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 自然辩证法分析三峡问题
1运用自然辩证法分析三峡问题摘要: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哲学概括所形成的学科,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自然辩证法是联系自然科学与哲学的桥梁。自然辩证法作研究生必修学位课程,对改善和完善工科研究生的知识结构、更新思维方式、开拓眼界等方面起到了其他学科所不能取代的作用。本文联系所学知识与岩土工程专业相关知识运用自然辩证法分析三峡工程问题。关键词:自然辩证法科学哲学岩土工程三峡工程目录1.引言..................................................12.什么是自然辩证法......................................13.三峡工程的背景.........................................14.三峡工程的利与弊.......................................15.用自然辩证法的方法分析.................................26.用自然辩证法去分析问题的意义。.........................37.结论...................................................38.参考文献...............................................311.引言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应,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规律性,通过各个自然邻域的特殊自然规律和个别过程表现出来,是研究自然界和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最一般规律,对自然科学的内容和自然科学的产生、发展历史作出哲学的概括。本文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出发结合相关专业知识分析三峡问题。2.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联系自然科学与哲学的桥梁。自然辩证法的内容包括自然观、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技术观和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与社会。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和恩格斯思想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恩格斯思想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辩证法要求我们全面客观的发展地看待事物。运用对立统一(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动力,推动事物发展)、质量互变(揭示事物因矛盾引起的发展过程和状态、发展变化形式上具有的特点,从量变开始,质变是量变的终结)、否定之否定(揭示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实质性过程)等方法去分析问题。3.三峡工程的背景三峡水电站,即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又称三峡工程。中国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长江西陵峡段与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三峡水电站的功能有十多种,航运、发电、种植等等。三峡水电站1992年获得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建设,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六月一日下午开始蓄水发电,于2009年全部完工。任何一项规模巨大的工程,因为影响深远,必然带来持久的关注甚至争议,三峡工程也是如此。由它所引发的移民搬迁、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关于三峡工程利弊的讨论已经持续了近百年。三峡工程是一个以防洪、发电、航运为主并兼有大流域经济开发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工程它的兴建涉及面广影响范围大,对工程建设之利弊必须进行全面充分地论证。4.三峡工程的利与弊首先三峡工程的建设必定会带来大量的效益,例如:①发电建功,节能减排。三峡建坝后,滔滔江水为三峡水电站发电,效益相当可观,设计年发电846亿千瓦/时,位居世界第一,相当于建了10座大亚湾核电站,如表1。表1:三峡工程2005至2011年节约标准煤及减排统计年份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总计发电489.25492.49613.08803.10794.70802.84782.934778.39节约标准煤1810.231822.212268.402971.472940.393122.002690.0017625.152减排4447.724477.185573.457300.907224.547670.007670.0043213.79②防洪屏障。三峡工程建成后,当正常蓄水位到175米时,有221.5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能够控制百年一遇的洪水,如遇千年一遇洪水时,配合运用沿江各分蓄洪区,可以防止长江两岸发生毁灭性灾害。长江三峡工程,是直接确保中下游防洪体系内2300万亩耕地和1500万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守护神。③航运通畅。万吨级船队将通江达海,可直抵重庆朝天门港,航运成本可降低37%。但是也有不少学者认为三峡工程必将带来一定的危害:①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很大。②岩崩和滑坡。③加剧泥沙淤积,阻塞航道港口,危及大坝安全。库区建成水速减缓泥沙沉积加快,加之库尾浅滩出现可阻塞航道和河港。④改变经流和泥沙沉积状况,可使海岸后退,鱼类资源减少⑤破坏生态平衡,导致稀有动物灭绝。污染库区环境,危害人体健康。特别是对人体的危害更具有广泛性长期性和潜伏性的特点这更需引起人们高度重视。5.用自然辩证法的方法分析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我们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依然成为世界工业大国。因此对电力的需求会越来越大,但如果只单一的依靠煤炭发电,不仅无法满足工业需求,还会带来大量的环境污染问题,所以建设三峡工程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趋势。三峡工程的建设确定会带来上述的效益,当然专家担心的危害也是潜在存在的。但我们可以提前运用科学的手段去避免这些危害的发生,努力将效益扩展到最大化。虽然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但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新事物成长,做好准备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要学会区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学会区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分析和解决、处理问题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重点论,善于抓住重点。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学会全面地看问题,做到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在三峡问题中我们首先在危害可解决的基础上要认识到三峡工程队我国经济展确实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是三峡问题的主要矛盾。其次,三峡工程所带来的淤泥、破坏生态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可以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来解决它,这是三峡问题的次要矛盾。处理好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有利于我们客观的看待三峡问题,有利于我们正确的认识、对待三峡问题。无论是三峡大坝的防洪、发电、调水,还是地质灾害、环境破坏、经济效益问题都是包含这统一对立的因素。有利一面也可能变成有害的事物,有害一面也可能变成有利的事物,因此我们不能绝对的肯定一个事物或是否定一个事物。因为无论是防洪、发电,还是调水,考量他们所发挥的经济效益都必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当他们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积累的一定程度,扭亏为盈时,也就会有了本质的变化人们对于三峡工程的看法也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针对以上的分析基本上可以肯定三峡工程的兴建经济效益是巨大的,问题是存在的但又并非是不可解决的。所以说三峡工程的建设利是大于弊的,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做出的正确的决定,未来必定会造福人类的。36.用自然辩证法去分析问题的意义。作为一名工科类的研究生来说,我们不仅要有专业与社会知识,而且要有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可以改善和完善我们研究生知识结构、更新思维方式、开拓眼界。它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哲学素养、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用正确观点去分析科学技术发展,提出的各种问题,并分析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各种哲学、社会思潮以增强自身的鉴别能力;有助于增进辩证思维能力,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思维工具去探索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性等。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我们的才能,更好地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7.结论作为工程规模世界最大,防洪、发电等综合效益国内最高的水利水电工程,三峡工程的争论时间最久,争论级别也很高。这不奇怪,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无止境的。三峡工程本质上是一个对大自然认识的问题。但人们对大自然的认识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今后,三峡工程可能会出现一些当前还认识不到的问题,在运行过程中应该长期进行监测和优化。三峡工程不是一个一步到位就能够认识透的问题。人类只有在不断实践中,才能更好地认识客观自然规律,从而为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带来更好的效果,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当代研究生我们看问题也必须学会用辩证的方法去分析问题,不能只凭主观意识片面的、客观的去看待问题。在今后的研究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努力深入学习自然辩证法,掌握它的精髓并用来指导我们的科学实践,以帮助研究生科研水平的提高,应该时刻联系自然辨证法的理论知识,科学客观的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自我。8.参考文献[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论).人民出版社,1971[2]郭桂春.自然辩证法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4[3]孙晓彤,梁璐,张谷玥.三峡工程利弊谈[J].中国经贸,2013(08):156.[4]王中瑞.略论长江三峡工程之利弊[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1989.[5]吴杰.三峡:饱受争议的明星工程[J].国企,2011(09).
本文标题:自然辩证法分析三峡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908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