水平高的教师担任导师,对其教学方式进行指导、督导其进行大胆的教学改革、引导其开展项目研
本文标题:手机GPS定位监控公司星控高科推介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646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