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古汉语(文言文)名词作状语现象例析现代汉语中,除时间名词外,其他名词一般是不能独立作状语的,但在文言文(古代汉语)中,名词(包括普通名词、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作状语的现象却是很普遍的。名词作状语是文言语法词类活用的一种现象。按说名词一般是不能做状语的,做了状语就意味着带了副词的性质。一、名词作状语的特点1、这个名词后面一定是一个动词,但又不是这个名词做出的动作,只是对这个动词起着直接修饰或限制的作用。。例如: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赤壁之战》其中的名词“步”是指后面动词“走”的方式,做“走”的状语。2、这个名词不做主语,只是表明后面动作的性状、处所、方向或使用的工具。二、名词作状语的分类根据表修饰或限制的不同情况,名词作状语可归纳为下面几种类型。1、普通名词做状语(1)表示比喻,也就是拿用作状语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的行动特征,来描写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的方式或状态,可译作“像……一样”“跟……似的”。例如:豕人立而啼。(《左传·庄公八年》)名词“人”,修饰动词“立而啼”,比喻“立而啼”的状态,译为“像人一样”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犬坐于前”,“像狗一样坐在面前”。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小石潭记》)名词“斗”,修饰动词“折”,译为“像北斗星那样”;“蛇”修饰动词“行”,译为“像蛇那样”。(2)表示对待动作对象的态度。也就是把动词宾语所代表的人,当作用状语的那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来对待,可译作“当作……对待”“用待……的态度”“像待……似的”例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兄事之”,“当作兄长来对待他”。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五人墓》)“隶使”“当作奴隶使唤”。(3)表示动作发生或进行的所处方位。“在……”“向……”例如: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4)表示动作进行的工具、凭借或依据。例如:叩石垦壤,箕畚运於渤海之尾。(《列子·汤问》)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活板》)“火令药熔”,“用火让药熔化”。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促织》)“力叮不释”,“用力叮着不放”。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隧入”“用打洞的办法进入”。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促织》)“笼归”“用笼子装着拿回家”。2、时间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时间。例如:(1)时间名词“日”“月”“岁”充当状语,有“岁岁”“月月”“日日”的意思,表示动作行为的频率或经常性。例如: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孟子·滕文公下》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伤仲永》)时间名词“时”修饰动词“扳”,作状语,表示“扳”的频率,译为“每天”。岁赋其二。(《捕蛇者说》)“岁”表示“赋”的频率,译为“每年”。学而时习之。(《〈论语〉十则》)时间名词“时”修饰动词“习”,译为“按时”。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时间名词“朝”和“暮”分别修饰动词“辞”与“宿”,表示“辞”与“宿”的时间。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旦”和“暮”表示“往”与“归”的时间。(2)时间名词“日”充当状语,当“一天一天”讲,表示情况的逐渐发展变化。例如:事日急。(《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3)时间名词“日”用在句首主语的前面做状语,当“往日”讲,表示追溯往事。例如:日臣之使于楚也,子重问晋国之勇。(《左传·成公十六年》)3、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一般翻译为“向+方位名词,例如: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赤壁》)“南指”“向南指”。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诗》)方位名词“东市”“西市”“南市”“北市”,分别修饰动词“买”,作状语,表示“买”这一动作行为的发生处所。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核舟记》方位名词“右”“左”,分别修饰动词“刻”,译为“在右边”“在左边”。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小石潭记》)方位名词“下”作状语,修饰动词“彻”,表示“下”的趋向,译为“向(往)下”。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方位名词“西”,修饰动词“行”,译为“向(往)西”。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方位名词“前”,修饰动词“行”,译为“向(往)前”。
本文标题:古汉语名词作状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789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