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八大类城市建设用地选址要求城市建设用地选址一般要求(1)选择有利的自然条件有利的自然条件,一般是指地势较平坦,地基承载力较好,不受洪水威胁,不需花费很多的工程建设投资,并能保护城市的生产生活等,城市建设的自然条件因素复杂,常常是各种条件相互矛盾和相互制约。如:地形平坦的地段往往易被洪水淹没且地基较差,而地形起伏较大的丘陵,地基承载力较好。因此要全面分析比较,并应估计工程措施的费用,这样才能得出合理的选择。现代技术条件下,一些不利的自然条件,可以通过一定的工程改造措施加以利用,但是这些改造都必须注意经济上的合理性与工程上的可行性,要从现实的经济水平和技术能力出发,按近期和远期的规模要求来合理地选择用地。所以尽量选择有利的自然条件是城市规划布局的重大原则。(2)尽量少占农田城市周围的农田,大多经营多年,特别是高产菜地不是短时间能形成的,因此保护农田,少占良田是城市用地选择时必须遵循的原则。尽量利用劣地、荒地、坡地,在可能情况下,应结合工程建设造田、还田。(3)保护古迹与矿藏城市用地选择应避开有价值的历史文物古迹和已探明有开采价值的矿藏的分布地区。必需取得文物考古部门和地质勘探部门的协助;掌握确实可靠的科学依据,在不十分清楚的情况下,应持慎重态度。(4)满足主要建设项目的要求城市建设的项目和内容,有主次之分。对城市发展关系重大的主要建设项目,应优先满足其建设的要求,因为只能这样才能抓住城市用地选择的主要矛盾,为城市建设发展创造较好的条件。在选择用地时不仅研究这些项目本身的用地要求,还要研究它们的配套设施如水、电、运输等用地的要求,以使这些主要建设项目能迅速建成并能经济地运行。(5)要为城市合理布局创造良好条件城市布局的合理与否与用地选择关系甚大。在用地选择时,要结合城市规划的初步设想,反复分析比较。优越的自然条件是城市合理布局的良好条件。反之,自然条件的种种制约,会造成城市发展的长期不良后果。居住用地(R)选址要求布局要求选址要点自然条件要求有良好的自然条件。选择适于各项建筑工程所需的地形和地质条件的用地,少占或不占高产农田,充分利用接近水面环境优美的地区周围交通联系要求注意与就业区的相对联系。在保证安全、卫生与效率原则的前提下,居住用地应尽可能地接近就业区。用地适用性要求用地数量与形态的适用性。用地面积大小须符合规划用地所需,用地形态易集中紧凑布置,节约市政工程管线和公交的费用。当用地分散时,应选择适宜的用地规模和位置作为居住区,各个区块用地同城市各就业区在空间上和就业岗位的分布有相对平衡的关系。-2-环境要求居住用地选择要十分注意用地的自身及用地周边的环境污染影响市场需求要求居住用地选择要结合房地产市场的需求趋向,考虑建设的可行性与效益现状要求尽量利用城市原有设施,以节约新区开发的投资和缩短建设周期并结合现有城区的功能结构关系综合布置发展要求用地选择在规模和空间上要为规划发展留有必要的余地,并兼顾相邻的工业过其他城市用地发展的需要,不致因彼方的发展而影响到自身的发展和布局的合理性要求内容公共设施的项目要成套地配置⑴对整个城市的公共设施,应该配套齐全⑵在局部地段,要根据它们的性质和服务对象,配置相互有联系的设施按照与居民生活的密切程度确定合理的服务半径从居民对公建方便使用要求出发,还要考虑公共设施的经济性与合理性,根据服务半径推算出公共设施的规模结合城市交通组织来考虑其分布要从其使用性质及交通状况,结合城市道路系统一并安排根据公共设施本身的特点及其对环境的要求进行布置公共设施本身是环境形成因素,同时其分布对环境也有所要求考虑城市景观组织要求通过不同的公共设施和其他建筑的协调处理与分布,利用地形等其他条件,组织街景与景点,以创造具有地方风貌的城市景观考虑合理的建设顺序公共设施的分布及其内容与规模的配置,应该与不同建设阶段城市的规模,建设发展和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过程相适应充分利用城市原有资源因势利导地进行城市的改建、扩建,通过留、并、迁、转、补等措施对城市原有公共设施进行调整与充实要求内容地形要求用地的自然坡度和该工业选用的运输方式、工艺特点和排水坡度相适应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要求不应选在7级和7级以上的地震区;土壤的耐久强度一般应不小于1.5㎏/C㎡;不要位于滑坡、断层、溶岩或泥石流等不良地质地段;不应布置在水库坝址下游;应避开洪水淹没地段,最高洪水频率,大、中型企业为百年一遇。小型企业为五十年一遇;地下水位最好是低于厂房建筑的基础-3-地形的形状和大小要求视生产类别不同及其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采用运输的方式、工艺流程和建筑层数而定水源要求工厂应靠近水质、水量均能满足生产需要的水源,并在安排工业项目时注意工业与农业用水的协调平衡能源要求大量用电的工业要尽可能靠近电源布置,争取采用发电厂直接输电;需大量蒸汽及热水的工业,应尽可能靠近热电厂布置交通运输的要求工业中常采用铁路、水路、公路或连续运输,应根据货运量的大小、货物单件尺寸与特点、运输距离等确定运输方式,将其布置在有相应运输条件的地段工业的特殊条件某些工厂对气压、温度、地基、土壤、空气含尘量、防爆、防火、防磁、废物处理等如有特殊要求,应在选址时予以满足其他要求工业用地应避开以下地区:军事用地、水利枢纽、大桥等战略目标;有用矿物蕴藏地区和采空区;文物古迹埋藏地区以及生态保护与风景旅游区;埋有地下设备的地区要求内容自然条件要求选址应在地势高亢,地形平坦,有一定坡度,利于排水,地下水位不能太高,土地承载力要高,要有一定的稳固性和耐久性交通要求要有利于交通运输,选址必须以接近货运需求量大或供应量大的地区为原则,应合理组织货区,还要考虑铁路运输以及水运条件。建设要求有利建设、有利经营使用。不同类型和不同性质的仓库最好分别布置在不同的地段,同类仓库应尽量集中布置发展条件节约用地,但有一定发展余地。环境保护要求注意城市环境保护,防止污染,保证城市安全,应满足有关卫生、安全方面的要求其他要求仓库布置应照顾城市居民生活、游憩的需求。不干扰居民的正常生活要求内容铁路⑴铁路设施中直接与城市生产和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客、货运设施,如客运站、综合性货运站及货场等,应该在城市中靠近城市中心区布置⑵为工业区和仓库区服务的工业站和地区站则应布置在相关地段附近,一般设在城市外围⑶与城市生活没有直接关系的设施,如编组站、客车整备场,迂回线等,在满足铁路技术要求以及配合铁路枢纽的总体布局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布置在离城市外围有相当距离的地-4-方。公路⑴要有利于城市与市域内各乡、镇间的联系。⑵干线公路要与城市道路网有合理的联系。过境公路应绕过城市,中小城市可另采用入城道路引入城市;作为公路枢纽的大城市,应在城市道路网的外围布置连接各条干线公路的环城市交通干道,以与城市道路网连接。⑶对于组团式结构的城市,过境公路可以从组团间通过。在一定的入口处与城市相连接,与城市道路各形成自己的系统,互不干扰⑷公路与城市交通干道、铁路正线及站场交叉冲突点最好采用立体交叉的方式解决港口⑴进港航道稳定,港口水域规模够用,并应得到必要的掩护,保证船舶能安全出入港口,方便船舶停泊和水上装卸作业⑵在适当疏浚后,保证容纳计算船型的水深⑶有足够的路域,便于港口作业区和建筑物的规划布置,并能满足远期发展的需要⑷与生产或消费地点有最短的运输路程,能方便地铺设进港铁路和公路⑸所选港址应能保证最小建设工程量和最低的工程造价⑹应有施工船舶防浪避风的港湾或其他隐蔽的水域,有足够的电源、水源,并要满足港区生活用地的建设要求航空港⑴用地与建设条件要求⑵气象与生态条件要求⑶通讯导航要求⑷跑道布置要求⑸净空要求要求内容自然条件的要求⑴道路的布置应选择在土质稳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段,尽可能绕过地质和水文地质不良的地段;⑵道路走向应有利于城市的通风,一办应平行一夏季主导风向城市用地功能布局要求在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基础上,组织完整的道路系统,满足交通方便、安全、快速及城市环境整洁、宁静、美观的要求;做到道路功能清楚、系统分明功能要求按交通性质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和广场;按客货流不同性质、交通工具不同性能、交通速度差异进行分流,将道路区分为不同功能地形及工程量要求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要善于利用地形,尽量减少土方工程量,节约道路的基建费用,便于车辆行驶和地面水的排除;选止应在土质稳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段,尽量绕过地质及水文地质不良的地段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风貌的要求要防止噪音的干扰,沿街的建筑和道路宽度之间的比例要协调,并配置恰当的树丛和绿带-5-满足敷设各种管线及与人防工程相结合的要求应根据交通运输等要求来确定道路的宽度,道路纵坡设计应考虑重力自流管的纵坡度;道路规划也应和人防工程规划相结合,一利战备、防灾疏散停车场的布置要求(1)大型停车场一般应设在对外交通设施附近,大量人流汇集的文化生活设施的附近;(2)一般中小型停车场一般布置在其所服务的地区内;(3)自行车公共停车场可布置在公共建筑前面、后面退道路红线的空余地段;(4)市民广场应与城市干道有良好的衔接,考虑各种活动的空间,场地划分,以朝南最好;(5)生活广场一般设置在居住区、居住小区或街坊内;(6)交通广场应与建筑出入口相协调,以免人、车混杂或车流交叉过多.要求内容给水设施的布置要求(1)取水构筑物的选址主要考虑地形、水质、水文、冰凌、地震、地质等因素;取水口应选在能经常取得足够水量和较好水质,而不被泥沙淤积、堵赛的地段;(2)净水构筑物一般设在水厂中:a.水厂选址应选在工程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应尽量接近用水区和河道主流的城市上游;b.取水口应设于居住区和工业区排水出口的上游,且不受洪水威胁的地方;(3)管网的布置应根据城市地形,城市规划、发展方向,道路系统、大用水量用户的分布、水压的要求、水源位置及其他管线综合布置等因素进行规划设计;排水设施的布置要求(1)污水处理厂应设在地势较低,便于城市污水汇流入厂内,其位置应靠近河道,最好布置在城市水体的下游,应离开居住区,选择的用地的水文地质条件、条件应满足构筑物要求,地形要有一定的坡度;(2)固体废物场地英语居住区有一定的距离,外围设一定的宽度的卫生防护带,可与位好造田、造山置景等综合利用相结合;城市能源设施的布置要求(1)发电厂的位置:a.发电厂的厂址标高应高于百年一遇洪水位,尽量利用天然的地基,应考虑燃料供应、水源、对外交通、铁路专用线等综合因素选择厂址;b.厂的供水系统必须可靠,直接供水应靠近水源,厂址要便于发电厂的铁路专用线与国家铁路或其他工业专业线的连接;-6-c.与居住区的位置要适当,有一定的卫生及安全防护地带,充分考虑出现条件,留有适当的出现走廊;(2)变电站的位置:a.接近负荷中心,或网络中心,便于各级低压线路的引入或引出,进出线走廊要与变电所位置同时决定;b.变电所用地要不占或少占农田,地质条件要好,不受积水浸淹,枢纽变电所要在百年一遇洪水位之上;c.靠近公路和城市道路应有一定的间距,区域性变电站不应设于市内;(3)电力走廊的位置:a.高压线不宜穿过城市中心和人口密集地区,不得以时,市内可采用地下电缆;b.避免从洪水淹没地区经过,在河边架设时,要注意河流对基础的冲刷或发生倒杆事故;c.注意远离污浊空气的来源,对有爆炸危险的建筑物也应避免接近d.尽量避免与河流、铁路、公路及其他工程管线的相交;`(4)燃气输送工程的布置:a.燃气管道避免埋在交通频繁的干道下面,以免弹道检修的困难和承受很大的动荷载;b.不允许将然气管和自来水管、雨水管、污水管、热力管、电力及通讯电缆放在同一地沟内;c.燃气管不能在地下穿过房屋及其建筑物;d.地下燃气管营埋设在土壤冰冻线以下;e.燃气厂不应离开城市太远,储气站起位置的选择应注意安全,调压站一般设在地上单体建筑内,灌油站一般位于市区的边缘;(5)城市供热系统的布置:a.民用供热、供电一般为地下敷设,供热管道设在不妨碍交通和行人交通的地段,不影响建筑物的天然照明,靠近铁路公路时,要保持一定的距离;b.供热管道应尽量敷设在道路的一侧,并尽量减少其埋设深度;c.供热管道沿东西方向敷设时,应将水管放在北面,会水管道放在南
本文标题:八类用地选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779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