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古代诗歌五首怆然涕下岱宗决眦鸡豚拄杖叩门chuàngtìdàizìtúnzhǔkòu怆然:悲伤的样子。涕下:眼泪流下来。岱宗:指泰山。神秀:神奇秀丽。钟:聚集。无时:随时割:分曾:同“层”眦:眼眶会当:终当,终要凌:登上缘:因为浑:浑浊豚:这里指猪肉造化:指天地,大自然。落红:落花【写作背景】由于契丹反叛,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军讨伐之,陈子昂随军参谋。武攸宜出身亲贵,不晓军事,使前军陷没,陈子昂进献奇计,却未被采纳。他不忍见危不救,几天后再次进谏,结果激怒了武攸宜,被贬为军曹。他满怀悲愤地登上蓟北楼,写下了这首震惊千古的《登幽州台歌》。时空背景:幽州台•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jì)北楼,为战国燕昭王所建。燕昭王执政后,励精图治,广招贤士,为了使原来国势衰败的燕国逐渐强大起来,燕昭王建黄金台,置金于黄金台上,延请天下奇士,很快就招到了乐毅等贤能之人,国家迅速强大。“幽州台”或“黄金台”成为圣明君主广揽贤才的象征。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古人”“来者”各指什么?古人:古代的贤明君主。来者: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译文】•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诗中能体现诗人情感的句子是?而此句中最富感情色彩的词是?品读文本独怆然而涕下怆然1.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2.对贤明君王的渴盼。3.表达人生的孤独感为什么会“怆然”(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情怀)?巩固所学用几句话描述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中考链接:•试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1、提问方式: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作简要分析。•2、答题步骤:•形象+内容分析(翻译)+情感•3、形象的答题格式:本诗塑造了一个…….(性格或特点)的……..(身份)的形象。•答案:•诗人刻画了一位胸怀大志却因壮志难酬而感到孤独悲伤的悲剧主人公形象。(形象)•上两句俯仰古今,追忆早已逝去的明君,感慨无缘见到后世的英豪。第三句写出空间辽阔。第四句描绘出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翻译+情感)鉴赏人物形象常用的重要词语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忧国忧民、寄情山水、热爱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报国无门、建功立业、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等。课后练习:•相同点:都表达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凉心境•不同点:前一个“不见”感怀历史,后一个“不见”对将来提出希望,悲怆之情递进,由古及今。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有两个“不见”,它们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2、独怆然而涕下”属于何种描写?写出了什么?“独”有什么作用?•神态描写。•写出诗人热泪飞洒的样子;•渲染诗人的孤独和悲愤。•3、《登幽州台歌》中直抒胸臆的诗句是:•4、表达陈子昂怀才不遇的诗句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5、“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两句传达出诗人登楼时内心的孤寂,与《登幽州台歌》中的……有异曲同工之妙。•6、点明诗人登台感想,表达报国无门忧伤心绪的诗句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7、下列对本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诗中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贤明君主。B.“幽州台”是当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处所,诗人借此抒发怀才不遇之感。C.“悠悠”与“独”相对照,更加突出作者的孤独。D.全诗感时伤事,吊古悲今,并没有诉说自己的悲凉。D•8.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诗中“古人”、“来者”指的是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B.“念天地之悠悠”是以空间宽阔衬托孤寂之感。•C.“怆然而涕下”是因为时间的消逝,空间的寂寥。•D.“幽州台”即“蓟北楼”,是当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处所,诗人因此有感而发C杜甫草堂杜甫草堂杜甫草堂简介杜甫在安史之乱后,于公元759年由甘肃颠沛流离到了成都,靠了友人的帮助在城西浣花溪畔营建了草堂。他在这里居住了将近4年,写下了240多首诗篇。《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就是在这里写的。当年杜甫居住的草堂早已不存在了。现在的草堂,实际上是后人为纪念杜甫而建的一所优美园林。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译文:•泰山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他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大自然将神奇秀丽聚集在此,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层云生起,使心胸震荡。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总有一天我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2.理清文意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远望泰山参天耸立近望泰山高大秀美细望泰山情由景生愿望所感抒怀言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赏析: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了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雄心气概。《望岳》中心: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总括泰山的全貌,突出它的雄伟高大的山势的句子是:•描写近望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地句子是:•诗人细望泰山而时间之久,表现对祖国河山的热爱的诗句是:•充分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成为千古名句的句子是:•1.本诗中“钟”“割”与“小”的用词之妙,自古为人们所称道,请任选其一加以赏析。⑴钟是聚集的意思,巧用拟人,赋予大自然以人的形象。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割即割裂,写出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把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昏暗,明亮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巍峨高大,遮天蔽日的形象。(2)小:矮小。写出泰山的巍然高耸,表达诗人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2.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的气势和的景色。•3.“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的特点。•4.“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特点。•5.“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望高大雄伟神奇秀丽高大雄伟神奇秀丽参天耸立6.“决眦入归鸟”一句蕴涵了。7.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8.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9.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10.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的语句:•11.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飞来峰王安石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唐宋八大家之一。飞来峰,唐宋时上面有应天塔,俗称“塔山”,传说此山自山东诸城飞来。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听读课文,用“/”划出诗句的节奏。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是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佑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发抒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飞来峰顶耸立着千寻的高塔,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听说塔上鸡叫时能看见朝阳升起。不怕浮云遮住远望的双眼,只因为处在山的最高峰。1.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生活哲理?哲理: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2.说说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①②句写飞来峰塔的形象(描写景物——充满生机)③④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抒发情怀——踌躇满志)3.概括这首诗的主旨。表现作者高瞻远瞩的思想理念和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再读课文,说说你对“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理解。议论,表面写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是因为自己站在塔的最高层。实际包含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浮云遮望眼”,用典。西汉人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而王安石以后推行新1、王安石_______(朝代)杰出的______家,______家,______家,散文成就很高,为______之一。2、解释加线字的意思①千寻塔()②闻说鸡鸣见日升()③不畏浮云遮望眼()④自缘身在最高层()北宋政治思想文学唐宋八大家指应天塔这里是“听到”的意思怕因为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自由抢答下列问题。3、“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一句采用()手法,点明飞来峰,千寻塔的高峻陡峭。4、《登飞来峰》中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踌躇满志的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5、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句借物抒情的句子。夸张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自由抢答下列问题。5、《登飞来峰》前两句、后两句的侧重点各是什么?6、《登飞来峰》中蕴含深刻哲理的句子是: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自由抢答下列问题。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练习:•1、这首诗中正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侧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2、这首诗处处写景,又另有所指,如“浮云”既是实写眼前景,又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诗中的“最高层”,字面是指,实则指。•3、这是一首哲理诗,一、二句作者用突出塔之高,为下文。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千寻塔的最高层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千寻(见日升)作铺垫•4、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D游山西村陆游•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诗人。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写作背景•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极力赞助张浚北伐,被投降派罢归故里,诗人心中愤愤不平。对照诈伪的官场,于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诗人虽貌似闲适,却未能忘情国事,深信总有一天否极泰来。这种心境和所游之境恰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传诵千古的“山重”“柳暗”一联。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游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无路可行间,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你吹着萧,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临近,布衣素冠,简朴的古风依旧保存。从今日起,如果允许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柴门。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热情好客-----山村美景这一联写农村美丽风光,表达诗人的喜悦。哲理: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万物消长变化的哲理。-----淳朴民风-----抒写愿望(表达作者对闲适田园生活的喜爱)1、用诗中一句话赞美山西村的景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用一句诗来赞美山西村的人更美。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写出作者正担心无路可行时忽然见到村庄的惊喜,表达人们应在困难中看到希望,前后句先抑后扬,更突出在困难中见到转机的希望,也教育后人不怕困难,勇于战胜困难。主题:这首诗描绘山西村的风光和习俗,表达诗人对农村生活的赞美。课后练习•1、首联中的“足”字改为“有”字
本文标题:《古代诗歌五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776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