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从东风之实践看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从东风之实践看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姓名:潘成政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指导教师:孙一民20070420从东风之实践看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作者:潘成政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杨文育新世纪上海汽车产业发展战略探究2009随着2007年底,上汽与南汽的整合,一个超级汽车企业航母就此诞生。上海汽车产业格局就此发生变化。在整个上海汽车产业中,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占据着绝大多数份额,不仅几乎控制市场,也几乎代表整个上海汽车产业。加上一些二线汽车整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粗略一看,上海汽车产业实力雄厚,拥有强劲的竞争力。但是,把南汽2008年的产销量算在上海汽车产业上,也不过不足200万辆。然而,早在2002年之前,一些国际汽车巨头(单个企业)的汽车产量就已经超过这个数值了。时值今日,整个上海汽车产业的产量不及一些国际上的第二阵营汽车企业。在新世纪市场竞争下,上海的汽车产业不仅要参与国内市场的竞争,更要面对来自国际市场的激烈对抗。本文行文目的也正是着眼新世纪,研究上海汽车产业可以采取的战略。本文先行提要了一些产业经济学理论作为全文分析的依据和支撑,比如产业经济学中的规模经济理论、产业集群理论,创新理论等。然后,对于整个中国汽车产业进行一定的背景提要和分析,对于目前我国汽车产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剖析,从而在大局上掌握目前上海的汽车工业格局。比如我国汽车产业存在许久的“散、小、乱”格局,以及汽车产业命脉为外资所掌控,尤其是代表汽车产业发展方向的小汽车(乘用车)领域几乎为外资所完全掌控,自主产品除了价格上少许的优势外,性能还存在差距。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的上海汽车产业,虽然能够在国内独占鳌头(尤其是合并南汽后的乘用车方面),但是细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命脉依然掌控在外资手中。而自主品牌在二十年间的发展,可以说基本没有什么建树。并且,对于上海汽车产业而言,上海通用和上海大众几乎占据了大半壁江山。所以,在未来上海汽车产业的发展战略中,自主创新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那么利用上海的人才高地优势,吸引人才,打造研发创新基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其次,遵循产业经济学理论,上海汽车企业可以考虑多工厂作业,以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灵活性。利用上海的物流方面优势,建立物流中心,为大规模的生产提供运输条件。并且,上海汽车产业需要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产业集群,来应对未来的国际国内竞争。采取这些手段来提高整个上海汽车产业的综合实力,相信会在新世纪的汽车业竞争中,拔得头筹。2.期刊论文李燕.胡树华系统论与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战略-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3)本文从系统发展的角度,运用系统理论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分析和探讨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思想.在系统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的汽车产业,应针对弱势,大力发展零部件工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壮大整车和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实力;促进整车制造业与零部件工业的协调发展,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双赢联盟;树立面向全球竞争的观念,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抓住世界汽车工业新一轮发展的机遇,实现我国汽车产业的飞跃发展,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促进国家科技、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3.学位论文罗勇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战略与对策分析2003在加入WTO背景及汽车产业竞争全球化的背景下,该篇文章试图通过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包括产业结构分析,产业组织分析,市场分析,来找出一些中国汽车产业在发展战略、政府决策、企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加以分析,找出原因所在.同时通过对国际汽车业发达国家和新型工业化国家中的典型代表,美国、日本、韩国、墨西哥的发展战略的介绍和比较,总结出各国汽车业发展战略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之处,为中国汽车产业制定发展战略提供借鉴预启示.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该文结合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和加入WTO对中国影响的背景分析,得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现实优势和潜在优势,提出中国汽车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基本战略.最后在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的实施对策,从完善产业组织政策、加强竞争与技术进步、汽车产业的集群发展以及汽车产业的科技创新几个角度提出了一些对策性的策略.4.期刊论文王慧蓉WTO框架下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综述-金融经济(理论版)2009,(4)本文主要就近年来国内学者关于加入WTO后,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战略研究成果,即开放(依附)型、自主(创新)型、开放与自主相集合型以厦相机抉择型这四种发展模式,并结合经典理论和实际案例做了一个回顾和总结.5.学位论文孙胜显生产跨国化背景下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战略2008汽车的制造水平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汽车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其他产业关联性较强,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生产跨国化的趋势下,我国汽车产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认真的研究我国汽车产业的问题,找出提高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的发展战略,对于我国具有重要的意义。br 本文先从世界汽车产业的全球化发展趋势入手,分析了全球汽车产业的变化,并剖析了跨国汽车企业在我国的发展战略;之后就跨国汽车公司进入对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的影响进行分析;再通过对我国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环境与机遇的认识、总结,提出开放模式下我国汽车产业融合创新的发展战略及实施的主要措施。br 本文从世界汽车跨国竞争格局出发,分析并揭示了跨国汽车公司在我国的战略布局及对我国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并系统总结了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历史,分析了我国面临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及机遇,提出了我国汽车产业实施开放环境下融合创新的发展战略。6.会议论文李京文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战略与政策思路2005本文针对目前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还很少的状况,国家应充分利用WTO框架下的例外条款和保障机制来保护国内汽车产业的发展。为了防止进口汽车的冲击,树立自己的汽车品牌,应建立汽车进口危害预警机制,对进口汽车的倾销行为要加强监控,对倾销行为应及时立案调查。对己经确立的倾销行为可以征收反倾销税。7.学位论文张燕友北京汽车产业整体协调发展战略研究2007这是一篇集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于一体的管理学论文。论文的目标是综合运用现代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北京汽车产业的整体协调发展进行分析和讨论,着重从生产制造、汽车服务、产业整体和发展战略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北京汽车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论文的研究成果对北京汽车工业及其相关产业的整体协调发展提供了相关的理论支撑,并给出了未来发展战略和政策建议。论文分析与研究的现实背景是北京汽车产业发展迅猛、国际上汽车制造发生转移。在此前提条件下,北京汽车产业要想进一步从重汽车产销突破向汽车产业整个链条全面协调发展迈进,真正把汽车产业做成主导产业,同时在此基础上很好地承接国际汽车产业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并实现自主品牌的发展,既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也存在很多的不足。因此,如何做大、做强,推动整体协调发展是北京汽车产业面临的一个重大战略选择问题。根据研究的主旨,论文做了如下工作:(1)对与研究相关的理论及成果进行归纳和评述,为论文的分析提供理论基础;(2)对北京汽车生产制造、服务两个方面的状况进行分析,为提出战略联盟及产业链重构等提供基准分析平台;(3)考察北京汽车对外合资合作、国产化等问题,为提出创建自主品牌等提供政策依据;(4)研究后进国家汽车发展战略及北京汽车发展的总体环境,为提出北京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奠定基础;(5)对北京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及其措施进行系统分析,为解决北京汽车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思路。论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和创新点主要有:1.根据“微笑曲线”理论,北京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应该朝曲线两端,左边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开发,右边加强以客户为导向的销售服务。北京汽车产业要有计划分步骤地向产业的上下游扩展,以逐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实施产业链左右向延升战略。2.北京汽车产业链左向延升,即加强自主开发。首先,从零部件加工制造起步,利用成本优势,介入全球产业链,参与国际分工,同时创立零部件自有品牌,积极加入国内汽车整车企业的汽车平台设计和模块化配套,稳固庞大的国内市场份额,抵御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冲击:其次,整车企业应花大力气强化已有的自有知识产权的品牌,通过掌握国内市场标准来确保占领国内市场,获得规模经济收益,同时谋求走出去,通过向发展中国家出口低端产品积累经验,逐步向高端产品发展。3.北京汽车产业链右向延升战略,即提高营销服务水平。北京汽车产业作为本土企业群,应该尽可能发挥掌握本国国情和国内消费者在文化、风俗习惯的优势,定位于国内市场,整合现有销售渠道,立足于汽车产品的品牌价值和销售服务的差异性,提供优质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按照WTO的协议条款,有计划地开展分期付款购车为核心的金融服务,同时要充分借鉴家电产业激烈竞争中丰富的营销实战经验。北京市政府也要推动营销人才的培养和吸引,为汽车产业集群提供产品营销的信息平台。4.为落实北京汽车产业整体协调发展的战略,应采取如下的措施。主要包括:重新调整北京汽车产业,加快汽车产业资产重组和重点国有汽车企业改革,优化零部件工业组织结构;优化北京汽车科研资源配置,重视技术中心、人才和品牌建设;全面提升北京汽车的技术,包括车辆各种性能控制技术、车辆通讯技术、车载电子信息系统、汽车零部件制造技术、汽车流通技术、服务领域的技术等;从区域内和区域间对北京汽车产业进行合理布局,形成产业发展带;积极利用北京的良好基础,大力发展汽车电子产业。5.为推动北京汽车产业的整体协调发展,政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政策指导,主要有:制订相关扶持政策,促进零部件企业与整车企业间的合作;结合北京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建立、健全新型的技术开发投入体制;为北京汽车产业提供开放与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政策导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倡企业自主品牌的建立,并给予一定程度上的政策倾斜和税收优惠;大力加强汽车产业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从系统协调的角度为产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8.学位论文杨荒林新经济时代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战略2002该文就是试图从新经济的内涵和主体特征分析入手,对新经济作出理性的评定,对新经济时代的主体特征作出回答,探索新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从中找到新经济对汽车产业的影响和作用的关键点,结合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全球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探索,从而提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战略.文章试图采用定量定性分析、图文并茂表述,以及战略的一般研究方法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作出一个概念性的描述,对未来的战略提出一个框架式的定义.9.期刊论文李京文.LIJing-wen发展我国汽车产业的战略与政策思路-中国流通经济2006,20(4)本文认为,我国汽车产业经过五十多年的艰苦创业,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发展规模,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上升,但是汽车产业品种较少,尚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汽车产业特别是轿车自主开发能力差,对跨国公司的依赖性较大,还不具备国际竞争力.文章提出,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看,我国的汽车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不少严峻的问题,尤其是跨国汽车公司在华发展战略正逐步发生深刻变化,集团化趋势日益显现,对中资企业的集团化战略构成严重挑战,所以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必须相应调整,一要坚持合资合作不放松,二要坚持自主发展不动摇.文章还提出了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遵循的主要原则和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的主要应对措施.10.学位论文王秀杰柳州汽车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2007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07年中国产销汽车将达到800万辆以上,2010年将超过1000万辆,2020年中国可能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汽车市场,已成为“全球最具潜力的市场”。全球汽车业巨头现已纷纷抢滩登陆中国汽车市场。中国汽车市场的国内竞争已经演变为更加残酷的国际化竞争。柳州汽车产业经过近40年的建设,特别是近几年来的持续快速发展,已具备较好的基础和特色。汽车工业作为柳州突出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在柳州经济发展中起到支柱产业作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加快汽车工业发
本文标题:从东风之实践看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84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