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从“单位人”向“社会人”的回归看我国企业体育的发展
从“单位人”向“社会人”的回归看我国企业体育的发展郭建平1李艳翎11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410012)gjp2008@sina.com摘要:计划经1济体制下的中国企业具有高度的“单位性”,企业员工是具有强烈单位特征的“单位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全面,我国传统企业开始了向现代企业的转型,建立起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企业体育在新的企业制度要求下,其组织形式、地位和作用等方面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文中以“单位人”向社会人的回归为契点,对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体育的地位、作用和基本功能以及体育与企业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提出了企业体育的基本发展方向。关键词:单位人社会人企业体育市场经济效益1.引言企业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成分,是促进广大劳动人民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也是企业加强管理、促进生产和提升企业文化的重要手段和组织形式。在我国社会主义实践中,企业体育在促进两个文明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与我国的政治、文化、生活紧密相连。随着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管理制度发生深刻的变化,建立起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企业体育在新的企业制度要求下,其组织形式、地位和作用等方面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因此,对我国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体育展开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有利于企业体育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更好的发挥体育的功能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2.计划经济时期,“单位制度”下的企业体育2.1“单位制度”与“单位人”单位,是我国各种社会组织所普遍采用的一种组织形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位以行政关系为纽带,构成了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体制的组织基础。杨晓明等在《中国单位制度》一书中认为,“单位制度”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49年以来为了管理公有体制内人员而设立的组织形式。具有政治、经济和社会的三位一体的功能。从组织角度看,以公职人员为基本元素,这些人员是拥有国家公职、享有社会主义福利承诺的干部和工人;从经济学角度看,单位是控制国家经济命脉、保障和容纳文化与物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从社会学角度看是社会团体和社会地位划分的标志[1]。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企业体现出高度的“单位”化。这种“单位”不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的工作场所,而是“国家政权向社会推进的业缘组织”,它构成我国社会的基本框架。因此企业作为“国家单位”的一员,具有社会稳定和生产的多1本课题为硕士论文整理,湖南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重目标,具有高度的行政职能。企业作为国家“巨型机器”的一个零部件,在国家有计划的统一指挥下进行生产活动,它的主要目标不是赢利而是完成国家的生产计划。企业是国家的企业,是国家的单位之一;企业职工作为单位成员,同样体现出高度的“单位性”,单位对他们来说成为经济利益、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的依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就是他们的家园,具有强烈的单位意识,失去了单位的庇佑,就好比失去了父母的孩子一样孤立无助。我们把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职工称之为“单位人”。“单位人”被囿于“单位”的空间内,处于一种消极的被动的地位。2.2单位制度下企业体育的基本特征对企业而言,单位制度的实质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的组织与管理形式。企业体育是在国家有计划、有组织的直接的行政指令下进行,具有如下特征:第一,资源上的计划性。经济体制运行的实质是社会资源的分配机制,即经济资源的分配方式是计划还是市场;经济资源配置的主体是政府还是市场参与者。在计划经济时期,单位制度是国家实行社会管理的基本组织形式,国家具有对全部社会资源的拥有权。这就意味着国家对企业体育资源的完全拥有,同时也注定了国家对企业体育发展的无限义务。事实上,在计划经济时期,体育被视作国家事业,国家承担全部经济和管理义务,企业体育体系的建立、健全依靠的是国家直接或间接的财政拨款。第二,管理上的行政性。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只是计划的消极执行者,它的功能不是从事创新活动,而是不折不扣的执行上级机关的计划指令,因此,它实际不是企业而是国家机构,企业领导也不是企业家而是国家干部。在这一时期,我国的体育管理运用的是以政府管理为主的“举国体制”,由于政府对体育事业的发展承担了全部义务和权力,因而这一时期的所有行为均是政府行为和手段,行政命令,文件是唯一的手段和途径,以致上至宏观决定和控制,下至微观事务都离不开行政命令和文件。同样,一切有关的企业体育活动都在国家的行政指令下进行。第三,功能上的政治性和福利性。在单位制度下,我国企业同事业单位一样具有“政治、经济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功能”,且政治功能总是放在首位。因此,对企业体育而言它的政治功能也是居于首位的,在“抓革命,促生产”、“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下使企业体育活动具有很强的政治意味,往往在行政指令下,将企业体育搞成“XX千人大会操”、“XX万人长跑”的群众运动。同时,对企业内部而言,企业体育具有福利功能。因为,在国家办企业、企业办社会的总体氛围中,企业体育往往成了企业职工享受社会福利的一种表现形式。第四,形式上的单一性。由于企业体育实在国家统一的行政指令下进行,其组织形式、活动内容、开展方式等方面都体现出全国上下一盘棋的格局,表现的较为机械和单一,缺乏灵活性和多元性。3.“单位人”向“社会人”回归与企业体育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是由于人的交往而组成的有机整体。“自然人”或“生物人”适应社会生活的社会化过程使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形成和完善,从而成长为“社会人”[2]。“单位人”是中国特定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下具有强烈特定属性的“社会人”,“单位人”生活在平均主义的“玫瑰花园里”,他们在“当国家的人、上国家的医院、用国家的时间”情节中,形成巨大的惰性,企业是国家的,企业员工是国家的人,政府对企业负有无限的责任和义务,企业成了一个脱离市场、缺乏效率的“强烈的再分配组织”。长期以来形成了这样的局面:政企不分、条块分割;脱离市场、效率底下;国家办企业、企业办社会。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政府在经历了一次次的阵痛后,终于决定要将企业从原来的“温情父爱”中脱离出来,全面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采取了一系列的重大举措来提高企业效率和增强企业活力,特别是为了迎接WTO的挑战加大了企业改革力度,通过企业股份制、租佃等办法进行国企改造,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家不再包办企业,企业在享有充分自主权的同时承担市场风险,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对企业职工的直接结果是从“单位人”向“社会人”全面回归。表现为:其一、“铁饭碗”被打破。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雇主与被雇用的关系,下岗分流、再就业成为残酷的现实;其二、福利形式社会化。企业职工原有的单位福利转向社会化,取而代之的是医疗保险、养老保险、退休保险和昀低失业保障的社会性福利;其三、劳动力成为商品。如今他们不仅要靠出卖劳动力来获取相应的劳动报酬,劳动力成为了商品,而且劳动力质量的高低成为获取劳动报酬的标准;其四、竞争成为时代主题。企业人员的竞争不仅体现在就业上岗方面,而且体现在工作岗位上和工作过程中;不仅原“体制内”人员存在互相竞争,且与“体制外”人员包括国外人员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传统的企业体育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是与企业的“单位制度”相适应的。当企业职工从“单位人”向“社会人”回归后,其社会角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度的社会性取代了原来高度的单位属性,他们必须在社会中学会自我保护,自我完善;必须在竞争中去谋取更好的工作和职位,去获取更多的“票子”,买更好的房子、车子。这种角色的转换无疑会给企业体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一方面,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人的社会角色朝着多元化的广度和深度发展,除了原有的工作和生活角色外,在社会交往中会承担比以往更多的角色,有的人在企业时是工人,下班后可能是经理。“社会人”的回归使广大企业员工工作自由度和创造能力得到极大的释放,但同时,失去“单位”的庇护又使他们面临更多的社会压力和生存压力,特别是一些效益不好的企业员工,他们不得不在工作之余放弃体育锻炼的机会,身兼数职去谋取更多的生活来源。虽然他们大部分人,能够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但在生存与生活的两难选择中,他们的决定是无赖的。李力研在《北京、上海、沈阳、深圳昀大型企业员工健康状况与体育锻炼的社会研究》一文中指出:许多员工疲于生活和工作的压力根本无暇顾及体育锻炼[3]。张岩的《经济体制的转换与企业职工体育的发展》一文中也指出“一些职工将余暇时间投入到第二职业,自然也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体育文化活动”[4]。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企业体育文化的主体——企业体育人群的丢失,特别是中青年人群,从而影响了企业体育活动的人群结构的合理性,企业体育人群以老年人居多,中年人次之,年轻人昀少,呈金字塔结构(图1)。而从发达国家来看,企业中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比例较均衡,从结构上看是一个椭圆形的结构,且中、青年是企业活动的主力,显示了体育锻炼人群与企业骨干的一致性(图1)。我国企业员工中年轻人参加体育活动的比例相对较底,影响了企业体育活动的整体发展,这与年轻人的生活习惯、健康状况以及学习与工作压力有关,但同时也说明,在组织年轻人参加体育活动时的力度要加大,方式、方法和活动内容要改进和提高。青年中年老年图1另一方面,“社会人”的回归拓宽了企业员工的生活空间,闲暇时候的自由度更大了,同时社会文化生活的丰富给人们以更多的生活选择,原有的体育人群向娱乐和其他项目分化,人们对企业体育文化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据调查发现,在回答双休日及业余时间经常参加哪些文体活动时,有53、44%的人选择“娱乐类”,26、51%的人选择“体育类”[5]。传统的企业体育文化的组织形式、开展方式、活动内容等方面正在发生着一些新的变化,特别是活动内容上,一些传统的竞技体育项目受欢迎程度逐渐减弱,而一些新兴的健身娱乐体育活动则显示出强健的生命力,广大企业员工更加注重身心的调节,更加热衷于参加那些轻松愉快的活动项目。职工在回答希望参加哪些体育项目时,比例较高的前四类项目依次是:自娱自乐类、球类、其他健身类、和游泳(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职工体育工作状况调查)。同时北京体育大学任海教授的研究表面,企业体育文化的组织形式体现出小型和经常化的特点,活动内容正朝着健身、调心、益群等多维度发展,并与其他文化形式结合,出现多样化的趋势,呈现出功、拳、操、舞、趣味项目等各种类别争奇斗妍的局面[6]。在对湖南常德卷烟厂的调查中也发现,其活动内容和场馆设施等方面都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改变,以适应新形式的发展。首先,一些规模大,组织难度大的项目被取消或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小型化的、趣味性强的运动项目,例如:将原来一年一度的全厂田经运动会该为四年一次,增设了跳绳、呼啦圈、三人制篮球赛和五人制足球赛等趣味性强、小型灵活易组织的活动内容。其次,不断满足员工体育锻炼的个性发展需求,改善场馆条件,以吸引更多的人来参加锻炼。截止2003年底该厂体育设施基本情况如下:项目单位数量篮球场个3足球场个1门球场个2健身房间5乒乓球桌张103台球室间1棋牌室间1表1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该厂的体育文化设施较为完善,特别是趣味性强、现代化程度高、青年中年老年易于开展的项目受到较大的发展,如乒乓球桌达到103张,健身房达到5间。4.企业——体育——人的新型互动关系中国社会正在迈向现代化,“社会人”要适应这一需求,实现人的现代化发展;企业适应这一要求实现企业的现代化需要现代化的员工;体育作为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与人的活动紧密相连的,促进人的发展是体育的基本功能,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体育的功能也得到相应的拓展,在促进人的现代化发展方面,体育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7]。因此,在社会的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体育、人、企业三者之间形成了新的互动关系(图2)。在时代发展和新的企业制度的要求下,企业呼唤新型
本文标题:从“单位人”向“社会人”的回归看我国企业体育的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84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