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4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15个专题)104页
12014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直线运动专题2.相互作用专题3.牛顿运动定律专题4.曲线运动专题5.万有引力和天体运动专题6.机械能专题7.静电场专题8.恒定电流专题9.磁场专题10.电磁感应专题11.交变电流专题12.光学专题13.原子物理专题14.动量专题专题15.机械振动和机械波2014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直线运动14.[2014·新课标Ⅱ卷]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0到t=t1的时间内,它们的vt图像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A.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B.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v1+v22C.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D.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14.A[解析]vt图像中图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代表位移,可知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而时间相同,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A正确,C错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可以用v1+v22来表示,乙的运动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B错误;图像的斜率的绝对值代表加速度的大小,则甲、乙的加速度均减小,D错误.14.[2014·全国卷]一质点沿x轴做直线运动,其vt图像如图所示.质点在t=0时位于x=5m处,开始沿x轴正向运动.当t=8s时,质点在x轴上的位置为()A.x=3mB.x=8mC.x=9mD.x=14m14.B[解析]本题考查vt图像.vt图像与x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即位移为s1-s2=3m,由于初始坐标是5m,所以t=8s时质点在x轴上的位置为x=3m+5m=8m,因此B正确.(2014上海)8.在离地高h处,沿竖直方向同时向上和向下抛出两个小球,她们的初速度大小均为,不计空气阻力,两球落地的时间差为()2(A)g2(B)g(C)h2(D)h[答案]A13.[2014·广东卷]图6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由图可知,该物体()A.第1s内和第3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B.第3s内和第4s内的加速度相同C.第1s内和第4s内的位移大小不相等D.0~2s和0~4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13.B[解析]0~3s内物体一直沿正方向运动,故选项A错误;vt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第3s内和第4s内图像斜率相同,故加速度相同,选项B正确;vt图像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的大小,第1s内和第4s内对应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故位移大小相等,选项C错误;第3s内和第4s内对应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故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0~2s和0~4s内位移相同,但时间不同,故平均速度不相等,选项D错误.5.[2014·江苏卷]一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下列速度v和位移x的关系图像中,能描述该过程的是()ABCD5.A[解析]设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为a1,则由运动学公式得2a1x=v2,由此可知选项C、D错误;设刹车时汽车的位移为x0,速度为v0,其后做减速运动的加速度为a2,则减速过程有v2-v20=2a2(x-x0),这里的v20=2a1x0,xx0,则v2=2a1x0+2a2(x-x0)=2(a1-a2)x0+2a2x,即v=2(a1-a2)x0+2a2x(xx0,a20).综上所述,只有选项A正确.15.[2014·山东卷]一质点在外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在图中标出的时刻中,质点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的有()A.t1B.t2C.t3D.t415.A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速度图像.速度图像中某点的切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t1时刻速度为正,加速度也为正,合外力与速度同向;t2时刻速度为正,加速度为负,合外力与速度反向;t3时刻速度为负,加速度也为负,合外力与速度同向;t4时刻速度为负,加速度为正,合外力与速度反向.选项A、C正确.1.[2014·天津卷]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该质点()3A.在第1秒末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B.在第2秒末加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C.在前2秒内发生的位移为零D.第3秒末和第5秒末的位置相同1.D[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应用图像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速度的正负代表了运动的方向,A错误;图线的斜率代表了加速度的大小及方向,B错误;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代表了物体的位移,C错误,D正确.22.[2014·全国卷]现用频闪照相方法来研究物块的变速运动.在一小物块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过程中,用频闪相机拍摄的不同时刻物块的位置如图所示.拍摄时频闪频率是10Hz;通过斜面上固定的刻度尺读取的5个连续影像间的距离依次为x1、x2、x3、x4.已知斜面顶端的高度h和斜面的长度s.数据如下表所示.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9.80m/s2.单位:cmx1x2x3x4hs10.7615.0519.3423.6548.0080.00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填空:(1)物块的加速度a=________m/s2(保留3位有效数字).(2)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知斜面是粗糙的.22.(1)4.30(填“4.29”或“4.31”同样给分)(2)物块加速度小于ghs=5.88m/s2(或:物块加速度小于物块沿光滑斜面下滑的加速度)[解析](1)根据逐差法求出加速度a=(x3+x4)-(x1+x2)(2T)2=4.30m/s2.(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块沿光滑斜面下滑的加速度a′=gsinθ=ghs=5.88m/s2,由于a<a′,可知斜面是粗糙的.2014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2:相互作用14.[2014·广东卷]如图7所示,水平地面上堆放着原木,关于原木P在支撑点M、N处受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B.N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C.M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MN方向D.N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水平方向14.A[解析]支持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所以M处的支持力的方向与地面垂直,即竖直向上,N处支持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即垂直MN向上,故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平行,与支持力垂直,故选项C、D错误.14.[2014·山东卷]如图所示,用两根等长轻绳将木板悬挂在竖直木桩上等高的两点,4制成一简易秋千.某次维修时将两轻绳各剪去一小段,但仍保持等长且悬挂点不变.木板静止时,F1表示木板所受合力的大小,F2表示单根轻绳对木板拉力的大小,则维修后()A.F1不变,F2变大B.F1不变,F2变小C.F1变大,F2变大D.F1变小,F2变小14.A[解析]本题考查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在轻绳被剪短前后,木板都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木板所受的合力都为零,即F1=0N.因两根轻绳等长,且悬挂点等高,故两根轻绳对木板的拉力相等,均为F2.对木板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则竖直方向平衡方程:2F2cosθ=G,轻绳剪去一段后,θ增大,cosθ减小,故F2变大.选项A正确.14.[2014·浙江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机械波的振幅与波源无关B.机械波的传播速度由介质本身的性质决定C.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与其运动方向相反D.动摩擦因数的数值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无关14.B[解析]本题考查机械波、静摩擦力、动摩擦因数等知识.机械波的振幅与波源有关,选项A错误;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选项B正确;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相反,也可以互成一定的夹角,选项C错误;动摩擦因数描述相互接触物体间的粗糙程度,与材料有关,选项D错误.[2014·重庆卷](2)为了研究人们用绳索跨越山谷过程中绳索拉力的变化规律,同学们设计了如题6图3所示的实验装置,他们将不可伸长的轻绳的两端通过测力计(不计质量及长度)固定在相距为D的两根立柱上,固定点分别为P和Q,P低于Q,绳长为L(L>PQ).题6图3他们首先在绳上距离P点10cm处(标记为C点)系上质量为m的重物(不滑动),由测力计读出绳PC、QC的拉力大小TP和TQ.随后,改变重物悬挂点C的位置,每次将P点到C点的距离增加10cm,并读出测力计的示数,最后得到TP、TQ与绳长PC的关系曲线如题6图4所示.由实验可知:5题6图4①曲线Ⅱ中拉力最大时,C点与P点的距离为________cm,该曲线为________(选填“TP”或“TQ”)的曲线.②在重物从P移到Q的整个过程中,受到最大拉力的是________(选填“P”或“Q”)点所在的立柱.③在曲线Ⅰ、Ⅱ相交处,可读出绳的拉力T0=________N,它与L、D、m和重力加速度g的关系为T0=________.[答案](2)①60(56~64之间的值均可)TP②Q③4.30(4.25~4.35之间的值均可)mgLL2-D22(L2-D2)[解析](2)①从曲线Ⅱ可读出,拉力最大时C点与P点的距离为60cm左右,对绳子的结点进行受力如图所示,重物受力平衡,在水平方向有TPsinα=TQsinβ,当结点偏向左边时,α接近零度,sinαsinβ,则TPTQ,故可推断曲线Ⅱ为TP的曲线,曲线Ⅰ为TQ的曲线.②通过①的分析结果和曲线的变化趋势,可知受到最大拉力的是Q点所在的立柱.③曲线Ⅰ、Ⅱ相交处,TP=TQ=T0,根据力的正交分解,可列方程如下,T0sinα=T0sinβ,得α=β,T0cosα+T0cosβ=mg,对绳子,设左边长度为l1,由几何关系有l1sinα+(L-l1)sinβ=D,以上方程解得T0=mgLL2-D22(L2-D2).21.[2014·浙江卷]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某同学把两根弹簧如图1连接起来进行探究.6图(a)第21题图1钩码数1234LA/cm15.7119.7123.6627.76LB/cm29.9635.7641.5147.36第21题表1(1)某次测量如图2所示,指针示数为________cm.(2)在弹性限度内,将50g的钩码逐个挂在弹簧下端,得到指针A、B的示数LA和LB如表1.用表1数据计算弹簧Ⅰ的劲度系数为____N/m(重力加速度g取10m/s2).由表Ⅰ数据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计算出弹簧Ⅱ的劲度系数.第21题图221.[答案](1)(15.95~16.05)cm,有效数字位数正确(2)(12.2~12.8)N/m能[解析](1)由图2可知刻度尺能精确到0.1cm,读数时需要往后估读一位.故指针示数为16.00±0.05cm.(2)由表1中数据可知每挂一个钩码,弹簧Ⅰ的平均伸长量Δx1≈4cm,弹簧Ⅱ的总平均伸长量Δx2≈5.80cm,根据胡克定律可求得弹簧Ⅰ的劲度系数为12.5N/m,同理也能求出弹簧Ⅱ的劲度系数.23.(10分)[2014·新课标Ⅱ卷]某实验小组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其长度(圈数)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一均匀长弹簧竖直悬挂,7个指针P0、P1、P2、P3、P4、P5、P6分别固定在弹簧上距悬点0、10、20、30、40、50、60圈处;通过旁边竖直放置的刻度尺,可以读出指针的位置,P0指向0刻度.设弹簧下端未挂重物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x0;挂有质量为0.100kg的砝码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x.测量结果及部分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n为弹簧的圈数,重力加速度取9.80m/s2).已知实验所用弹簧总圈数为60,整个弹簧的自由长度为11.88cm.(1)将表中数据补充完整:①________;②________.7P1P2P3P4P5P6x0(cm)2.044.066.068.0510.0312.01x(cm)2.645.267.8110.3012.9315.41n102030405060k(N/m)163①56.043.633.828.81k(m/N)0.0061②0.01790.02290.02960.0347(2)以n为横坐标,1k为纵坐标,在图(b)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1kn图像.图(b)(3)图(b)中画出的直线可近似认为通过原点.若从实验中所用的弹簧截取圈数为n的一段弹簧,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其圈数n的关系的表达式为k=____③__N/m;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其自由
本文标题:2014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15个专题)104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665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