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一轮复习公开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了解历史概念,熟悉基本史实2、提升核心素养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考纲解读★了解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二、考情分析全国卷近三年来多以选择题进行考查,大题涉及较少,因此本课学习更多要进行横向和纵向联系。同学们尤其要重视新中国初期实行的重大外交活动的深刻时代特征。年度题型考向动态2018年选择题全国卷·30题(明确考察)2017年选择题全国卷·30题·41题(涉及)2016年选择题全国卷·31题·40题(涉及)(2018·全国卷30)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用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C.中国突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2017·全国卷30)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思考:近代中国与西方大国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关系?全“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周恩来。独立自主和平外交1、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指导下,新中国做出了哪些外交上的决定?①、制定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外交走向成熟三、知识梳理难点解析:“一边倒”政策带有意识形态色彩,本着建国初期,新中国独特的国际环境,是出于对国家安全考虑,是一种特定时代的产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界限,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因此适用于国家之间普遍性的外交原则。2、走向世界的中国——新中国初期外交成就三、知识梳理中苏建交——《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第一次建交热潮★苏联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互派大使的国家。★印度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和民族主义国家。★瑞典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英国是最早承认中国的西方大国。主要集中于欧亚大陆和社会主义阵营1949——1950日内瓦会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2、走向世界的中国——新中国初期外交成就三、知识梳理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参加万隆会议(1955)万隆会议,是部分亚洲和非洲的第三世界国家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国际会议。【求同存异】难点解析:两次会议充分显示了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正确性,也体现新中国初期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提升,越来越以成熟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是否意味着已经高枕无忧?四、知识联系中苏关系的恶化资本主义阵营的包围下一课外交关系的突破五、高考预测阶段明清近代新中国以来外交特点原因阶段外交特点朝贡外交天朝上国自居屈辱外交不平等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古代中国长期在世界文明中居于领先地位,封建统治者养成盲目自大的心理。中国不断遭受列强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独立,民族自信心和综合国力不断上升。预测:2019年全国卷仍会以选择题30或者31呈现,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外交的横向对比和纵向联系,尤其值得注意外交的近代化问题。五、实战演练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变化()A.不再坚持对苏联的友好政策B.使美国改变了对华敌视态度C.意在推动亚非社会主义运动发展D.减弱了意识形态方面的色彩【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故D项正确。✔
本文标题:一轮复习公开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856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