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风险决策中的框架效应研究再探
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风险决策中的框架效应研究再探姓名:周纯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基础心理学指导教师:胡竹菁20090501风险决策中的框架效应研究再探作者:周纯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刘雪峰.张志学.梁钧平.LiuXuefeng.ZhangZhixue.LiangJunping认知闭合需要、框架效应与决策偏好-心理学报2007,39(4)在带有模糊性的决策情境中,决策者个人的认知特征会对其判断决策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实验的方法,考察了认知闭合需要和特征框架效应对个体决策偏好的影响.93名工商管理硕士(MBA)参与了实验,研究的结果支持了研究的3个假设,即认知闭合需要与特征框架效应不仅对被试的决策偏好存在显著的影响,而且二者还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具体来说,研究发现,在模糊情境中:高认知闭合需要的被试偏好于立刻做出决策,而低认知闭合需要的被试偏好于暂缓做出决策;接收到正向框架信息的被试偏好于立刻做出决策,而接收到负向框架信息的被试偏好于暂缓做出决策;认知闭合需要与特征框架对被试的决策偏好还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研究结论为根据个体认知闭合需要的水平来选拔决策者、利用框架效应来影响个体的信息加工方式进而提高决策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2.学位论文李劲松经营风险决策和框架效应机制研究2000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完善,不确定和风险性成为了经营管理决策的关键特征。深入了解决策者如何处理实际经营决策中的风险,问题特征因素、认知因素与风险决策行为之间的关系,对提高风险决策效能,减少决策中的认知偏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论文从管理心理学的思路,着重分析框架特征、分布式加工、风险知觉以及机遇-威胁评价对决策行为的影响,从信息加工过程的角度,对框架效应背后所隐含的信息加工机制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研究还从经营实践的角度,探讨了风险行为、行动过程与决策效能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现场访谈和问卷调查,分析中国背景下的风险概念,确定风险决策研究的任务载体,收集经营风险决策的一些关键事件。结果发现:(1)中国人的风险概念往往是单维的,与决策理论所谓的风险知觉非常接近。(2)经营风险决策中所面临的一些关键的棘手问题主要涉及多元化经营决策、应收款和市场开拓两难决策、经营转向决策、存货处理决策、企业兼并决策等等。第二部分为风险决策和风险处理动态过程研究。采用结构化访谈和情节问卷,并结合偏差案例分析的方式,从决策过程和行动研究的观点探讨了在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决策者是如何对待和如何处理风险及其与决策效能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在有成效的经营决策中,决策者处理风险的策略并不是被动的简单的回避风险、追寻风险两种类型,而是风险管理型。(2)影响决策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决策者的风险知觉能力,经营决策中盲目冒险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决策者没有充分知觉到问题的风险性,从而表现为“无意识冒险”。其次,本部分研究还从信息加工角度,发现了一些有待于进一步验证的命题:(1)展望框架和属性框架会影响决策者的分布式加工过程及风险行为。(2)框架效应受到问题性质,特别是战略性和生存度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下一步研究的初步模型。第三部分为经营决策框架效应内在模式研究,这是本研究的重点,主要是验证问题性质(战略性)对框架效应的影响、问题展望框架和方案属性框架之间的关系,以及信息加工过程在框架效应中的作用机制。本部分研究由两个子部分,共三个实验组成,涉及各级管理人员被试267人和大学生被试175人。研究结果表明:(1)问题框架效应在非战略性风险决策任务中显著,但在战略性经营风险决策任务中却不明显。由于战略性决策任务的情景性,特别是决策后果对企业的今后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决策者会以一种比较谨慎冷静的态度作出决策,倾向于风险回避。这也从一个角度证明,在经营风险决策中,相对于战略性等带有组织情景性质的因素而言,问题框架是一个比较弱的影响因素。(2)属性框架效应强于展望框架效应。不管是在获益展望框架下,还是在损失展望框架下,正属性框架导致决策者表现出风险追寻倾向,负属性框架使决策者倾向于风险回避。(3)从决策信息加工的角度,属性框架效应的实质是直接诱发了决策者对方案信息的分布式加工,问题展望框架效应的认知加工机制在于展望框架引起决策者对方案信息分布式加工的改变。研究试图弥补展望理论忽视决策者的心理认知过程,以机械的心理物理学的观点来解释框架效应的局限,从另外一个更加注重决策者信息加工过程的角度,来探讨框架效应的内在模式。综合以上研究结果,论文的最后部分,研究者对框架效应的信息加工机制模型进行了讨论,并从分布式加工的角度,提出了“背景理论”,尝试从一种新的角度来解释框架效应的信息加工过程机制。论文还对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由于本论文的很多内容为尝试性研究,在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新颖独特的观点的同时,必然有其不完善之处——这就是“风险”的本质。3.期刊论文张文慧.王晓田.ZHANGWen-Hui.WANGXiao-Tian自我框架、风险认知和风险选择-心理学报2008,40(6)对行为决策中框架效应(FramingEffect)的研究进行了拓展:探讨了自我框架对风险决策的影响及其机制.面对运用图示方法表示的管理,健康,及投资方面的风险决策问题,参与者自主地选择对方案的描述(自我框架).研究有四个主要发现:1)自我框架对风险选择的效应部分显著,而且对风险选择的影响方向因情境的不同而不同;2)机会威胁认知是自我框架效应的一个中介变量;3)自我框架在情绪语气上的差异对风险决策有显著影响:决策者对一个备选方案(确定性或风险性方案)相对于另一个备选方案的自我描述的情绪语气越积极正面,这个方案被选择的可能性越大;4)决策者的机会一威胁认知是这一自我框架效应的部分中介变量.也就是说,对备选方案的自我描述语气作为一种对决策信息的编码影响了风险(机会和威胁)认知,进而影响决策者的风险偏好和选择.4.期刊论文曾照英.王重鸣创业者的认知意焦点对融资决策的影响-现代管理科学2009,(8)在创业融资决策过程中,框架效应不显著,但是决策者不同认知意焦点所形成的认知框架显著地影响决策结果.融资策略背离固有偏好的决策者,其意焦点是融资策略的关键信息和所偏好融资策略的负属性特征;反之,融资策略固守固有偏好的决策者,其意焦点是融资策略的关键信息和所偏好融资策略的正属性特征.5.学位论文王鹏决策过程中的时间距离问题研究2007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决策的时间属性是其作为一种“物质”存在的运动形式,是影响决策的重要因素。在时间维度上深入理解决策者决策偏好的动态变化及其心理机制,对于提高决策的效能,减少决策中的认知偏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论文借鉴经济学领域的跨时选择研究范式,通过对金钱结果主观价值的评估,着重分析了时间距离、框架特征、问题启动和情绪对决策行为的影响;从表征建构水平角度,深入探讨了决策过程中的时间距离问题。本研究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时间距离类型和时间距离度的控制,分析了时间距离对未来结果主观价值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时间距离均是影响未来结果价值折扣的重要因素。在同一共享时间距离条件下,非共享时间距离越大,时间折扣率越小;对同一非共享时间距离而言,短共享时间距离条件下的时间折扣率较大,长共享时间距离条件下的时间折扣率较小。时间折扣率的变化模式说明时间距离敏感度的非恒常性,随着时间距离的增加,时间距离的敏感性下降。第二部分比较了延迟和提前两种条件下的时间折扣率,分析了决策过程中的时间距离框架效应。结果显示:参照点是影响未来结果价值折扣的重要因素;同一时间距离条件下,提前框架下的时间折扣率低于延迟框架下的时间折扣率。时间距离的框架效应说明,延迟和提前的锚定起点差异使得同一时间距离敏感性存在差异。第三部分探讨了问题模式启动对未来结果价值折扣和时间距离框架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为什么做”问题启动下的时间折扣率较低;“如何做”问题启动下的时间折扣率较高。而且,在两种问题模式启动下,延迟和提前两种条件时间折扣率无显著性差异,时间距离的框架效应消失。问题模式启动下的时间折扣率变化和其对于框架效应的影响说明,问题模式启动是影响时间距离敏感性的重要因素,是能够有效干预时间距离框架效应的重要途径。第四部分探讨了不同情绪启动下的未来结果价值折扣和时间距离的框架效应。结果同样发现:愉悦情绪状态下的时间折扣率较低;悲伤情绪状态下的时间折扣率较高。而且,在愉悦情绪和悲伤情绪启动下,提前和延迟两种条件下的时间折扣率均无显著性差异,时间距离的框架效应消失。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时间折扣率差异和其对于框架效应的影响说明,情绪也是影响时间距离敏感性的重要因素,是能够有效干预时间距离框架效应的另一重要途径。基于建构水平理论和以上的研究结果,我们认为时间距离通过对未来结果表征建构水平的影响而引起时间距离敏感性的变化。时间距离的增加提高了个体对于未来结果价值属性的关注,而相对忽视时间距离维度这一灵活属性。从而使时间距离的敏感性下降,表现出时间折扣率的降低。在时间距离的框架效应中,延迟当前起点的锚定使得事件结果的时间距离维度受到关注,而提前未来时间起点的锚定使得事件结果的价值属性受到关注,从而使得两种框架下的时间距离敏感度存在差异。同理,问题模式启动和情绪启动下的时间距离敏感度变化及时间距离框架效应的消失也在于它们对未来结果表征建构水平的不同影响。论文的最后部分对本研究进行了回顾,并对将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做出了展望。6.期刊论文张凤华.邱江.邱桂凤.张庆林.ZhangFenghua.QiuJiang.QiuGuifeng.ZhangQinglin决策中的框架效应再探-心理科学2007,30(4)框架效应是指对相同决策任务不同方式的描述会影响决策者对备择选项的认知,大量研究已证实了框架效应的存在.本研究采用经典的海难问题,进一步探讨了决策任务中的框架效应.结果发现,在生命问题和财产问题中均没有发现框架效应的存在.在面对生命问题时,总体上人们倾向于冒险;在面对财产问题时,总体上倾向于保守.另外在面对生命问题时,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冒险.7.学位论文王大伟决策制定过程中时间压力效应的实验研究2007决策制定过程中的时间压力效应是过去五十多年决策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发现。它主要认为时间是制定优化决策的重要资源与情境变量。拥有充足的时间,决策者能搜寻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与线索,制定出个体感知满意或自信心很强的决策;而如果分配给决策者决策的时间有限或不充裕,就可能引发决策者的时间压力以及相应的情绪情感体验,导致决策者决策质量以及自信心下降,决策制定的时间压力效应出现了。对决策制定过程中时间压力效应的研究主要从两种方法展开,一是结构分析法,一是过程追踪法,其中以过程追踪法的研究为最多。而关于决策制定的时间压力效应的理论解释,影响最大的莫过于Zakay(1990,1993)提出的时间知觉论。该理论认为,时间压力情境中的决策与时间知觉紧密相连,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将注意力资源分为两大部分:一为估计流失的时间,一为完成决策任务的时间。而在时间压力情境中,决策者更多地把注意力资源分配到知觉流失时间上,造成完成决策任务的时间减少,从而引发了时间压力效应的出现。决策制定的时间压力效应已为许多研究所证实,仔细分析这些研究发现,它主要沿着两条思路展开:一是关于时间压力与决策质量的关系,一是有关时间压力条件下决策策略的采用。前者的研究出现了时间压力是降低还是提升决策质量的问题,而后者的探索则造成了决策者是采用线性还是非线性决策策略的困惑。同时研究涉及时间压力影响决策制定的认知加工的研究很少,而且结果也不尽一致,需要进一步验证。为了进一步探讨上述问题以及全面阐释决策制定过程中的时间压力效应,本文共分四部分展开:第一部分为文献资料综述,系统回顾了时间压力与决策研究的历史与现状,阐释了主要理论及其有代表性的思想,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时间压力与决策研究存在的问题,并
本文标题:风险决策中的框架效应研究再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71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