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2011年《职业道德与法律》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2010-2011年第二学期计算机应用专业期中考试题——《职业道德与法律》(测试时间:90分满分:100分)姓名:成绩: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下列哪项礼仪能够打造良好“第一印象”(D)A家庭礼仪B交往礼仪C职业礼仪D个人礼仪2.交往礼仪的核心是(C)A团结和互助B平等和互利C尊重和友好D诚实和守信3.职业礼仪的最高境界是(B)A敬业B奉献C守业D文明4.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A)A为人民服务B爱国主义C集体主义D诚实守信5.一种道德行为多次重复出现,就会变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即成为(C)A道德品质B道德理想C道德规范D道德原则6.遵守职业道德是对每个从业人员的要求,从业人员在职业工作中慎待诺言,表里如一,言行一致,遵守劳动纪律,这是职业道德中(D)A爱岗尽业的基本要求B办事公道的基本要求C服务群众的基本要求D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7.个人能否按照道德要求去做,关键在于(A)A内心信念B社会舆论C传统方式D评价方式8.国家干部遵纪守法,教师平等对待学生,售货员公平对待顾客,这是(B)A助人为乐的社会公德要求B办事公道的职业道德要求C尊老爱幼的家庭美德要求D尽业奉献的公民道德要求9.即使在个人独处,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这种道德修养方法是(D)A养性B内省D慎独D顿悟10.“宪法在哪里实现自由,也必将在哪里限制自由”,由此可见(D)A离开法律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B法律就是用来限制权力和自由的C法律确定的自由可以在任何地方以任何方式随意行使D公民的合法权力和自由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1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根本保证是(A)A党的领导B依法治国C执法为民D公平正义12.下列哪项是一种高超的岗位能力,是爱岗尽业的升华和高层次展现(D)A专业B勤业C乐业D精业13.职业道德的核心部分是(B)A职业经验B职业技能C职业态度D职业理论知识14.下列对“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理解正确的是(C)A法律具有规范人们行为规范的作用B法律具有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作用C违法犯罪的人都逃不脱法律的制裁C法律具有裁决违法犯罪行为的作用15.下列哪项是法律最重要的特征(B)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B法律的强制性C法律的普遍约束力D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6.关于我国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A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B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B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C以勤奋求学为荣,以好逸恶学为耻17.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是(BCD)A诚实守信优质服务B仪容仪表整洁端庄C服装饰物搭配得体D言谈举止真挚大方18.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是(ACD)A平等互尊B互惠互利C团结友爱D诚实守信19.职场上最大的礼仪是(BC)A微笑B尽业C实干D协调20.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ABCD)A爱国守法B明礼诚信C团结友善D勤俭自强21.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是(ACD)A尊老爱幼B诚实守信C夫妻和睦D勤俭持家22.社会公德的基本规范是(ABD)A文明礼貌B尊纪守法C敬业奉献D爱护公物23.下列哪些是高尚道德对社会发展的作用(ABC)A有利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B有利于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和繁荣C能够调整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推进社会和谐D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24.下列哪些是职业道德的特点(ABCD)A行业性B广泛性C实用性D时代性25.下列哪些是职业道德规范的重点(AD)A诚信B公道C奉献D敬业26.对成为一个良好道德修养的成功人理解正确的是(ABC)A从小事做起,注意细节B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C见贤思齐D做大事者不拘小节27.下列对诚信和公道的说法正确的是(ABCD)A诚信和公道是个人立身之本B诚实守信是企业立业之基C办事公道是企业能够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D诚信和公道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作用28.下列哪些是中职学生自觉主动地培养诚信和公道品质应做的(BCD)A增强意志力,提高自控力,逐步克服自身的不良习惯B做到以诚实守信为美,以办事公道为荣C落实在行为上,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并持之以恒D热爱真理、追求正义,坚持原则,不徇私情,不谋私利,反腐倡廉29.中职学生要加强热情服务、无私奉献的意识应做到(AB)A深刻理解职业意义,认同“服务不低贱,奉献不吃亏”的观念B学好知识,练好技能,立足岗位,提高服务和奉献的本领C要学习职业道德规范,理解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意义,增强践行职业道德规范的自觉性D要学习和掌握娴熟的职业技能,为将来履行岗位职责,践行职业道德做准备30.下列关于职业道德养成的意义,正确的是(ABD)A有助于提高职业人的全面素质,对于谋职就业与职业生涯发展有重要意义B有助于职业人以更好的心态、更大的热情投入工作,做出更多的贡献,实现人生追求C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D有助于培养良好的职业观念、职业作风和职业行为习惯31.下列关于慎独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BCD)A是自我提升和完善的内在动力,自我调节和控制的有效方法B既是一种重要的道德修养方法,又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C是一种自我修养方法,可以促使从业者以更积极、更主动的心态来遵守职业道德规范D有利于弘扬诚信风尚,提高社会道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32.有效运用内省的方法需要做到(ACD)A确立道德评价标准B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C立足于日常生活实践和岗位实践,着力于坚持不懈D严于解剖自己,全面客观看待自己,善于激发和培育积极、健康的道德情感33.下列哪些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ABC)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公平正义34.下列哪些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ABCD)A依法治国B执法为民C公平正义D服务大局35.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包括(BC)A公民在制定法律上一律平等B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C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D公民在执行法律上一律享有平等的权利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36.交往礼仪P1737.服务群众P5338.我国社会主义法律P7139.依法治国P73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40.简述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P2341.简述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的内容.P4342.中职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P6443.简述法律的作用.P7O44.如何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P75五、材料分析题(共8分)4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案例1:2009年7月5日,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在境内外势力的精心准备、策划下,暴徒们在有着两百多万人口的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大肆打砸抢烧,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在果断处置“7·5”事件的同时,当地政府还组织警力依法留置、审查打砸抢烧犯罪嫌疑人一千余名。尽管“7·5”事件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公安、司法机关在处理这一事件时,同样贯彻了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没有受非理性因素影响而违反法律规定。案例2:39岁的湖北京山县雁门口镇人佘祥林在背负“杀妻”之名服刑11年后,2005年4月初终于被中断刑期重获自由,(因为“被杀”的妻子张在玉又回到了家乡)并累计将获得70余万元国家赔偿。湖北法律专家指出,这个“离奇”的错案凸显出现行司法体制的一些漏洞,也势必促进司法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从而进一步促进刑事司法领域的人权保护。问:①上述两个案例给你什么启示?(2分)案例一中公安、司法机关按照法律规定处理乌鲁木齐七五暴力事件;案例二中主人公的11年冤狱反映出司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存在漏洞,说明司法公正的重要性。②说说如果违反了法律后果将会怎么样?(2分)受到法律制裁,承担法律责任。③冤案的发生是否意味着法律失去了它的效力?谈谈你的看法。(4分)没有失去效力.正是因为相关法律的存在,才能严惩暴力犯罪分子,佘祥林才能获得70余万元的国家赔偿。而冤案的发生恰恰是执法机关没有严格执法的结果。
本文标题:2011年《职业道德与法律》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92671 .html