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广东中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史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讲义课件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01中考导航02知识网络03考点突破04历史图片目录导航05五年广东中考06课堂巩固中考导航考纲要求近3年广东省题统计2016年2017年2018年1.北京人。2.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3分(选择题)3分(选择题)3分(选择题)3.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主要成就。4.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3分(选择题)5.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6.孔子,“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3分(选择题)【命题趋势】1.省题第一道选择题往往落在本单元,难度都不大,通常考查对基础知识记忆的再现能力。2.重点关注分封制、商鞅变法。特别是多年未考的商鞅变法。知识网络考点突破课标考纲考点1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北京人。1.生存年代、地点:距今约70万—20万年,生活在北京龙骨山的岩洞里。2.发现过程:1929年,中国的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同年又发现了用火遗迹。1987年,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周口店3.体质特征: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能够直立行走。4.使用的石器:北京人能制造和使用打制的石器,处于旧石器时代。5.使用:北京人从自然界取来火种,用火烧烤食物、照明、防寒、驱赶野兽。其意义是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6.群居生活:主要依靠采集、狩猎,过着群居的生活。火【史料链接】材料1921年以来,北京人遗址发现的人类化石有:完整和比较完整的头盖骨6个,头骨碎片、下颌骨、牙齿、肢骨断片、肱骨、胫骨、锁骨、月骨若干,分属于40多个不同年龄的男女个体。其他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问题:根据材料中的考古发现,我们可以获取北京人哪些方面的信息?分析:材料“1921年以来,北京人遗址发现的人类化石……”反映了北京人的身体特征;“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反映了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会狩猎,会使用火。考点分析:本考点主要考查的内容有:我国境内最早的原始居民,北京人的特征,火的使用情况和作用等。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通常结合图片和新情景来命制试题。考点2课标考纲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距今年代约6000多年约7000年地点(1)半坡村(5)河姆渡村房屋建筑(2)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主要种植作物(3)(最早)(7)(最早)典型代表北方即(4)流域农耕文化的代表南方即(8)流域农耕文化的代表陕西西安浙江余姚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干栏式建筑粟水稻黄河长江原始饲养业猪、狗等家畜猪、狗、水牛等家畜工具(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烧制彩陶磨制石器、烧制黑陶相同点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制作陶器(半坡人会彩陶,河姆渡人制作黑陶),饲养家畜,过定居生活,按血缘组成原始氏族聚落。★历史小知识:旧石器时代主要使用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史料链接】材料下面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在参观某一古代人类遗址时写下的诗句:“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问题:根据材料中诗歌的内容请你猜测这是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绘?“农耕既普及”诗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分析:据“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可知,这是对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描绘。生活在距今约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的原始居民,是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会制造彩陶,人面鱼纹盆是半坡原始居民制作的彩陶的文物代表。据已学知识可知,诗中描绘的半坡原始居民耕种的农作物是粟。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考点分析:本考点主要考查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如使用的工具、房屋的样式、生活的地域、最早种植的农作物等,掌握农耕生活的特征,要能与北京人的生活相区分。课标考纲考点3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主要成就。青铜器是铜、锡、铅的合金,原始社会末期已有铸造,夏朝时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世界最大)、四羊方尊和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大型青铜立人像等。青铜器主要作为礼器、兵器和食器使用。青铜铸造业是夏、商和西周最主要的手工业,因此夏、商、西周被称为“”。青铜器上的金文是研究商周时期的重要资料。商司母戊鼎青铜时代【史料链接】材料北至辽宁,南到湖南,都发现过西周的青铜器。那时的青铜器,比前代轻巧,花纹由复杂变为简易。问题:材料体现了古代工匠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创造推动了青铜冶铸技术和社会的进步,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这对于今天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分析:本题属于发挥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青铜技术的高超体现了实践出真知,科技是不断发展进步的。我们今天的社会应该重视高科技,重视实践。通过实践不断进步等方面解答。考点分析:本考点要掌握青铜器中的精品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能识读图片,并能结合青铜器的金文解读相关的历史信息。课标考纲考点4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1.分封制的目的:为了。2.分封的对象:主要是姬姓子弟和有功之臣等。3.分封制的主要内容:(1)诸侯的权利: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由诸侯管理当地的事务。巩固对周边的统治(2)诸侯的义务:诸侯必须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治理诸侯国,周王调兵。他们必须定期到周王室朝觐、纳贡和服役。各诸侯国保持密切联系,共同抵御“蛮”“夷”“戎”“狄”等。4.分封制的作用:初期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密切了与各少数民族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保证服从5.消极影响:随着时间推移,依靠血缘越来越难以维持,诸侯权力越来越大,最终形成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不利于国家的统一。6.分封制的实质:分封制是一种严格的等级从属关系,是在奴隶主贵族间解决权位和财产继承问题的一种制度,是为巩固的统治秩序服务的。奴隶制【史料链接】材料《史记》记载:“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问题: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哪一政治制度?写出其出现的朝代和积极影响。分析:依据材料可判断是分封制。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保卫王室,同时需交纳贡赋,朝觐述职。西周分封制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考点分析:本考点主要考查分封制的内容及作用,要结合青铜器上的金文理解分封制权利与义务。课标考纲考点5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1.背景:(1)铁器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水平提高,新兴地主阶级壮大。(2)战国时期,新兴的要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就必须废除奴隶主贵族的各种特权。商鞅变法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3)诸侯争霸过程中,秦国还比较落后,迫于现实压力,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图强。地主阶级2.地位:在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中,商鞅变法是影响最大的。3.目的:富国强兵。4.时间及在位的君主:公元前356年,秦孝公。5.主要内容:政治确立,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鼓励,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军事奖励,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郡县制户籍自由耕织度量衡军功6.作用: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7.历史影响:①各国经过变法,逐步确立起来。②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封建制度拓展提升商鞅变法为什么能获得成功?(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逐步崩溃和封建社会开始形成的时期。商鞅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这是商鞅变法成功的重要因素。(2)商鞅本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指导思想,提出合乎秦国国情,顺应民意(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措施。而执行起来又非常坚决,因此变法能够成功。(3)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开始变法。秦孝公信任、重用商鞅,也是商鞅变法成功的重要条件。【史料链接】材料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改革。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废除,新制度建立。国家富裕,军力增强,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问题: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制度”是指什么?商鞅变法中的哪些措施使秦国“国家富裕,军力增强”?分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新制度”是指封建制度。商鞅变法的措施中,使秦国“国家富裕,军力增强”的措施是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织,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考点分析:本考点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变革”,以商鞅变法的实行为代表,展示这一时期的“变化”,突出反映了变化的实质是导致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封建社会的形成。一般以选择题和材料解析题的形式来考查。课标考纲考点6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影响。孔子,“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1.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上,他提出“”的学说,主张“爱人”和“为政以德”。教育上,孔子办私学,主张“”(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寒),提出“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等学习方法。孔子的思想后来成为的正统思想,儒家文化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部分。孔子的弟子将其言论整理在《》一书中。仁有教无类封建文化论语2.百家争鸣:(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各学派对当时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形成“”的学术繁荣局面。百家争鸣(2)主要学派:主要学派代表人物主要著作主要思想孟子“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仁政”治国,主张可持续利用资源儒家《》《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孟子荀子道家《庄子》“无为而治”法家《韩非子》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主张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提倡节俭庄子韩非墨子孙武《》主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兵家孙膑《》反对空谈仁义,提出“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孙子兵法孙膑兵法(3)评价:百家争鸣形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构成了我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成为历代进步政治家改革图强的理论武器。三者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儒家思想道家学说法家思想【史料链接】材料春秋战国时期,针对社会急剧的变化和发展,有识之士纷纷发表各自的看法和主张,逐渐形成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兵家等许多学派,史称“诸子百家”。问题:材料中,各个学派相互争论和批判,又相互影响,形成了什么样的学术繁荣局面?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不同见解,涌现出一批作出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形成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考点分析:本考点主要考查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在中考命题中所占比重不大。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偶尔也出现在综合题中,通常是结合图片或用现实情景来组织命题。历史图片1.火的应用,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图2的古人类已经能使用火,并学会保留火种。2.根据
本文标题:广东中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史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讲义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770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